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阳台、衣帽间改成储物间。
设计师:秦江飞 徐梦婷 图片 ©梵榭空间摄影(上)一屋两用,边收纳,边运动。
和未来的私宅设计趋势。
将洗衣房藏进柜子里
是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70后自由职业者Mino住在上海市中心,她原本打算在3月下旬完成搬家,却在带着工人、拖拽着一大车的行李时,被通知新小区将被紧急封闭。
“相比于恐慌,我下意识的反应是要如何去安顿这3位不知所措的工人,家里还有要居家学习的初一生,2只狗、10只猫……”孩子目前上初中,比较独立了,爸爸则在海外出差。
Mino的厨房
Mino将工人带回了自己居住的老小区,临时安置在了隔壁空置的公寓里,同时立刻去家附近的超市买了6个月分量的猫粮、狗粮、猫砂,因为“猫狗也不能随便凑合”。原本以为只要居家5天,而后竟转变成了50天,要日常供应“3位成年男性”的伙食,让她压力倍增。Mino的公寓和老小区交界,“做核酸时,都能用一条条小巷子把人隔开”,但因为不属于“小区居民”,她错失了多次团购的机会。调料墙
还好,Mino有一间专放食材和调料的7㎡储藏室,隐藏在厨房的暗门后面,里面全部是货架。她曾经营过一家日本料理店,自身爱好厨艺,这里被她摆放了琳琅满目的调料,老干妈、日本的寿喜烧汁、英国的豆子、瓶瓶罐罐的香料……
隔离50天的时候,她发了一张调料墙的照片在朋友圈里,大家都评论“像天堂一般”。
Mino给大家准备的午饭
除此以外,她家还有4个冰箱。朋友们知道她喜欢料理,都曾送给过她来自五湖四海的原材料。借着这次机会,她也解冻了储存在其中的一只火腿,做了火腿饭,分给师傅们。
类似的食材还包括黄花鱼罐头、咸肉、十几袋猪肉水饺。
“经历了这些事情,会发现自己的物欲变得比较低,很容易满足。比如说有一些蔬菜,我放进冰箱可能已经1个月了,拿出来吃的时候味道还是挺正常的。第一次发现,原来现在冰箱的功能已经这么强大了。”
在48天的居家生活里,Mino还要给10只猫和2只狗提供充足的食物日常生活中,Mino还是一位筹集善款的义卖负责人。家里的宠物除了第一只以外,全部都是她收养的。因为数量众多,她也曾担心如果自己因为检测结果的原因,不得不离开家里,宠物该怎么办?
“因此我反而更感激自己平时的储物和‘宅’的习惯,那现在我跟人的交流也天然就比较少,反而给我的猫和狗提供了安全。”
她认为,储物能缓解马斯洛5大需求的最底层,同样也是人们最迫切的、最容易打破心理平衡的一种需求。因为自己的习惯,在这一次疫情中,照顾了家人和宠物,以及陌生人,这让她很满足。1、大型收纳柜拆分:在目前货架的基础上,将干货、湿货分区;
2、隐藏冰柜:将冰柜藏进厨房的柜子中,并在冰柜上方布置餐具储存区;
3、调料柜:按照国家、地区分类调料,方便寻找的同时,也愉悦心情;
4、简洁空间:尽量少的家具和摆设,做到看似“空无一物”,实则“应有尽有”。
邱喵喵已经在家里待了70天。3月7日,她和先生因为“次密接”开始足不出户。14天的隔离期后,又衔接着上海更大范围的封控,他们再也没能出门。3月中下旬,小区快递就停了,家里一度只剩下一根玉米,邱喵喵说,从此不会再渴望“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了。
5年前,夫妻俩在上海买下这套70㎡左右的老公房。当时的邱喵喵,恰好看了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搬家整理时,她处理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也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尽力打理出清爽的家。
搭出阁楼
但在装修最初,邱喵喵和丈夫还是利用了顶楼坡屋顶,规划出相当充裕的储物空间。阁楼最高处有4米,可以搭出15㎡左右的房间,其中的2/3用来储物。两个储物小隔间相互独立,里间存放不在当季使用的电器,外间储存一般日用品。
阁楼上的收纳空间
阁楼楼梯下有一个约70cm宽的隐藏空间,做成衣帽间太窄,夫妻俩受到卖场陈列方式的启发,借助超市货架、洞洞板、储物格,安置了吸尘器、钥匙、剪刀、工具箱等可能随时取用的杂物。
储物间外侧贴了软木饰面,可以用图钉钉海报、票据
铁艺挂墙洞洞板将两侧墙面填满
除了储物空间,邱喵喵还积蓄了不少长期居家的“刚需”:一台大冰箱,厨房能放下多大的,就买了多大的;厨余处理机,哪怕七八天无法出门,也不必担心湿垃圾堆叠;洗碗机,解放一日三餐后的双手;2020年疫情后就开始布置的家居植物角,已经渐成气候,自然生机触手可及。
大冰箱与植物角
但这一次上海封控期间,也遇到了新的难点。
比如,食物怎样能在冰箱里储存更久?“必须考虑蔬菜等不易保存的食材,怎样放2周甚至更久,”邱喵喵说,“土豆要避光保存,芒果、辣椒可以冷冻,蔬菜可以煮熟、风干后放好。方法都是现学的,以前根本不会考虑类似的限定因素。”
食物之外,难的还有日用品。“沐浴露、餐巾纸、卷纸全部告急以后,会发现,真的需要很多东西都在眼前,才有安全感。”
有时也会爆发储物焦虑,可邱喵喵会很快冷静下来,“也许将来,我们也会像长辈那样喜欢囤物,但解封后,堆积的工作也多,不会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统计家庭物品数量、补货上。”
