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耐看,《金枝欲孽》有深度。
01
耐看的甄嬛传
《甄嬛传》今年播出已经十一年了,它几乎是一直火下来。
《金枝欲孽》最红的时候恐怕也没这么火。
说甄嬛传耐看,它当之无愧。
为什么《甄嬛传》耐看?
a.剧本细节极其扎实
第一集甄嬛去许愿的寺庙上的对联、温实初和甄嬛的关系、浣碧的二小姐身份、流朱的忠心、安陵容的谨小慎微、华妃的花团锦簇、皇后的暗中陷害、太后和隆科多、太后和皇上的生疏、皇上对纯元的怀念、眉姐姐和嬛嬛的姐妹情,还有玢儿、玉娆……
这些线头都在第一集伏下,等待余后 75 集的徐徐展开,而当你重新回味时,你才发现原来早已经告诉你了,可当时你竟然没发现。
几乎每一次再看一遍《甄嬛传》,你都能发掘出新东西,这一点是《金枝欲孽》没有的。
《金枝欲孽》开头只有孔武、尔淳、玉莹这几位主要人物出现,交代了一下天理教背景。
《金枝欲孽》出彩在人物塑造,《甄嬛传》出彩在细节精致,可以细细品咂。
b.时代背景讨巧
《甄嬛传》将时代设定在了雍正年间,而《金枝欲孽》设定在嘉庆在位时。
如果没有读过清史的人,很难知道嘉庆年间有什么重大事件。
普罗大众唯一可能知道的就是嘉庆将和珅抄家了,其余的一概不知。
但《甄嬛传》的雍正大家熟悉啊,《雍正王朝》本身就是之前的大热政治剧。
于正的《宫》系列、刘诗诗的《步步惊心》,爸爸康熙有《鹿鼎记》、《康熙微服私访》;
儿子乾隆有《铁齿铜牙纪晓岚》、《还珠格格》和后来的《如懿传》。
这些都能够和《甄嬛传》产生某种勾连,很容易产生甄嬛全宇宙的意味。
所谓独木不成林,火而且是持久地火是一团一团火起来的。
02
金枝欲孽有深度
《金枝欲孽》只有短短的 30 集,《甄嬛传》第 30 集的时候甄嬛还在和皇上谈恋爱呢。
可《金枝欲孽》已经讲完了,而且回味无穷。
数学上说一般正确的理论都极其简洁、优雅,在《金枝欲孽》上也适用。
虽然 TVB 的资金投入比不了大陆电视台,服化道也不如《甄嬛传》精致。
但 TVB 有一批极其优秀的演员,还有一批极其优秀的编剧和电视工业生产体系。
比起立意深度、人物立体和创作的先锋性,《金枝欲孽》绝对打赢了《甄嬛传》。
并且《金枝欲孽》还比《甄嬛传》早拍了 8 年,8 年的时间大陆才有一部电视剧能与它匹敌。
为什么说《金枝欲孽》有深度?
a.十足的反封建性
《甄嬛传》虽然也反封建,但你看完之后还是会想我穿越过去之后要当哪个人。
但你看完《金枝欲孽》之后完全没有这个想法,因为你知道后宫就是个吃人的魔窟。
《甄嬛传》最后甄嬛斗倒了华妃、皇后、皇帝,安然栖息在坤宁宫里,虽然我不愿承认,但这完全就是个登峰造极的成功者叙事。
但《金枝欲孽》的结局是要逃出去,而且逃得极为悲惨,所有人都有人在等待他们,可玉莹、安茜、如妃都没能逃出去且活下来,只有孑然一身的尔淳逃出去了,但她唯一的姐姐却死在宫中,到死都没和她相认,唯一没有希望的人活下来了。
这不是个完满的结局,但却是个好的故事。
正是因为后宫是个魔窟,安茜和尔淳才要逃出去,唯一留在宫中的如妃,望着紫禁城外面的天空,独自凭栏、默默哀叹她错过的人生……
b.复杂立体的底层人物
《甄嬛传》里的人物虽然也有她们的悲剧性,但当你把视角移至宫女太监时,你才发现它的单薄。
《甄嬛传》唯一一个正确的道路就是忠于主子,所以我们喜欢槿汐,却讨厌浣碧。
可《金枝欲孽》不这样,即使是卑微的底层人物,她们也在为自己寻找出路。
安茜以前也是玉莹的侍女,但安茜的背叛你却并不觉得反感。
正是你看到了底层人物的挣扎,你才能感受到她虽然背叛但却情有可原。
连如妃的心腹宝婵都在为自己寻找出路,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为别人而活的。
发现没有,你的视角是主子的视角,但难道浣碧不该为自己争取吗?
