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0

[史地人物] 安徽四线小城,却藏着中国最诗意的水墨江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3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四线小城,却藏着中国最诗意的水墨江南!

 风物菌 地道风物 2024-05-13 02:56 


IMG_5247.JPG



“薄如蝉翼千年寿,漫掩高天万朵云。”


宣纸,青檀树皮为骨、沙田稻草为肉,交叠成百折不损的纸张,承托起中国漫长历史中无数文人墨客的珍迹,堪称“纸中之王”。你可知“宣纸”中的“宣”字来源于哪里?


IMG_5248.JPG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图/视觉中国


宣城,这座默默无闻的安徽小城,身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夹在杭州南京两座“明星城市”中间,有多少人知道,她也是一座在诗文和纸墨之间誉满天下的诗意之乡?宣纸、徽墨,“文房四宝”中的两大重宝就落在她的怀抱之间。她更有秀美山水、诗意田园,引无数文人驻足,有“自古诗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之美称。


当人们追寻皖南春色时,往往将目光投向黄山的奇松怪石,或是到黄山市体味古徽州的婉约余韵。其实,古宣城与古徽州是互为表里、一体两面的关系,低调的宣城也曾是一座引领时代、孕育了徽文化的皖南龙头城市。在这座城市里,藏着一个不一样的徽韵江南。


IMG_5249.JPG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摄影/李建平




IMG_5250.PNG

诗城宣城:

李白七次到访,文人大咖云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一句千古绝唱让敬亭山声名鹊起,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脱俗山川就在宣城?


IMG_5251.jpg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摄影/章念东

诗仙李白一生仗剑云游四方,给无数山水和城市都留下了饱含深情与赞美的诗篇,而宣城毫无疑问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笔触之一。按照李白年表的记载与推断,他一生中曾7次到访宣城,或往来途经、或应邀访友、或心血来潮,一共留下了42首脍炙人口的诗文


在这众多诗篇中,以《赠汪伦》一诗的由来最为风趣。李白的忠实粉丝汪伦,为了“哄骗”偶像来到宣城,写信邀请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等李白来了,汪伦解释说:“桃花者,十里之处有桃花渡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乃店主之姓也,并无万家酒店。”不过潇洒的李白毫不介意:“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伦豪士,此亦快事!”还留下了千古名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IMG_5252.jpg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摄影/张健

李白偏爱宣城,不仅因为这里有豪爽粉丝,更是因为这里有毕生偶像。“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李白最敬服南朝诗人“小谢”谢朓。你若不熟悉这个名字,便回忆一下李太白名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不就吟诵于谢朓楼吗?


谢朓出任宣城太守短短四年,留下诗文十余首,相关遗迹遍布宣城,有“谢脁楼”、“谢公亭”、“怀谢亭”、“云齐阁”(合沓与云齐)、“绮霞阁”(余霞散成绮)、“澄江亭”(澄江静如练),由此成为宣城文脉昌盛之源。所以,后世又称宣城为“小谢城”、“谢公城”,敬亭山历代先贤祠均以谢朓为首。


IMG_5253.JPG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摄影/方托马斯


萧楚女称赞宣城:“敬亭拱北,宛水环东,山川明秀郁葱笼。”宣城山水优美,名胜繁多,宛溪、水阳江、青弋江、郎川河、南漪湖、桃花潭、敬亭山、太极洞、石照山、障山大峡谷、鳄鱼湖。因此,除了李谢以外,还吸引来无数历代诗文名家,许多耳熟能详的诗歌佳作都和宣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朝史学家范晔在担任宣城太守期间编纂《后汉书》孟郊奉母宣城,写下催人泪下的《游子吟》杜牧遍游宣城佛寺,写下感慨“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江南春》白居易《红线毯》中留下“宣城太守知不知”的千古一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或在宣城求学、或留下笔墨诗篇……


54.jpg

宣城宁国市的红杉林,每到秋日总有层林尽染的风采。 
摄影/张明贺


你看,不知不觉间,你已经和这座城市相遇了成千上万次。




IMG_5255.PNG

皖南四线小城,如何成为“中国的文房”?



