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0|回复: 0

[史地人物] 这座全国第一地级市,凭什么成为“天选之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座全国第一地级市,凭什么成为“天选之子”?

 风物菌 地道风物 2023-09-11 06:06 



IMG_2852.JPG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GDP城市排名已经出炉,苏州第六名的成绩仅次于北上广深渝之后,是前十名里面唯一非直辖市非省会地级市跑赢了无数省会城市的她,是毫无疑问的“最强地级市”,经济实力相当傲人。


每当大家提到苏州及她所在的江南,富庶是不变的标签,但这“泼天的富贵”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说起来或许令人难以置信,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的开发史,其实是一部从“不毛之地”中长出来的造富史。


IMG_2854.jpg

暮光下的苏州“东方之门”
图/视觉中国


经历了泽国变水乡的变迁,“江南”的概念在历史上逐渐聚焦,唐宋时期的圩田建设理释放了土地生产力,大运河运来了繁荣的商业......而苏州坐落在这块版图的焦点位置,不断吸纳着内外的养分。最终她在明清时期走向蜕变,从多重维度诠释着江南的巅峰。


鱼米之乡、丝织中心、东方水城、苏式美学......苏州,不仅留下了富甲天下的传说,也勾勒出了极其独特的审美空间,成为世人心中的共同向往。


IMG_2855.JPG

“苏式美学”藏于园林的每一个角落
图/图虫·创意




IMG_2856.PNG
与水争田,

从泽国到水乡


今日所指的江南,一定程度说的是在明清时代才逐渐成形的狭义的江南,它指向苏南浙北这片多水的平原地带,专指以苏州为中心的几个平原府域。


太湖,是江南地区的水系根基。它曾是个吞吐潮汐的海湾,后来由于陆地生长,由海变湖。这个从海到田的变迁过程发生得并不久远。唐朝时期,随着长江中上游人类活动日趋频繁,水土流失加剧,泥沙逐渐淤高、阻滞了三江出水口。上下游之间都在抬高的水位使河流泛滥恣肆,多余的水都蓄积在了地势低洼的地方,这些积水构成了全新的地理形态——湖泽河网密布的水乡


IMG_2857.jpg

太湖一带,是一部泽国变水乡的江南开发史
摄影/黄明

这样泥泞稀松、水陆不分的原生湖沼地貌可不是理想的家园,更不适宜农业生产。今天回过头来看,苏州城的选址仍不失巧妙。翻开地图,会发现太湖东北角有一个岸线极为崎岖的部位,那里山丘密布,其中最高大的两座山——洞庭东山、洞庭西山,还深深地插向湖心,被水包围成为岛屿。


对于东侧卑潦的碟形洼地来说,苏州城地势高亢、泥泞不沾身,又没有过分贴近丘壑,失掉平敞的地利和临水之便,位置可谓恰到好处。苏州城 2500 年来从未迁过城址,今天仍被视作一个奇迹。


IMG_2858.JPG

已有千年历史的虎丘塔

耸立于姑苏城西郊的虎丘山上

摄影/任祝成

太湖平原的大规模圩田建设始于唐朝。唐初盛世之时,北方的农业生产已不足以完全养活政治中心的上层建筑,随后的安史之乱更是彻底把全国经济中心推向了江南地区。唐人在太湖平原上广开塘浦、圩堤、闸口,把垦区扩充到从湖岸到海滨的几乎所有未利用土地上,与此同时进行的是湖堤和海塘的大规模兴建,保障了新开辟的圩田不被湖泛和海潮所扰。


唐宋之间,北方乱战,农业凋敝,南方诸国却相对和平安定。当时控制江南地区的吴越钱氏比较重视休养生息,太湖平原的圩田建设和养护达到了一个极致。


当时负责管理开圩屯田事务的“都水营田使”是一个权力很大的官职,直接对最高统治者负责;同时,由于战事不兴,吴越国还分出了很大一部分军队专事水工及养护,其中一支名为“撩浅军”的部队是吴越的独创。这个万余人的队伍专职负责疏浚塘浦、涝河泥、修堤防堰闸、修桥、植树、修缮护岸等,还同时自营垦殖,用以自给。


IMG_2859.JPG

唐宋时期人工改造形成的塘浦圩田系统。
摄影/闻军

这一时期,太湖平原在人类不懈的改造下,终于从泽国变成水乡,理顺了人与水的关系,这片土地的生产力被完全释放了出来。有了剩余的土地空间,粮食之外的各种农作物逐渐出现在江南的圩田之中。




IMG_2860.PNG
运河水网,

江南之富的命脉



但圩田系统的完善只能算是江南富土“创业史”的第一步,随后的几百年间,才是这片土地从“饶”到“富”的关键时代。


天然与人工开凿的水系交错,让江南区域具备其他地区难以匹敌的水运交通优势,但江湖之间的天然联络并不紧密,中间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力可控的过渡地带——江南运河正是这个承担调节和联络功能的人工杰作。


IMG_2861.JPG

从震泽镇上穿过的頔塘河与京杭运河连接
给这个丝市中心带来了巨大活力
摄影/吴娉

苏州并没有主动选择运河,正相反,可以说是运河选择了苏州。为了保证水流的稳定和流畅,运河的不同段落落差不能太大,江南运河经过太湖东岸的时候,不宜直接穿过碟形洼地的底部,而是只能在洼地中心和太湖湖岸高达数米的落差之间小心翼翼地择取一个高度合理的狭窄地带通过。率先落座的苏州城已经扼守在了这个狭窄地带的咽喉部位,运河想绕开它?无可选择,只能拥抱苏州。


