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1|回复: 3

如何真正地抉择善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7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雪相法师:如何真正地抉择善知识
雪相法师 天真妙心 2018-02-04 22:18

WeChat Image_20220208111416.jpg


       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同修、诸位善知识,大家晚上好!

       鉴于现在很多人,由于依止错了善知识,从而导致自己在学佛的路上有很多的违缘。也鉴于有人也想寻找如法的善知识,但是没有一个标准。所以,今天就同大家来简单的学习一下,关于如何真正抉择善知识的内容。

       我们抉择善知识,必须要有一个标准,若是不知道抉择善知识的标准,仅仅通过自己的经验分别,通过世俗的标准,那是很难找到一个清净如法的善知识的。而一旦善知识的依止产生了错误,那我们在佛法修行路上就是从光明而走向黑暗,一生学佛,非但解脱无望,(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堕落,正所谓以盲引盲,相继入火坑。由此可知,善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多法师大德都讲过,善知识是如何如何地重要;佛陀也是三令五申,再三强调,善知识是我们成就的全部因缘。《法华经》上说:“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成佛——这个见佛是见佛性,见到我们的自性佛——那完全是由善知识的力量而引发的。所以善知识对于我们修行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个不止是修行人,就是世间人想学习一个世间法,比如医术、木工、武功等任何一门技术,都需要一个良师去教导你。如果你碰到一个非常好的师父、非常好的良师去教导你,你不仅可以避免很多险途,而且还会少走很多弯路。关键是他能让你一脚踩到底,把最重要的心法和捷径,把修法的诀窍传授给你,让你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直接受用这个行业或这个法门的力量。而如果是我们自己去钻研一个法,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在这个行业上取得成就,但是要付出很多很多次的失败,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但离真正的成就的机会或许还是非常渺茫。而若是有很好的老师教导的话,那就很容易成就一番事业。这个关键是只要你肯去学,那就是无往而不利的。

       而佛法上的修行,没有善知识就一无是处。因为无始劫来,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是用世间法,用无明,用贪嗔痴在熏染自己,内心一点佛法的影子都没有,我们没有一点经验可谈,所以只有依靠善知识才能拨云见日,拨开云雾找到我们本来的面目,正所谓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

       所以我们修行佛法,善知识非常的重要,是必不可少的。而善知识也不局限于某一个人,他是所有成就者、所有的过来人,乃至包括我们的经文法宝,还有佛陀的遗教,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善知识。这就是我们佛教所说的“人依止”和“法依止”。我以前也说过,现在这个时代是佛陀授记的末法时代。“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很多人都会讲这句话。而有一些不怀好心的人,他们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显自己是善知识,然后很多人都是邪魔外道。所以很多人就会被这样的话语所迷惑。但这也是一个事实,这就是告诉我们依止善知识非常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选择错误。

       前几天我讲过,依止善知识切不可感情用事。不是说这个师父非常慈悲,经济上帮了我多少,或者在我最痛苦的时候,心灵上给了我多少安慰,那样就可以当你的善知识了。要知道这在世间只能说是一个知心朋友,一个好人而已。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好朋友那可以,但是要作为你修行上的善知识,让你成佛的善知识,这个可不是标准。因为真正的善知识,他有可能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呵骂我们。

       正所谓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不论是慈悲的低眉怀爱,还是降服四魔的怒目金刚,无非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的烦恼,成就我们的修行。而善知识就是在这两种方式中,来调服我们的烦恼,成就我们的修为。善知识就像是我们的父母一样,不会只夸我们好好好、是是是,而是对我们的错误会立马指出,及时纠正。所以真正要依止善知识,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良好的心态,要欢喜接受善知识的教诲,深刻反思善知识的批评,不要一受到一些打骂就舍弃善知识,这是很愚蠢的行为。就像是一个人,又想着成就一番事业,又对亲人朋友指出的弊端和危险却置之不顾,那这样自相矛盾的行为,确实是很愚蠢的。

       佛陀说不要自私自利,要完全地无我利人,而我们从生下来到现在,有可能一生中都是在为自己盘算。有人说“我从来没为自己,我都在为儿女”,这个在佛教来看也是为自己,因为儿女和你的亲人都是属于“我所有”。一句话就可以让你明白这个道理:你说你为儿女,那请问你为的是自己的儿女,还是别人的儿女?很显然,一生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女。所以我们这一生都在为“我”和“我所有”奋斗。这和佛法说的都是相违背的,因为佛陀说“诸法无我”,你从实质上找不到“我的自性”存在。要是有一个这样的坚固的我,那雪相永远是雪相,众生永远是众生,佛永远是佛,我们都不用修行了。

