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工作开始了,首先考古人员清理表土层,或者说叫耕土层,也就是人们在地表最上面生活或种地留下的土层。在耕土层下,大约还有20至30厘米的扰土层,因为出土的物品都十分细碎,且年代跨度十分大,也包含有一些植物根系、料礓石、蜗牛壳等,所以这应该是这片区域在没有人生活时扰乱而形成的地层。待这层揭完后,少陵塬才露出了它原本的面貌,也就是古人生活的地表,而3000年前的西周人就是在这层地表上开挖了这些墓葬。
少陵塬墓葬,形制大体上都比较类似,没有规模巨大的高等级墓葬,都是一些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说明西周时期这些墓主们,在身份地位等级上应该没有太大差距。
墓葬都是先挖一个竖穴的土坑,作为墓室,在墓室内的四周夯土形成大约高40厘米的二层台,在二层台内用木头建造木椁,在木椁内放置一些随葬品。木椁中间放入棺材,棺材内躺着的自然是墓主人的尸骨。墓主人大多是单人入葬,仰面朝天,四肢伸直平躺在棺中。
随葬器物的种类较为单一,一般以一个陶鬲加一个陶罐为主,不过有许多墓葬中还随葬有铜戈与铜泡。一般来说,在商周时期低级墓葬中,很少出土铜礼器,这些铜戈与铜泡,或许暗示着墓主人的身份,并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