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年度神作,被他亲手毁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0 06: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4-10-20 06:54 AM 编辑

年度神作,被他亲手毁了

Sir电影
7小时前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a1.jpg 年院线最大的滑铁卢是谁?

《749》局?

no no no。

在它面前,《749局》或许连个败局也算不上——

小丑2:双重妄想

Joker: Folie à Deux

a1.png

前作封神。

豆瓣8.7,威尼斯金狮奖,奥斯卡十一项提名,帮助华金·菲尼克斯拿下了奥斯卡影帝。

同时,这部预算才5500万美元的R级片,全球狂揽10.7亿美元,大赚特赚。

绝对的口碑票房双丰收。

而续集呢?

从电影节首映之后就传出惊天差评,各种幕后争议也随即爆出:预算管控失败,高达2亿美金成本;导演与片方的冲突,拍完就躲了起来;主演改戏,导演删减,干预创作影响成片……

再到海外上映至今仅仅1.6亿美金票房,imdb5.3,烂番茄新鲜指数32%。

可以说是大输特输。

但,它真的是烂片吗?

在一片嘲讽声中,Sir走进了电影院,然后只有一个感受——

它被骂成这样,纯属“活该”。

可现在的评分,却完全配不上它的质量。

没错。

今天,Sir想为这部“烂片”打“五星差评”。

01

聊《小丑2》之前,必须得说说第一部。

否则你不会明白观众怒从何起。

简单来说。

第一部《小丑》的故事,就是哥谭市底层青年亚瑟·弗兰克(华金·菲尼克斯 饰)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挫折——

包括但不限于,扮作小丑做兼职被人歧视和欺负,相依为命的母亲是精神病人还曾经虐童,期待中的父亲根本不存在,楼上女邻居对自己的好感只是自己的幻想,甚至心心念念想上的电视节目,变成了观众取笑自己的舞台……

a1.png

最后,被生活伤害到极点的亚瑟,决定彻底与过去划清界限。

他杀死了地铁上欺负他的华尔街精英,杀死了单位里跟自己不对付的同事,当众枪杀了在电视节目上嘲笑自己梦想的主持人,甚至还偷偷杀死了一直欺骗自己的母亲。

这一系列的行为,成功点燃了哥谭市所有对现状不满的底层人的怒火。

亚瑟也就此成为“小丑”,被他们奉为偶像。

为什么小丑会成为偶像?

因为第一部里的“小丑”的含义是:

成功的人,对不成功的人的蔑称。

a1.png

换言之,小丑,就是失败者。

但电影中的哥谭样貌是:

低质量的生活,肮脏混乱的城市环境,以及贫富差距对立下,日渐紧张的社会氛围。

法制和文明,礼仪和道德。

都渐渐变得滑稽不堪。

当一无所有,失败的人越来越多。

人人都是小丑。


a1.png

a2.png

这是第一部的主题:

混乱,压抑,黑暗的现代城市里,文明的罪恶如何制造“小丑”。

华金成功地演绎了一个被反复伤害的普通人,决定奋起反抗,由此引领了反抗浪潮的故事。

电影结尾,被关在警车里的亚瑟看着窗外的世界。

此时的哥谭因为他在电视节目中具有煽动性的发言,已经陷入了混乱,打砸抢烧,暴力不止,甚至连警车也被逼停。

a1.png

a2.png

亚瑟自己,也在暴徒们的拥趸中,被抬出了警车,成功“加冕”,成为了混乱这个潘多拉魔盒的开启者。

所以怎么说呢。

《小丑》的内在精神不仅契合了DC漫画世界里,其混乱邪恶的设定,还连接起之前《黑暗骑士》里那个普遍罪恶的哥谭市,甚至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完成了勾连:

经济危机加剧,冲突对抗频繁,普通人对于现状积累的不满与愤怒太久。

当大家不再为其他人考虑。

当有钱人用小丑来形容失败者,还说他们是渣滓。

当社会的法制、传媒、流行文化都在为有钱人的正义和善良,鼓吹并摇旗呐喊的时候。

那普通人的答案是,而且就应该是:

a1.png

所以第一部的成功是有所预兆的。

用一个寓言式的人物成长,讲出了大众内心的真实呼声。

底层愤怒,贫富差距,混乱社会,价值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与猜忌。

如果按照正常的故事线。

第一部讲了小丑的崛起,那第二部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小丑大闹哥谭市啊。

毕竟,这可是小丑,DC宇宙最有魅力的反派超级英雄之一。

更别说第一部的结尾,小丑被关进了人才辈出的阿卡姆精神病院,还在片尾的暴乱里,特地cue到了蝙蝠侠。

对,布鲁斯·韦恩一辈子的噩梦,父母被杀。

又一次。

a1.png

而且第二部的预告片里。

还出现了小丑女,有着她与小丑走出法庭,在门口翩翩起舞庆祝胜利的镜头。

a1.png

可以说,在第二部电影一开始预热的阶段,观众就摆好了小板凳在期待:

华金版本的小丑,会在哥谭市掀起怎样的疯狂,会与蝙蝠侠进行怎样的对抗,他与小丑女是怎样的“双倍疯癫”。

甚至,还会联动阿卡姆精神病院里的哪些超级反派?

