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成都网络视听大会主论坛上,国内几家头部互联网内容平台的 CEO 也都不约而同提到了 AIGC 浪潮对内容行业的影响。
B 站 CEO 陈睿在现场直接公布了一个数据:目前 B 站上 ChatGPT 相关内容浏览量已经超过 2 亿,B 站成为 AIGC 内容质量最高、最丰富的平台。腾讯视频 CEO 孙忠怀预判 ChatGPT 未来可以应用于电视剧剧本的基础编辑,从而大量节约人力成本;爱奇艺 CEO 龚宇说团队最近深入研究了 GPT3.5、GPT4 和国内同类型服务," 我们在从事一个内容主导的行业,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
ChatGPT 迭代速度之快,使人类对 AI 应用的好奇与想象被抬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于建国(UP 主 YJango),两周前上传至 B 站的视频《【渐构】万字科普 GPT4 为何会颠覆现有工作流;为何你要关注微软 Copilo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播放量超过 200 万。200 万播放在 B 站的内容池里或许算不上一个很炸眼的数字,但需要补充的是:这个视频长达 50 分钟,且截止到写稿,你在任何时间点进这个视频,都能发现有 1000+ 人同时在看。
B 站 AI 类内容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反映出内容创作者们一种恐慌与兴奋兼有的颤栗状态。与前几年炒过即崩的区块链、元宇宙相比,ChatGPT 向人类递出的金手指更具象、更通用、参与门槛也更低。
影视飓风的 Tim,在年初采访收集了 73 位 2022 年百大 UP 主的工作流程。其中接近 3/4 的 UP 主,更新周期都不少于 7 天。很多人表示当自己想要转型和突破的时候,制作周期就会变得更长,甚至加剧更新压力。
因此,团队化就成了过去几年视频创作行业的显著趋势,在接受 Tim 采访的百大 UP 主里,有一半以上都引入了团队协作,尤其科技区,全部选择团队模式,一个单干的 UP 主都没有。但团队人数越多,随之而来的人力管理成本,相应也就更高。
AIGC 真正会颠覆的,首先就是这一技术层面的成本。
大多数 UP 主的现有工作流,一般覆盖写稿、拍摄和剪辑三大阶段。其中写稿和剪辑阶段,不论是资料收集、信息整理这类前期筹备,还是数表化呈现、影像细节处理等后期领域,都已经借助 GPT-4 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流程优化插件。而拍摄阶段的 AI 辅助、甚至整个视频生产的 AI 化,也完全有可能被即将发布的 GPT-5 攻破。
火热的知识赛道催生出了一批细分领域的头部创作者,因为知识储备上的优势,让他们在过去几年里获得了实打实的收益和美誉,这一点,在中文互联网知识内容聚合度最高的 B 站,已经体现得很彻底。
AIGC 的进化,其实是削弱了 " 知识储备类 UP 主 " 的先发优势,这就给了更多之前没机会进入知识赛道上游的人,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好比云储存普及后,人类原本需要储存在手机电脑硬盘的空间就被释放了," 知识储备 " 所面对的新世界也是如此。AIGC 时代,人类储存知识的习惯一定会发生变化。当内容创作者可以把原本侵占脑容量的积累性信息和工具性事务都交由 AI 来完成,随之被解放出来的,就是作为人最独一无二的思想力。
让我们暂时回到 ChatGPT 技术进入大众视野前的世界,当时那些能用 AI 实现个人创意的人,都因为这份技能的稀缺性获得大量关注。比如曾有 UP 主爬遍中文互联网全年实事新闻数据,建立 AI 模型预测高考作文题,押中后引发舆论轰动;还有 UP 主为了解 " 华语音乐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耗时一年把 1500 首华语流行音乐代表歌曲投喂到自建模型中,让它做出一首 " 平均歌 ",视频播放超 500 万。
这些选题并不是从未被人想到过,但即使看完那些 UP 主的视频,往往也会觉得远超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范围,背后高昂的学习成本就让人望而却步。
而 AIGC 时代,像 B 站这样的内容平台一定会迎来视频创作者的又一轮爆发,因为一个人借助 AI 成为新内容的供给者这件事,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过去只能看着别人用 AI 把创意和洞察变为可视影像,而现在任何一个不懂代码、甚至不会做视频的人,都可能自主完成。
其实陈睿在上个月的 B 站 Q4 及全年财报电话会上,就回答过投资人有关 AIGC 的问题,他说 AIGC 能让更多的创作者去创作," 尤其过去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的一些内容体验,现在可能普通的用户就能做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