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刚过,但很多地方的炎热还在继续,8月份,依然是适宜海边消暑的好时节。
去海边,泳衣不能少。这个18世纪末才被发明出来的游泳装备,都经历了哪些审美变革?
19世纪初期,现代意义上的游泳运动方兴未艾。。对当时那些洗澡也需要穿着衣服的女性而言,游泳时的顾忌可想而知。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女性会选择穿法兰绒或者帆布制作的大长袍入水。因为这两种材质打湿之后仍旧不贴身,能够很好地隐藏女性的身材曲线。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两种材料吸水之后会变得很重,有的甚至重达三十磅,这极大地增加了女性游泳的风险。19世纪前后,女人们的泳衣演变成“连衣裙+裤子”的套装附带帽子、袜子以及系带的鞋子。由于当时社会习俗的限制,女士不仅需要隐藏自己的身材,还要考虑到防晒问题。因此,这些泳衣款式相当保守,领子很高,裙长过膝,既可作为泳衣又能当浴袍。出于美观的考虑,当时的人们还会在裙摆里缝上一些铅块,以免女士们下水时,裙子漂在水面上。为了防止沙滩上的小石子和贝壳划伤脚底,人们还特地发明了沙滩鞋。这类鞋子带有很明显的宫廷洛可可风格,上面有蕾丝、刺绣、丝带等精美且繁复的装饰物。如果不是这两位女士脚下踩的是一片沙地,我们可能真的很难猜到她们是准备去游泳。事实上,穿着这样一套全副武装的泳衣很难游泳,顶多在岸边踏踏浪。即便如此,女人们依旧不敢懈怠——她们的泳衣之下仍然身着紧身胸衣。同时也有相关规定:泳衣必须遮盖住从脖子到膝盖的所有身体部位。如果有女士没有穿长袜或者裤子或者长裙和鞋子,那么她还要面临一定数额的罚款。由于奥运会加上了游泳这一比赛项目,越来越多人关注到泳衣的“功能性”实用问题,泳衣的改造进程也随之加快了。运动员们渴求材料更轻盈、行动更便捷的泳衣。在这一背景下,女性泳衣也迎来了变革,她们终于可以从这精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此时的泳衣上半身可以露出手臂,下半身则可以设计为紧身短裤的造型。但为了应对泳装越来越短的变化趋势,沙滩警察应运而生了。他们在沙滩巡逻,检查女性泳装长度,如果泳装过短、露腿过多就会面临被罚款甚至被拘捕的危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泳衣的想象和需求多样起来,女性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家庭、宗教以及各种其他社会因素的严格限制。她们终于可以脱掉束缚,展示自己的身材。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连体背心泳衣首先做出改变,它在款式上出现一些局部的变化。例如肩带变得更加窄细,裙摆提得更高一些,图案装饰也逐渐多起来。下身也不再是单一的裙裤,平角或三角短裤等样式也相继出现。随着美国加入二战,因战事紧张,美国政府下令将女性泳衣面料减少10%,于是分装、露肚脐的泳装出现,间接促成了革命性泳装款式“比基尼”的问世。在比基尼岛发出第一声和平时期原子弹试验轰响的18天后,法国汽车工程师路易·雷阿尔,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块布和四条带子制成的泳装。他认为这款服装可以在服装界引起极大的轰动,因此他给这种泳装起名为“比基尼”。事实上,他和比基尼的确做到了。比基尼是世界上布料最少的泳衣,揉成一团甚至能够装入火柴盒里。一经推出,果然在当时的服装界引起巨大轰动,但争议也接踵而至。在发行之初,所有的模特都拒绝试穿,最后路易·雷阿尔不得不找了一位脱衣舞工作者进行展示。1951年,首届世界小姐大赛举行,该赛事明文规定不允许参赛者穿比基尼。
起初接受的人并不多,有人会搭配镂空纱、披肩等来制造出半遮半掩的效果。尽管如此,依旧难挡人们对自由和美丽的追求。在好莱坞的电影中,比基尼的出镜率很高,这极大推动了比基尼的流行。
1962年,首位007邦女郎乌苏拉·安德斯身穿比基尼在电影《诺博士》中亮相。
来源/电影《诺博士》截图
这一荧幕形象推动了比基尼进一步普及。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比基尼之热席卷全美。
当然,连体泳衣也在不断改革。为了更好地展现女士身材,连体泳衣会采用弹簧、剔骨线等材料。并且,泳衣的颜色也更明亮,透露出一丝俏皮。比基尼之后还成为奥运会女子沙滩排球正式服装。至此,比基尼不再是性感、奔放的代名词,更蕴含追求美、表达美的深刻含义。日常泳装采用了传统的缝合方式和调节体态方式,在视觉上也略显保守。伴随着高科技更加广泛地运用,国际时装设计大师们创造性地使用了高科技搭配复古款式泳衣,为50年代的比基尼款式注入了新的生机。由于泳衣比日常服装面积小,且无多余装饰、款式简洁,花色和图案成为设计师们主要角逐赛场。夏季的热情奔放决定了泳衣的图案多以海洋、植物、动物、花卉为主。条纹、波点、豹纹、提花等图案则永远是泳衣时尚界的宠儿。泳衣的颜色大多缤纷绚丽,彰显夏日动感。而如今,泳衣的设计更加趋向多样化。还有一些人会将泳衣作为上衣融入日常穿搭。无论经历怎样的变革,泳衣都不是低级趣味的产物,而是忠于自己、忠于美丽的自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