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李隽辉 文字 | 李隽辉 编辑 | 周娜
编者按:今天,北京冬残奥开幕。回看刚刚结束不久的冬奥会,各国运动员在一起竞技、欢笑、相互拥抱。俄乌战争还在进行中,这些和平时期的画面更显珍贵,让人怀念。
我是一名摄影记者,2022北京冬奥会是我参与的第一届冬奥会。每天往返赛场路上,我会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一天的经历。从近20万张照片中筛选,我去掉了大部分可以在电视直播中看到的“瞬间”,留下了一些能够打动自己的画面,希望可以让你的目光能够多停留片刻。
我被分配在北京和延庆赛区,住在距离主新闻中心(MMC)不远的西藏大厦。8点过,我拖着两个大箱子抵达西藏大厦。疫情原因,进入冬奥会的相关人员都要进行闭环管理,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和闭环内所有的人都将和这座城市保持安全距离。
入住后,我在进门的地方做了一个缓冲区,外面穿的衣物都在放在这个区域,一旁还准备了酒精喷雾和手消等物品。做完这些,就该去主新闻中心(MMC)激活证件了。从酒店去MMC,需要乘坐约20分钟的摆渡大巴,摆渡大巴是闭环内的主要交通工具,像公交车一样按照时刻表发车。从MMC可转乘摆渡大巴前往市内6个不同场馆,算好发车和转车的时间,可以节约一些通勤时间。■ 激活了证件后,我到相机服务站拿到了之前预约的器材:两台机身、14mm、24mm、35mm、50mm、135mm、400mm、600mm,70-200mm和100-400mm,还有一支2倍增距镜。冬奥会开幕半小时前,镜头突然不好用了——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大部分都是虚的。我有点着急了。赶紧换机身,换镜头,调整参数,更换模式……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了,问题依然。开幕式开始前,工作人员对地面的LED屏进行排查检测。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LED屏幕组,有10,552平方米,使用了40,000个LED模组。中国首位冬奥冠军、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在开幕式火炬传递环节中。几分钟后,她手中的火炬将被插在身后巨大的雪花上。演出结束后,总导演张艺谋和全场的演职人员集中在一起,向所有人表示感谢。在图中前排的各行业代表中,有几位熟悉的面孔。航天员杨利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买买提江·吾买尔,全国劳模郭万刚、许振超……为了“解决”开幕式的问题,我把镜头送去检测。在MMC遇到了一位摄影同行,他说自己的两款不同品牌的镜头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据他分析,因为我们的位置在A区主席台上方,而主席台附近有暖气,热气在晚上的冷空气中形成了一堵“墙”,导致照片对焦出现问题。其他记者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随后镜头的检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结果。没想到摄影记者的工作还需要用到初中物理知识。今晚的短道速滑比赛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尤其是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当任子威和武大靖以较大优势领先的时候,全场的观众都沸腾了。最后撞线的一刻,场馆中的助威声震耳欲聋。由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组成的中国队以2分37秒348的成绩夺冠,为中国代表团拿下北京冬奥会首枚金牌。颁奖仪式上,摄影记者和运动员保持了相当远的距离,这也是疫情下的独特景观了。考虑硬盘储存空间,今天的拍摄策略进行了调整:主力相机使用JPG拍摄,不因为空间的原因而减少按快门的次数。辅机使用JPG+RAW格式拍摄。连续两天的高强度工作,导致睡眠变差,即便睡觉前吃了褪黑素,也没休息好。做完每天一次的核酸检测,我看距离班车发车还有9分钟,就赶紧跑去二楼早餐厅拿些吃的。
