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印度底层人民的悲歌”,《以火之名》斩获上影节亚新单元两项大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3 07: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度底层人民的悲歌”,《以火之名》斩获上影节亚新单元两项大奖

来源:观察者网 严珊珊
2024-06-23 16:01:52

a1.jpg 【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深夜的世界首映,不大的影厅只落座了七成,开场20分钟还有人慢悠悠地找座位,一部不显眼的印度黑白电影,前半场观众昏昏欲睡,后程开始发力,直至影片结束,全场掌声。

6月20日,印度影片《以火之名(In the Name of Fire)》以黑马之姿,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总共6大奖项中“5提2中”,拿下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成为最大赢家。

这首“印度底层人民的悲歌”直面种姓制度的枷锁和底层民众互相残杀的悲剧,拍摄和制作因为遇上疫情,十分艰难,能走到上影节并且拿到奖项,导演阿比拉什·夏尔马(Abhilash Sharma)难掩激动:“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之前,我甚至没有预算组织放映。”

a1.jpg

电影《以火之名》(上海国际电影节,下同)

自学成才的印度导演阿比拉什在其第二部剧情长片中,用黑白画面呈现了偏远地区“贱民”阶层异常艰难的求生之路。

《以火之名》开头,焚尸工人涅胡拉接到警察局派活,去火车站门口处理一具男尸,尸体被打得面目全非,旁边的人议论纷纷,猜测死者生前犯下的错……

镜头一转,女主鲁希亚和男主费坎在偏远的村庄里艰难求生,他们家徒四壁,饥饿难耐,刚生育的鲁希亚连续几天没有奶水,孩子饿得整日啼哭。

为了养活家人,费坎只身一人去城里找工作,却一再被与他一样的底层人民欺骗:赤脚跟在海报工的自行车后面跑了一夜,贴好一沓竞选海报,结果海报工给钱时跑了;走街串巷卖了好几天报纸,却被火车站的报纸贩视为抢地盘的“入侵者”,所有钱被抢走……

费坎在无尽的剥削和欺骗中发疯般地讨要属于自己的工资,竟遭到污蔑与指责,在火车站前被围殴……开头的那具男尸,预示了他的命运。

a1.jpg

电影海报

另一边,眼看丈夫迟迟未归,鲁希亚出门打听丈夫的踪迹,被其他村民视为“不可接触者”而遭到无视,小孩们肆无忌惮地向她扔石子,成年人们给她贴上“巫婆”的污名。鲁希亚痛苦无望,认为一切苦难都是孩子降生所致,她点燃大火寻求指引,撇下孩子作为“献祭”……内心不安的焚尸工涅胡拉偶然遇到了被遗弃的孩子,在灰烬中似乎找到了救赎。

主人公在四面围堵中用大火祈求重生,大火是穷人希望脱离现实的反抗,也是自己存在过的证明,火最终能否带来希望,下一代的生活会变好吗?还是个未知数。

a1.jpg

影片的几段配乐十分精彩,但前半截节奏缓慢,人物的情感爆发处理稍显青涩,几处有些用力过猛,集中的苦难让观影体验并不轻松,一些宗教场面对于异国观众来说有理解隔膜,但仍不失为一部真挚的作品。对于一位新人导演来说,叙述已经比较流畅。

导演没有止步于展示绝望,黑白影片的最后一幕复归彩色,“电影一定要给观众一丝希望,未来还是可以看到很多色彩的感受。”

在映后见面会上,导演阿比拉什补充道,拍这部电影很不容易,前前后后制作了四年,片场十分简陋,最后能呈现这样的效果很不容易,希望大家理解。

a1.jpg

导演阿比拉什·夏尔马

结合印度的社会背景去看这部影片,能更多感受到创作者的勇敢。

印度独立后,当时的印度领导人认识到,种姓制度是造成印度社会割裂、种姓冲突和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随后废除了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但作为印度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种姓观念早已融入当地民众的血液。“低种姓=低道德”的歧视在不少地区依然大行其道,农村尤甚。

一位上影节字幕员观影后写下评论:“如鲠在喉,这99分钟盛满了生活的苦,是连眼泪都没法流出来的苦。”还有观众称赞该片“宗教、种姓、贫穷、人性富于一条故事线,很厉害”。

《以火之名》在上影节亚新单元共拿下五项提名——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导演提名(阿比拉什·夏尔马 )、最佳男演员提名(萨提亚·兰詹)、最佳编剧提名(阿比拉什·夏尔马、希尔皮·巴德瓦吉)、最佳摄影提名(德文德拉·戈拉特卡尔),并最终斩获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

男主萨提亚·兰詹在领奖台上多次惊呼“不敢相信”,用中文连声说“谢谢上海”。他透露了自己近期的不易,感谢亚新单元对自己的肯定,“今年3月,我失去了我的孩子,但现在拿到了这个奖,这仿佛是上帝对我的一个补偿。”

a1.jpg

凭借该片拿下最佳导演的阿比拉什表示:“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之前,我甚至没有预算组织放映,但在上海看到很多观众来了,他们排队看电影,为影片鼓掌,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我很高兴来到上海。”

a1.jpg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新单元自2004年创办至今已有20个年头,宁浩、新海诚、曹保平、万玛才旦、高群书、张猛、林书宇等后来赫赫有名的亚洲影坛一线工作者,都是从亚新单元崭露头角。

亚新单元致力于从中国及亚洲各国与地区发掘新人电影导演,扶持亚洲电影新生力量,并推动亚洲各国与地区之间电影文化交流互鉴,为亚洲电影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今年亚新单元共收到314部作品报名,来自亚洲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82部是世界首映,占比6成,中国影片报名数量位于第一,共121部,占比38%。最终入围的11部影片全部为世界首映。中国影片6部,还有印度、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出品的5部优秀影片。

颁奖礼上,本届亚新单元评委会主席曹保平坦言“评选过程非常不容易”,大家经历了纠结和争执,才找到那颗“珠子”。“亚洲新人单元的价值正是在于可以看到亚洲不同国家的新导演在创作中的区别,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创作方法,让彼此之间交融和互相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28 05:35 AM , Processed in 0.0279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