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1|回复: 0

[亲亲宝贝] 为什么有人身处打压式家庭里还能自信起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5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有人身处打压式家庭里还能自信起来?

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 2024年08月15日 08:00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如同一块独特的土壤,滋养着各不相同的心灵之花。有人沐浴在爱与鼓励的阳光之下,自信之花自然绚烂绽放;而也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生长的环境似乎总是布满阴霾。在这样的环境中,爱与肯定似乎成了奢侈品,但令人惊奇的是,即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仍有人能够顽强地绽放出自信的光芒。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人能够在打压之下,依然挺直腰板,自信前行呢?一起看看答主们的回答吧。

为什么有人身处打压式家庭里还能自信起来?


| 答主:胖龙猫

我一直很好奇:莲叶为什么出淤泥而不染?

IMG_6078.JPG
于是去寻找原因,发现有 3 个原因。

一、因为有芽鳞保护,莲叶从始至终都没有直接接触淤泥

在淤泥中时,莲叶的叶片被芽鳞包裹着,一直保持着像一把镐 (gao)头歪掉的十字镐的模样,保护着幼叶不会接触到淤泥及其中的细菌、寄生虫等直到钻出淤泥后才会完全展开,变成我们熟悉的圆形莲叶。
这意味着幼叶不管出土还是在土里,都接触不到淤泥。
作为一种挺水型水生植物,莲花的花蕾会从水面上生长出来,逐渐成熟,花瓣会从垂直方向向外展开,最终形成美丽的花朵。有赖于芽鳞「保护盾」和特别的开花方式,莲花才能「亭亭净植
IMG_6079.JPG

二、莲叶的特殊结构具有「自洁功能」

在水面之下的莲叶有芽鳞保护,那么水面之上的莲叶又是如何保持洁净的呢?最开始人们认为是荷叶表皮细胞分泌的蜡质结晶决定的。
在电子显微镜下,这些蜡质结晶呈现出线状或是毛发状的结构,并且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分布,但是水在莲叶背面无法自如地滚动, 反而还会滞留在中心。
将莲花与其同一科的睡莲对比,会发现后者的叶子正面也有蜡,可是水滴上去,很快就铺平、蔓延开了,所以除了蜡质结晶之外,一定还另有门道。
20 世纪 70 年代,波恩大学的植物学家巴特洛特率先研究了这一现象,将其命名为「荷叶效应」。巴特洛特揭示了荷叶表面的结构是微纳复合凸起结构,即一种由微观结构和纳米棱柱相互作用组成的复合结构。这是一种超疏水性的结构。
IMG_6080.JPG
具体来说,莲叶表面的微观结构上有密集的小凸起,这些小凸起之间还有更小的纳米棱柱结构,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纤维状的复合凸起结构。我们触摸荷叶时粗糙的感觉,实际上就是由这些微小的凸起产生的,它们的直径约为 10 微米。而那些更小的凸起,直径只有 200 纳米左右。这种结构可以在微观上增加表面积,形成一层空气膜,阻碍水分对莲叶表面的润湿,从而形成超疏水状态。这样一来,荷叶的表面相 当于布满了「山头」,「山」与「山」之间的空隙非常窄,再小的水滴也只能在 「山头」上跑来跑去。而水滴在滚动的时候,也就带走了叶子上的尘土和细菌。
科学家们利用「荷叶效应」发明了很多新东西,如使用超疏水材料做成的户外服,遇水也不会轻易被打湿,方便穿着;又如飞行器表面的超疏水涂层,能防止水滴残留在飞行器表面大面积结冰,从而保障飞行性能,避免空难发生。

三、淤泥其实也有其作用

尽管散文中的莲花与淤泥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实际上莲花并不能生长在没有泥沙的纯水之中,反而扎根淤泥才可以茁壮成长。
在底部有淤泥的水中成长,莲花的根系可以快速生长并穿透泥层,从而吸取养分和水分。与此同时,泥层的厚度也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莲花生长的作用。
纯水培的莲会出现只长叶、不开花的情况,其浸水部分的表面还容易滋生细菌,代谢掉后留存在水中,进而污染纯水。
IMG_6081.JPG
古人常写的「清水出芙蓉」里的「清水」恰恰是因为清水之下有淤泥,净化了清水。淤泥中的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清水里的大分子化合物,清水中的大颗粒杂质也能沉淀至底被土壤稳固,久而久之水便变得清澈。可以说淤泥不仅是莲花的成长好帮手,也是水的净化好助手。
——以上摘自 37 度的《为什么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其实这就可以和我们人类进行类比了,为什么有人身处打压式家庭还能自信起来?
1、这个打压式家庭大概率不是所有人都打压,必然有某个家庭成员是起保护作用的,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孩子能够从他们那里获取保护和温暖。
2、孩子自身天赋不一般,非常乐观,可以对周围的打压免疫。
3、所谓的打压式家庭也许只是外人看起来是打压,真实情况如何我们外人不知。
4、当然还有种可能是这个自信的孩子也未必是真自信,有些人在外人面前看起来自信,实际上自卑。
以上~

