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0

[人世间] 58岁的妈妈,让我帮她找工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2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8岁的妈妈,让我帮她找工作

 季冬末 全民故事计划 2023-07-12 08:21 Posted on 北京
母亲并不内向,只是她的前半生一直困在农村老家,在繁重的农活中麻痹了自己。
25.jpg
这是全民故事计划的第720个故事—

前 言

“我不干了,你能帮我去网上再找个活吗?
晚上7点,我忽然收到母亲的微信。
最近工作太忙,很少和家里联系,震惊之余,我开始询问原因。
母亲今年58岁,在老家县城的农村信用社做了6年保洁和厨师。
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她会主动辞职,因为她比任何人都珍视这份工作。
2016年,父亲从建筑商朋友那里低价购得一处抵账房,我们全家从农村搬入了县城。
楼房里的生活舒适却乏味,老两口经常因为小事争吵。要强的母亲不想困在家里,她决定出去打工。
刚好,离家3公里的一家农村信用社在招工,月薪2000元,每天做一顿午饭,并且打扫信用社的办公区和大厅。
信用社的会计看了母亲的身份证就说:“大姐,我们要50岁以下的,你已经超龄了。”
母亲鼓足勇气说:“你别看我岁数大,但是我干了一辈子活,这些活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我先给你干一天,不要钱,你看看我行不行。”
的确,在此之前,母亲已经做了30年的家庭主妇。这30年里,做饭、打扫卫生已经算是她做过的最轻松的活。
试用那天,母亲把信用社里里外外全部打扫一遍,原本满是污渍的大厅玻璃被她擦得锃亮。
那天中午,她给大家烙了韭菜盒子。她很会做饭,尤其擅长面食,烙出来的韭菜盒子皮薄馅大,软硬适中,当即征服了那些职工。于是,53岁的母亲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因为母亲和社会脱节太多年,起初我们还挺担心她不适应。没想到,她却凭着一股“傻劲儿”打开了一个小圈子。
无论冬夏,每天早上七点五十,这个小老太太会背着一个黑色的布袋,去市场买好中午的食材,再步行到信用社开始一天的劳动。
商家会在早上低价处理一些品相不好的菜和肉,母亲从来不买,她说:“不新鲜的东西,咱们自己家人都不吃,那就更不能给人家吃。”
在她看来,桌上的菜代表的是厨师的脸面。
她担心众口难调,就每周换着花样地给大家调理伙食,职工们吃饭的时候,她就在一旁观察,谁爱吃什么,有什么忌口,她都熟记于心。
从前在农村,她要给一大家子人做饭,逢年过节更是如此。母亲的厨艺大概也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她做家常菜特别好吃,煎炒烹炸样样精通。
就拿主食来说,馄饨、包子、饺子、擀面条、油饼、糖饼、葱花饼……这些旁人做起来困难又麻烦的饭,母亲则是手到擒来。
职工们对她的厨艺赞不绝口,她也用心地回馈这份赞许。
一次,母亲发现信用社的牛奶快过期了,便和大家说:“我给你们炸麻花吧。”
几位和她年纪相仿的阿姨在工作之余跑去学习,母亲手把手地教她们和面、搓麻花……
26.png
母亲炸的麻花丨作者供图

一起炸了两次麻花之后,大家和她熟络起来。
后来,那几位阿姨有空就去找母亲聊天,有时候还会主动帮她干活。
她们告诉母亲,之前的厨师是领导的亲戚,经常快中午了才来打扫卫生,给大家煮一锅挂面就走了。
母亲诧异地问:“一个月2000块钱的工资,就干那么点活儿?”
阿姨们说:“谁像你这么傻啊?比给自己家干活儿还上心。”
于是,母亲凭借着这股“傻劲儿”,在城市里交到了她的第一批朋友。
信用社有一位叫小徐的年轻人,刚刚做了爸爸。平时小两口自己带孩子,没时间做饭的时候,只能点外卖。
小徐说,外卖油大盐多,吃几顿就腻了,所以每天特别盼着中午这顿可口的家常菜。
后来,母亲偶尔做饭多了,便会提前用保鲜袋装好,私下里告诉小徐:“饭做多了,你拿回家晚上吃吧,不然就浪费了。”
事实证明,我们最初的担心是多余的,母亲虽然不善交际,但她用“热情的通行证”,打通了原本淡漠的职场关系。
现在,原本不善言辞的母亲,一提到自己的新工作就打开了话匣子。
每天下班像小朋友放学一样,把信用社发生的趣事和我们逐一分享。
就连父亲都说:“你妈这些年说过的话加起来,都没有去信用社之后多。”
其实,母亲并不内向,只是她的前半生一直困在农村老家,在繁重的农活中麻痹了自己。


