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1

合川老农民:被美国呼吁加征关税的“地沟油”,怎么变成了宝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2 06: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川老农民:被美国呼吁加征关税的“地沟油”,怎么变成了宝贝?

来源:观察者网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2024-05-22 13:34:11

a1.png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合川老农民】近日,美国大豆组织公开呼吁加征从中国进口的废弃食用油(UCO)关税,而这个“废弃食用油”,就是中国老百姓常说的“地沟油”。

曾经一度危害中国老百姓饮食安全的地沟油,为何会突然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战的一个噱头?这背后的故事说来话长。

在广大老百姓的印象里,地沟油是劣质食用油的代名词,但实际上,成为劣质食用油不过是地沟油在特定时空背景下走上的歧路。

彼时的中国,围绕地沟油再利用的理念还很滞后,加工的产业链也很单一。一边是庞大的城市人口带来的天量地沟油,一边是缺乏长远眼光,金钱之上,没有安全发展观的认识与现实条件的制约,故而地沟油在中国社会的第一次横空出世显得极为不光彩,极大地危害了国民的健康,破坏了社会的风气,最终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不过,随着市场监督、人民监督的健全,地沟油在餐桌上逐渐消退,而庞大的地沟油产能却依然客观存在,需要寻找一个更为合理和体面的出口,一方面能够解决庞大的城市食用垃圾处理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为低碳环保的新能源革命服务,顺便再培养相关产业,解决一下就业,赚一点小钱钱,岂不一举多得?

由此,地沟油找到了一个非常符合时宜的应用场景,即“生物柴油/生物燃料”的制造。

a1.png

地沟油成为生物燃料


为何说它符合时宜?

其一是从客观上来说,我国超大的城市规模一定会带来庞大的食用废弃油产能,以及相应的处理难题。

其二是新能源技术革命对于“非石油途径”的能量来源,有着基于环保、战略安全、经济民生三个维度的迫切需求。

变废为宝,服务于新能源转型,让一个曾经威胁国民饮食安全的坏家伙走上正途,可以说地沟油向生物柴油的应用转型,算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周处除三害”。

那从产业角度来说,它有着怎样的技术特点,又有哪些运行难度呢?

首先,地沟油的提炼技术并不复杂,其工艺流程可以简化概括为:预处理(往往是通过加热的方式去除水分与易臭微生物,提高其纯度)——酸碱中和,酯化反应(进一步提高纯度)——减压蒸馏(分离有效部分)。

技术的逻辑是清晰简捷的,相关的工艺放大也有着现成的经验,比如在生物燃料于航空航天的应用领域,中石化牵头做出了中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化生产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千万级人口规模城市的地沟油处理问题。

a2.png

地沟油上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旗下中国首套生物航媒生产基地

地沟油产业真正面临的困难,其实更多在供应环节,也就是说一个超大城市里的餐馆与家庭所产生的厨余垃圾,到底该如何有效地规整与收集。

常见于餐厅后厨的“油水分离设备”,就是一种优化厨余废油收集流程的手段。

a3.png

常见的厨房油水分离设备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联想到前几年搞得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是不是觉得这件事情隐隐约约会关联到地沟油相关产业的供应环节?毕竟厨余垃圾的单独分类,可以算是从源头降低了地沟油等生物废弃产品的收集成本。

如何规范其供应链,降低供应链端的“交易成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比如,上海市为了更好地收集地沟油,在早些年就已经成立了上海厨余废气油脂管理平台,意在规范地沟油进入生物燃料产业的各个环节,其中供应环节更是工作重心。

先前在解构美帝科技PPT时,我谈过产业化的基本逻辑路径。这个路径可以简化为“技术环节”→“产业环节”(维度1);而其中产业环节又分为“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市场环节”(维度2)。评估某项技术的产业化前景,可以从这两个维度出发,看看围绕它自身的供应是否方便、生产端成本是否具有性价比以及市场需求是否够大。

基于上述逻辑,当下地沟油在中国的产业化前景属于“一不缺技术”“二不缺生产”“三不缺市场”,只要把供应端理清楚就能够形成良好的产业规模。

早些年地沟油的大量出口,也是基于美西方首先打出环保牌以遏制发展中国家这样一个大的政治背景。随着我国主动接下减碳绿色的环保大旗,开始以环保反制美西方时,地沟油在国内的舞台也逐渐趋于成熟。