今天人们常常会调侃说,南京是安徽的省会。其实,在两千年前,宣城反而是南京的大哥——汉朝曾设丹阳郡,辖区不仅包括皖南,也包括江苏南京、句容、溧阳,以及浙江杭州和湖州西北部。丹阳郡治所设立在宛陵,也就是今天的宣城市区。


IMG_5256.JPG

敬亭山不仅是“诗山”,
也接受了历代皇帝的敕封,见证宣城的千载繁华。 
图/视觉中国

宣城还堪称整个皖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她的境内有陈山遗址、毛竹山遗址、官山遗址等旧、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春秋时期就建有爰陵邑,先后归属于吴、越、楚三国。承汉启唐的六朝时代,南京与黄山地区先后脱离丹阳郡,南京还带走了丹阳郡的名字,而宣城依旧是实力强劲的皖南龙头。


宣城能够获得先发优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理位置优越。与南边隐藏于群山深处的徽州不同,宣城位于丘陵外缘,依山傍水,扼守在长江皖江段与太湖平原之间的必经之路上。如果不从宣城经过,就要从太湖北面绕一大圈。因此,杜牧有诗赞誉道:“土控吴兼越,川连歙与池。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这一区位特征一直延续到清代,如果把江苏省城南京、浙江省城杭州、安徽省城安庆连线,宣城正处在这个三角形的中心位置。


57.jpg

宣城市区位地形示意图。 
制图/刘耕硕


在江南大开发的过程中,虽然宣城的先发优势逐渐被稀释,从皖南龙头回归为普通三四线城市,但是宣城的知名度不降反升。这是因为,宣城发展出了一项国家级的产业,并且与城市名称深度捆绑,那就是——宣纸


IMG_5258.JPG

宣纸,“宣”纸。 
摄影/李一蕊


宣纸出产于宣州泾县,源于汉、起于唐、兴盛于宋。相传东汉时宣城人孔丹师从蔡伦造纸,回乡后发现,如果用青弋江的檀皮造纸,可以让纸张品质更优良。唐代,泾县纸成为贡纸,《历代名画记》中首先使用了“宣纸”这一称谓。宋代,泾县的造纸匠人曹大三大幅改进了青檀造纸工艺,涉及十余种原材料与十八道复杂工艺。过硬的技术和严格的品控,使得宣纸变得容易保存、不会变脆、不会褪色,号称“纸寿千年”。由此,泾县曹氏宣纸流传于全国各地。


宣纸名冠天下,配套产业也不能少。比如宣纸毯,是用宣州红线制作,还有诸葛笔,是用宣兔紫毫制作,二者都是至臻至美的贡品,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白居易的《红线毯》《紫毫笔》两首诗,主旨是讽劝统治阶级爱惜民力,也把宣城工匠妙到毫巅的技术讲述得绘声绘色。


IMG_5259.JPG
IMG_5260.JPG
IMG_5261.JPG

IMG_5262.JPG

笔墨纸砚。 
图1,4 摄影/李建平
图2 摄影/方托马斯
图3/视觉中国


众所周知,文房四宝中,分别以“湖笔、宣纸、徽墨、端砚”为最上品。宣州已经有了顶级的好纸,绩溪又出产品质最佳的徽墨,此外,宣笔、宣砚虽比湖笔、端砚稍逊,却也算是“次顶级”中的上品,这样一来,宣城一市就集齐了优质的文房四宝,全国仅此一家,真堪称是江南的文房、中国的书桌。


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笔墨纸砚的熏陶下,宣城逐步攀登上中国的文化高地之一,并且与徽州携手,共同发展出辉煌灿烂的徽派文化。




IMG_5263.PNG

最江南的安徽,徽文化的“B面”



