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ranchgirl

[中医理论] 彭子益医理学习群 擇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3-9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子益之  中暑的意义

大气中的暑气,即太阳直射地面之相火,应往下降而尚未下降之气。
人身中的暑气,即胆经相火,尚未降入中气以下之气。
病者,此火气在地面之上,熏蒸燔灼,伤人肺气,所谓从口鼻而入是也。
一伤之后,引起本身相火,熏入肺金,即是本身相火的暑气自病。

外来暑气,既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气。此热气人人都呼吸之,而病暑者不过千百人之一人,可见暑病乃人身的暑气自病,外来暑气,不过诱因耳。
少阳暑火,下降则为土气之根,不降则为金气之贼。
肺气清降之人,吸入暑气,肺能降之,降则暑化而成生土之火。
肺气不能清降之人,吸入暑气,暑气不降,停在上焦,引动本身相火暑气,逆伤肺家,遂成暑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0 11:1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医文献中,“黄芽”主要有两种含义,既可能指代一种经典方剂(如**黄芽汤**),也可能是道家内丹术中的术语。以下从中医角度解析其核心内容:

---

### **一、黄芽汤(中医方剂)**
黄芽汤是清代医家**黄元御**(与彭子益学术思想有渊源)在《四圣心源》中提出的方剂,以**温补中气、调理脾胃**为核心,与彭子益重视“中气旋转”的理论一脉相承。

#### 1. **组方与配伍**
- **人参**:9g(大补元气,健脾益肺)  
- **茯苓**:9g(健脾渗湿,宁心安神)  
- **干姜**:6g(温中散寒,振奋脾阳)  
- **炙甘草**:6g(补中益气,调和诸药)  

#### 2. **功效与适应症**
- **主治病机**:中焦虚寒、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  
- **典型症状**:  
  - 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四肢不温;  
  - 大便溏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  
  - 气短懒言,脉沉弱(常见于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  

#### 3. **与彭子益理论的联系**
  彭子益继承并发展了黄元御的“中气学说”,但更强调**中气与津液的关系**。黄芽汤以温补为主,而彭子益的资生汤(含山药、麦冬等)则侧重**气阴双补**,二者均可调理中焦,但适应症不同:  
  - **黄芽汤**:偏阳虚、寒湿重(需温中燥湿);  
  - **资生汤**:偏阴虚、津亏燥热(需滋阴润燥)。  

---

### **二、道家内丹术中的“黄芽”**
在道教内丹修炼中,“黄芽”象征**先天一炁的初生状态**,是炼精化气阶段产生的“药物”,代表生命能量的萌芽。  
- **寓意**:如草木初生之芽,蕴含生机,是结丹的基础。  
- **与中医的关联**:道家认为“黄芽”与脾土(中焦)相关,需通过调息、意守丹田培育元气,与中医“培补中气”的理念相通。

---

### **三、现代应用与注意事项**
1. **黄芽汤的临床应用**:  
   -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脾胃虚寒型)。  
   - **亚健康调理**:疲劳综合征、畏寒肢冷者。  
   - **加减化裁**:  
     - 寒甚加附子、肉桂;  
     - 湿重加白术、苍术。  

2. **禁忌与慎用**:  
   - 阴虚火旺(口干舌红、潮热盗汗)者忌用;  
   - 外感发热或实热证不宜。

---

### **总结**
- **中医方剂黄芽汤**:温中补气,专治脾胃虚寒,体现黄元御“土枢四象”的学术思想。  
- **道家“黄芽”**:象征元气初生,强调内养培元,与中医理论互为补充。  
- **彭子益的拓展**:在黄元御基础上,更注重津液与气机的动态平衡,临床需辨证选用黄芽汤或资生汤。  

若有具体症状或需用药指导,建议经中医师辨证后使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optis chinensis        黄连
Cinnamon bark        肉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5-23 06:01 PM , Processed in 0.0687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