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0

恋人还是"纸片"的好 付费定制“纸片人”约会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8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恋人还是"纸片"的好 付费定制“纸片人”约会兴起

来源:玩世代
2023-2-27 23:07

  这届年轻人正竭力打破次元壁,让“纸片人老公”走进现实,走到身边。

  最近,一些ACGN爱好者开始尝试付费邀请coser(cosplayer,角色扮演者)装扮成心仪的“纸片人”角色,在线下共同来一场真实的“约会”,一起刷街、逛游乐园、下午茶,甚至也会贴面自拍、拥抱……越来越多人愿意花钱买一场定制的“完美约会”。

  透过2.5次元的裂隙,我们看到人与虚拟“纸片人”之间的真实感情连接和愈发紧密的情感羁绊,这种情感催生出了一种逐渐显性的亚文化,并成为一个繁荣产业的基础。

  
a30.png



  一场1V1“造梦”

  大二女生@悠悠不久前体验了一把「cos线下委托」。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悠悠和“齐司礼”(手游《光与夜之恋》中角色)约在了商圈的猫咖店门口。就像是所有情侣的日常约会一样,他们一起喝咖啡,逛了买手店,对着镜子贴贴自拍,下午茶的时候悠悠还尝到了“他”亲手喂的蛋糕。直到夕阳过肩头,一抹绯红晒红了脸。

  “他叫了我未婚妻!”“而且完全不在意贴贴,刚见面就来了个大拥抱,真的好开心”,这一刻悠悠感觉自己“圆梦”了。

  所谓cos委托,就是coser根据委托方(客户)要求装扮成某个虚拟角色,并完成指定任务,多集中于付费产出照片海报,或是定制语音消息、短视频等。而cos线下委托,则强调“线下会面”,双方共赴一场带有沉浸式体验感的现实版“约会”。

  随着二次元文化变得大众化,cosplay作为2.5次元(连接三次元和二次元)被寄托了更多玩家价值期待,cos线下委托逐渐走热。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请女性coser扮演喜爱的“纸片人”角色。她们以虚拟角色身份来共度时光,大多是吃饭逛街拍照,去游乐场、夹娃娃等娱乐项目,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约会”经历。

  最近半年,小红书上#cos委托 话题走热,近2个月话题浏览量翻倍,达380万。抖音#委托cos播放量超1.1亿次,足见热度。

  
a31.png

  悠悠最开始是经朋友介绍动了心,后来她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和闲鱼上寻找合适的coser,光筛人选就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因为想要找到身形条件和自己更搭的coser并不容易,另外造型条件更好的低P(修图程度较低)coser通常价格更高,而且还要碰档期。她有两大筛选条件,其一,身高可以垫高到180cm的女coser;其二,要擅长反串,比较反感ooc(Out Of Character,出戏)。

  目前,cos线下委托的双方基本都是女性,既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是女性coser们更能理解玩家心理和角色内核。coser沈舟介绍,她会压低声线、模仿角色设定的谈吐和行为方式来演绎角色,比如通过面部控制和精细妆造来呈现齐司礼的冷俊气质。在约会过程中,注意“纸片人老公”身份的“代入感”,比如吃饭时候主动照顾女生、过马路走在外侧保护对方、准备一个精心的小见面礼,通常是一束鲜花。

  作为大学动漫社成员,沈舟从去年夏天开始经营社媒账号,发布一些cos作品,顺便接委托订单。同为乙游玩家的她深知,“线下委托的意义就是‘来到你身边’”,大家期待一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据其介绍,通常单主追求外形还原度外,更期待和心仪角色发生个体互动。一些单主会提出比较个人化的要求,比如二人穿搭要有“cp感”,再比如贴脸拍照、拥抱、摟肩、隔着口罩亲亲等亲密动作。coser会调动演绎能力和信念感来一起“圆梦”。

  这样一场“完美约会”需要委托方承担全部费用。包括coser接单费用和角色妆发、配饰、服装、差旅、餐饮、娱乐等开销。大部分coser的报价在30-100元/小时之间,或者一两千元包天。若想约跨省coser,往返机票可能就数千元。

  根据悠悠分享的委托订单,coser自备了假发和部分服饰省下了些钱,委托费500元,加上吃喝、门票等开销,满打满算花掉了约1400元,占到了她月生活费(2500元)的一半多。这样的花费足够吃上一阵土,但她仍然觉得“为了圆梦一切都值得”。

  “情感代偿”

  据了解,市面上热门的委托角色是手游《光与夜之恋》的角色齐司礼、陆沉、查理苏、萧逸、夏鸣星,《恋与制作人》的李泽言、《未定事件簿》的夏彦等;也会有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中杨戬、日漫《吸血鬼骑士》玖兰枢等这样的动漫角色。不难看出,委托人大多是国产乙女游戏玩家和动漫爱好者。

  今年春节后的“复工首周”,一位拥有3万抖音粉丝的coser晒出了她的排期,其委托列表已经密到难以插针,有些预约直接排到了半年后。

  B站诸多up主分享的短视频热度也反应出了众多玩家的强烈共鸣。羡慕、好美、好配,不少人在评论区发出感叹。有人直呼“破大防了!爱能跨次元壁了”,也有人表示开始攒钱预约,其中年龄较小的尚处高中阶段。