收纳之术,功夫真的在日常。
“我之前看到的收纳,有好几个派别,比如断舍离、空无一物派,极致收纳派——所有东西都分装、堆叠整齐,还有‘3分露、7分藏’派…… 我希望自己的大部分物品是被有规律地收起来、而非摊开在外的,”她说,“一个日本服装品牌的店面陈列总监曾经说,收纳是为了提高效率,是信息整合与资源管理的过程。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
1、小厨电:空气炸锅、抽真空食物保存机、咖啡机;居家不能时时开窗时,除湿机、加湿器必不可少;
3、增加餐具:至少够用一日三餐,填满洗碗机后每天洗一次;
5、非常规囤物:在特殊时刻,最日常的东西往往很好补给,但一些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例如:偏爱的调味品、可可粉、酵母粉等,却很难买到。
6、放过自己:买完食材后进行预处理并分装至小盒的极致冰箱收纳,固然美观,但耗费大量精力,不必强求,寻找适合自己的收纳方法。
2020年疫情后,已经离开大厂的Moggy,设计了自己杭州的新家,盯完了装修,并持续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心得。今年2月开始,她到上海学习服装设计,就近租了房,周末回杭州,过起双城生活。
Moggy并没有囤物的习惯,但一直认为,适量积蓄一些食物和日用品,也能过得更舒心。
在杭州的家中,她将原本连着主卧的9㎡小套间分离成独立房间。储物柜排列开来,贴一侧墙站立,柜门全部做成了镜面。除了一台跑步机、一台划船机,还能绰绰有余地平铺开一张瑜伽垫。
乍一看,这就是采光充足的标准运动房。
但储物能力相当了得,柜子与墙同宽,深60cm,内侧隔板可以灵活调整,能容纳高高低低的各类物品。猫粮猫砂、露营用品、换季电器等全部放在里面,空间还有富余。
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四只猫的“起居室”。客厅里,一个餐边柜大小的“白盒子”中,藏着2个猫砂盆。
Moggy在外侧开了几个能通风、也足够猫咪通行的洞口,“盒子”内可通电,如果将来想替换全自动猫砂盆,也很方便,Moggy在尺寸和电线排布上都做了研究。
白盒子内还有储物小隔间,放猫咪的零食、驱虫药等杂物。“盒子”顶部是猫咪的“餐厅”。“猫需要吃饭、放猫砂盆的区域,如果按通常的做法,既分散,也不一定美观,我就干脆设计这样的柜子,把需求都整合在一起。”
Moggy的收纳与储物逻辑,是“存”一定会使用的物品,将日用杂物就近“放”在各自的使用情境、人物动线之内,“我能方便地找到它们,并快速拿取”。
深受朋友好评的零食柜
“另外,家里还需要有分散注意力、休闲消遣的东西,乐器、游戏机、运动器材都好,哪怕是一张瑜伽垫、一个弹力带,都能让情绪和身体保持好状态。”
1、无尘入户:玄关鞋柜和衣帽架边,增加清洁工具,一进门还能随手消毒;
2、岛台囤物:岛台下的抽屉里,装了许多的收纳件:拉篮、抽中抽、餐具格等;
3、大小冰箱:大冰箱嵌入到高柜里,小冰箱在操作台下,全部放置冷冻食品;
4、零食柜:在厨房高柜中内置一个带滑轨的铁质收纳栏,拿取自如。
70后室内设计师张形,目前居住在上海,受到疫情的影响也已经50多天没有出门了。她设计过100多套上海市中心的公寓,最近接到了许多老朋友的咨询,“疫情后,我们要怎么改造家里的储物空间?”
以下是一条和张形针对未来储物空间进行的对话。
设计师张形的家
在大城市的年轻一代,无论买房还是租房,都是寸土寸金,每1㎡都需要好好利用。我会建议,一个三口之家需要至少20㎡的储物空间,可以分散在不同位置。即使信奉“断舍离”,最好也预留10㎡的专门储物空间。
最近,就有一对很年轻的95后夫妇提出这个需求,我把其中一个小冰箱设计在了厨房中岛的下面,抽屉式的冰箱也很好用。如果想要冰柜,那最好将冰柜做成嵌入式的,冰柜的上方可以放置一些架子,用来安置暂时不用的碗碟。
玄关:这几年在日本也很流行,一进门的右手边装一个小水斗,旁边放消毒洗手液。疫情的大环境下,带着孩子回家时候,不用冲到厨房或卫生间,一进门就可以洗手。玄关柜的底下,开一个缝隙,放扫地机器人,里面要有插座,主人不在家时,扫地机器人就可以完成打扫工作。
阳台:阳台是室内连接户外的重要部分,建议在阳台的靠墙侧做隐藏的柜子。这样的阳台既能收纳,也是一个“身心放风”的空间。
最好的办法是分区而置。
我喜欢给孩子的房间做高低床。床下面的空间是孩子的秘密基地,收纳所有玩具,而且小孩本身特别喜欢那种被包裹的安全感。
对于老人来说,最好在除了衣柜以外的区域,增添占地1㎡的垂直货架,让他们自由发挥,哪怕放一些你眼中的“垃圾”。如果你不提供这样的空间,他们心理上的储物需求也得不到满足,会“侵占”你已经设置好的区域。
猫咪的话,你需要帮它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放猫砂盆,最好还有排风系统。
狗狗的话,相对简单,你只要给他一个固定睡觉的地方。
疫情期间不方便购买猫砂和食物,大家通常储备的量会在3-6个月,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一个单独的大储存格,比如玄关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