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译名趣谈 | 话说“鼹鼠”间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4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译名趣谈 | 话说“鼹鼠”间谍

2023-07-04 14:30:30

      
a59.jpg 考消息网7月4日报道 熟悉美苏谍战的人对“鼹鼠”(Mole,俄文为Крот)一词不会感到陌生,这可不是拜那部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所赐,而是专指那些潜伏在对象国情报机构或是其他要害部门内部伺机窃取机密的渗透者,他们既可能是一国情报部门直接派出的特工,也可能是被策反的对方国家内部人员。

跟传统意义上的间谍相比,“鼹鼠”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可能是在开始搜集情报之前便已被他国情报机构招募,甚至可能蛰伏数十年之久。他国情报部门将宝押在这些人迟早会官至要职、接触到最核心机密上,所以愿意等待,真的是“放长线,钓大鱼”。通常的做法是,在外国政府或机构内找到能获得所期望情报的岗位,再看哪些人未来有机会担任此类职务,然后开始做工作。毕竟,若是招募现任官员,后者要么不愿合作,要么容易在反间谍机构的紧盯下露出马脚。

“鼹鼠”一词被用来形容潜伏的间谍,要追溯到英国作家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于1974年推出的著名小说《锅匠,裁缝,士兵,间谍》(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书中将苏联安插在英国情报机关“圆场”中多年的间谍称为“鼹鼠”。

勒卡雷本名戴维·约翰·穆尔·康韦尔(David John Moore Cornwell),约翰·勒卡雷是他的笔名。康韦尔曾就职于英国军情五处(MI5)、军情六处(MI6)、外交部,在英国驻波恩及汉堡大使馆从事过情报工作,也顺便把自己变成了20世纪最著名的间谍小说家,尤其是这本《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据说连苏联军情机构的高官读起来也手不释卷。不过他本人坦承,将潜伏在敌方的间谍称为“鼹鼠”并非自己的妙手偶得,最早使用这一比喻的其实是克格勃。他在德国从事情报工作时,经常能听到此类“行话”,就用在小说里了。当时的西方情报部门管这类人为“沉睡的间谍”(Sleeper),相比之下,“鼹鼠”显然更为传神。

历史上最著名的“鼹鼠”当然是“剑桥五杰” (Cambridge Five),他们皆来自英国的贵族阶层,上世纪30年代在剑桥大学就读时便被苏联情报部门招募,而后各自在军情六处、外交部、高校中的仕途顺风顺水,多年来向莫斯科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且分文不取。《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的“鼹鼠”比尔的原型正是剑桥五杰之一金·菲尔比。他和当时很多剑桥学生一样,反对战争,希望改变世界,认为苏联是人类发展的理想模式。

由于招募年代久远,“鼹鼠”所在国的情报部门很难发现如今的高官、大企业老板、部长甚至情报官员在为他国效力,于是成了各国反间谍机构的噩梦。在1954-1975年期间担任美国中情局反谍报负责人的詹姆斯·安格尔顿就总是疑神疑鬼,他甚至指认前国务卿基辛格、加拿大前总理莱斯特·皮尔逊和皮埃尔·特鲁多以及美国多名国会议员是苏联的“鼹鼠”。1961年至1974年,他大搞双面间谍排查工作,令中情局在苏联的网络几乎瘫痪,多名忠诚员工蒙受不白之冤。

当然,因为潜伏时间长,所以这些“鼹鼠”需要有很持久的动力,通常是政治上的。冷战期间,为苏东阵营充当“鼹鼠”的多为那些在20-40年代对本国政府感到失望、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抱有好感但并未加入共产党的西方进步人士。

从间谍小说中可以读到,他们使用的工具包括微型发报机、易容皮箱、万能钥匙、消音器、9毫米口径手枪、雨伞枪、录音笔、隐形墨水、密码本等。

不过,由于“鼹鼠”计划周期长、难度大、花费高,冷战后已经很少有国家实施了。最近一次大规模曝光是在2010年:中情局宣布查获一批共11名在美国东海岸深度潜伏的俄罗斯间谍,其中潜伏年头最长的超过30年,几乎把俄语都忘光了。从美国司法部门的起诉书中可以看到,这些人使用假名生活,伪造教育背景,从事各种工作,努力融入美国社会,他们被指控借机结识美国议员及中情局高官,企图获取核武器研发资料、美国对伊朗政策等情报。这批“鼹鼠”中最有名的当属美艳的安娜·查普曼,其父是克格勃官员。她20岁时去英国旅游结识并嫁给英国人亚历克斯·查普曼,打入英国金融圈,并在2010年赴美,混迹于上流社会,和众多政界人物有交往。美国联邦调查局助理局长弗兰克·菲柳齐后来透露,她差点色诱奥巴马政府的某位阁员成功。她与其他10名特工被交换回国后,均获得了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颁发的最高国家奖。她为杂志拍性感照片,在知名电视台主持专栏节目,加入青年政治组织,还曾高调向在俄避难的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求婚。

这批“鼹鼠”据说并未获得过有价值的情报,所以罪名不是间谍罪,而是秘密为外国情报机构效力罪。按《纽约时报》的说法,他们仍在使用冷战时代的传统间谍手段:在火车站楼梯上擦肩而过时互换同款的橙色包,使用已故西方人的身份办理假护照、用短波或隐形墨水传递信息,将钱埋藏在纽约的荒野中多年。所以有美国人揶揄道,他们搞到的情报其实上谷歌就能搜到。

“鼹鼠”一词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也用来指代双面间谍。如官至苏联总参谋部军事情报局少将的德米特里·波利亚科夫,他主动跟美国情报部门接触,在25年里提供了25箱宝贵情报、出卖了近1500名苏联特工及情报人员,其中一些人因而失去了生命。(童师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2:45 AM , Processed in 0.0296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