但谁也没想到。

第一部里几乎所有成功的原因。

都成为了第二部溃败的导火索。

02

如果用影迷的话来说,《小丑2》的出现,就是对第一部电影粉丝的背刺。

它非但没有出现大家想看到的新故事——

比如蝙蝠侠,比如DC宇宙的其他罪犯,比如小丑与小丑女的大杀四方,这些都没出现。

它甚至还与第一部走截然相反的方向——

比如在小丑这个角色的塑造上,非但没“进一步”,讲小丑崛起之后的高智商犯罪,反而“退了一步”,把小丑打回了那个loser的原型。

甚至,直接把这个角色写死了。

可以说。

Sir几乎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任性的续集电影。

有一种开卷考试能考零分的荒诞感。

具体来说。

作为一部138分钟的电影(国内137分钟),《小丑2》的剧情其实很简单,它只讲了一件事:

庭审。

第一部结尾因为枪杀主持人被捕的亚瑟,被关进了阿卡姆监狱,过了两年,关于他的罪行,却一直在争执。

相对于地方检察官哈维·丹特的谋杀指控,辩护律师提出一个大胆设想:

亚瑟有精神问题,他身体里有着另一个分裂的人格,小丑。

这也是片名副标题“双重妄想”的一个解释。

法庭之上,围绕亚瑟身体里是否存在一个独立的“小丑人格”,进行了充分讨论,毕竟如果存在的话,那么亚瑟就只是个无辜的病人,故意谋杀就不成立。

a1.png

而与此同时。

收容所里,“小丑”的狂热粉丝莉·奎左尔(也就是小丑女哈莉·奎因)出现,并接近亚瑟。

a1.png

a2.png

渴望获得爱情的亚瑟无法抵挡莉的主动,他觉得她就是最懂自己的人。

于是,他们相恋了。

可问题是——

亚瑟爱上了莉,但莉爱的是小丑。

a1.png

第二部所有的挣扎就在于此——

是作为亚瑟,作为一个loser,苟延残喘,孤独终老;还是作为小丑,直面死亡,成为法庭之外所有“小丑”们眼中的精神图腾。

没悬念是吧?

Sir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毕竟在DC宇宙里,我们知道小丑即将会变成蝙蝠侠一生的敌人,也知道他即将制造一连串的混乱。

可这时候,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

在尝试再次堕入疯狂,并变身小丑,大闹法庭之时。

小丑突然失败了。

a1.png

先是那个让他愿意亲吻的侏儒盖瑞,在法庭上当面指责亚瑟——

你伤害了我。

你当着我的面杀人,这之后好几年,让我活在恐惧中,寝食难安。

a1.png

a2.png

盖瑞的出现让亚瑟意识到自己变身小丑的原因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相比于亚瑟而言,盖瑞因为先天残疾,所遭受的痛苦只会多不会少。

如果小丑的反抗会为底层人带来恐惧。

那么,这反抗又有多大意义呢?

a1.png

a2.png

后是他在法庭上出尽了风头,回到收容所。

却被狱警折磨得极为痛苦。

甚至于在这期间,一个崇拜小丑的狱友为他发声,也不幸死亡。

这让再次让他怀疑,这种精神力量的影响力。

a1.png

再者,便是他得知了莉的真相——

那些同病相怜的故事都是莉说出来骗亚瑟的。

她对亚瑟毫无兴趣。

她喜欢的只是那个疯疯癫癫的小丑,以至于连做爱,都要帮亚瑟画上小丑妆。

a1.png

a2.png

三重打击下。

小丑终于认输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两重人格,从头到尾,自己只不过是亚瑟·弗兰克——

杀害无辜,伤害朋友,曾用疯狂掩饰虚弱和可怜。

那些张狂的外表,不过是他的伪装。

骨子里,他只是一个自恋而自我感缺失的普通人。

所以说,它是部烂片吗?

