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号,浙江省防控办通知,
对符合条件的上海来返人员实行7天日常健康监测。
已有杭州的酒店喊道:侬好,上海!
早在端午节时,浙江山里的民宿老板娘就说,
“电话被上海老友打爆。”
但因为隔离政策,
“疫情来了得停,疫情走了才开”的住宿业,
今年怎么样了?
我们找到了上海、北京、浙江的12位从业者,
有在市中心开设计酒店的,有做单体乡村民宿的,
6月是否能迎来“报复性出游”?
面对疫情的常态化,小民宿如何应对?
有信心继续向前吗?
自述:各创办者、主理人
编辑:徐 莹
责编:邓凯蕾
▲
NEOBRIDGE Ashley
精品酒店,上海市区
6月1号,复工第一天,我们开了员工会,滞留客人陆续退房。有员工提离职,想离开上海。我们也做了减员,实在很难支撑。端午节小长假,继续清洁、整理、收拾。眼下很难有上海以外的客人,希望餐厅能尽快恢复堂食吧。我们都不敢想暑期的事情,太远了。
▲
封控期内的留守店员
最近三个月,我在杭州处理其他工作。不在上海,但也不敢庆幸,有被掐住喉咙的感觉。3月底收到通知,把订单全部退掉。店里有2位常租客人,我们打申请,留下了他们和4个值班同事。
4月10号开始,陆续接收一些滞留上海、没地方可去的人。每新来一位住客,都要同时向街道、文旅局和派出所报备,三方都同意,人才能进来。收费远远低于我们的正常房价,但一方面可以解决一些别人的困难,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有些收入。▲
住客多了,员工的工作量和压力都很大。附近有居民要求,店里的人不能开窗、不能开空调;也有客人因为新的住客进来,担心自身安全而冲到前台发脾气……强度最大的是厨师。我怕大家吃不好、身体垮掉,就召集给客人做盒饭,收成本价,不挣钱,可能有员工觉得我脑子坏掉了。封控期里,有天看到一位客人的朋友圈,说二十几天了,终于可以舒服地洗个澡,翘着脚晒太阳,吃新鲜的热饭。那时我刚处理完投诉,百感交集。难,可能是所有人都要接纳的常态。但不是说一个利己主义者才能好好活下去,还是要去做一些对的事情。上海今年大的展会活动陆续取消。一季度的话,业绩表现只有去年的70%左右,二季度,就不谈了。我最大的担忧,是“人”。能恢复到什么样子?流动性有没有以前那么好?上海毕竟是上海,不会很夸张,但还是有一个信心问题。
▲
应对
2、考虑转型。着手搭建一个艺术共享空间,客房部分开放给更多的年轻内容创作者,公共空间也将免费提供给他们,供日常、展览使用。
▲
上海朱家角景区内
我们在景区里,现在的古镇,还很安静,但客人可以入住了。管家接到第一单时,当然开心,两个月后,终于电话又接到手软。解封后的端午,出游率就很高,端午节当天满房。我们还不能堂食,大家自己带吃的过来,也不介意景区没有完全开放,就是想出来透透气。
井亭内院
封控时,我住在店里,让6位管家都回去了。我告诉他们,应该不止4天,做好长期的准备,然后安心休息。过去我们很忙,管家们几乎没有假期。4月中旬以后,不得不考虑“能不能开下去”的问题。5月中旬,基本就两个选择:不做了,或者,再努力一把。我在朱家角还有一个凌晨3点开始营业的老茶楼,开了9年。民宿离茶楼近,在保护建筑里,做过修复。我也没有合伙人,就自己。出一部分资金,再加上银行贷款、房产抵押、公司信用。目前还是负债企业,作为负债企业,就怕疫情。二季度相比去年同期,营业额是0。那时流动资金基本耗光,用信用再借了一笔钱,也耗光。房租应该会有减免的。今年暑期,我们预计,比往年困难一点。民宿和茶楼虽然小,但用餐、茶饮、游船、住宿等都有,怎样让它们更适合市场,是我当下在考虑的。自己卷自己吧,总有一天要把自己卷疯掉。
应对
观望市场中,需要结合复产情况、景区部门的配合、市场的信心恢复程度,再做判断。但井亭的现状、设置是不会改变的。景区里的保护建筑,这本身就提供了延伸服务内容的天然优势。
▲
草宿 水草
浙江省台州市胜坑村
草宿80%的客人来自上海、江苏、北京。4月底,我在公众号发过一篇文章《我想念的上海老友们》。端午那两天,电话被上海老友们打爆了,当时,地方政策要求上海来客们下高速后隔离,老友只能遗憾。尽管今年都是正常营业状态,但很多客人无法抵达,基本开门无客。我们的房租不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运营成本已经控制到最低,只保留三个后勤阿姨,但凡有客,自己当管家参与接待。
▲
水草一家认识不少上海老友,4月中,她写下《我想念的上海老友们》今年的营业要求是,准时支付三个阿姨的工资,我们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开支能够确保,别的不作要求啦。五一假期的前一天,本地出现了疫情,很多订单取消或延期,但没有想象中糟糕,客源发生变化,本地为主。有个上海的老客人对我讲:草宿就是她山里的外婆家,无论外界发生什么,一定要保持原来的样子,不争不抢,不急不躁,不慌不乱。我坚定,大环境好起,草宿依然欣欣向荣。
▲
应对