| 答主:囍囍
这样的孩子骨骼清奇,不按常理出牌。但凡有机会让他绕过打压,获得一些确认感,发现父母的认知还不如自己,他就很难再相信那一套了。对于自恋控制型家庭来说,这样的孩子属于真话者(Dr.Ramani的理论),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
但这个过程会非常曲折且痛苦,因为大部分孩子的出厂设置就是:爱与信任父母,分离焦虑,容易自责愧疚。加上他人的不理解和二次伤害,哪怕成年了,这个孩子都很难真正的自信。自我评价忽高忽低,找不到真正的自信。
打压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有的是前后不一致的精神虐待
和人格羞辱,孩子或许较早就能反应过来里面不通畅的逻辑,发现父母的双标和虚伪、语言之外的漠视和威胁。他们会真实的说出家庭里不合理的信念,比如他们会说:
「因为无能,才欺负孩子。」
「这些话前后颠倒,预先让我产生了羞愧的感觉。可我并没有做过分的事。」
「只要我不按你们想的去做,你们就会发动冷暴力,甚至卖惨。」
这些言行会一再刺激出父母的自恋暴怒,招来更多的打压。恰恰如此,孩子利用这些机会更加明白规律,确认那不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更需要逐步建立自己的真实自信。同时,懂得使用一些策略,尽早离开家庭影响,去广阔天地里发展一些超越家庭的技能、魄力。
而有的父母仅仅是出于担忧、真心为孩子好而采取的一些手段,表面「打压」,实际上是爱的方式不对。这样的家庭里爱的基础比较牢固,只要孩子反抗或表达痛苦,父母会承担责任、反思自身,相应做出调整。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更会比较有自信、自我意识较强,相信沟通的力量。外人看来,这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很严厉、强势,实际上,父母发自内心尊重孩子,打压是为了安全考量。
区别就是,前一种打压型家庭的教育是混乱无序的、反人性的,孩子从里面挣脱并站起来需要极其坚韧的生命力。后一种家庭的教育是凝聚着螺旋上升的结构,纵然也会给孩子造成一些小的心理问题,孩子总是会习惯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因为他从小到大都是这么做的。
人是经验动物,掌握反刷经验的技巧就可以看清问题的本质。比较棘手的,反而是孩子对父母的天然依恋,就像阴雨天里的关节炎,旷日持久的自责和疼痛。能够战胜、隐忍并带着这些问题生活的人,不太可能没有真实自信。

| 答主:大猛
有时候「抗压能力」真的是一种天赋,和年龄、阅历无关。
前段时间,我父母去参加江苏省某医院的一个女医生的婚礼。我挺奇怪的,问父母哪个叔叔阿姨的女儿啊。我父母说是我一个 L 叔叔的外甥女。
我就特奇怪,叔叔阿姨的子女婚姻去就去了,怎么外甥女你也去啊?你们和 L 叔叔还真是关系好啊。
父母说女孩可怜,高中的时候妈妈去世了,爸爸要了儿子不要她了组建自己的家庭了。女孩就去外婆家了,平时都是你 L 叔 L 婶这个舅舅舅妈拉扯大的,几乎就把她当亲闺女的。
不幸中的万幸。
还说我小时候认识。我想哪一个啊?后来父母一说我想起来了。印象深刻!
有 20 年了,我们家一套房子装修。
女孩父母经过 L 叔叔介绍他妹夫过来干装修铺墙砖地砖的。
铺砖作业期间,这一家人就住我们房子里。这两口子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当时女孩大概 6 岁,男孩是 3 岁。
有一次,我父母带着我看装修工程进度,门没关,远远听到男孩哭。
我们忙过去。我们以为是男孩子调皮挨打。
结果看到终身震撼的一幕:
原来他们俩在打女孩,然后把小儿子吓哭了。女孩子强忍着不哭,身上挨着打,甚至还被父亲用脚踹,这种情况下女孩太懂事了居然还不忘哄弟弟,让弟弟不哭。
然后我父母抓紧劝架。
他们两口子停止了打女孩。
这个女孩拍拍身上的泥,自信的给我们打着招呼……
六岁!仅仅六岁的女孩。能如此懂事,简直懂事的让人心疼。
那个身上都是脚印却依然微笑的表情,这个画面二十年了,我都没有忘记。
那个时候我父母就很心疼这个女孩,也断定这个女孩将来一定有出息。所以,逢年过节一直关注这个女孩,当年女孩考上某 211 大学的时候,父母还给了一个红包祝贺。
现在结婚了,可喜可贺。
这种从不幸原生家庭中走出来的女孩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鲜花,当她历尽千难万险最终盛开的时候,我想每一个知道她故事的人都会由衷的为她开心。
我八卦的问了父母一下情况,估计热心知友都想问的:
1、女孩是研究生学历进入的江苏省某医院,找了一个大学博士老师,公婆都是学术界的;
2、婚礼上她爸爸没有出现,弟弟也没有,没有他们的信息了;
3、L 叔 L 婶这几年生意做的很好,说是福报,给外甥女付了买房首付款。L 叔有两个女儿,那天都是伴娘。
我不知道有多少知友受原生家庭摧残,如果可以,咬咬牙,请再坚持一下,努力迈过去,等离开原生家庭人格独立了,世界就不一样了……
著名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有这么一句名言说的很好:「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翻译就是: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题图来:《小舍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2 04:33 PM , Processed in 0.0346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