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艺术展馆
-
人生如戏,
家是经由时光打造的舞台。
在这片舞台中,
记忆、当下、期许正合力而舞,
平安顺遂与不经意间的“惊喜反转”
都将透彻淋漓地展现。
其实我们无需执着于人生的“好与坏”,
每个“舞步”所留下的感悟与意义
远比设计本身更加弥足珍贵。
在一座不起眼的上海老厂房中,藏着无间设计为未墨家具精心布置的“剧场”。无主角、无戏剧,空间中的“情节”、“节奏”都将围绕着空间本质而展开。
紧密罗列的红砖瓦墙、茂盛生长的梧桐树、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是厂房专有的亲切特质。在循循运转的时光中,这里似乎是和谐而永恒的,没人在意它的“旧”,反而不约而同地热爱这片悠闲、清净。这里或许是魔都的另一面,更加真实得不带一丝杂质的另一面。
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歌颂这座建筑的同时,亦向更加哲学的艺术境界中前进。无间设计带着这一设想深度解析空间,经历了细致全面的空间布景,“未墨展厅”由此而来。
展厅内部的吊顶处结构被有所保留,铁皮屋顶和三角式的承重梁体富有工业风情。
下部的灰色舞台是展厅的主要展示区域,白色极简风格的建筑体在“舞台”上连绵铺陈,长型的整体轮廓将建筑完全舒展,钢筋混凝土本质中的“柔软”特质被激发出来。
建筑面向自然光线,光与棱角的彼此碰触,引发了一系列的唯美光影。
建筑内部加入了功能区域,参展者可以在内部观展、互动,更加深刻地看懂建筑。由外至内,视角发生变化,极简外立面内部的空间同时游走于简约、工业、野奢,混搭式的空间节奏与人们渴望的自由不谋而合。
简璞的墙面略有些岁月的痕迹,显而易见的瑕疵,在极简空灵的设计滤镜下无比和谐,灰与白的色差仿佛注定使然。在这里,完美是一种不完美,不完美却是一种完美的常态。
不必纠结文字游戏下的矛盾,“绕口令”式的主题在空间中便完全说得通了。
结实的半墙做了简单的隔断,客厅素雅、恬淡,少量的绿植点缀着几许生机。阳光总是不经意间地赋予家具几许明暗相间的层次,明暗反复迂回,酿就着淡淡地慵懒感。
设计师通过在墙面、天花板同时“开口”打造天窗和飘窗,将光与时间的互通展现得淋漓尽致。家具的材质、色彩、形态等展示元素都被自然不刻意地弱化、消弭,这些细节之美,都被纳入一个个散漫的午后。
酒吧台是黑色与灰色的完美结合,黑色的酒柜近乎隐形于空间,直到垂落葱茏的绿植与富有质感的杯具凸显出柜子的整体轮廓。
想要表达沉静与平和,就不能单独用纯色与简约来烘托。在另一座客厅中,设计师通过背景与家居主体的对比,营造出岿然不动的岁月静好。
咖啡厅从视线上直接通向庭院,空间的层次、角度将这里与外部庭院形成了微妙的反差。
二层空间算是舞台上建筑体的“天台”部分,一二层之间的重合纵向区域留给了一只小树,小树不断向上生长,一二层的连接也愈发紧密。这是个不算漫长又永远持续的过程,正如空间之美的细水长流。
另一边的中庭作为楼梯区,旋转楼梯取材于仓库原始的老门板,铁质栏杆镀上了饱和度极高的神色,原始空间中的结构都以另一种新的方式在其中延续。
老门板的木质肌理如今在楼梯表面流动,背景墙处错落相间的柜子在风格上与其呼应。几簇绿植随性攀附,遵循自然的规律静处而生动。
二层空间中的家具用于展示和体验,在灰白的中性背景下,未墨家具的特点清晰明朗。设计师根据家具的色彩与形态用心组合,笔墨主题的地毯在纹理的魔法效应中不断向外“扩散”,带动观展者的视觉行至四面八方。
未墨家具的展厅之所以充满气质,是因为它在每一处都能精准戳中当代人的心。简璞优雅的空间映照着生活的美学艺术,我们在这里观展、体会家具,又或者打开人生的另一种体验。
内容策划 / Presented
✚
策划 Producer :DesignBon
撰文 Writer :Michiyo 排版 Editor:Fin
设计Design&版权©:无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