这就说回美国此次对于中国地沟油的制裁了。

这件事情,我们要分几个方面去看。

首先,这个消息是美国大豆贸易组织放出来的;为什么是这个组织率先发声?其实背后是生动的商业竞争逻辑。

大家要悉知,地沟油只是生产生物燃料的多种原料之一。同样作为作物产品,大豆等粮食作物产品一样是生产生物能源的原料,比如我们早些年热门的乙醇汽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粮食作物发酵而成的乙醇进行二次加工,其源头仍然是粮食作物)。

而众所周知,美国的农业产能严重过剩,一方面是规模化的万亩大农场单一作物产能确实高,另一方面是美国人口就3亿多一点,消耗不了。因此,站在美国粮食产业相关利益团体的角度来讲,从中国进口的地沟油,显然就是抢了他们的生意。这些利益集团不发声、不游说政客来打压你才怪了。

而且另一个众所周知的是,利益集团收买政客为自己代言,这对于“自由民主法治”的美国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就此,即便真有政客站出来响应,我也一点都不奇怪。

从另一个维度去看,中美贸易战与中国基于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对于大豆自主的调整,对于粮食进口来源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就会挤压美国大豆商的生存空间,迫使他们极其重视生物燃料这个出路。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06: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4-5-22 07:02 AM 编辑

美国对中国地沟油征收关税,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影响吗?

我觉得不会。

还是两个维度,第一是微观数据维度:

截止2021年,我国废弃油类的产量峰值为1494万吨;相应的出口峰值却只有114万吨(2021年数据),整体出口占比不到总量的10%,可以说国内的需求远大于国外需求。

此外,2023年,我国对美废弃油1-8月出口总量为38万4千吨,整体出口占比产量10%不到,但却占到美国进口相关产品总额的65%。由此,单就地沟油进口这一块,到底谁站主动,谁处于被动,其实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a1.png

中国废油产销数据2015-2021

a2.png

中国废油出口数据2015-2021


第二个维度,全球市场维度:

对于地沟油,一方面是我国国内需求大于国外需求,同时国内需求与相关产业链尚有较大的生长空间。

另一方面是环保议题即便在美国被搁浅,但欧洲方面却仍然不得不高举环保的大旗,搞碳足迹,其核心底层逻辑是欧洲能源自主性较差,缺乏足够的自主资源去支撑石油农业。故而“生态”、“有机”、“绿色”才会成为其常年抵御美国石油农业的政治大旗。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地沟油美国不要,还可以卖给欧洲。虽然当下欧洲因为俄乌战争带来的能源问题,使其新能源产业遇到了短暂的阻碍。但随着俄乌局势的明晰,中欧合作的深入,天然被化石能源卡脖子的德法,一定不会放弃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

说得再明白一点,拿地沟油作为贸易战的议题,就如同对大宗商品加收关税一样,是典型的短期主义下的昏招。这么做确实能够惠及美国国内大豆贸易组织所关联的粮商,但对于中美经济博弈大局来说,无足轻重。

由此,我有如下两方面的感慨:

贸易竞争,本质上就是掌握产业链的竞争。

以地沟油产业为例,中国牢牢握住供应端(庞大的人口规模带来的地沟油高产能)生产端(无与伦比的产业规模)与消费端(庞大的消费市场),进而在产业竞争中就立于不败之地。

反观美国,在许多商品环节,要供应没供应,要生产没生产,要市场没市场,把产业链的补给拉得足够的长,犯了兵家大忌,最后只能多写PPT,多炒科技概念来收割全世界被新殖民主义洗脑的人群。

废物再利用,是大禹治水的智慧在当代的具现。

中国的文化一讲究包容,二讲究辩证。曾经臭名昭著的地沟油,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服务于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利器。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跟朋友调侃,说看来这以后地沟油都得跟稀土一样成为战略资源了。

玩笑归玩笑,我一直说工业文明之中也可以体现出生态文明的特点,地沟油转生物燃料的产业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洲一度片面强调的绿色、有机,它是属于生态文明的一个部分,但其在欧洲成型,这背后也有深刻的地缘政治因素。

工业和生态有所对立,有所统一,其关键在于我们人类以怎样的理念去发展工业,是竭泽而渔还是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文明解构到底,它就是一种可持续的、不追求极端而追求中庸变化的演化理念。此种理念,可以反过来对于工业本身进行引导和驯服。由此,我们自然也应跳出工业与生态的二元对立,看到二者于大国战略中融合与平衡的可能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4 12:35 PM , Processed in 0.0326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