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主: Qiu Mohyee
我知道一个!去西藏玩,以前还没有那种罐头的小氧气瓶,都是枕头型的氧气袋。
有个导游带了一团人从四川进藏,还没到藏区,海拔还没上去呢,就有一个哥们说自己高反了,喘不过来气,非要导游给找个氧气袋。
车上本来有俩应急的,结果不多久就被这哥们吸了个精光,吸光了要导游再找。
导游实在没法,让司机停在一个小集市,找了个背街的地方把氧气袋吹起来又回来了,告诉这哥们给他冲上氧了。
这哥们吸了以后表示:
「真香!」
| 答主:分布式系统架构
微信的扫一扫街景,其实跟扫一扫没有任何关系,它就是默默定个位。
| 答主:Fiona
美国医院在病人手术后,会给他们一种仪器,缩写 PCA,全称 Patient Control Analgesia。
就是病人控制的止痛药。这些止痛药通常是神经麻痹药,也就是禁药。
病人感觉到疼的时候,可以按一下按钮,仪器上连到病人身体的地方就会注射药物。
病人有时候甚至可以暂时离开医院,带着仪器去办事情。
所以他们在路上,疼的时候按一下,疼的时候按一下。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东西是有限时的。
每两个小时按一次,才真的会有药物注射。
也就是说,两个小时内,无论按几次,只有第一次有药物。
但是病人不知道,所以他们每按一次都心理作用的觉得不疼了。
真是个好东西。
| 答主:踮脚一米五
手机浏览器的加载进度条。
网页打开时间无法计算。
国内浏览器的加载进度条基本上都是,前 90% 以固定速度滚。
如果滚到 90% 网页依然没有加载完,就停下,超时后提示用户网页无法打开。
正常情况下滚到 1-5%,网页就加载完了,剩下的进度条以很快的速度滚完。
| 答主:无常
这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次半夜睡不着,央求我妈给我拿一片安眠药。我妈被我求得没办法,就给我吃了一片,我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我妈告诉我,昨晚给我吃的是维生素 c……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我又睡不着,又找我妈要安眠药,这次我学聪明了,吃之前让我妈发誓保证这不是维生素 c。
吃完后果然又很快睡着了。第二天我妈告诉我,昨晚吃的是维生素 b……
| 答主:杨子虚
我以前是做电视机研发的,电视机一般你按开机以后,系统要先跑起来,这时候屏幕不受控就容易花什么的,看起来跟坏了似的。
所以一般来说软件会在这个时间插黑屏指令,早期的智能电视那叫一个慢,有时候会黑屏几秒钟。
然后客户就不乐意了,说这按了开机没反应,跟坏了似的,客户投诉很多,必须改。
然后我们就加了 logo 上去,这样开机的时候就显示我们公司的 logo。
然后又被投诉了,说开机时间太长,一直看着 logo,用户体验很不好。
但是我们软件就两手一摊……boot 就是要 boot 那么久,能优化个几百毫秒就了不得了,开机时间是不可能短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短的。
吵来吵去都吵到要换方案了。
我记得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萌新,在「售后+商务+研发+质量」N 方大会上打打酱油啥的,这时候我就弱弱地举起了手说:
「要不,咱们在那个 logo 底下做个进度条?」
简直效果拔群……据说后来很少有人投诉这个问题了。
| 答主:夜夜夜夜
小时候家里买不起空调,我爸不知道从哪搞来一个空调遥控器,跟我说可以调温度,然后调到很低给我看,我就真的相信了当时感觉好神奇,那么小的东西居然能调节整个房间的温度。
问题是我还真的觉得凉快了。
| 答主:帽子先森
赶在国庆高峰前,我们一行人便开始了入川后第一次自驾游。
商量后决定选择 G317 川藏北线,一条艰苦却充满人文故事的线路。从天府之源的都江堰,一路朝阿坝以北的松潘高原进发。
沿途风景美的令人震撼,一向自诩自己身体素质不错的我,却随着海拔的提升,慢慢有点喘不上气的感觉。
所以,到达目的地之一的黄龙后,朋友给我买了一罐金属瓶的氧气罐,大概下面这个样子。
我们的目标是黄龙景区最高处的五彩池(海拔 3900 米),而山脚处据工作人员说就有 3100 米,而前一天体会了毕棚沟海拔四千米的高反后,心有余悸。
调整好状态我们便开始登山,不到半个小时我就觉得自己有点喘气了,便打开氧气罐塑封,说明书上写着 「按下的同时大口吸气」。
不顾朋友的嘲笑,我按下氧气罐按钮,坐在路边大口的深呼吸。吸完氧以后瞬间觉得自己像是吃了一箱士力架一般,浑身来劲了。
一路上走走停停。3000 余个碧透斑斓的彩池,形状各异宛如盛满了各色五彩颜料的水彩板。
当然,每走一段路我便停下吸一次氧,这玩意仿佛有瘾,吸上几口瞬间觉得自己走的比谁都快。
大概三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终点「五彩池」,气喘吁吁的朋友终于忍不住了:
「这小罐头真有那么邪乎吗,看你吸上两口像打了鸡血一样在前面暴走,追都追不上!」
我把氧气瓶递给他说,「整两口试试?」
朋友接下氧气瓶凑到嘴边,按下深吸了一口:「这氧气还带香味的啊!」
「没有香味啊,就是吸起来凉凉的。」
朋友直接把氧气瓶按到我的脸上,用力一按,瞬间感觉到一股气流喷在我的脸上。
——嗯,的确是带点香味
等等!不对吧,那个......先让我我我捋一捋......
所以,我这一路上吸的是什么?
所以,我没有用力按下去,氧气根本没出来?
所以,我这一路打了鸡血一样走在最前面是因为?
——来自于原始森林的神奇空气?
| 答主:冯柒柒
难道不是 Windows 沿用至今的「错误报告和检查解决方案」嘛!
当后台的某某程序突然崩溃了,就会出现类似的窗口,如下图:
其实,这个功能最初确实是有用的。
在 Windows Vista 发布后,当电脑出现错误时,一般都会弹出这样的提示,如果发送报告,微软会有针对性地提供一条消息,推送到用户的控制面板的操作中心上。
这个操作中心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服务收件箱和通知栏。
我亲眼见到的案例是初一时遇见的 Adobe Flash Player 突然闪退,那时我用的笔记本预装的操作系统就是 Windows Vista,说来也巧,当时还记得真查收到了来自微软的解决方案。
因此,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小白来说,看到 Windows 系统发送错误报告并告诉用户说「如果有办法,等通知就行了」,简直像有大神来救场的感觉。
不过,到了 2015 年 Windows 10 发布后,微软彻彻底底放弃「解决方案」了,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称报告问题是一种「安慰剂按钮」,也就是虽然能按下去,然而帮不了用户什么。
只因微软把这个功能越做越烂,结果是程序出现错误的时候,不仅问题没法得到解决,还因为发送错误报告和运行疑难解答程序,耗掉了不少的系统资源,所以逐渐地失去了「安慰剂按钮」的地位。
但有意思的是,这个功能一直传了下来,直到 Windows 11 还未被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