客单少了,但有机会参与几个乡村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于是更加清晰自己擅长的是研发/设计乡村产品,比如住宿产品、公共空间、小型消费空间等等。也想与人合作,在四五线城市做一系列小而美的生活方式空间。同时,我们成立了自己的施工队,和一些独立设计师合作,专门为民宿、商铺、住宅等提供施工服务。
▲
原乡芦茨
原乡芦茨 大海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芦茨村
原乡芦茨在浙江桐庐,但上海是主要客源地。
受这次疫情波及,五一小长假的入住率,相比以往就差了些。上海逐渐复工,新订单目前看不到很大增长。毕竟疫情还没有过去,桐庐的防控偏紧,行程码带星的,一律不能接。
那两个多月,我就封在上海居家办公。员工们状况正常,比我好。目前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时候能对上海出去的人不隔离?等疫情进一步缓和,我再回山里吧。
端午那天,我们上线了一年一度的优惠套餐,有效期一年,想着做点活动缓解经营压力。买产品的绝大部分是老客,我要求门店和大家二次电话确认订单,哪怕生意不成,人情还在。▲
山里生活,通过公众号分享给山外的人
“疫情来了就停,疫情走了就开”可能是住宿业的常规措施。我们拿的房子和地都是15年或20年租期的,是需要长期经营的项目,没有打算放弃或改变。能做的,是在线上多和大家交流,人们不能到山里,我们就分享山里的生活:春笋、黄熟的枇杷,自酿的青梅酒,收养的小猫小狗……彼此留下期待,等到疫情后再聚。
有上海的客人在公众号下留言,说因为工作,很难出上海,但套餐已经拍下了,“先种下种子才有发芽的可能”。应对
1.争取在6月,把新的2号院开起来,让餐厅、咖啡馆等与大家见面;
2.在招聘、固定资产添置、新项目投资上会趋于谨慎,保持小而精的团队,希望共同进退、士气不落,多想想疫情过后,我们能为顾客做点什么。
▲
朴宿在青岛、杭州、泰安的民宿
朴宿文旅集团 刘喆
旅宿、书房等项目分布于上海、杭州、成都、青岛、泰安等地,同时参与策划旅游发展规划我们上海的门店朴宿·岛屿来信,今年正常营业60天左右,营收是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它正式接待客人,预计要到暑假了。
杭州建德的朴宿·所在(新安江),浙江省内的客人多,整体受上海疫情影响小。这个端午假期前一周就满房了。疫情平稳的时候,上海客人过去的也比较多。
我们期待上海的下一波“报复性旅游”,其实专门适用于上海客人的预售套餐已经售卖了一些,近期也陆续接到从上海打来的咨询电话。▲
朴宿·所在(新安江)的露营活动区,呼应时下大热的露营
这两年有种感觉,店开的地方多了,今天这里被封,其他店生意好,明天那里封了,这边又解,总还有希望。今年五一小长假,我们青岛、杭州建德的店,入住率都达到了预期。山东泰安店,因为政策原因和本地客源不多,受了影响。
也有人问,上海封闭之后,对我们其他地方的生意有多少影响?这两个月,我丢失的不止是上海的客源市场,有些门店的日料餐厅要从上海进货,在上海有贷款银行、公司公章、很多朋友。
今年,还是有一些民宿和商业业态在推进。最大的担忧仍是疫情,以及门店所在地的管控问题。只要这个行业还存在,我们肯定就要努力存在下去。▲
5月底刘喆在朋友圈写道:谢谢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团队
应对
1.“岛屿来信”客群以上海周末近郊游自驾游客为主,计划将来在门店的院子里做露营活动;
2.借助集体的力量,和另外四家民宿在赣州有一个客家围屋项目,正在推进,在秦岭另有一个宿集项目;
3.杭州建德要开发第二期,此外在绍兴新昌、山西太原、山东滨州等地,都有项目在推进,继续进行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两大版块的布局。
▲
乡伴文旅集团 朱胜萱
开发原舍、理想村、树蛙部落、野邻花园营地等连锁民宿及相关业态
好消息是终于有个大浙江张开怀抱拥抱上海,坏消息是刚“开工大吉”一天后,我们上海总部再次被封闭了。上海的2家门店也还没有复工,有些员工出不来,暂时没有开业。
端午期间,周边门店的情况就好转了,昆山计家墩的订单开始回升,后续应该会再冲上来一些,松阳已经满房,南京的情况也不错。我们都做了激励活动,提升入住体验。
早前封控的时候,我们10个一级合伙人里,9个在上海。很多事不能线上解决,把在外的高管组了“游骑兵”临时指挥部,到处移动,处理问题。
大概4月底,上海正式官宣,外地人员可有序离沪返乡。5月初,我们几个一级合伙人想办法离开了上海,到项目所在地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隔离、观察。我在太仓隔离结束后,一路到苏州、南浔、南京、江宁、广东、海南、成都,有大量的业务等着做决策,光靠电话不行。
我们的客群,大部分在长三角。上海、昆山以外的区域,营业额只有去年同期的百分之二三十,上海和昆山就别提了。其实我一直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旅游和度假一定是上行的,问题就在于,春天来的时候,大家还在不在?
