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下城往事”展览现场
相约一起走进美术馆。
编辑:谭伊白
展期:2022年8月29日至10月23日
故宫博物院展览现场
北京故宫博物院每出一个展,都会成为一个热点,这场“文房大展”更是如此!虽然已在8月底开幕,但至今热度不减。与以往故宫博物院的展览不同的是,这次不那么“高冷”了,更贴近大众的生活。它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涵盖书画、器物、家具等类别,包括郭熙、文天祥、米芾、米友仁、倪瓒、杨维桢、沈周、文征明、唐寅、徐渭等名家名作,时间跨度从西周至明清。
宋 郭熙《窠石平远图》
宋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重点展品包括郭熙的《窠石平远图》、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和石涛的《搜尽奇峰图》,各个为珍宝。
摄影:张雷
它共分为三个单元。走进故宫西雁翅楼展厅,展墙上取自苏轼墨迹的“委怀琴书”4个大字,将观众引入空间。第一单元“委怀琴书”分星空、五经萃室、图书、文房四宝、文人赏器五个空间,突出书房不仅仅是一个看书、写作、藏书的空间,也是一种情怀和传承。摄影:张雷
星空部分,让观众们展开对书房空间的想象。展出的文房四宝,突出了它与文人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依赖关系。赏器部分,着重展示了数件能体现天地大道的器物,如玉琮、青铜、五大宋瓷名窑等。
制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紫檀木旅行文具箱,(故宫博物院 供图)
往前走,第二单元“正谊明道”主要展示家国情怀,突出书房的人文精神。这个单元可重点看看南宋文天祥的宏斋帖卷、明代徐渭书《昼锦堂记》、陈淳书《岳阳楼记》等书法作品,还展出了大宝箴挂屏、虢叔旅钟两件重器。
文天祥行书上宏斋帖卷(局部),南宋
(故宫博物院 供图)
最后一单元“结契霜雪”分三友同德和雅集唱和两个空间。这里值得一看的有紫禁城中的一处特殊书房——“香雪”,在入口处得以还原。“香雪”是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书房,由乾隆皇帝亲自参与营造,以白石依墙堆砌出山景。展览引入了裸眼3D、体感交互投影等技术,还原“香雪”书房的意境,带来了沉浸式的空间感受。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下城往事”
“下城往事”展览现场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纽约,经济还未从低谷中复苏,但是艺术的表达与探索却进入了极具创造性的时期。在纽约下城,数十位艺术家以群体的形式生活在这里。他们互相之间碰撞创作点子,生活也交织在一起。诞生了众多现在鼎鼎大名的先锋人物:凯斯·哈林、让-米歇尔·巴斯奎特、辛迪·舍曼……他们彼时默默无闻,现在却已成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一批艺术家。“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就是对这些艺术大师的故事的一次集体讲述与致敬。展览有10个章节,共60位艺术家,200多件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于国内展出。
凯斯·哈林(1958-1990),《无题(脸)》,1982
金属邮政车顶喷绘
©凯斯·哈林遗产,Artestar授权,纽约
图片由私人收藏者提供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1960-1988),《无题(傻瓜©)》©让-米歇尔·巴斯奎特遗产,Artestar授权,纽约1800平方米的大展厅里,没有按照线性的时间线索布展,而是通过艺术家们之间的对话,来串起他们的人生故事和作品。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可以说是现在一切流行文化的源头——涂鸦、嘻哈、滑板、设计等等,与现代生活和现象息息相关。
查理·阿赫恩(生于1951),《伴我闯天涯》(剧照)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比如说展览从凯斯·哈林的经典作品及电影《伴我闯天涯》(Wild Style)开始,这部电影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嘻哈的纪录片,都说“如果你想要了解嘻哈那就去看《Wild Style》。”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朱利安·施纳贝尔,图片由艺术家与维托·施纳贝尔画廊提供摄影:汤姆·鲍威尔
这批艺术家之间更是关系错综复杂,八卦故事也很多,展览的策展人卡洛·麦考密克今年70多岁,是一名资深文化记者,他从小与这些艺术家玩在一起。他以自己独特、私密的视角,带我们回望40年前的这段历史。展期:2022年9月30日至2023年5月21日
浦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在继开馆大展“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之后,浦东美术馆再次带来了与泰特美术馆的重磅合作。
这次共119件作品,囊括绘画、浮雕、印刷、雕塑、装置、视频等多种不同媒介形式,来展现欧普艺术(Op Art,缩写自optical art)。这种艺术形式诞生于20世纪50至60年代,用简单的线、几何图形和令人瞠目结舌的色彩,在作品中营造出神奇的视觉效果和幻象。
© Jim Lambie.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22