       所以我们很多的言语行为,是与佛法不相吻合的,在修行路上一定会得到善知识很多的训斥。当然有一些慈悲的善知识,因我们自己根性太差,也“不屑”于训斥我们,因为我们根本不够格。正如以前有一位居士供养来果老和尚一些金条,请求老和尚赏他几下香板消消业障,而老和尚却说:我这板子打的是修行人,板子底下是出祖师的。而若是有一位“善知识”还和你身边的人一样,天天拍你马屁的话,那你就要警惕了,看看自己是不是太有背景,太有姿色财势了。就像刚才说的,善知识是像父母一样的,不论我们本身有多少成就,父母是不会拍我们马屁的,反而还会经常敲打我们,提醒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这个大家一定要了解。

       所以善知识并不是一个世俗上人们所谓的好朋友、闺蜜,反而对修行来说,天天安慰你对你好的,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善知识。而善知识想利益你的话,他的侧重点在于——“知识”!知识是什么?是智慧,他能够教导你,让你明了世间善与恶的真正标准、世间和出世间的标准、二乘和菩萨的标准、菩萨和佛的标准。善知识通达佛法,他引导我们从强烈的我执我见中解脱出来,让我们的智慧向佛陀靠拢。他并不是为了标榜自己,也不是为了聚拢眷属,而是为了帮助我们在修行的路上、成佛的路上,有一个正确方向。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要是有的人是为了扩大门庭,聚拢财势,拉拢徒众,而向你传法,那说明他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善知识,他也是为了这个“我”——“我的名声”、“我的眷属”。

       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开始依止善知识,首先一定要决择好,我为什么要找善知识?可不是为了世间利益,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找一个男朋友,或者是找一个女朋友,或者是找一个心灵上的依靠,或者是找一个物质上的依靠;而是要找一个修行路上的依靠,一个正确的依靠,一个善的依靠。这个善是区别于世间的慈善的,这个善是出世间的上上善。我们大乘佛法的善知识,是以出世间解脱法,菩提心自利利人为标准的。如果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去抉择,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善知识对我们的一种作用——那就是要我们趋向于成佛。因为我们成佛从来没有成过,没有经验,所以我们要依靠过来人的经验。或者是已经完全了解了成佛的方法,或者是通达成佛的路径的这样的一个人,他就可以让我们很快地到智慧的彼岸去。

       所以今天就从《瑜伽师地论》讲的善知识的八个标准中,我们来抉择一下,善知识应该具备的功德。何等为八呢?一、安住禁戒;二、具足多闻;三、能有所证;四、性多哀愍;五、心无厌倦;六、善能堪忍;七、无有怖畏;八、语具圆满。

       “安住禁戒”,就是他至少戒律要清净。到了末法时代,最起码不能犯四根本——杀、盗、淫、妄,如果连四根本他都没有守持住的话,说明他对自我烦恼的调伏,力量非常微弱,那他对我们凡夫,对我们弟子来讲的话,也很难有一个良善的方式,让我们去调伏烦恼。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也就是说这个戒律不止是小乘、声闻乘,而是一切菩萨罗汉、十方诸佛都要受持的。《华严经》上讲:“如佛所说,自不持戒令他持戒,自未调伏令他调伏,无有是处。”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对戒律都没有能力去持守,对烦恼没有能力去调伏,那你又怎能去帮助别人、去调伏呢?所以我们讲,一个善知识能够安住禁戒,能够依律行事,那他才是一位好的善知识。

       第二,具足多闻。什么是具足多闻呢?就是他对佛说的这些法都能够通达,不论是唯识、华严、天台,这些佛教的法门,他大概都能够了解。当你去请教他的时候,他能够广泛地告诉你佛法的纲领在哪里,佛法的要点在哪里,这样就可以让你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佛陀施设教法的内涵,你就可以很容易成就。由于每个宗派在近千年的传承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的梳理注释的文献,有可能一些善知识并不能对个各宗派了若指掌。但是他起码能对其纲要有所认识,对显密诸派略有涉猎,那样就不会执此谤彼;然后自身也精通其中的一个派系,这样的话,他也是可以成为我们的善知识。否则,他虽然是一位持戒精严的善知识,但是由于自己的知见并不圆满,所学并不完备,从而就会不自然地具有很强的“自宗优越感”,从而执此谤彼。这样不但自己,而且还会引导很多弟子们造下严重的谤法重罪,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能有所证。就是他在佛法上,在戒定慧三无漏学上都有一定的修证,一定的证量。这样当我们在持戒上有疑惑,开遮持犯不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请问善知识。善知识通达戒律,可以让我们抉择犯戒的轻重。当我们深入禅定,得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任何一个禅定的境界,他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正在经历发生的状况是好是坏。不仅如此,他的智慧如同大海一般,我们身上所有的瑕疵,还有我们智慧的不足之处,他都可以一眼看穿,这样就可以非常深入地引导我们。所以说这个能有所证非常重要。

