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0|回复: 0

[哲史艺丛] 从农家子到大名臣,曾国藩的成功学,不可复制,但可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2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农家子到大名臣,曾国藩的成功学,不可复制,但可学习

 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浩然文史 2022-10-12 21:13 Posted on 山东

20.jpeg

曾国藩


提到曾国藩,想必没有几个人会觉得陌生,尤其是在成功学泛滥的今天。《清史稿》中说曾国藩出身普通的农家,并不拥有绝佳资治,最后却逆袭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一、越笨拙越努力



曾国藩是个“笨小孩”,科举考试考了七次才中,但他十分勤奋用功,认为天下的庸人都是因“懒惰”致败,故而勤勤恳恳,孜孜不倦,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一代大儒曾经被一个小偷羞辱。有天傍晚,曾国藩在书房背《岳阳楼记》,有个小偷潜入他家,爬上房梁,打算等他家人都入睡后偷点东西。结果曾国藩背了十几遍还是没背下来。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下来讽刺他:“看你笨的,还读个什么书?连我都背下来了。”说完从头背到尾,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在曾国藩的家乡湖南湘乡荷叶塘广为流传。讽刺的是,聪明的小偷终其一生也只是个“梁上君子”,而笨拙的小曾同学却逆袭为晚晴大儒。


21.jpeg

曾国藩故里


曾国藩的成功,靠的是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他说:“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需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曾国藩修身律己、勤奋学习的人格光辉也照耀着一代代的后人。近代中国两位奇才都是曾国藩的迷弟。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十分推崇曾国藩,在他的床头始终摆着《曾文正公全集》。



二、能文能武,出将入相



曾国藩虽是文人出身,但能带兵打仗,正可谓“出将入相”。他既可在朝廷运筹帷幄,又能承受军旅之苦,创建湘军,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组织起事,随后势力逐渐发展壮大。此时的曾国藩正因母丧守孝在家。洪秀全的太平军从广西一路高歌北上,打到长江流域,和清政府划江而治。


当时清政府主要的武装力量是八旗军和绿营军,但其军备落后,战斗力低下,不堪一战。因此,咸丰皇帝下诏命曾国藩帮同办理团练乡民,发展地方武装。曾国藩临危受命,雷厉风行,以“剿匪”为由出山办团练。


咸丰三年(1853)八月,曾国藩来到衡阳,开始整合湖南各地的团练,组建成一支新的军队——湘军,从此湘军成了清政府对抗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曾国藩组建的湘军,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走向,当然,这也是他个人崭露头角的开始。


22.jpeg

曾国藩创办湘军


咸丰四年(1854)初,太平军西征攻下武昌后,继续挥师南下湖南,攻克岳州,直指长沙。经过大半年的训练后,曾国藩的湘勇已成一支雄师,兵精将广,粮饷充足。曾国藩亲率大军齐集誓师。誓师之后,湘军由衡州水陆并发,兼程北上长沙,迎战进入湖南的太平军。


然而,经过激战,湘军以失败告终。首战惨败,曾国藩羞愧又沮丧,甚至打算找机会自裁了断。恰在此时,他的幼弟曾国葆来信说:另一路湘军在湘潭大获全胜。这极大地鼓舞了曾国藩和湘军的士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他挽回了面子。


长沙之辱,对于曾国藩意义重大。这是一次挫而后进的成功,曾国藩从切身经历中感受到挫折对人生的意义。能成大事者必然能越挫越勇,迎难而上。


经过长时期的斗智斗勇,终于于1864年,曾国荃带领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即南京),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了。


23.jpeg

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是公正的,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得接受它的审视。即便是像曾国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样近乎完美的人,也有为人诟病的一面。湘军在攻破天京后,对无辜的百姓进行屠杀抢掠,平民死伤无数,南京城也被烧毁。南京人便称曾国藩、曾国葆兄弟为“曾剃头”或“曾屠户”。


24.jpeg

曾国藩像



三、教子有方



在教子方面,曾国藩以身作则,谆谆教诲。《曾国藩家书》是他近1500家书的合集,内容涵盖了治学处世、修身持家、治军用人等方方面面。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窥见曾国藩的内心世界,探求曾国藩“为师为将为相”的人生秘诀,感知“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智慧。


其实总结过后我们就会发现,曾国藩的教子方法非常质朴,而且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也有启迪意义。曾国藩非常警惕富二代、官二代骄奢淫逸的纨绔作风,他曾给长子曾纪泽写信嘱咐道:“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就是说,就算你出身世家,但也不可骄奢淫逸,在物质方面要与贫寒子弟一样勤俭,只有这样将来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功业。


25.png

曾国藩塑像


他时刻叮嘱家人,永远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的鬼话。曾国藩认为读书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他虽戎马半生,但从未放弃过读书。白天训练士兵,夜晚便点灯读书。尽管领兵在外,但曾国藩总会写家书督促弟弟们读书学习。


此外,在《曾国藩家训》中还有一些名言警句,对我们今天也有重要意义。如:“家勤则兴,人勤则俭,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教育家人,勤与俭是非常重要的两个习惯,一个家族要保持长久的兴旺发达,就要做到富贵不骄奢淫逸,贫穷不妄自菲薄,勤恳耕耘。那些数百年来长盛不衰的世家大族,无一不是如此。曾国藩为人处世的原则,值得我们花时间去慢慢地体会思考,并认真执行。


26.jpeg

曾国藩:“做人守拙”



文史君说



曾国藩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天津教案,因为天津教案让他背负了骂名,其实骂名他可以不在乎,最让他绝望的是,无论自己做多少努力,清王朝早已油尽灯枯,不可挽救了。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曾国藩与世长辞,带着巨大的遗憾,但他却从未走远,他在人格修行和为人处世方面所展现的智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参考文献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版。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2011版。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岳麓书社2015年版。


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张宏杰:《曾国藩传》,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4 04:30 PM , Processed in 0.0677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