拍完上午的花滑团体赛女子短节目,下午是中国队与日本队的女子冰球小组赛比赛。这是一场艰难的比赛。
日本队世界排名高居第六,在亚洲没有对手。中国队在落后一球的情况下扳平比分,并在加时赛后的射门比赛中战胜了对手。■ 比赛开始前,中国队守门员周嘉鹰站在队首,准备进场。■ 中国冰球队美籍教练布赖恩·戴维·伊达尔斯基在赛前训练时观察队员情况。没过多久,中国女足3:2反超韩国女足获得亚洲杯冠军。回去的路上,我翻了下朋友圈,在这个女冰、女足连传捷报的晚上,过年期间输给越南的中国男足,又被大家翻出来痛骂了。今天是谷爱凌在首钢大跳台首秀。虽然只是资格赛,但清晨第一班的大巴车上,同行的记者也不少。谷爱凌是当之无愧的焦点。赛前练习的时候,志愿者们伸长脖子盯着远处百米高的出发点,通过白手套、黑衣服,及不持雪杖等细节,精准地分辨出由远及近的小黑点就是谷爱凌。18岁的杨硕瑞是中国另一名参赛选手。赛前的训练中,她在落地时重重摔倒,倒地不起,随后被送上救护车。杨硕瑞左眼受伤,需要缝合,但救护车开往冬奥会定点医院,那她将无法返回赛场。她决定仅做简单治疗,留下来继续参赛。
三跳成绩分别是38.25、40.50和55.50,每一跳都比前一次更好。■ 透过眼镜可以看到,完成比赛后的杨硕瑞,受伤的左眼已经很难睁开了。拍完比赛,我和南都的摄影记者黎湛均赶忙往外跑,去赶首都体育馆的大巴。那位人还没到中国,就已经上了两天热搜的花滑运动员,下午要开始首次公开训练了。在车上,我们收到消息,因为要求去采访的记者太多,训练馆居然限流了!黎湛均第二个下车,我是第三个,但我们的前面已经站了三排摄影记者了。一共40个号,剩下最后两个了。我有些不甘心,在我后面的记者们有些已经离开了,我还在队伍后面排着。有记者在我后面说,“没号了就走呗,还排什么?”我一边聊天,一边心里盘算着如何使用摄影记者的“传统艺能”——翻墙。就在这时候,志愿者告诉我,有一个记者退出了,我作为最后一名可以递补进去了。下午两点,羽生结弦登场训练。拿起冰刀外壳做完祈祷后,羽生结弦开始了训练。现场所有的人:记者、工作人员、志愿者、医护人员、其他选手的教练都被他吸引了。他滑到哪里,大家的目光就跟着跟随到哪里。训练中,羽生结弦在右侧反复练习了阿克塞尔四周跳(4A),这是他希望在比赛中完成的动作。但落地的时候基本都失败了。几次摔倒后,他仔细观察了冰面,手上画着圈,嘴里自言自语,好像在安慰另一个自己。一个小时后,训练时间到,羽生结弦滑到冰场中间,折身鞠躬,向四周致谢。日本记者开始发稿,我们则回到了首都体育馆主馆,准备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和男子1000米决赛。■ 男子1000米决赛,刘少林和任子威在冲线时发生了激烈碰撞。我的拍摄位在直道终点的侧面,正好可以完整拍到两人的动作。■ 小组赛中,韩国选手朴章赫与意大利选手碰撞后摔倒后,被武大靖冰刀划伤手部。当晚,三名参赛的韩国选手都没能进入A组的决赛。赛后,武大靖被韩国网民攻击。
■ 决赛中,武大靖帮助任子威挡住刘少林,并示意任子威“先走”。这个动作被视为男子短道速滑队新老队员的“交接仪式”。到了摄影工作间,已经有记者在排队换内场拍摄袖标了。通过昨天资格赛的拍摄,我对内场的点位的画面都比较清楚了,今天打算拍一些其他位置的照片。POOL摄影师的机位可以拍到烟囱上的奥运Logo,在这里拍了几张谷爱凌训练的照片,快开赛时,没有POOL袖标的我们被志愿者撵走了。奥运会的摄影师袖标有三个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区域的拍摄机位。POOL摄影师的袖标是灰色,机位留给赛事方和五大通讯社的摄影师。比赛共进行三轮,取两轮最好成绩。第一轮我在正面,第二轮,换到斜侧的位置,虽然没有POOL的位置好,但也可以拍到运动员在空中动作时经过冬奥会logo的画面。■ 露出后背龙纹的谷爱凌一手摸板,另一只手像是扶在冬奥会的logo上。