当然不。

单说一点,第一部和第二部几乎都是押韵和对照组。

互为注释的地方特别多。

比如,第一部里,亚瑟有母亲关怀,有楼上的女邻居青睐,还有舞台上的被认可,结果发现都是虚假和幻想。

第二部里,亚瑟在法庭上重获大众支持,有爱情,有莉相伴,甚至一度掌控了主动权,却在盖瑞的指控和肉体的折磨面前一败涂地。

或者,被关在警车里向外看的镜头,亚瑟在街头的奔跑,同样暴乱的人群……

a1.png

a2.png

a3.png

a4.png

要是仔细比较,导演的这些镜头充满了设计和押韵,凸显《小丑2》的打磨和雕琢。

所以单就这部作品来说,它非但不是烂片,而是一部极有野心的电影。

它不是如麦基所说,用大情节推动叙事。

而是用小情节推进电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心理等更细腻的元素。

这其实要难上很多。

可是。

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也几乎是一个行为艺术。

它违背了观众的所有期待。

非但在形式上,它没有动作戏,没有大场面,还加入了大量绝对称得上是败笔的歌舞元素。

a1.png

而且在角色上,它把小丑这个角色彻底剥离了高光,变成了一个叫做亚瑟·弗兰克的可怜人,经历了如过山车一般的糟糕人生。

如今口碑票房双输。

Sir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导演咎由自取。

03

但你知道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吗?

或许导演都没料到。

这部电影的戏里戏外,居然不期然地,形成了一种荒诞的统一。

片中有一场戏。

法庭上,亚瑟终于看清了自己,于是说出那句“从来就没有小丑”的话。

a1.png


小丑女,以及一些小丑追随者愤而离席。

追随者们感到了背叛,甚至到了最后,还有人想取而代之,否认亚瑟作为小丑的存在。

而现实中呢。

Sir想大部分第一部的粉丝,在看到第三幕小丑非但没有崛起,反而狼狈不堪,否定了第一部的精神意义时,也会出奇的愤怒。

离场的,或许也大有人在。

同样,也有大量粉丝拒绝承认亚瑟作为小丑的存在,他们开始无比怀念希斯莱杰。

a1.png

他们愤怒的是什么?

角色塑造吗?

也许不是。

在这样一个以现实为基调的电影中,亚瑟这样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他不可能突如其来地拥有高智商,也不可能安然去做一个精神领袖。

这其实是一个最合理的处理方式。

人们愤怒的,其实是“小丑”这个形象赋予的意义,被消解了。

在两部电影里,哥谭市的所有暴乱,亚瑟的小丑,扮演的一直是导火索,是火星的作用。

那炸药,干柴是什么?

前边解释了,是那些被上层忽视的底层百姓,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是loser。

a1.png

a2.png

他们不甘忍受,要反抗,要打破枷锁。

这是第一部之所以大获成功的地方,他们的愤怒,契合了广大普通观众的心声。

所以第二部,他们会期待小丑按照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戏内的粉丝,还是戏外的观众,都是如此。

可是呢。

导演此时却犹豫了,他开始去怀疑,这样的“愤怒期待”,是对的吗?甚至于,这些所谓关心小丑的人,真的是关心这个人吗?

a1.png

于是第二部,他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挑战一种“正确”。

他开始问——

片中想重新挑起亚瑟恶意的小丑拥趸,都是些什么人?

比如莉。

一开始接近小丑的时候,莉说自己和他一样是混乱的社区长大,童年不幸还有精神病被关进监狱的边缘人。

实际上,她父母是医生,出身上流,有硕士学位,是自费进院区治疗,接近小丑只是因为:

找刺激。

一个细节是,她去法院的监区找小丑,连警卫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a1.png

a2.png

毫无疑问,和那些在法庭上离场的人一样,他们并非是和亚瑟一样的底层。

他们对社会的愤怒,也并非出于切身之痛。

甚至亚瑟,以及亚瑟变身的小丑,都只是他们的精神成瘾物。

一个带他们发泄对现状不满的偶像明星。

他们不在乎亚瑟是不是真小丑。

他们只在乎还有没有小丑来带他们刺激。


a1.png


而现实中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第一部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亚瑟这个角色的矛盾统一,没错,他代表着底层的怒火,但与此同时,有部分人却视而不见他本能的善良,与对感情的渴望。

换言之,他们所关心的也只有小丑这个形象,而不是面具下的人。

就像片中的那场歌舞所唱的:

这是一个小丑作为主角,满足大家的秀。

a1.png

所以该怎么说呢。

《小丑2》确实是一部很“不正确”的电影。

导演用最具叛逆精神的超英之死,践踏了跟风大众的精神偶像,把前作的高光打回谷底。

当小丑被解构,反抗也就被祛魅了。

也难怪注定会遭到观众的口诛笔伐。

可是啊。

如果你说它是烂片,倒也冤枉了它。

导演本就无意于去构建一个大众意义上的小丑形象,相比于这个精神符号,他更看重的是小丑的面具下,作为“亚瑟”的这个人。

于是你可以看到。

在法院外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在爆炸大乱后,也多次想绑走出逃的亚瑟。

可亚瑟只能拼了命地逃离。

他逃的或许不是小丑的王冠,而是从始至终,被人当傀儡摆布的命运。

a1.png

你说导演错了吗?

似乎没有。

只是遗憾的是,这部电影的片名叫《小丑》。

而不是《亚瑟》。


这使得影片与片中的亚瑟一样,此时,都出现了不合时宜的错位。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2 04:12 AM , Processed in 0.0403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