槿汐就该为甄嬛回宫奉献?流朱、采月、剪秋除了忠心之外,她们的自私全不在了。
从人物塑造上,我更喜欢《金枝欲孽》。
但这两部都是宫斗剧的巅峰之作,比来比去也没必要,可以都看嘛,反正都是好剧,我们观众的心容得下两部经典的好剧。
纯个人看法。
《金枝欲孽》更耐看,更让人回味。
《甄嬛传》的本质是,玛丽苏•大女主•爽剧。
是大女主甄嬛打怪升级最终成为 boss 的过程。
观众看着爽,但不会担心人物命运。
哪怕甄嬛跌入最低谷的时候,观众也不担心她的后续命运。
反正她会变成钮祜禄•嬛嬛回来成功复仇,开启大女主爽剧命运的。
大女主甄嬛——打怪升级成为 boss 的过程。
因是女主,所以不能【坏】,所以黑化过程为【被逼迫的无奈】。
为了让她【被多人爱】合理化,女子的【美貌、聪慧、拎得清、跳舞好】等美好要素集于一身。
观众能感受到《甄嬛传》的「合理化」努力。
尽量使各人物逻辑自洽,使宫斗过程合理。
但,既脱胎于模板原型,便会有模板痕迹。
每个角色像是领取了各自的游戏任务卡一样,任务明确,命运走向任务化。
哪怕是经过了【人物修饰,情节的合理化】,有些地方仍然会「违和」(非常人的性格和选择,不能说服观众)。
这其实是编剧笔力问题。模板下的情节推不动了,便拉过来万能的【爱情】和【避孕打胎】凑数,添加新人物与女主联合,企图用来解释人物行为,推动情节。
所以才会有那些观众觉得「违和」的地方。
果郡王一见钟情于一纸小像;
皇帝能那么爱白月光纯元;
嬛嬛一家子能长得像八竿子打不着的纯元,反而亲妹妹宜修长得不像姐姐;
安陵容过于自卑;
皇后执念深重甚至偏执。
归根到底,《甄嬛传》是一部让【(不得不)善良】的女主打怪升级获得最终权利的爽剧。
先设定好绝对主角的定位,其他是用来为主角服务(围绕主角展开)的众配角们。
每个人物按照既定的模板轨迹演绎,按照任务卡一样继续后续剧情。
与《甄嬛传》相比,《金枝欲孽》是【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追求】的四个(五个)女子,聚集在后宫里,按照各自的诉求做事,碰撞出的故事。
没有模板痕迹,没有绝对主角,是真正的群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诉求做事。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无奈和(悲剧)命运轨迹。
玉莹,一生为母,所作所为,均为为母亲争得一份【瞧得起+好生活】。
这是她一直以来生存的意义,为此她甚至可以放弃至爱她的男人。
至死,似乎也没完成这个愿望。
尔淳,最爱的角色。
她有她的底色和善良,也有她的无奈和使命。
是这部剧让我知道,不是所有的秘密和真相,最终都会被揭开。
这既是编剧对尔淳的残忍,也是对她的怜惜和温暖。
尔淳的生存的意义,一是为报义父恩情,一是为寻亲姐姐。
她为报答义父恩情而入宫,却至剧终也不知义父始终在利用她,欺骗她,甚至是她的仇人。
她寻找一生的姐姐,是被她义父拆散的。她为报恩而放弃了自由,而施恩的义父实际是个禽兽。
不知情,似乎残忍;
可若知情,尔淳的前半生,怕也是白活了。
尔淳看似结局是众女子里最好的,但她的一生更像笑话一场。
她想报的恩,本不存在;
她想寻的亲,为救她而死;
她爱的男人,至死也不爱她。
她嫉妒过,迷失过,最终选择了成全。
最后,只剩下了腹中那个她不爱的男人的孩子。
如妃,她的命运已与皇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她不喜欢皇宫,但她已无法出去。她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她有她的通透和生存智慧。
皇宫是她生存的土壤,也是埋葬她的坟墓。
当时很喜欢安茜 & 孔武 cp。
安茜与孔武一起踏雪的片段,是当时最喜欢的片段,那是安茜仍心存希望的最快乐的时刻。
孔武身上有小人物的悲哀和无奈,也有普通人身上人性的光芒。
本以为能和安茜过上好日子,奈何还是成了空。
在刻画人性上,在耐人回味上,《甄嬛传》做得哪怕再好再真实,也更像是一个各个人物领了角色任务卡的高级仿真的游戏。
而《金枝欲孽》,讲述的就是一群活生生温暖又悲剧的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