  当“恋爱体验”被明码标价,很难说人类亲密关系的未来走向。

  对于80后、90后而言,工藤新一、夜礼服假面、犬夜叉可能算得上是初代纸片人老公。但或许是受制于彼时市场空白,大家往往只能把这种爱恋止步于追番、买漫画和周边收藏。

  如今在年轻人间流行的“Cos线下委托”则投射了更深层的情感需求演变:人们渴望在一段浪漫关系里得到无条件的爱,并追寻一种私人化、个性订制化的体验。

  二次元,放在十年前是“我爱慕那个二次元的TA”,于今天是“TA来三次元爱我”。

  以“李泽言夫人”自称的猫猫分享了最令她触动的一次:一个人空落落的躺在出租房里,累瘫到没来得及吃饭,恰巧当晚就接到了“他”打来的电话,“为什么没有吃饭?”这句关切的问询让一颗漂泊在外的心深深触动。

  事实上,迷恋纸片人并非情感空窗带来的独特现象。一位年龄30+的娃妈@嬅,自封“资深梦女”。这个春节,她被一张白起的“天台之吻”卡吸引,重新氪起了《恋与制作人》游戏。在现实中,她睁眼就周旋在带娃和职场的一地鸡毛中;但“纸片人”的梦幻世界,给了她每天5分钟的浪漫。和“纸片人老公”相处有笑也有泪,“在某个维度,依然有人坚定地等着我。我依然清瘦漂亮,美丽且自由,是他(他们)爱的那个爱读书爱弹琴的姑娘”。

  尽管猫猫和嬅尚未体验过cos线下委托,但二者共同表达了一种“现实”,“男人,还是纸的好”。

  越来越多人对ACGN中的虚拟角色发生兴趣,与之产生羁绊,甚至情感归属的迁移,由此还衍生出了“纸性恋”(喜爱纸片人)、“二次元禁断综合征”(不再对三次元异性发生兴趣)等概念说法。2021年一份青年情感研究报告描述,我们正在进入多元化恋爱关系的时代,纸性恋成为年轻人的一种选择,来回避“内卷”的时代。

  一些乙女玩家会毫不避讳的讲“养男人”(为纸片人老公氪金),一些人在拥有伴侣后也并没有放弃“纸片人老公”。一位乙女游戏玩家讲到曾经最冲突的一次争吵,她不解“为什么男朋友自己可以花钱买各种王者荣耀的皮肤,但是对她给纸片人花钱却很反感?”这是一个无解的争端。

  同样的“矛盾感”也发生在悠悠身上。在cos委托结束之后,她时常翻看手机里的合影照片,回忆那短暂又美好的时光。但直到今天,她付费委托coser“约会”的事也没敢让家里人知道。

  她知道有些人认为这很奇怪,也受到过来自父母的judge。她也深知纸片人老公是“假的”,但这并不妨碍,她对纸片人的感情是真的。

  伴生的虚拟产业

  在名为“人机之恋”的豆瓣小组里,有9000多名成员分享与AI伴侣的日常。

  虚拟偶像贝拉、嘉然在B站的一场直播24小时内就收获数万人预约;柳夜熙、AIYAYI这样的超现实虚拟人出道就爆红;而在日本(专题)一位名为近藤显彦的普通人和他的挚爱初音未来迈入婚姻殿堂。人们流连于一个又一个“纸片人”。

  我们已无需纠结,人类与赛博世界中的虚拟人是否存在「情感」。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并没有因为这样的虚拟关系而变成“孤岛”,反而围绕这些真实的情感需求衍生出来旺盛的「虚拟产业」。

  在此之前,不少人在一款名为“Replika”的虚拟聊天app上“网恋”。你可以创建一个可视化的虚拟人物,拟定外貌、关系等人物设定。通过持续的聊天对话训练,Replika会习得个人信息,逐渐活成一个“真人”,和你一起分享生活,或是当一个“树洞”。付费开通会员后甚至可以解锁语音通话、AR等功能。

  随着最近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爆火,也让Replika再度回温。据报道,Replika与OpenAI合作,采用GPT-3语言模型的变体进行技术支持。有体验者表示,"the best thing that's ever happened to him"。

 
 
a32.png

  在过去几年来,我们看到了批量制造的虚拟偶像、虚拟主播、虚拟唱跳团、代言人。根据艾瑞报告,2021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074.9亿元和62.2亿元。

  无论是cos线下委托、还是让人割舍不下的虚拟人们,这些现象本质是情感需求,人们渴望与心爱的他构建更深刻的情感羁绊,由此关联着内容消费的升级和一整个衍生周边的消费脉络。

  在国乙存量市场的“有限边界”内,我们也看到用户情感需求的无限边界:这些“纸片人老公”已经不只是游戏角色,而是带有服务型产品属性——人们期待和纸片人一起过情人节、和TA过生日;有人愿意为一张卡片干掉了6杯冰激凌、为了限定联名周边夜排……人们通过消费来表达对“纸片人”炙热的爱,反过来也想通过产品来实现陪伴自己的感觉,在永续的故事里找到另一种现实世界无法满足的期待。

  ChatGPT可以帮我们求解世界,谁来抚慰人心?

  AI聊天机器人的消费级应用,或者说“AI+社交”的发展空间仍然值得探索。虚拟人不仅需要“一直都在”,更需要“更懂我”;不能仅停留在“屏幕那一边”,更想要“陪在身边”。提供更客制化的私人情感伴侣,或许仍然是一个有待突破的方向。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资料引用:

  极光(Aurora Mobile, NASDAQ:JG)《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

  三联生活周刊《女孩们,花钱和女孩扮演的“纸片人”约会》

  艾瑞《2022-2023年中国虚拟人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5 03:04 PM , Processed in 0.0316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