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5|回复: 2

[荤菜] 这个火出圈的“滩羊之乡”,到底还藏着多少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火出圈的“滩羊之乡”,到底还藏着多少传奇?

 风物菌 地道风物 2023-12-30 03:17 

IMG_2141.JPG


冬日里,一锅锅热腾腾的羊肉端上国人的餐桌,这是抵御寒冷的食补良方,更是香浓味美的味蕾享受。而众多好羊肉中,盐池滩羊堪称“顶上明珠”,天南地北的吃货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不免对这个地名充满好奇——捧出了这样极品羊肉的“盐池”,究竟在哪里?


IMG_2142.JPG

冬日苦长,来一盘热气腾腾的羊肉吧。
摄影/吴学文


打开中国政区地图,很容易找出盐池县的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版图,如一个“十”字形展开在祖国的西北侧,这十字形的右臂便是盐池,只需在宁夏的“十”字中心偏右处补上一条纵向的线,便基本能圈出隶属于吴忠市的盐池县域。


她位于宁夏版图的东部,北、东、南缘分别与内蒙古、陕西、甘肃相接,四省交界之处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一隅以滩羊出名的这座小城,版图也形似一张摊开的滩羊皮,宽大而整齐。


IMG_2143.JPG

盐池县地形图。
地图/程远 彭聪 制图/刘耘硕

在华夏文明的坐标轴上,她可以说是一片稍显古老和神秘的远方。在历史上,盐池县有大小盐湖二十多处,是历代产盐重地;农牧经济的边界也在这一带来回摆动。盐池从南到北的地貌景观差异明显,不同民族的人群迁出、进入,多元文化在此交流、碰撞、融合......在由一系列变量组成的盐池历史中,忧患与机遇并存,但也会相互转化。如今回看,盐池的传奇,远远不止盐池滩羊而已。




IMG_2144.PNG

因盐而生,被埋藏千年的文化传奇


是什么造就了盐池的与众不同?答案就在她的名字里——。盐池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貌上直接受到青藏高原构造运动的影响。2600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域,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湖水壅积收缩,形成了今日盐池境内二十多处星罗棋布的盐湖


IMG_2145.JPG

盐结晶星星点点地分布在惠安堡盐池里。
摄影/冯大伟

盐池县城依托着盐湖而生,不同区域中心的诞生都与附近的盐湖密不可分,譬如惠安堡边上有惠安堡盐湖,盐池县城东南7千米是苟池盐湖、往北17千米是北大池盐湖.......尽管苟池与北大池在1949年后分别划归陕西定边、内蒙古鄂尔多斯,但从地图上不难看出最初县城的选址与这两座盐湖之间的密切关系


自置县以来,盐池几易其名:盐州、盐川郡、花马池、盐池县……始终都与“盐”有关,此地仅凭戎盐这一物华天宝,便直抵华夏文明的殿堂,伴随帝王将相、中外嘉宾的味蕾一起欢畅了几千年。盐不仅是盐池人烹制羊汤、腌制咸菜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更是骡马行走于盐道,往来千里的商贸物资,亦是历史上各方势力争夺的重要资源。


IMG_2146.JPG

晴天里的苟池盐湖,
由于所含矿物质不同等原因,色彩夺目绚烂。
摄影/Sean_Z

汉代时,盐池即设有盐官;宋夏时,盐池出产的盐是宋夏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盐战的狼烟与笙歌更迭中,不间断的民间商贸融合了长城内外两种文明;明代,中央政府以西北地区的盐税作为西北军事费用的主要支柱,不仅购买军马、发军饷、还用其修筑长城,盐池的盐资源,在很多时刻甚至具有左右当地局势、影响历史进程的力量。


IMG_2147.JPG

惠安堡盐池出的盐颗粒粗大,“很有盐味”。
摄影/冯大伟


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盐池曾屡次成为闪亮的关键点,但某种程度来说,她仍是历史的“失语者”——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此处是边地,在千百年的王朝更替历史中常常被当作次要的、边缘化的。多年来,在军事、盐政之外,人们对盐池自身的人文脉络仍旧知之甚少。幸好,近年来考古发现的诸多古代墓葬等遗迹,为我们复原出以盐池为中心的几段历史碎片。