第二轮结束,谷爱凌成绩排在第三位。我心里有种预感,就回到了可以拍到运动员庆祝与颁奖的内场。第三轮,谷爱凌跳出自己从未完成过的偏轴1620,获得全场最高94.50分夺冠。真是奇迹的一刻!现场看到这一幕,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第三跳完成落地后,谷爱凌张大了嘴,似乎也无法相信,自己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下午在国家速滑馆等晚上的男子1500m的比赛,实在太困了,就在媒体席睡了一会儿。冬奥会不仅考验摄影记者的技术,也考验着所有人的耐力和心态。■ 结束比赛后的中国选手宁忠岩,神情失落,让人想上前安慰。原本可以休整一下,但又不想浪费时间。考虑晚上比赛场馆与花滑训练馆在一起,就计划先去拍花滑训练。训练场上,从羽生几次尝试4A的过程来看,这个动作的成功率并不高,受伤的脚踝对他状态影响还是很大的。美国选手陈巍在他后面训练,可能是因为队友被查出感染了新冠,陈巍在训练中全程戴着口罩。这位羽生最大的竞争对手的状态似乎更好,跳跃的动作完成率更高,当然从难度来说也相对低一些。■ 晚上的短道速滑男子1500m决赛,韩国选手黄大宪夺冠后跪地庆祝。比赛结束后,他冲着观众席摇手指。这个不太友好的动作,引来观众的一片嘘声。上午是花滑男单自由滑比赛。虽然起得很早,但还是“卷”不过日本记者,场内好的位置基本都被早到的日本记者占了。
8点左右,许多摄影记者围着赛场经理等抽签。想起来前一晚也预约了内场的蓝色袖标,我决定试试运气。记者的名字被塞在彩色的小球里,赛场经理抽到谁,谁就可以进入内场拍摄。内场的位置距运动员更近,也可以拍到进场和离场时的一些花絮。但比赛时的画面背景比较乱。预约的人很多,我也没抱什么希望,就在一边看热闹。没想到居然中签了。还剩最后的几个位置,摄影经理喊“China Youth Daily”。但这个时候好的内场位置已经没有了,我进内场看了下,最终还是放弃了。由于短节目成绩并不好,羽生结弦在自由滑中的表现成为焦点。大家对他能否完成4A的期待,甚至已经超过了最终的成绩。对于脚踝的伤,羽生结弦在几天后的发布会上说:“队医告诉我必须休息。脚很疼,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尝试。之后我打了封闭,热身40分钟的时候,我决定继续参加比赛”。最终羽生结弦在有伤的状况下,未能完成要挑战的动作,但仍然获得了第四名。赛后,报社的同事说,“竞技体育远不止现有规则和得分,这次羽生拿了第四,离领奖台一步之遥,却证明了竞技体育本就因挑战规则而激动人心”。我很认同,这也是我这次近距离接触体育竞技所学到的:为喜欢的事情尽全力,并享受其中的每一次挑战。晚上的男子冰球小组赛,半数归化球员的中国队以0:8负于美国队。冰球比赛拼抢激烈,每一次身体对抗几乎都能引起看台上观众的呼喊。在延庆的男子钢架雪车项目中,闫文港帮助中国队在这个项目取得突破,获得铜牌。■ 第三轮出发前,戴头盔的时候,闫文港深呼了一口气。■ 抵达终点后,确定可以站上领奖台的闫文港挥拳庆祝。今晚钢架雪车这块奖牌,不仅是运动员的突破,能在科技含量非常高的项目中能取得成绩,也证明了从运动装备到训练数据等软实力也都走在了前沿。■ 女子钢架雪车比赛,中国队开幕式旗手赵丹在起点做准备。之前对钢架雪车的了解,仅限于“男子百米退役运动员张培萌跨项冬奥,受伤后退出”的新闻。连续两天拍摄,看着运动员以每小时100多公里的速度从身边呼啸而过,对这个勇敢者的游戏有了更直观的体验。一觉醒来,下雪了。很期待“雪中游龙”的景象,可惜雪实在太大了,能见度极差。晚上短道速滑500米的比赛中,武大靖未能卫冕。匈牙利选手刘少昂获得冠军后,并没有大肆庆祝,始终保持着冷静的状态。中国女队在3000米接力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
■ 中国短道速滑队技术教练员维克托·安在赛场旁。这名伟大的短道速滑选手,为中国队带来了技术和经验。■ 看台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为中国两位奥运会冠军张虹、高亭宇挤消毒液。
