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豆瓣9.3分的国产警匪片,开播即火爆全国。
它改编自真人真事,因为拍得太过真实,造成了不小的恐慌。
有人晚上看完电视,不敢睡觉,还有人吓得心慌,要在床边放一把斧头。
出演反派的演员,因为演技太逼真,出门上街,人们看到躲着走,孩子直接被吓哭…
有人甚至打电话报警,质问为什么把杀人犯放出来拍戏。
据说不少投资商看过这部剧,觉得这地方治安太差,不敢来投资,造成了当地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打赌,今天我们再也拍不出这样的神剧:
1997年12月1日凌晨,古城西安。
民警老郑遭遇车祸,失血过多晕倒,混乱之中,随身携带的皮包不翼而飞。
15天后的深夜,在西安太白路建材市场附近,发生了一起恶行杀人事件。
一辆出租车内,司机头部被近距离射杀两枪,当场死亡。
根据现场捡到的两枚弹壳分析,子弹正是来自之前丢失的那把手枪。
西安市公安局八处(刑事侦查处),受命侦破该案件。
刑警们经过详细的勘察,做出以下推理:
1、司机的财物都留在车上,应该不是劫杀;
2、死者在当出租车司机之前,曾是公安科长,脾气不好,铁面无私,得罪过不少人,仇杀的可能性很大,需要从他的社会关系查起;
3、车上计价器显示,2.4公里。以建材市场为圆心,2.4公里为半径,地毯式搜索,应该能排查出什么;
4、懂得选偏僻的地方作案,嫌疑人极有可能是熟悉环境的本地人。
《12·1枪杀大案》改编自当时轰动一时的真实案件。
1997年岁末,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关派出所失窃,值班室桌子上的一把64式手枪和五发子弹不见了。
失枪后,西安连续发生多起命案,一共11人被枪杀。
再加上1998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即将访华,第一站就是西安。公安部明令陕西警方,3月底前必须破案。
西安市公安局八处临危受命,集中警力抓捕凶手,却屡屡陷入僵局。
破案后的第二年,20集国产连续剧《12·1枪杀大案》播出,以纪实手法再现了侦破全过程。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3。
有网友评论:千载难逢的好片,气质太野性了,邪气十足的主题曲,极其强大的真实感,当年看的时候,有汗毛倒竖的感觉。
这部剧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一般刑侦题材影视剧的认知。
它没有什么警探的灵光一闪,也没有反转再反转,没有好看的大场面,更没有乱七八糟的爱情线…
二十集,老老实实拍一个案子,事无巨细,还采用双线叙事结构,警察一条线,歹徒一条线,完全放弃了悬疑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剧中扮演刑警的,大部分是“12.1枪杀大案”探案组的成员。
与其说他们在扮演角色,不如说,就是场景重现,动作和语言都极为自然,很多都是下意识的反应。
全部都是实景实拍,镜头疯狂抖动,仿佛真实出警画面。
嫌疑人想反抗?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刑警抱起来,重重地摔倒在地…
比如,有些办案的细节,你很少在其他刑侦剧里看到。
抓到嫌犯的第一件事,是抽掉皮带。
盘查目击证人,刑警会反复地问:那两个人啥样子?枪在谁手里?眼睛大还是小?
看起来罗里吧嗦,但实际上是通过一次次不经意的提问,确认细节是否真实。因为如果对方撒谎,就容易前后矛盾,露出破绽。
而目击者的反应也很真实:我只记得凶手是大眼睛,眼神很凶,别的特征记不得了。
还有,警方每一步推理都有理有据,结果却怎么也摸不到凶手。
所幸每一条线索追查下去,也有“意外收获”,人倒是没少抓。吸毒的、赌博的、盗窃的、自制手枪的、犯了其他命案的,就是死活找不到失枪案的线索。
正如网友所说:刷了无数副本,支线任务做得都满级了,主线呢?被逐渐忘记…
事实上,这也是非常真实的办案过程。
在这部剧里,我们最常看到的情节是这些:
抽烟。
赶路。
得到一个新线索,立刻去查,常常要开车赶夜路去外地。
蹲点。
想抽根烟,去小卖部买,因为已是深夜,被老板怼回来:不卖,这都几点了,再叫我就报警了。
还有动不动的,排查。
听起来简简单单两个字,都得靠两条腿走街串巷,去挨个询问、核实。
有个证人说:嫌疑人之前在某片区当过宾馆的保安。
刑警立刻调取了那片所有宾馆的资料,一一上门调查辨认,花了几天时间,一无所获。
后来才知道,是那个证人记错了,不是宾馆的保安,而是信用社的保安…
我们看的大多数刑侦剧,为了追求“好看”的效果,往往省略了这些过程。破案全靠主角神探附体,几个不相干的线索一串联,就推理出全部真相。
而真正的调查,是这样的繁琐、细致、枯燥…
但从几百个同名同姓中筛出要找的那个人,从一张擦过大便的纸,追到嫌犯可能逗留的场所,从一遍遍斗智斗勇的审讯中,套出关键信息…
更可贵的是,这部剧真实还原了当时西安城市风貌。
那是九十年代的中国,工人下岗,农民进城,人口流动大,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开,但安保跟不上,治安混乱。
《12·1枪杀大案》的优秀之处正在于,它不仅仅表现基层公安的艰辛,更把穷凶极恶的犯罪,放到时代背景之中,它的底色是悲凉的,发人深省的。
这一案件的主犯董雷(原型名叫董利),是个狠人。
出租车司机笑话他是农民工,他抬起手就是一枪;
货车司机不让他搭顺风车,多日之后两人重遇,董雷突然就要报仇…
但,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恶魔。
原型董利,197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父母患病,家境贫寒,从小就非常自卑,年仅14岁就辍学回家种地。
1993年,他进城打工,在建筑工地干活,辛辛苦苦干了2个月,老板就将他们撵走,只给一半工钱。
在两年多时间里,董利在多个地方打工,吃苦不说,遇到的还都是欠薪的老板。
1996年,董利跟着工头到新疆和田一个砖厂干活。
仇恨和暴虐,逐渐在董利心中蔓延,他打算用自己的方法讨回公道。
电视剧如实地还原了董利的个人经历和犯案时的心理状态。
他心理扭曲,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同时,也是那个时代卑微、贫贱,得不到公道的弱者。
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
上世纪90年代,大量贫困地区的青少年离开家乡,涌入城市打工。
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文化,甚至是文盲,进城之后,一没文聘二没技术,只能混迹于底层,靠打零工为生。
没有医保,生了病不敢去医院。
遇到劳动纠纷,被黑心老板欠薪、殴打,根本没有人来替他们主持公道。
绝望和无助之下,走上犯罪道路,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如果是董利,能比他更清醒,更冷静…
好的影视剧,让人回味之余,更让人反思。
我们习惯了宏大叙事,那些时代大潮里的每朵浪花,那些与命运抗争的小人物,没有人会记得。
幸好,我们还有这样优秀的剧集,替我们保存记忆。
当我们某天打开它,那些古早的岁月扑面而来,那种真实带来的感动,相隔二十年之后,依然不会褪色。
长按保存今日份推荐
- 每天遇见一部好片 -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0 06:54 PM , Processed in 0.0436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