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中共高官在美财产不保 美国阻中攻台的狠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6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共高官在美财产不保 美国阻中攻台的狠招?

文章来源: 法广
于 2023-03-05 08:26:32

年2月只有28天,就在这一天,美国国会“与中共战略竞争委员会”召开涉及中共威胁的首次听证会,获得罕见关注。同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两个委员会先后通过了最少八个专门针对中共的议案,创下几十年来的记录。而这一切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美国行政当局,不同党派及学界菁英的共识相关。美国上下左右对“中共”全面觉醒的同时,中共二中全会公报也提出关于国际局势“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警告。




美国国会 REUTERS

一旦攻台 中共高官在美个人资产不保

2月28日,美国众议院的金融服务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通过了十多项“议案”,其中至少八个议案和应对中共有关。再这一历史罕见的大阵仗中,最为抢眼的是美国众议院金融委员会的一系列报告和一个所谓的“554法案”,内容涉及禁止美国金融机构给中共高官及其家属提供服务,要求美国财政部去调查中共高官在美国的个人资产。

提出“554法案”也即《台湾冲突阻遏法》的是美国阿肯色州共和党联邦众议员法兰西·希尔(French Hill),他说他的法案目的是要让中国共产党知道,让台湾频临危险不仅会使他们的财务被公诸于中国公众之前、影响他们对中国的掌控,还会让中国领导层和他们的家人面临严厉的金融制裁。

但希尔指出:“他们能够避免这些代价,只要他们能够从对台湾咄咄逼人的军国主义威胁后退。”

据介绍,554法案里面提到,如果中共要入侵台湾的话,至少要制裁十个人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二类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类是中共中央委员。


众所周知,美国众议院议员提出一系列法案支持台湾,是为了在战争发动前提出具体有力的警告来预防中共来攻击台湾的行动,美国议员们是要提前动手,让中共知道入侵台湾会面临多大的代价。大陆方面的反应可以想象,而不少海外华人对于以上内容的制裁效果抱持信心。乌克兰战争后对俄罗斯的制裁是前车之鉴,中共高官权贵嘴上都是主义,肚子里全是生意,他们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放在美国,给了美国一张狠牌。

美国国防部官员:强化阻遏中国将会有效

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伊利·拉特纳(Ely Ratner) 3月2日在哈德逊研究所的讨论中表示: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能力增强,它也变得更愿意冒险、更愿意使用他们的军事手段,这是此前人们未曾见过的情形,也使得印太地区的安全环境变得更具挑战性。但美国正在与盟友构建阻遏中国侵犯台湾的能力与韧性,他不认为未来10年中国会试图入侵台湾,因为中国付出的代价太高。

拉特纳说,美国正在做的就是建立遏阻,也就是威慑,使北京领导人每天醒来都认为,“今天不是时候。”“我们的评估认为,目前正是如此,我们的阻遏是真实的,阻遏是强大的,而且我们将竭尽所能确保它从明天到未来都是如此。我认为我们做得到。”

拉特纳也提到他最近在国会听证会上被参议员马克·鲁比奥(Marco Rubio)问到,美国是否有办法在未来10年不会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侵台湾的情况?美国的阻遏是否有办法维持?他在有限时间里做出的最简单的答复就是:“是的,我认为我们可以。”

他对美国之音说,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眼前的挑战是巨大的。“(中国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他们也有野心。我们知道这些。不过我们正在做的是强化那种遏阻,确保对北京来说,侵略的代价依然是令人不可接受的高昂。”

美国历史学者罗伯特‧卡根:不要掉进“美国陷阱”

美国历史学者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近日也警告北京,“挑战美国会是一个历史错误”。 卡根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以一战和二战的历史为鉴,日本帝国和纳粹德国都曾挑战美国,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如果北京决定攻打台湾来挑战美国,也会遭遇一样的风险。

卡根日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说,习近平以为美国和西方正在衰落,“是非常糟糕的误判”。实际上,过去100年,中国是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下繁荣,而北京反对这个秩序,源自于野心,而不是中国利益的产物。

卡根希望通过他的新书传递一个讯息,那就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存在他所说的“美国陷阱”,往往令对手低估美国,有可能鼓励一些可能的侵略者采取行动。但是,美国一旦行动起来,这些侵略者无一例外地会失败。

卡根指出:我想知道习近平是否明白,如果他真的选择参与这种级别的对抗,他是在危及自己的地位。“我向中国人提出的建议是他们需要想得更远一点,要从长远考虑,他们真的有能力与美国及其所有盟友长期对抗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 01:26 AM , Processed in 0.0257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