1988年,母亲从牡丹江远嫁到哈尔滨附近的农村,自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家庭主妇生涯。
我的祖父母一共有7个孩子,父亲是他们最小的儿子,他结婚时,祖父母已经年逾70。
同时,父亲还有两位待嫁的姐姐和一位被寄养在家里的外甥女。
母亲既要侍奉年迈的公婆,又要与两位大姑姐相处,还要帮忙照顾年幼的外甥女。
父亲是个极度大男子主义的人,从不会帮母亲分担任何家务。
每年春节,父亲的兄弟姊妹都带着全家回来,那几天,母亲从早到晚没有离开过厨房。
姑姑吃饭的时候喊母亲:“给我拿一双筷子。”
母亲没有回答,父亲见状,起身去给姑姑拿了筷子。
看到母亲面色不悦,父亲说:“大过年的甩脸子给谁看呢?”
母亲反问:“你姐从回来到现在干过一点活儿没有?现在连吃饭都要别人伺候。”
父亲却说:“谁家过年不都这样?”
那天,母亲气得没有吃饭,她对这个家失望透了。
可悲的是,那时的农村几乎都是这样,没有人会感激一个家庭主妇的付出,时间久了,连母亲自己都习以为常。
她习惯了围着家庭做事,习惯了任何事情都以丈夫和孩子为中心。
27.png
母亲在农村老家忙碌的身影丨作者供图

偶尔有人去外面打工回来,和她讲起外面的生活,她也只是心生羡慕,但终归对那陌生的世界深感不安。
邻居家有一位阿姨,因为和公婆不睦,家里经常吵架,日子几乎过不下去。
一次争吵过后,阿姨负气离开了家。
她去北京做了保姆,月薪过万,雇主对她很好,连出国旅游都带着她。
后来,阿姨回乡探亲时,公公婆婆总是笑脸相迎,逢人便夸自己有个好儿媳。
阿姨和母亲说:“以前我需要看他们家人的脸色,现在全家我最有本事,他们全都听我的。”
我和姐姐劝母亲也出去打工,母亲却说:“我和她不一样,我不识字,这么多年哪都没去过,连公交车都不会坐,能找到什么活儿啊?”
受困于家庭的母亲并非没有怨怼,她只是从未被肯定,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更不知道自己出去能否立足。
所以,多年后,尽管这份工作在旁人看来那么微不足道,母亲却第一次找到价值感。


