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好摄之徒] 广西104岁老人守护白鹭40年,如今离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30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西104岁老人守护白鹭40年,如今离世

 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中文网  2022-07-30 04:30 Posted on 北京

IMG_1118.JPG

“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自古象征自由、高贵与纯洁;
也被誉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监测鸟”。
一位104岁的老人,他从1982年开始了
长达数十年的“护鹭”人生,
但在最近宣告结束——

近日,这位广西百岁护鹭老人黄枢余离世。
白鹭缘未尽,只是身已远,
或许,他变成白鹭飞走了。

本文作者黄嵩和曾凭借该选题中照片获2006年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中国区一等奖;他于2003年开始赴广西红沙村,进行本选题的拍摄与创作。


摄影、撰文:广西博物馆 黄嵩和

IMG_1119.JPG
在黄家人的守护下,白鹭至今已在广西北部湾畔红沙村栖息繁衍了近40年,这里曾被鸟类专家认为是世界上白鹭离人最近的地方。

“老爷子走了。”

7月20日早上8点,老人的二儿子积林打来电话,告知我黄枢余老人离世的消息。电话这头的我,一时有些回不过神。

黄枢余老人生于1918年6月,曾是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的老支书,20世纪5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村里人奉为做人典范。枢余老人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一年四季都坚持用冰凉的井水洗澡,习惯每天饮二三两米酒,喝几碗白粥,清淡饮食和豁达心态是他的长寿秘诀。

IMG_1120.JPG
黄枢余出生于1918年6月,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红沙村支书,2021年获颁“光荣在党50年”勋章。

上月底,枢余老人才刚过完104岁生日,这还不到一个月,便这样匆匆而去,临终前没有留下一句话。老爷子已是这世间极其少见的长寿之人;即便如此,老人的离去,仍让我心中万般不舍。

IMG_1121.JPG
1982年春夏之交,一群白鹭开始聚集在黄家人的房前屋后,黄枢余老人自此便开启了他的义务护鹭之旅。

IMG_1122.JPG
2022年6月,黄枢余老人迎来104岁生日。

广西北部湾畔的红沙村,红树葱郁,白鹭纷飞,碧海蓝天,尤其每年的春夏之交,一身美丽蓑羽的白鹭便会在这个美丽的海边渔村聚集繁殖,数千只鸟儿如同雪片般包裹着当地的竹木丛林。

IMG_1123.JPG
白鹭山下,社会爱心人士为护鸟老人一家捐资重建了新房。

自1982年始,枢余老人一直把聚集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白鹭当作“吉祥鸟”,用数十年时光悉心陪伴。他自发且执着地保护白鹭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一家四代人加入护鹭行列,成为名副其实的“护鹭人家”,还得到众多媒体及一些环保机构满满赞誉,为广西防城港获评第一个“中国白鹭之乡”作出贡献。

IMG_1124.JPG
世界濒危鸟类、中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正在求偶。

2003年5月,我扛着照相机第一次走进红沙村,发现这里的白鹭近在咫尺,连鸟儿的眼睛都肉眼可辨。当时的感觉是,在这里拍到一张能获奖的照片似乎是条捷径。那时,我还不懂摄影,只是一个满脑子想着照片获奖、加入摄协的讨人厌的莽撞青年。也在那一年,我很幸运地与枢余老人相识。

IMG_1125.JPG
近年来,防城港当地海边的一片红树林也形成了新的一处鹭鸟繁殖地。

2005年,枢余老人收我做义子,并按照当地习俗举行了仪式。在老人的主持下,我与他的三个儿子结拜兄弟,成了黄家“老四”。之后,我也便成了黄家一大家子人口中的“四叔”、“四公”。

那时,我发现老人一家生活并不富足,尤其他和三儿子积明一家住的还是土坯瓦房。刮风下雨时,房子便会漏雨积水。然而,即便生活如此艰辛,老人仍会背着家人花钱买肉来喂养受伤的白鹭。

IMG_1126.JPG
在黄枢余老人的感召下,全家人都加入了他的护鸟队伍,这是他的重孙媳苏海梅正在喂养被救助的白鹭。

IMG_1127.JPG
图为黄枢余老人的二儿媳郑荣芳。从树上跌落下来的伤鸟,总会受到她的特殊“关爱”,家禽们常常与白鹭“争宠”。

红沙村距离我居住的防城港市区约40公里,以前,我总是骑着摩托车往返。为了便于拍摄,好几年的鸟季我都吃住在老人二儿子积林家里。

IMG_1118 2.JPG
在一场太阳雨中,成年小白鹭正在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多年相处下来,枢余老人的淳朴善良深深感染到我,也让我的摄影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摄影远不止展现“美”,也远不止获奖和加入摄协。

我开始着手研究、观察鹭科鸟类的栖息行为与习惯,以及学习相关物种知识,也开始了关于摄影的独立思考,同时也希望能帮助到护鹭老人一家;因为,在保护野生动物之前,人是第一位的,若是人都过不好,哪儿还有心思去保护动物?

IMG_1129.JPG
2012年4月,被大风刮下的幼鸟,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护将会夭折。

IMG_1130.JPG
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正面袭击了这个海边渔村,红沙村白鹭山遭遇前所未有重创。

IMG_1131.JPG
2014年,台风过后,老人正在赶建鸟舍,以便收容更多伤鸟。

IMG_1132.JPG
本村渔民围网时,老人总会亲自去捞一些小鱼来喂养白鹭。



2006年,我拍摄的一张枢余老人和白鹭的照片意外获得“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中国区”一等奖,红沙村一时之间声名远播,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和各级媒体报道。

IMG_1133.JPG
图为大赛获奖照片。枢余老人当时一定没料到,自己抬脚的动作被站在水牛背上的小白鹭偷偷地模仿了去。

之后,当地政府投入资金营造鹭鸟栖息环境,同时改善护鹭人家的居住条件,红沙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白鹭保护自然生态游览区,纷至沓来的游客也给黄家人带来了收入。

2014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了专题片《白鹭缘》,介绍了摄影师和护鹭人家的故事以及他们义务护鹭的历程。

IMG_1134.GIF

0.gif

IMG_1135.GIF
动图来源:央视专题片《白鹭缘》



IMG_1136.JPG
大风刮倒了树木,又有小白鹭需要老人的救护。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白鹭有着雪白的羽翼、灵动飘逸的姿态,千百年来吸引了不少文人骚客对它进行细腻的描写。“有白鹭栖息的地方一定是个好地方!”这也是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IMG_1137.JPG
红沙村白鹭山上一棵布满白鹭鸟巢的枯松。

IMG_1138.JPG
在不能出海捕鱼的日子,老人总是背着家里人卖猪肉来喂养伤鸟们。

IMG_1139.JPG
2022年7月20日黄枢余老人离世,他的遗体被家人停放在祖屋。

天无涯兮翅有痕,海有角兮归有巢。7月21日,家人依当地习俗为枢余老人举行了隆重而简洁的葬礼。这天数百只白鹭巧合地出现在黄家人的水田边,这曾是老人牧牛的地方,白鹭时飞时停,久久徘徊。

IMG_114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0 07:41 PM , Processed in 0.0352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