而与它紧密相关的,是动态艺术,包括使用电动机、可移动部件和各种由能量驱动的艺术作品,挑战和颠覆了艺术在之前的静态创作模式。
这场展览汇集了杰苏斯·拉斐尔·索托(Jesús Rafael Soto)、维克多·瓦沙雷利(Victor Vasarely)、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等一众与该艺术密切相关的先驱人物。
浦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同时,浦东美术馆内还有一场精彩的《乐趣与智慧——意大利当代设计》展在同一时间开幕,而艺术家徐冰的个展“徐冰的语言”也仍在火热展出中。双展齐开,三展在馆,逛完展,也别忘了走上露台,再欣赏一下黄浦江的落日余晖。香港·M+博物馆
“草间弥生回顾展”
展期:2022年11月12日至2023年5月14日
M+博物馆外景
11月12日,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M+博物馆将迎来一周年。为了庆祝一岁生日,展览“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将重磅登陆。这是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举行的最大回顾展,展出逾200件来自全球的博物馆藏品及私人藏品,还有M+藏品及草间弥生的个人收藏。
为了这次展览,草间弥生专门带来了三组全新作品。
▲
“无限”展区——《太平洋》,1960年,油彩布本
摄影:上野则宏图片由新潟市美术馆提供
M+委约创作的大型装置《神经的死亡》(2022),位于连通博物馆大楼地面和地下楼层的光庭,垂挂至B2层的“潜空间”,可以从大楼内的多个角度观赏。《圆点执念──渴望天堂的爱》(2022)被放置在B2层,是一个非常沉浸式的环境,当中包括草间弥生的经典镜面空间。而在地下大堂,公众可以欣赏到两件名为《南瓜》(2022)的大型雕塑。
▲
“生命的力量”展区——《天地之间》,1987年,混合媒材
Amoli Foundation Ltd.藏© 草间弥生
“死亡”展区——《残骸的积累(人格解体帷幕的囚徒)》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藏© 草间弥生
艺术家自藏© 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作为目前全球身价最高的女艺术家,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她对波点的使用的“执念”以及被幻视、幻听困扰的一生。所以这次回顾展不仅呈现了草间弥生作品中蕴含的核心美学元素,更是直面表达了她关于生与死的哲思。不久前香港发布了新的防疫政策,M+博物馆也更加期待来自各地的游客的到访。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
这个假期的油罐太热闹了。一年一度的油罐玩家艺术节正在火热进行中,在美术馆里你能逛市集、看表演、玩游戏,还能和艺术家零距离聊天。
艺术家在布置自己的展区
每位艺术家都获得了6㎡的小房间,他们自己装扮空间、展示作品、设计玩法,邀请现场观众一起“闹腾”,有的设置成了乒乓球赛,有的还会给你现场把脉。
馆长乔志兵说,今年的艺术家房间,会更关注在艺术家的状态上,“回归到他们的创作状态所以我们的主题就叫‘工作室’,听说艺术家们都互相建微信群讨论特别热烈。”
埃德·阿特金斯“无用之物”展览现场
艺术节持续到6号,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别忘了,在馆内还有一场值得观看的艺术展,来自英国艺术家埃德·阿特金斯,他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去看看他如何将父亲的日记、内心的不安和对文学的痴迷,通过自己的影像作品和刺绣作品表达出来。
上海·乔空间
“宋元元:线索”
乔空间是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馆长乔志兵的私人展示空间,既会展示中国最活跃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也结合了乔志兵的个人收藏,与大众分享当代艺术。
当下,艺术家宋元元的个展《线索》正在展出中。他的绘画以影像、照片和各式图像作为灵感参照来源,作品中现实与幻影交织重组,使得画面产生极具冲突感的魅力。
布面铅笔、木炭、丙烯、油彩
作家班宇如此形容宋元元的画:“ ‘木屋’与‘阴影视角’,可能是宋元元相对熟悉的绘画结构,反复折射,由象征迈入现实性。”
▲
《坏月亮》, 2022
布面铅笔、木炭、丙烯、油彩
宋元元的工作状态也十分有趣,他分享说:“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沈阳工作室,和老婆小孩在一起,天天做饭炒菜,我觉得那种普通生活非常好,焦虑都来自于我在工作室的创作,出去别的城市是一种临时的放松,放松完回到沈阳继续创作。”
“王兴伟在上海 2002-2008”展览现场
今年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在国庆期间,它有两场展览等着大家。
“王兴伟在上海 2002-2008”展览现场
其中,“王兴伟在上海 2002-2008”则是将引领大家重回刚刚跨入新世纪的上海当代艺术现场。展示了艺术家王兴伟逾40件绘画作品,以及身居上海的艺术家好友们的30余件作品,带我们感受那个时代的创作激情和对时代的思考。
“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展览现场
“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将延续至10月16日闭幕。它选取了中国台湾20世纪40年代至今,最具代表性的16位建筑师和工作室的作品,共60多件,让大家得以一窥海峡对岸60年来建筑师的探索,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