2021年,老家县城出现确诊病例,静默管理了一个多月。
所有人都在家里封控,饭店全部关停,大家只能自己做饭吃。
那段时间,经常有信用社的职工通过微信找母亲询问做饭教程。
“阿姨,我想蒸馒头,但是家里没有酵母,你能教我怎么自然发面吗?”
“阿姨,我在家拌了凉菜,怎么没有你拌得那么好吃?”
“阿姨,煎鱼之前需要腌制多久?”
……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笑容满面地拿起手机,分享自己的小妙招。
遇到说不清楚的,她还会让我在旁边录小视频,一步一步详细指导。
我笑她瞎操心,母亲却高兴地说:“人家信得着我才会问我,不然网络这么发达,随便一查就能查到教程。”
我渐渐发现,这个对多数人来说并不起眼的工作,在母亲眼里却是一份了不起的事业。
信用社是金融服务行业,必须全年营业,所以,母亲基本全年无休。
节假日的时候,工作人员少,我们会动员她请假出来玩两天,但是她每次都拒绝:“既然干了就给人好好干,没啥正事儿就请假算什么?”
所以,如果不是生病了或者真有什么推脱不开的事情,母亲是绝对不会请假的。
我们打趣她:“五十多岁了,事业心比年轻人还重。”
但有时候,我还挺羡慕母亲的,拿着2000元的辛苦钱,却比一些月薪几万元的年轻人更加踏实。
她常教育我们:“工作的时候勤快点,多干点活累不坏,无论领导还是同事,没有人喜欢懒人。”
如果用现在的职场观点来看,她这番话无疑是自我pua,可是,就是这样看起来有点傻的观念,让她过得简单纯粹。
母亲只有一次请了长假,是2018年姐姐生孩子。
本来计划是孩子奶奶过来照顾,但是孩子出生后有先天疾病需要手术。
家里一团乱的时候,母亲和主任提出辞职,她要帮姐姐照顾孩子。
信用社主任是个单亲妈妈,之前一直忙事业,孩子高三那年,她不会给孩子调理伙食,经常去厨房和母亲聊天,顺便“偷师学艺”,两人自此形成了“师徒关系”。
母亲辞职时,她说:“王姐,你尽管去照顾孩子,我这边先找临时工顶着,等孩子病好了,你随时回来。”
母亲不想给人添麻烦,便劝她:“你能遇到合适的就让人家长期干吧,我回来把人家顶下去多不好。”
母亲去姐姐家半年多,信用社换了3个阿姨,但没人能像她一样,把那里当成自己家里一样做事,最终都没能做长久。
在这半年多,不时有职工给母亲发微信问候家里的情况。
“阿姨,孩子怎么样了?”
“阿姨,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阿姨,太想你做的饭了。”
……
每当看到这些微信,我们就会开玩笑:“那么大个单位,离了你还不转了?”
母亲嘴上说这些人就是会说话,自己一个穷打工的有啥值得大家惦记的,私下里她又会躲到角落,一遍一遍回听大家给她发的语音。
后来,小外甥的情况有了好转,姐姐就联系了信用社的主任,想问问能不能让母亲再回去。
主任高兴坏了,说这两天刚来了一个临时工,因为打扫卫生不合格被辞退了。
就这样,母亲又回到了她热爱的岗位,一直干到现在。
有了自己的小事业后,母亲没有太多精力做家务。出人意料的是,一辈子没干过家务活的父亲,竟然也学会了洗衣做饭。
偶尔我们回家,他会像母亲从前一样忙碌,也终于体谅了母亲多年的辛苦,老两口的关系反而愈发和谐。


有了收入后,母亲开始有计划地存钱。
会计每天给她60元钱采购食材,买什么由她决定,不要求开发票。
父亲会在老家的小院子里养猪种菜,母亲经常把这些自产的肉和菜拿到信用社,这样大家吃到了无公害食品,她也节省了成本。
28.png
父亲的菜地丨作者供图

每月工资2000元,加上买菜剩下的钱,母亲可以存3000元左右,这对于小半辈子都在做“无偿劳动”的她来说,已经算是天文数字。
存到第三年,母亲有了八万元的存款,她开始安排这笔钱的用途。
她的牙齿非常不好,去医院检查,已经没有几颗好牙了。
医生给出了方案,治疗加种植义齿需要六万块。
母亲拒绝了我和姐姐想要平摊费用的想法,果断拿出自己的积蓄,用六万块钱给自己治了牙。
剩下两万块钱,她去美容院做了提眉手术和眼袋切除。
因为最初是超龄被录用的,这些年,她总担心自己会因为年纪大被辞退,所以想看上去年轻些。
母亲年轻时非常爱美,但因为一直做家庭主妇,她不愿意总是张口找父亲要钱,所以很少买新衣服。
有了自己的积蓄后,母亲也开始给自己添置新衣服。
信用社的阿姨们会和她分享哪里的衣服好看又便宜,遇到周末下班早,她们还会约着一起去清仓的商店扫货。
有时候淘到一件喜欢的衣服,母亲可以高兴好多天。
今年5月,我提出要带母亲去云南旅游。
以前每年我都有过这个计划,但母亲总是不肯去。
今年她爽快地答应了,自己和主任请了一周假。
她担心这一周里没人打扫卫生,提议从她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来请临时工,结果职工们主动帮忙打扫卫生,还让她放心多玩几天。
29.png
职工发给母亲的消息丨作者供图

