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百家杂谈] 有哪些事实和表象相差甚远的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9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哪些事实和表象相差甚远的事?

知乎日报  2022-10-04 08:00 Posted on 北京


想对所有看到一个事物就急着下判断的朋友说: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因为这世界上有太多东西善于「伪装」自己,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



大熊猫


知乎答主 @张居正 分享了明明可以靠力气吃饭却偏偏靠卖萌的国宝大熊猫:

 

必须是这货啊。

 

IMG_3982.PNG

IMG_3983.JPG

IMG_3984.JPG

 

食肉目动物,具有很强的咬合力,奔跑的速度和力气惊人,发起彪来许多动物都不是它的对手。

 

劳资还常常练引体向上呢!

 

IMG_3985.PNG

 

好久没开荤咯~

 

IMG_3986.PNG

 

其实,它的真相是……

 

IMG_3987.PNG

 

然而,它现在以卖萌为生。

 

IMG_3988.PNG

 

装横好辛苦的⋯⋯又热又累,还是躺着避暑比较爽~

 

IMG_3989.PNG

 

当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

 

熊是这样的:

 

IMG_3990.PNG

 

猫是这样的:

 

IMG_3991.PNG

 

而熊猫却是这样的:

 

IMG_3992.PNG

 

罗大佑写过一首《滚滚红尘》,你们感受一下……

 

IMG_3993.PNG

 

果然萌即正义。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爸爸的两副面孔


知乎答主 @刘老六 介绍了一位看起来凶狠实际上把毛孩子宠坏了的爸爸:


同医院有个护士离我家很近,有次下雨她爸来接她。

 

正好把我也捎回去,她爸路上接了个电话,她妈打来的,说他家贝贝(养了六年的大黑背)把他摩托车座椅给咬坏了,他爸当时就急了骂道:我回去就打死它,你等着,你先把它拉笼子里。

 

说罢就挂了电话,我先描述下我这叔叔,把胡子刮刮跟李逵差不多。出去能把小孩子吓哭那种,一路上就恶狠狠地骂贝贝。

 

他闺女都劝不住。到家之后,从门口拿了个铁锹就进去了,然后狗就开始惨叫。

 

我赶紧进去想劝劝,就看见我这一米八几的叔叔把铁锹扔在一边,拿着苍蝇拍,边打边训话,不许咬爸爸摩托车。


听没听见,要不是爸爸把你妈稳住了,你不死也得脱层皮。

 

打两下还摸摸大狗头,问爸爸打没打疼,黑背哼哼两声,这给他心疼的。尴尬的看着我说:还是冲动了,我平时都用报纸卷打他。



调酒师的另一面


知乎答主 @闪米特 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调酒师的真面目:


表象:

 

品酒师都拥有专业的神奇味觉,能分辨葡萄酒中的微妙滋味,品酒专家和发烧级消费者从来不会错误判断酒的品级。

 

事实:

 

只要改变了品酒专家和消费者的预期,就能使他们错误判断。

 

IMG_3994.PNG

 

品酒业发展到今天,光使用的专业术语就可以编一部词典。比如撕裂度、协调性、酒体、单宁、酸度......而品酒师就像一架化学分析仪,可以分辨出酒里的分子成分。

 

他们的味觉、嗅觉和视觉,是否在任何情境中都如此可靠呢?

 

2001 年,Frederic Brochet 做了两项实验。

 

实验一:


他找来 57 名酒类学的本科生,让他们品尝一杯红葡萄酒和一杯白葡萄酒。学生们并不知道,两杯酒其实都是白葡萄酒,只是其中一杯被故意染红了。

 

在一番仔细品尝后,学生们按照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品酒知识,详细描述了两杯酒的不同。甚至将「红葡萄酒」的葡萄和单宁酸的种类都列举了出来。

 

57 人中,没有一个人发现,「红葡萄酒」其实是「白葡萄酒」。

 

实验二:

 

这次邀请的是真正的品酒专家。Frederic Brochet 在一支贵价酒瓶和一支廉价酒瓶中,装入相同的廉价酒,要求专家们区分两瓶酒的具体等级。

 

专家们评价贴着贵价酒标的口感是:具有多重口感,醇厚。

 

廉价酒标获得的评价是:淡而无味,口感很差。

 

IMG_3995.PNG

 

加州理工学院也曾进行过类似研究,其中一次的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三:

 

他们将 5 瓶葡萄酒标上不同价格,从 5 美元到 90 美元不等。并给受试的品酒师连上了脑电图扫描仪。

 

根据扫描结果发现,品酒师每次品酒时,大脑的同一个部分每次都会活跃,品尝标价越昂贵的酒,特定区域就越活跃。尽管里面装的是廉价酒。

 

结论:

 

品酒师的专业能力都是瞎吹的吗?

 

No.

 

他们的确很专业,其品尝能力与普通人不可同日而语。

 

只是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受到「预期」的影响。在这三项实验中,品酒情境都被研究者操控了。他们给了品酒师们错误的预期,影响了专家们的判断。

 

心理学界绝大部分人认为,这世界上,没有一种判断能够说是百分百客观。



「细看极恐」的名画


知乎答主 @克里斯特 分享了一幅被无数人误会的名画:


写实主义大师安德鲁怀斯的作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网上流传了不少图片,大多数如第一幅所示。

 

大伙儿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一位优美身段的女子可能在小山坡上摔了一跤之类的,然后爬向远方希望的小屋。

 

IMG_3996.PNG

 

实际上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里面,它的颜色是这样子的,充满了浓郁的阴郁基调,传递出紧迫不安的精神状态,以及淡淡的哀伤,生命的孤寂......

 

IMG_3997.PNG

 

我们再观察一下细节:

 

IMG_3998.PNG

IMG_3999.PNG

 

我敢打包票这绝对不是传说中的妙龄少女,头上的白发丝,手上干枯得几近干尸,手指灰如老妪。

 

事实上,这幅画描述的是怀斯的邻居,一位患小儿麻痹而致残的女人在艰难地爬行。

 

网上还流传着不少媒体宣传,说是怀斯某一天看到了这个场景而创作的图。

 

简直是逻辑上的错漏,怀斯自己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澄清了,这是一幅虚构的画面,如果真有这样的场景,怀斯又如何能够支起画架,在距离少女仅 3 米的位置进行创作?



题图来源:《美人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4 05:47 AM , Processed in 0.0338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