1984年夏末,盐池连续暴雨造成地面塌陷,露出8座汉代墓葬,张家场汉墓由此出现在现代的视野中;次年;县城西北又发现6座依山开凿的墓葬,其为窨(yìn)子梁唐墓,这里出土的一座墓门,如今正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门上以浅浮雕形式刻画的西域舞伎,挥动长巾翩翩起舞,仿佛腾跃于云气之中。这类题材的石刻作品在我国唐代墓葬中尚属首次发现,是研究唐代乐舞的国宝级资料。如今,这两座墓葬早已被列入“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探寻华夏文明版图上的重要节点。


IMG_2148.JPG

盐池多处古代墓葬中出土的珍稀文物。
摄影/李鹏、盐池县博物馆 制图/九阳


在张家场汉墓发掘的同时,附近的张家场古城也走入世人的目光之中,2021年,盐池县开始对张家场古城进行发掘,确认其为汉代大型建筑遗存,跨越两千年的古城终于揭开封存已久的面纱。这是盐池境内最早的城市,也是盐池历史上的一段黄金时代的最佳历史物证。历经若干朝代的风霜雪雨之后,古城仍在此处,城墙塌毁后被流沙掩埋,隆起的沙梁至今清晰可见。


IMG_2149.JPG

张家场遗址挖掘现场。
摄影/冯大伟


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张家场古城为秦汉昫衍县治,这也是继承自历代地理志书的一种合理推断,但昫衍假说也在近二十年不断受到挑战,也有专家论证其为汉龟兹县.......张家场古城迟迟不肯取下神秘面纱,它究竟对应历史上的哪一座城市,又是为何戛然而止,都仍然是谜。随着张家场古城及周边墓区考古发掘的深入,种种未知终会得到解答,也将会改变我们对古代盐池乃至秦汉帝国西北边疆的认识。


IMG_2150.jpg

张家场考古博物馆。
摄影/冯大伟


在苟池、北大池等盐湖移交临省后,仅存的惠安堡盐湖产量也不那么可观了,但盐池资源重镇的地位却始终没有改变,这资源不再仅仅是盐,还可以是石油、天然气、石膏、煤炭,也可以是风能、光能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的极大发展,盐池的各类资源都得到了利用,而且是更环保、更可持续化的利用盐池县北部干旱少雨的地区建起了太阳能发电站,人们探索出“光伏+养殖”的共赢模式。光伏板在发掘能源之外,也能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接辐射,庇护更多的植被生长。


IMG_2151.jpg

古老的黄土与现代化的光伏板,
共同构成了今日盐池的地域景观。
摄影/冯大伟

倘若夏天时分来到盐池,第一印象是——美。很难想象,茫茫戈壁中竟有一片“塞上江南”,尤其是盐池的哈巴湖地区,是西北地区少见的蓝绿相交、富含生命力与自然美感的天然湿地。


但这样的美并不是天然有之。盐池素来是农牧区交替的地带,明清以来,农耕文明优势愈发显著,人口增长与大规模开垦造成草原退化、沙进民退,盐池一带的风沙曾经肆虐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盐池人与自然苦苦周旋,经历了不断重新彼此审视、探究以及和解的漫长过程。


1978年,声名赫赫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拉开序幕,盐池林场人投入其中,在沙化严重的地区以草方格固沙,沙化区域在人工维护下完成了土壤再造,曾经寸草不生的沙丘覆盖了密密匝匝的浅草,柠条、红柳、小叶杨、樟子松、山杏……


IMG_2152.JPG

在盐城治沙中贡献重要力量的植物们。
摄影/秦树高 制图/九阳


在一代代林场人的努力下,奇迹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以往成片消失的草木重新萌发生长,大风不再带来不安的信息,人们随意拍拍身上的浮尘,不用再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行走街头;昔日的荒漠戈壁如今湿地湖泊星罗棋布盐池县中北部的哈巴湖保护区甚至成为荒漠里的一座“生物基因库”,沙水林草和谐共生,飞禽走兽重又在这里诗意栖居起来。


IMG_2153.jpg

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花马湖景观。
图/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154.PNG

关外要塞,盐池竟然如此重要?