宣城之美,不仅在于山水,更在于山水之间的八十余个古村落,粉墙黛瓦、流水石桥,让你一秒梦回明清时代的江南水乡。


64.jpg

龙川村,依山傍水,其形如船。 
摄影/赵高翔


在游赏古村落之前,需要先浅浅地普及一个知识点:宣城的古村中遍地是徽派建筑、随处可见徽州文化的影子,可莫要认为这都是向隔壁徽州(今天的黄山市)学来的。宣城,正正经经也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她与徽州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缺一不可。


众所周知,徽文化的一大核心在于徽商,而徽商兴起又与徽州的地理环境有关:地域狭窄,山势崎岖,农业承载能力有限,过量人口只得外出经商谋生,意外地走出了一条璀璨生路。


65.jpg
绩溪家朋乡,村落外有连绵的油菜花。 
摄影/方托马斯

回看宣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地域略宽,山势稍缓,可以支撑起相当数量耕读传家的世家大族和多样化的手工业门类。在地理位置上,宣城与徽州紧紧相邻,更为徽商提供了直通南京、扬州的成熟道路。可见宣城是徽州的紧密同盟,也是孕育文化的天然摇篮。不久前的5月8日,“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份珍贵的“徽学”档案也与宣城有着难解难分的渊源。


走进绩溪的龙川村,依山傍水、白墙黑瓦的秀美风景之中,最鲜明的景致便是村中的“胡氏宗祠”了。它被誉为“江南第一祠”,未入大门,门楼上的重重飞檐便先声夺人地抢占你的注意力,细节处更有木雕龙戏珠额枋、花雕隔扇,堪称徽派木雕艺术殿堂


IMG_5266.JPG

龙川村胡氏宗祠。 
摄影/李建平

在山水间稍宽一些的平地上,也会发展出超越一姓宗族的大型村镇,比如桃花潭查济古镇,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明清时代古村落,一度拥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座庙宇——村中人大半都是查姓,但因人财繁茂、支系众多,后辈子孙无论做官入仕还是经商致富,衣锦还乡后都竞相建祠立堂,如今尚存的几座可谓各有风采。村中的建筑也很值得一看,虽是一色的粉墙黛瓦,格局却精巧非凡,大有“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天人合一的味道,也难怪能成为吸引无数艺术创作者的“中华写生第一村”。


IMG_5267.JPG

宣城村落中有许多精美的徽派木雕。 
摄影/方托马斯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千年世家中自然走出无数风云人物。比如宣城梅氏,千年书香世家,走出了北宋名臣梅询、北宋诗祖梅尧臣、明代剧作家梅鼎祚、清代天文学数学家梅文鼎,不仅把“诗文”技能点到了头,还把相邻的所有文理艺术科技树点了个遍。


IMG_5268.JPG
宣城走出了多少名人?(不完全统计) 
制图/九阳


而在徽、宣交界的绩溪,一商一学的一体两面文化碰撞交融合而为一时,则诞生风云激荡的英雄人物:远者有隋末乱世之中力保宣歙六州平安的大唐越国公汪华,近者有大明抗倭名将胡宗宪,还有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著名学者胡适之。可见无论是经商,还是治学,其最高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经世致用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敬亭山脚、水阳江畔的宣城,是曾经的皖南第一城,是诗歌之城,是纸墨之城,是商旅之城,是文华之城。没有到过这座以山为笔、以水为墨的小城,你怎能说自己没有错过诗意江南呢?


IMG_5269.JPG

皮影戏也是宣城一绝,演尽人间百态。 
摄影/许志伟





文 | 车右花盾、飞天逸面

文字编辑 | 猫骑士

图片编辑 | =G

首图,封图 | 李建平


📖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地图集 谭其骧

安徽泾县“千年古宣”宣纸制作工艺调查研究 方晓阳等

宣纸生产工艺与润墨 吴世新

宣城梅氏家族重要文学活动编年 秦文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IMG_5270.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8 12:21 PM , Processed in 0.0369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