我带母亲去了昆明和西双版纳,一路上,她不断感慨:“真没想到我能这么幸福,我以为我这辈子都不会走出黑龙江呢。”
回来之后母亲十分“豪气”地塞给我5000块钱,她说:“我有钱了,不花你的钱,孩子挣钱不容易。”
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个“豪气”的小老太太不是不会享受,而是要在有底气的时候再去享受生活,这份“底气”,是她自己挣来的。
30.png
母亲在九乡风景区丨作者供图

她喜欢刷短视频,最喜欢看50岁自驾游苏敏阿姨的作品,她总是惋惜,如果当初早一点出来打工就好了,她也可以像苏敏阿姨一样,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她每天都会路过大大小小的饭店,看到饭店门口的招工信息,她就会感慨,城里到处都是挣钱的机会。
在母亲看来,只要有手有脚肯吃苦,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这里,她结识了很多靠自己走出困境的女性。
夏天,信用社的大厅里,经常会有环卫工人进去蹭空调,母亲因此认识了蔡阿姨。
蔡阿姨比母亲小五岁,是分管那条街道的环卫工,她的丈夫早年是个赌徒,蔡阿姨无奈带着儿子进城打工。
她靠着一双勤劳的手把儿子供到了大学,儿子毕业后进了北京一家互联网大厂,年薪30万。
本以为好日子要来了,结果蔡阿姨的丈夫忽然得了脑梗,卧床不起。
儿子提出要把父亲接到北京照顾,但蔡阿姨不想拖累他,便提出由自己来照顾。
为了方便照顾丈夫,她托人找了个环卫工的工作,每天只有两小时的活,还给缴纳社保。
她从不抱怨现在的生活,在她看来,卧床不起的丈夫比年轻时那个赌鬼省心多了,起码现在不用因为他担惊受怕。
对于今后的生活,蔡阿姨有着自己的规划。
她说,等有一天干不动环卫工了,她就租个小房子养老,每天早上跳跳广场舞,白天就去捡废品,不用赚太多钱,足够生活就好,她不想成为儿子的累赘。
母亲每次提到蔡阿姨,语气里满是敬佩。她说:“现在很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钱挣不来,小钱不稀罕,最后天天抱怨自己命苦。”
的确,我们这一代人想要的总是很多,经常陷入焦虑中。而她们把辛苦赚来的“小钱”存到卡里,看着上面的数字一点点增长就感到无比踏实。


母亲的第二个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再存10万元。她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这是她给自己留的养老钱。
她今年58岁,还能打工的年头不多了,所以她想趁着还有体力干活的日子,尽可能多攒一些钱。
可是还没到年底,母亲就不得不暂时搁置这个目标。
上个月,信用社管理层轮岗,原来的主任调到了别的营业点,新主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新领导刚一到任,就每天突击检查各种卫生死角。
沙发下面,柜子空隙,杂物间……主任每指出一处灰尘,母亲就拎着拖布到处跑。
但新主任仍然不满意,当着母亲的面问大家:“是谁招来这么大岁数的保洁?”
自尊心极强的母亲没办法厚着脸皮干下去,当天就提出了辞职。
蔡阿姨告诉她,招聘网站上有人招工,她有个做保姆的姐妹,就是在网上找到的工作。
所以,母亲让我帮她看看网上的招聘。
我劝她:“你都58岁了,回家养老吧,我和我姐养得起你。”
母亲却说:“我才58,我还能赚钱,自己赚钱自己花的感觉太好了,你们谁的钱我都不要。”
我在网上看了一圈,家政、保洁之类的工作,都明确要求50岁以下。
但是母亲并不灰心,她说:“别担心,你就联系一下,我去干活让雇主看看他们就能用我。”
这6年的打工经历,让母亲对自己的本领信心满满。
只是还未等我联系网上的雇主,她的工作又有了新转机。
新主任一周试用了4个人,都没能胜任母亲原本的工作,终于,难吃的午餐引起了职工的不满。
新主任只好妥协,主动联系母亲,请她重新回去。
母亲把这个消息分享给我的时候,语气里带着小小的骄傲,她已经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在社会立足了。

作者 | 季冬末

编辑|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3 06:22 AM , Processed in 0.0333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