马克·麦克莫里斯是与肖恩·怀特齐名的单板极限运动明星,也是苏翊鸣的偶像和好友。除了冬奥会金牌,其他赛事的奖牌拿到手软。资格赛中,他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只获得第八名。中国选手苏翊鸣在上午的单板滑雪大跳台资格赛中发挥稳定,他是这个项目奖牌的强有力争夺者。距离发布会开始还有两个小时,主新闻发布厅的门口就排起两条长队。一边是拿同声传译设备的外国记者,另一边是不需要翻译的日本记者。■ 发布会开始前几分钟,外面传来阵阵呼喊声。没过多久,大门打开,羽生结弦进门,面向记者鞠躬。
■ 羽生结弦坐在椅子的前端,手长时间背在身后,不停地搓着,看起来像是做错事的孩子。
被一名记者问到,没有成功卫冕,你是什么感觉的时候。羽生回道:“你是想要我哭吗”?■ 因为话筒遮挡的缘故,新闻发布会后,日本的摄影记者想要再拍几张照片。羽生结弦就起身,帮助记者清掉桌面的瓶装水,以方便拍摄。训练完对记者鞠躬致谢、帮助工作人员补冰、与群演的小朋友击掌加油,只要在现场,就总能看到羽生结弦关心别人的细节。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但为了记者需要,仍然主动召开发布会面对所有人的提问,这需要多大的善意与勇气啊!17岁的中国选手苏翊鸣是今天这块场地当之无愧的明星。■ 苏翊鸣赛前训练中,其他国家队的工作人员在场边拍摄。 ■ 这是他的第二跳反向1800,直接锁定胜局。(后期堆栈制作)■ 在终点等待的其他选手通过鼓掌、吹口哨的方式,庆祝苏翊鸣夺冠。完美的动作赢得了所有对手的尊重。■ 首钢大跳台在本届冬奥会的最后一块金牌诞生,新王加冕。■ 颁奖后,苏翊鸣与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击拳,后者在几天前曾战胜过苏翊鸣。运动员之间不只有竞争关系,也可以是好朋友。马克斯·帕罗特获得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冠军后,被网友质疑裁判打分出现问题。苏翊鸣教练佐藤康弘通过公开信表示,他和苏翊鸣理解实时打分的困难性,感谢所有裁判,恳请公众终止批评。今晚的女子花滑短节目,被中国网友亲切称为“K宝”、“莎莎”和“千金”的俄罗斯代表队选手瓦利耶娃、特鲁索娃、谢尔巴科娃依次亮相。当然记者们最关注的,还是传出禁药风波的瓦利耶娃。原定于9号举行的花样滑冰团体颁奖仪式被推迟,原因是“K宝”在去年12月的飞行药检中兴奋剂检测呈阳性。这是禁药风波后,她第一次公开亮相。画面定格的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离她远远的。
比赛结束,众多赶着回去的记者把大巴车塞得满满的。我只能腿夹着相机,通过Wifi用手机回传照片。真的很考验平衡能力了。
今晚是短道速滑最后的两个项目,女子1500米和男子5000米接力。记者们都在猜测,这是否是武大靖谢幕之战。■ 参加男子5000米的中国男队五名队员,在赛前训练中同框。■ 决赛中,武大靖与任子威交接。最终中国队未能站上领奖台。■ 赛后的武大靖。当晚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不会考虑退役。
■ 中国队韩籍教练金善台,口罩上始终别着一个四叶草标志。■ 撞线一刻,韩国队崔敏静获得女子1500米冠军,方塔娜和舒尔廷紧随其后。
自1998年长野冬奥会女子冰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过去6届冬奥会的冠军都被加拿大和美国瓜分,彼此都把战胜对手视为唯一的目标。最终加拿大3:2战胜美国,获得冠军。15岁的俄罗斯选手瓦利耶娃,在完成比赛后掩面痛哭。在这场比赛中,几个匪夷所思的失误让她只名列第四名。比赛结束后,瓦利耶娃在等待区哭泣,久久没有离开。第三名坂本花织从休息区向外张望。在比赛中完成了5个4周跳却没有拿到冠军的特鲁索娃,在赛后也情绪失控,哭着说自己讨厌花滑比赛。颁奖中,只有第三名坂本花织是笑着合影的。她可能也没想到,自己能够从“三娃”中突围,站上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