正常营业时的计家墩理想村“田上生活节”
五一前,杭州突发疫情,有管控。待客的食材都准备好了,不开店的话全得浪费。我们想着别摆烂,在松阳和莫干山店做了个“免费计划”,朋友和合作商们可以免费住一晚。竟然突然间发现了本地流量。“免费计划”让我们保住了这两家店五一期间的成本,很多人住了两三晚。
我觉得有两个趋势,一个是,个人花一两千万去投一个情怀型、梦想型民宿的时代,可能已经进入尾声;但第二,民宿不会结束,企业和国家队也许会入场,将乡村的优质资源、闲置物业或者可建设的小规模土地加以转换。
上海后续的出游反弹会有,但是不是报复性的高潮,我还没法判断。行程码还带着星,人们两个多月没有上班,可能有很多紧急的事情要处理,所以这一波的反弹应该不会那么快体现出来。如果疫情稳步好转,这是前提,那么到暑期,7/8/9月,可能迎来一波上扬吧。▲
昆山尚明甸理想村。5月,乡伴发起公益计划,在两个位于昆山的理想村里,为上海、苏州受疫情影响、打算到乡村办公的企业,提供免费工作场所,为期半年应对
1.把公司分成浙江、江苏和上海三总部。这一次是非常惨痛的教训,几十家公司的印章、u盾、法人章等等公司硬件全在上海,开不出发票就无法拿到钱,合同盖不了章,业务就开展不了,再智慧的社会也得有流程。面对未来可能的常态化疫情,为了保持业务完整,我们会快速调整总部的区位;
2.已经做了一些防守动作,关停部分门店,或者将部分门店做内部创业计划,减少公司的人力成本风险,但还是想留下尽量多的员工。
▲
不能迎客时,驻留员工们要维护民宿室内外的生境
西岸氧吧 沈斌
25间房,上海崇明岛
刚复工时,就集中收到预订电话。端午小长假的入住率也不错。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出不去了,也许就选择近郊游。我猜,这个七八月份,可能是一个高峰。订单的确多了起来。
这几年,如果光从民宿的发展来说,我们的收入逐年上升,但是在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上,投入巨大,增加了陶艺工作室、农场厨房、植物园、美术馆等等。靠民宿本身的利润,撑不起目前的发展。我们还是要借助其他产业来供给它。这次封控期间没有收入,可团队45人的基本工资,还要支付。
最担忧的是,不知道疫情是否对高端民宿的价格形成压力。这几个月的日子后,大家的余粮有多少?疫情的常态化,也会减少出行意愿。旅游原本应该是件很放松的事情,对吧?▲
应对
1.短期内,不会再增加投资。但是高端民宿、增加乡村文旅产业配套的大方向不变,不会为了市场而压低价格;
2.保证服务质量、确保稳定运营的情况下,增加一些配套的活动内容;
3.考虑推出一些线上服务,比如农产品、餐饮等,虽然不靠这个挣钱,也能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当地农民。
▲
上海隐居.繁华武康公馆
上海隐居 张斌
门店20余家,分布于江浙沪
5月31日晚,上海隐居.繁华武康公馆店就开通了所有预订渠道,很快,疫情后的第一批客人来了。那天我们的酒店管家在做完接待工作后,还和客人吃了次下午茶。许久未见后的拥抱,逐渐重回正轨的整理工作,多少抚平了一些复工后的躁动。我们五月中旬感知到大概的解封时间信号时,就召集大家调整端午小长假的新媒体营销方向。上海总部也与江浙其他门店紧密联系,根据当地政策和旅游市场调整产品、开通新渠道,同时为暑期做策划。我们2/3的客人来自上海,上海是大本营。苏州、扬州、无锡、杭州的店,名义上一直都开的,但上海的人不出去,生意还是受影响。上海门店,一季度营收跟去年比,大概下降了一半,上半年的业绩数字可能无以言表。但我们的多数门店都在房租减免的范畴之内,所以对这个政策很感激。解封后,对于实体店来说依旧有一定考验,报复性消费的回弹周期目前也没法预测。在一切不明朗的情况下,做足准备,争取更多的回血机会吧。
▲
封控前的艺术沙龙、艺术交流及婚礼
应对
1、我们疫情期间在泰山脚下拿下了一个比较大的酒店项目,预计7月开业,这是下半年的一件大事;
2、行业内也有相关讨论,有重资产、重投入的企业,这次包袱都非常沉重。行业也还在演化,可能纯粹的网红式体验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需要持续吸引中高端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