水能载舟,舟能装货。作为当时江南的航运中心,只要一条船,苏州就可以低成本地将数量巨大的丝棉制品和其他货物运输出去。往来的人流货流就像血液里的营养物质,从毛细血管汇流到主动脉,再反过来,流遍整片土地的肌理。


IMG_2862.JPG

日头初上,运河上的船民们即将开始新的旅途
摄影/丁嘉一

通过江南密集繁复的水网,水运的低成本优势,扩散到区域内的每一亩土地、每一个村镇。在这个过程中,位于水路交通节点的一些米粮集市也顺势发展成了繁荣的市镇


江南运河只是京杭大运河这个帝国运输大动脉中的一个段落。长江以北,运河继续向北延伸,贯穿黄淮流域,直至华北平原。这就意味着,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平原的强劲产能得以输送到遥远的北方,而江南也从辽阔的地域中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和财富


IMG_2863.JPG

养殖户们乘船往来于鱼塘与家之间
摄影/焦青

“被动”地成为交通枢纽,不是苏州称雄江南的唯一原因。经过数百年的稳定增长,苏州的聚富能力在明清时代攀升至巅峰。此时,苏州的发达程度已臻化境,内部潜力很难支撑起过于显著的提升,因而外部的助力显得尤为重要。


隆庆元年(1567年),明王朝开始有限放开曾经严厉的海禁。一批批海外来客带来了从秘鲁、墨西哥和日本九州攫取的巨量白银,用以购买中国产品,万历初年横空出世的张居正改革,又对这场货币化变革形成了一种官方认定和加持。


产品与劳动力不断聚集,更多的财富在这里来而又往。作为重要的集散地,江南同时具备强劲的消费需求和强大的消费能力,供销两旺




IMG_2864.PNG

苏州,

中国人的“记忆之宫”



发达的运河航运,便捷的货币流通体系.......苏州在天时地利之下完成了民间财富的积累,人民安居乐业之余,也在这片土地上营造浪漫诗意的文化空间。苏州的场域是多面的,航运兴盛、缎庄林立代表了她的市井繁华。山水园林、文人雅趣则造就了她的清丽脱俗。


IMG_2865.JPG

阊门见证着城市的迎来送往。
摄影/殷启民

从园林到昆曲,从精致器物到风流佳话,苏州文士给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里,不仅能享用世俗生活最美好的便利,同时亦能拥有精神世界的充盈。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时光流转,今天的苏州宛然成为中国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的代名词。在明代苏州正式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首席代表,这一盟主地位此后再未动摇。明代竟陵派领袖钟惺说:“予游三吴,无日不行园中。” 清代文学家沈朝初则赞誉“苏州好,城里半园亭”。我们今天熟悉的拙政园、留园、艺圃、环秀山庄、网师园等都是明清时期的杰作。一座古城,半城园亭。踱步其中,旧日楼阁中复杂纷呈的文化史扑面而来。


IMG_2866.JPG

苏州可园“四时风雅”月洞门
摄影/殷启民

与此同时,明清的苏州也居于昆曲行业的核心。苏州民众热衷戏曲,而文化精英则通过堂会、家班和曲社等方式影响昆曲审美,推动了昆曲的“雅化”。苏州城西阊门、胥门一带手工业发达,其中就包括乐器制造。苏州的棉布纺织、丝绸织造刺绣更是天下驰名,“衣被天下”,戏服道具皆成产业。


IMG_2867.JPG

《牡丹亭》在英国伦敦
赛德勒温泉剧场上演
摄影/加雷斯·卡特莫尔


苏州,也是中国古代科举史上功名最盛、成绩最优的城市,范仲淹在这里首创苏州府学,“庙学合一”的办学方式使苏州开全国文庙之先,更开启此后的鼎盛文风。历史上,54位状元、约4000位进士组成了苏州文人群体的金字塔尖,市朝之间,红尘之中,“文人气”的苏州最终成为中国文人文化的典范


苏州古城的幸运保全,为全体中国人坚守了一座“记忆之宫”。在观前街、阊门外,苏州的市肆如此喧嚣,足以名列“天下四聚”;但仅仅一街之隔的耦园、艺圃内,文人士大夫们只要短暂离开纷扰的街市,转身就能进入木石林泉构建的天堂——或许,这就是人们对苏州永怀向往的原因吧。


IMG_2868.JPG

苏州,在旧与新之间孕育生机
摄影/陶源



文 |《地道风物·苏州》

公众号编辑 | 阿智

图片编辑 | 张律堂 陈金鱼

首图 | 视觉中国

封图 | 视觉中国

本文综合整理自《天选苏州:富甲天下是怎样修成的》《苏州,中国人的理想都市》《昆曲:苏州的盛时弦歌》《园林甲天下,何以是苏州》《从状元到狂生:苏州文人的精神光谱》,原作者许君达、楼学、余嘉、霍亮子、刘珊珊、黄晓、前朝树

经重新编辑整理,标题由编辑添加。

原载于《地道风物·苏州》mook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IMG_2869.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3 05:10 PM , Processed in 0.0403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