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提醒:
千万不要用大脑回忆
千万不要用大脑回忆
千万不要用大脑回忆
(谢谢,已经开始难受了)
为什么人们听到泡沫摩擦、指甲划黑板的声音会很难受?
| 答主:Mon1st(神经科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374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不过目前并没有准确的答案。
这里提一点个人的看法,并简单介绍一些相关研究。不止是题主,很多人都对这个现象感兴趣喔!
在很多人的经验中,类似于指甲划黑板的「尖锐」声音会引起一种非常独特的感受,尽管难以用文字准确形容,但它一定是负面的,即我们不喜欢并希望避免。
一些触感能够引起同样的感觉,或至少加强声音带来的难受感觉——考虑到声音是震动的一种,这似乎并不令人意外。
西语中,这种「由听到指甲划黑板引起的难受感觉」被称为 grima 。
至少英语、德语、和中文中并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有研究认为这类感觉是接近于,但不等同于恶心的独特情绪。
他们的一些发现包括:
在西班牙学生的解释中,grima 不如恶心令人厌恶,但比恶心更为强烈。
对 grima 最常见的解释包括:不愉悦的感觉、颤抖、噪声、排斥感、和恶心的感觉。
grima 常由触觉(如用手指甲划黑板的触感)和听觉(如划黑板的声音)产生。这些机制是 grima 独有的(即不会产生恶心或其它感受)。
通常,我们将这些令人不快的声音描述为高频的。尽管许多自然产生的 grima 声音都带有高频部分,这并不能说明频率越高就越令人不适。
Halpern 等人在过滤掉划黑板样噪声中的高频段后发现,这些声音同样令人难受。
相反,如果过滤掉 4kHz 以下的部分(并保持响度不变),噪声就变得容易接受多了。
这揭示了令我们不适的声音主要位于 4kHz 以下。
当然,划黑板的声音相对于流水等中性声音仍属高频,如下图:
随后的一项研究同样确认了令人难受的频段在 2kHz-4kHz 。
巧合的是,人类耳道的架构决定了其在 2-4kHz 频段产生共振,最高可将该频段的声音放大30dB。
此外,他们还发现对声音来源的知识(即,知道声音是来自于指甲划黑板)加强了主观的厌恶感,但不是生理反应(皮肤电导率改变)所必须的。
与此相一致,Cox 发现在听声音时看相关动作会加强噪声令人厌恶的程度。
除了频段之外,这些声音令人厌恶的特征还包括「粗糙度」:声强随时间的变化程度。
特别地,20-200Hz 的变化决定了声音的粗糙度。一般来说,粗糙的声音更令人不悦,尽管这可能与文化有关。
有高票回答提到不协和音。不协和音程对 grima 的贡献如果存在也是很小的。
首先,不协和音程严格来说只适用于同时或连续呈现的两个音符,这一定义在指甲划黑板的声音中难以适用;
如果考虑噪声可分解为多个不协和音程的复合,经验上是否为真不谈(我怀疑这个问题是不良定义的……该如何分解?)
这仍不能解释为何纯粹的不协和音程即使在协和音为主的音乐文化中也并不会引起 grima,而只是相对不好听。
很容易实验:同时弹奏任意两个钢琴键,一些组合比另一些组合听起来不舒服,但是都不会引起 grima 。
比起对难听音乐的审美上的厌恶,grima 似乎是更为「本能」的厌恶。
Juslin 强调在对音乐的不同情绪反应中,神经机制可能非常不同,而一类反应有可能是由脑干处理的条件反射——按其定义是由进化塑造的。
应该说明,虽然简单反射是我较为认同的可能,有一定证据支持令人不悦的各种声音信息都是经由听觉皮层处理后到达杏仁体的——尽管他们的数据并未区分不同的负面声音,也就有可能包括了不同的机制。
尽管尚未有非常强力的实验证明(也难以证明),一个有趣的猜想是我们之所以对这类声音产生尤其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是因为它们与灵长类的警告叫声相似。
正如有时会被形似蛇的物体吓到,我们或许也会被音似警告声的声音吓到——当然,这无法解释为什么 grima 的感受更接近恶心而不是恐惧。
评论区提到另一种进化角度的解释,认为恐惧这种声音是因为其与远古时期人类被大猫咬骨头时发出的声音相似。
我个人的看法是,作为预警信号,被咬到骨头太晚了:在听到骨头被咬的声音之前的预警信号要重要得多(比如看到捕食者、听到捕食者、和特别是被攻击时的恐惧和痛觉)。
当然,仅凭这些因素同样不能直接排除这一理论。
这里应该强调,不管是警告声也好,啃骨声也好,都属于未经证实的猜想。目前还没有足够强的证据能使我们相信哪一种是真的。
此外,这一感受也未必具有进化优势:可能是其它受到选择特征的副产物,又或者是不会造成劣势的随机突变的后果。
在考虑生物学中的「为什么」问题时,应该特别小心两种错误思想:
1、任何性征都是或曾经是得到选择优势的;2、听起来有道理的进化故事一定是真的。
题图: 图源网络
编辑: 鑫鑫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