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汽车毛利率达到23.02%,主要来自规模化优势而非高端车型贡献。3月26日晚,比亚迪(1211.HK、002594.SZ)公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全年,比亚迪收入同比增长42.04%至6023.1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0.72%至300.4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10.32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71元。
上述数据与1月30日业绩预告基本一致,但财报发布后比亚迪股价依然出现较大跌幅。截至3月27日收盘,比亚迪港股股价下跌6.11%至202.8港元,年初至今跌幅5.41%;A股股价下跌3.47%至211.98元,年初至今上涨7.06%。
当日港股市场,“蔚小理”造车新势力股价全部下跌,蔚来(NIO.N、9866.HK)、小鹏汽车(XPEV.N、9868.HK)和理想汽车(LI.O、2015.HK)的港股股价跌幅依次为5.78%、6.28%和3.53%。
规模化+控成本维持高毛利率
在激烈的价格战之下,比亚迪维持住了较高汽车毛利率。2023年,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的收入同比增长48.9%至4834.53亿元,毛利率同比增长2.63%至23.02%——高于特斯拉(TSLA.O)19.4 %的全年汽车毛利率。
比亚迪获得高毛利率主要源自电池成本优势以及规模化销售。2023年,公司共计销售新能源汽车302.4万辆,同比增长62.30%。比亚迪援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称,去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中国市场总销量的31.9%,同比增长4.8%。
其中,比亚迪全年出口量达到24.28万辆,占比7.7%,同比增长334.2%——远超整体销量增速(62.3%)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77.6%)。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5.2%至1602.22亿元,占比26.6%。
2023年,比亚迪陆续进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3月在墨西哥上市汉EV、唐EV、元PLUS三款纯电动车型;6月在阿联酋推出通过本地化和高温测试的元PLUS;9月在德国慕尼黑车展宣布海豹登陆欧洲市场;10月在东京车展展出仰望U8。
在生产端,比亚迪于2023年7月宣布在巴西建厂,整车计划年产能达15万辆;9月与乌兹别克斯坦国有控股汽车集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工厂一期和二期计划年产50万台,三期竣工后产量达到30万台。
国投证券预计,2024年,比亚迪将有更多车型出海,例如宋Plus、腾势D9、汉EV等,全年出口量有望达到40-50万辆——接近比亚迪50万辆预期。
“凭借快速增长的出海销量、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迭加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业务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比亚迪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公司仍将加速业务出海进程。
高端化、智能化仍待发力
单车收入对比亚迪毛利率贡献相对有限。去年底以来,“王朝”“海洋”系列部分车型开启官方优惠活动,降价额度普遍在5000-10000元之间,影响到公司四季度及全年利润。今年2月,多款荣耀版车型价格再次下探。
销售结构方面,2023年,秦PLUS、宋PLUS、海豚等“王朝”“海洋”系列车型,依旧是公司销量支柱,高端系列“腾势”销量占比仅为4.2%。“仰望”和“方程豹”于2023年11月开始交付,业绩贡献尚待时间。
据国联证券统计,比亚迪2023年市占率最高车型价格带在8-12万和12-15万,占比分别为65.0%和70.5%;5-8万、15-20万、20-25万车型市占率为32.9%、26.0%、38.4%。也就是说,比亚迪主力车型在中端市场。
比亚迪正在加码高端市场产品矩阵。2024年,腾势预计推出三款旗舰车型;方程豹预计推出两款车型;仰望U7将于近期上市。国金证券认为,腾势、仰望和方程豹的新车的高毛利,有望带动公司盈利在二、三季度迎来拐点。
目前,摩根大通(J.P.Morgan)、野村证券(Nomura)、中金公司、交银国际等机构给出比亚迪港股“增持”“买入”或“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在266-270港元之间;国投证券和国联证券给出比亚迪A股20倍PE,对应目标价为272.6元和282.7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亚迪主力车型所属价格区间,智能化并非刚需,在一定程度影响到智能化估值加成。今年1月,比亚迪发布了整合智能战略,表示未来高阶智驾系统将在20万元以上车型上选装,30万元以上车型实现标配。
随着价格战深入,汽车单车毛利仍将下降。比亚迪维持总盈利水平的同时,如果能够提升高端车型占比并且补齐智能业务板块,其毛利和估值空间有望实现提升。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