除了资源富裕之外,盐池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篇幅,还因为这是一座与长城相伴相生的边城——在地图上能看到,盐池是一座被长城圈定着县域的城池,河东长城有一段两道长城并行的地方,大致对应着盐池县境的北沿;而南部的“固原内边”,基本是盐池与甘肃省环县的分界线。在盐池的南北界上,建自隋代、明代的四道长城绵延合围,极具戍边卫国的威严。


IMG_2155.JPG

盐池境内明长城“固原内边“上的烽火台。
摄影/陈静

这个西北边陲的弹丸之地,曾是抵御外敌南下的第一道战略堡垒,后来王琼修筑长城关,开放互市,又成为蒙汉友好互市的窗口。从明成祖朱棣内迁东胜卫,战略放弃河套地区,到双方持续兵戈相见,再到明蒙结束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清康熙皇帝提倡蒙汉同耕共牧和互市贸易......小小的盐池,完整见证了几百年间长城内外文明融合的过程。


古时的河套平原作为“千里沃野之地”,对蒙古部族这种游牧民族存在着天然的诱惑,在明中期以后鞑靼人时常从东西两个方向突破长城,南下侵扰,南北两道长城围出的盐池县域,是保卫固原乃至关中的战略缓冲区。朝廷特将延绥、宁夏、甘肃三大边镇的行政和军事指挥权,统一交付陕西三边总制(总督)管辖。其中,盐池县所在又是三边防御战区的最重要位置。


IMG_2156.jpg

“头道边”、“二道边”两道古长城在兴武营一带分岔,
犹如“人”字形的一撇一捺。
摄影/陈静

起初盐池县城(花马池)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军事堡垒,后来随着蒙古势力在河套地区不断壮大,要应对的边防危机,已不是鞑靼百骑、千骑的小规模流窜骚扰,而是动辄几万铁骑的大规模进攻。


IMG_2157.JPG

深沟高垒(头道边)明长城,因采取了“内筑墙,
外挑壕堑”的修筑方法而得名。
插画/刘明


正德元年正月,鞑靼拥众大举深入固原、隆德、会宁等地大肆抢掠,当时年仅15岁的明武宗朱厚照,意识到“花马池系要害地方”,他任命明朝中期著名政治家、“一代名相”杨一清为三边总制,勉励其用心经略此地边防。多年间,不止花马池城的不断加固扩筑,进一步稳固了边防,像杨一清这样,明代甚至共有前后64位三边总制,每年秋季都会拥兵移驻花马池营,以此地为指挥中枢,举行各种军事演习和操练,良将们或跃马巡边,或登城吟诗,留下不少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传奇。


IMG_2158.jpg

花马池城复原示意图。
插画/刘明

在杨一清修筑花马池城25年后,朝中同僚王琼接任三边总制职务,任上除了扩修花马池城外,还特别在城东门外的边墙上修建了一座高耸雄壮的关楼,名曰“长城关”。若按其他关门以营垒命名的规则,它本应叫花马池关,但因为这个关口战略意义之重,所以破例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字,这也是明长城沿线数十座关楼中唯一一个以“长城”命名的关楼。如今远望长城关城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景象极其壮美;在关楼里布展的宁夏长城博物馆,每年也吸引着众多历史爱好者前来观光、打卡。


IMG_2159.JPG

盐池县在旧址不远处重修的长城关。
摄影/薛月华


然而分久必合,隆庆五年(1571年),因边地战事而步入民生困境的蒙汉两方决定议合,双方开始建立和平的通贡互市贸易关系,硝烟散去,宁夏边墙地界的花马池市成为蒙汉交易最繁荣、最有名的集市。昔日的边地内外,如今已成为统一的华夏大地,无语的长城,屹立的墩台,孤独的城垣,化成一道道见证历史起伏的岁月脉络。


IMG_2160.jpg

古长城下的新盐池。
摄影/陈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161.PNG

一只小滩羊,美味大传奇!



