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告诉自己要早点睡觉,明明也知道熬夜伤身体,但就是会不知不觉地又拖到很晚才睡。
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是睡前非干不可的,就是想熬着,那么这样熬夜背后的快感究竟是什么?
| 答主:OwlLite(774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对于人类来说,让人感到愉悦欣快的因素或多或少都与多巴胺有关,具体到短暂/低强度的熬夜这件事上,其情况如下: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研究同一组人在短期熬夜和正常休息之后的脑功能情况。短期熬夜之后,人脑中多巴胺 D2 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跟多巴胺受体的结合降低:这预示着多巴胺水平在短期熬夜之后增加了——如果多巴胺受体没有因为熬夜而减少的话(服用安非他命之后会导致这种情况,这是服用毒品导致毒品效力递减的机制之一)。在短期熬夜之后多巴胺水平的增加可以保持神经系统的清醒,从而弥补睡眠剥夺导致的损失。但伴随的是认知能力的降低,并且多巴胺水平的增加度跟认知能力的降低度正相关:
短期熬夜之后,多巴胺分泌增加越多,认知能力降低越多
也就是说,短暂熬夜虽然会让人有欣快感,但这种欣快感只是一种「假象」:一则,它并不伴随认知能力的增加,不会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对工作有害;二则,这种欣快感有可能是熬夜之后的认知错乱导致的对自身精神状态的错误感知。
短期熬夜之后,人对外界的情绪感知更加正面(偏离正常状态)
这种情绪认知偏移是中脑边缘通路(Mesolimbic Pathway)的兴奋增加导致的。其兴奋增加还会导致大脑神经系统的警觉层度上升,让神经更加紧张。2) 短期熬夜之后,前额叶跟杏仁核的功能协同(连接)水平降低:
短暂失眠之后,前额叶与杏仁核区域的协同水平降低
这也就是说,在短暂熬夜之后,人的理性情绪(前额叶主导)变得薄弱了,而人的本能性情绪(杏仁核)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人做决定会变得更加冒险,更加极端并且不着实际。具体表现为:对「得」更加敏感,同时对「失」更加迟钝。
短暂失眠之后人对「得」更加敏感
短暂失眠之后人对「失」更加迟钝
不难理解,在这种「得失」认知失调的情况下,我们会做出多么愚蠢的决定。① 短期/低强度失眠/熬夜之后的欣快感是神经系统的代偿机制的表现。② 「代偿」的作用不会使得人脑功能达到正常休息情况下的水平。③ 短期/低强度失眠/熬夜之后人的情绪认知发生变化,对自身情绪感知变得更加积极,这种情况下人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评估是不可信的。④ 短期/低强度失眠/熬夜之后人的决策变得更加极端,更加冒险,对潜在的损失视而不见,对可能的获益又估计过高。(更加放飞自我)题图: 图源网络
编辑: 鑫鑫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