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博物馆丨看展览 Author 张希奥
本 文 约 30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凤”和“龙”一样,始终是中国人心中最特殊、最能代表华夏的一种图腾。
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之中,凤是百鸟之王,其中雄者称凤,雌者为凰,通称为凤凰。
清 杨大章 《凤凰梧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传闻中的神鸟,凤的模样也是集百兽之长,《尔雅》中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 高六尺许”。
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凤”的形象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全然不同的演绎。
在商周时期,人们对凤的原始图腾崇拜逐渐转换成了对中央集权统治的敬畏。神鸟“凤”有了其特殊的政治含义,成为“天下太平”的祥瑞象征。凤纹通常只出现在青铜器、玉饰中,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在商周时期,青铜器多作为祭祀的礼器,并且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祭祀用途决定了青铜器庄重威严的整体风格,也影响了青铜器上的纹饰选择。这一时期,凤纹主要以“夔凤”的形象为主,一足、瞠目、侧身直立,整体画风比较抽象、质朴,没有过于繁复的纹路,更显齐整肃穆之意。 玉器中的凤鸟图案更能看出其粗拙古朴的特点,线条圆润,轮廓简练,有一种特有的神秘感。春秋战国时期,“凤”的形象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陶器、漆器、织物、玉饰、镜子上都能见到凤纹的身影。这一时期的凤鸟形象与商周时期的相比也有了很大变化,从神秘粗拙变得优美清秀。主要特点是修颈长腿、羽冠华美、尾部下垂,体现出轻盈而活泼、自信而骄傲的状态。此外,凤纹也开始与各种云纹、菱纹共同出现,且渐渐融为一体。而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变化,则是“凤”时常会和“龙”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出现,龙凤与祥云的经典组合也从此经久不衰,流传千年。秦汉时期的凤形象大体上与春秋战国一致,只是相较而言,在体态上更加轻盈娟秀,且多有起舞飞鸣的动态感。而凤的形象在汉朝基本定型,接近于如今人们眼中的凤凰的样子,也就是《韩诗外传》中所描述的“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 这块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玉片上的凤纹就很好的反映了汉朝凤纹的特点,凤形细身、长尾,头顶之翎长而分叉。姿态灵动而自由,气质高雅而潇洒。汉末六朝佛教兴起,受到佛教超然外物的思想影响,凤的形象变得更加飘逸超脱。隋代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动荡混乱后,又重新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为唐代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时代影响,隋代的凤形象既有前朝的飘逸清瘦,又逐渐显现出当代统一大业的蓬勃气势。到了唐代,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艺术作品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艺术风格华丽繁盛、自由奔放。这一时期的凤自然也体现出欣欣向荣、生机活泼的时代气质。凤纹常与花草纹相结合,体态丰满而舒展,翩翩起舞,怡然自得,高贵而绚烂,繁盛且华丽。从宋代的各种文物中可以看出,宋凤在线条上更加流畅优雅,使用的规则几何纹样更少,使得整体风格更加细腻典雅、清新柔美,也与整个宋朝的以“雅”著称的审美风格一致。
宋代的凤纹也常与各种花纹相配,尤其是牡丹花,一个是鸟中之王,一个是花中之王,强强联合,自然十分相衬。宋 白玉透雕牡丹凤纹嵌件 故宫博物院藏此外,“凤头”也常作为一个独立的纹样符号出现各类装饰品中。元朝的凤形象与宋朝大体上一致,但在表现风格上十分不同。元朝尚武,体现在艺术作品上,则体现出草原文化特有的积极进取之风,仔细观察,元朝的凤大都有着一种相当舒展的姿态,仿佛下一秒就要在空中展翅翱翔,颇有征服百鸟的王者风范。因此,不同于“宋凤”的典雅,“元凤”的整体风格奢华大气又兼具刚劲厚重。在明朝,“龙”的形象是皇帝专属,是封建专制集权的符号。“凤”则不同,凤冠霞帔的嫁娶习俗让凤形象的使用进一步从贵族走向平民,使得身份普通的女性也能使用“凤”元素。明万历 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 故宫博物院藏明朝的文化与艺术精致、华美,且逐渐滋生出市井文化的审美意趣。这一时期的凤,无论是造型还是纹样,都有很强的装饰性,有程式化、样式化的特点,这都体现出“明凤”在某种层面上的“接地气”。
嘉靖 五彩凤穿花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嘉庆款松石绿地粉彩夔凤衔花纹双耳瓶,故宫博物院藏通过对比明清两朝的凤纹陶瓷作品,我们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清朝延续了明朝的精致主义,并且将这精致发扬光大,到了繁冗的程度。“龙凤呈祥”的意象被大规模的使用,龙凤简直成为了清朝纹样里的黄金cp,活跃在各类陶瓷、织物当中。
清 长春同庆款红地粉彩描金“喜”字开光龙凤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黄色缎绣葫芦万字龙凤纹枕头 故宫博物院藏最后给大家留个简简单单的小作业:请用一个词概括各个时期凤形象的主要特征。夏裕翚.高古玉中的凤形象 从自然的鸟到神化的凤【J】.国家人文历史.2017(03):22-25余兰.凤形象之历史流变与“楚人崇凤”【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8):30-32陈芳苹.浅论凤形象的来源【J】.南平师专学报.2005(01):63-66田映雪.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丝织品凤鸟纹饰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8(11)刘祥,高深.中国崇凤文化研究综述【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24-29张慧光.从图像学的视角分析凤纹的历史文化意义【J】.黄山学院学报.2021(06):95-98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