近些年,“盐池滩羊”的名头早已响彻中华大地。而要探寻这美味传奇,还得来到盐池。千年以前,盐池与羊就结下了深厚情谊,自近代以来,盐池县农牧兼容,滩羊作为产区劳动人民长期精心选育形成的品种,逐渐在更广阔的的市场打响知名度。


如今滩羊业已是当地毋庸置疑的支柱产业,盐池当地将牧民养殖、育肥生长、屠宰加工、物流运输等多个链条串接合作,建设起了极完整的现代化产业链,新鲜滩羊肉通过发达的物流稳定供应全国食客的餐桌。滩羊肉质细嫩,不腥不膻,不论是烧烤、涮煮、清炖或是大火爆炒,都是顶级美味。


IMG_2162.JPG

毛穗呈波浪状的盐池滩羊。
摄影/冯大伟

只有来到盐池,才能体验到滩羊原产地“原味与原味”的立方级化学反应:手抓羊肉油脂如奶油般入口即化,有着浓郁的奶香;羊排和黄花菜、杂粮一同下锅炖煮,则又会迸发出层层交叠的清新香味......黄花菜和小杂粮,既是滩羊的烹饪好搭档,也承载着盐池人对这片土地的审视和探索。


IMG_2163.JPG

来盐池吃滩羊,更能吃出滩羊之味的精髓。
左图摄影/吴学文 右图摄影/冯大伟


走进盐池当地小饭馆的外乡游客,大概都曾为菜单上的若干种荞麦面食所震撼,荞麦饸饹、搅团、摊馍馍、搓耳、刀削、酸汤面、洋芋擦擦......虽说盐池人都叫荞麦“小杂粮”,但它却是本地粮食作物的“大当家”,粗放的荞麦最能适应盐池的环境,几乎不用人操心伺弄,即使少雨、缺肥,它都能奋力给出一个不错的收成。


IMG_2164.JPG

盐池人的“荞麦宇宙”。
摄影/冯大伟、王家乐、何武东

几乎盐池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普及了荞麦种植,那些风沙肆虐的艰难年月,不知多少人心头都在感念秋后薅下的那一茬茬金色荞麦。朴素的荞麦和一群群与荞麦结缘的人,就这样慢慢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IMG_2165.JPG

未脱粒的荞麦粒呈三角形锥体。
摄影/冯大伟

黄花菜也是如此,别小瞧家家户户餐桌上的这一抹亮黄色,它娇媚却不娇气,遍地黄花已经成了盐池县除滩羊产业之外的第二大产业。它为盐池县带来了每年2.5亿元的产值。现在,盐池县黄花菜种植面积8万余亩,那一片片金黄的花田早已和千万种植户的生活密不可分。


IMG_2166.JPG

黄花菜的采摘一般在凌晨开始。
摄影/冯大伟

盐池滩羊不仅写下食品产业的传奇,也盘活了产业链下游若干加工环节的发展,盐池滩羊养殖数量逐年递增,渐成当地皮毛产业的主力。如今在盐池任何一家皮毛制品店,你都能找到二毛皮所制的现代服装与工艺品,它们毛穗如雪,是造物者的灵光之作,雪白成绺的柔软羊毛仍保留着独属于小羊羔的俏皮轻灵,保存多年的二毛皮制品更有一份不败于时间的鲜活之美。


IMG_2167.JPG

轻盈、整齐的二毛皮。
摄影/冯大伟

气候干旱的盐池,论花红柳绿,比不得江南。然而一走进本地的地毯作坊,却能瞬间捕获一派斑斓的色彩。据县文化馆资料,盐池手工地毯的历史可追溯至古波斯,经由文化大融合传到中国新疆,又沿丝绸之路传到宁夏。绒度高、纤维细、兼有弹性与光泽的滩羊毛是手工地毯的主要原料,盐池滩羊一年会在春秋无雨天气剪毛两次,织工从中挑选毛长、质细、底绒多、不潮湿的羊毛纺线。在叮当作响的作坊里,织出外有柔光、内里坚韧的手工毯,它们古而不旧,美丽雅观。


IMG_2168.JPG

盐池人将质朴耐劳的精神镌于毯上。
摄影/冯大伟

守业的长情人心的思变,在一代代盐池人的身上和谐共存着。历经千年风霜的盐池,如今仍是西北大地上生命持久的耀眼之星。


IMG_2169.JPG

一张张普通的红纸,
在盐池人的手上变幻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摄影/王建波




文字编辑 | 阿智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封图 | 陈静
首图 | 张学义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风物中国志·盐池》,原作者聂靖、段战江、王砚、舒泥、孔雪。

📖

参考资料

《中国·盐池滩羊文化大观》

《滩羊选育与生产》
《宁夏历史地理考》

《宁夏地理》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IMG_2170.P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6 08:10 AM , Processed in 0.0440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