       第四,性多哀愍。这就是讲慈悲心,他要对众生有慈悲心。如果他对众生没有慈悲心,那就不要谈救度了,他也没有心去帮助你;他只有真正对你有慈悲心,他才会竭尽全力地帮助你。因为师徒关系的建立,不是建立在亲情上、血缘上,刚刚也讲了不是建立在物质上、情感上,那他建立在什么上?那一定是建立在慈悲上。善知识对弟子慈悲摄受,不以情见,但以法牵。也就是说我对你好,想利益你,一切都是因为有慈悲心,不忍你受苦。所以要想得到善知识真正的垂怜,要想听到甚深的教法,要想得到速速的成就,一定要依止具有慈悲心、哀愍心的善知识才好。

       第五,心无厌倦。善知识对弟子的教导不要嫌麻烦,他能不辞劳苦,循循善诱地去引导你、鼓励你,或者是他能够拉下脸来去骂你。因为有些弟子的确是非常的难以调伏,你总顺着他,他就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一点惭愧反省之心都没有。这种人怎么办呢?那就要多呵斥他。当然也不是一味地呵斥你的人,就是很好的善知识。若是不能占察众生的根机,而随顺自己的烦恼,或者因为不耐烦,或者因为心有厌倦,那样去呵斥弟子的话,那也不是一位好的善知识。我说的呵斥是,他比较哀愍你,看到你太可怜了,呵斥你是他调伏你的方便,他对你没有嗔恚之心,而且还会心无厌倦地去教导你、“呵斥”你,这样才是一个好的善知识。而如果你能经常听到善知识这样地调教你,那可真是你的福报了。千万可不要愚痴地以为这是善知识看你不顺眼,经常找你麻烦,而是应该借此多多反省自己,多多感恩善知识谆谆善诱、不断提携。

       第六,善能堪忍。也就是说这个善知识,不论所处的环境条件多么差,他都能安忍,从来不会挑三拣四,都是依道为亲,以法为食。无论是别人打他也好,骂他也好,还是诽谤他,或者是杀了他的父母,或者是杀了他的孩子,他都能够把心安忍下来,不以世俗的情怀去嗔恨众生。《梵网经》里也说,你作为一个受菩萨戒的人,别人如果杀了你的父母尚不应该去报复他,何况是伤害本人,或者是骂他,那更不应该“以嗔报嗔,以打报打”。如果他善能堪忍的话,说明他的心境已经非常调柔了,对佛法的认识也非常的深入了。他从来不会有报复心理,这样就会不计好恶、不分冤亲地利益他人。即使我们以前得罪过他,他也能很平等地利益到我们。所以善能堪忍非常重要。

       第七,无有怖畏。什么是无有怖畏呢?就是善知识说法的时候,内心通达佛法,讲法的时候如狮子吼一般,对所有的难题,对所有的问难都没有怖畏。因为他的心安住在法性之中,内心非常安乐,非常快乐。因为他没有怖畏,他就能给我们弟子树立一种榜样——我们见到善知识内心安住在法性之中,真实得到了佛法的利益,这样我们自己在修行中就会有一个榜样,非常有信心。所以说善知识有“无有怖畏”这样的功德,就会对我们非常有利益,对弟子非常有利益。

       最后呢,就是“语具圆满”。什么是语具圆满呢?就是这位善知识讲法非常圆满,能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不会颠三倒四,恶口绮语,所有人一听就知道他在说什么。而不是请了一位法师来给我们讲法,也不观察大家的根机,就讲了很多复杂的名相,大家一点也没有听懂。那样就失去了佛法的利益,听法者也失去了继续探寻佛法的信心和好乐心。所以善知识能够语具圆满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功德。

       以上《瑜伽师地论》上讲的八种善知识相,如果能完全都做到的话,这就是一定要依止的善知识,功德非常广大。而若是不完全具备这种标准的,也并不是不可以依止。我以前也讲过,善知识最起码要具备三个标准——

       第一个就是“具足正见”。八正道中正见第一,一个人若是没有正知正见,那他所有的持戒、苦行、修行、哀悯,刚才所说的具备的功德,那都不会引导你趋向解脱。世间的贤善之人也多多少少会具备这些标准,像孔老夫子一样:他能够克己复礼,他也是安住世间法的净戒之中;孔老夫子具足多闻,这都没得说,带领三千弟子,弟子有疑即问,夫子有问即答;孔老夫子也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他也是能有所证的,内心与他所讲的世间的善法相吻合;而且他也是性多哀悯,所以他游说诸国施设仁政,推行周礼;他也能够心无厌倦,我们说孔老夫子诲人不倦;他也能善能堪忍,他在游说这些国家的时候,吃了很多苦,都能忍受,而且不失君子之道;而且孔夫子讲法也是无有怖畏,因为他心与法和、法与道和,这个道是世间之道,为人之道、君子之道;还有就是语句圆满,孔老夫子讲法也是非常地深入人心,弟子一听就明白。也就是说,世间的一个善知识也能具备这些功德,但是他不一定能具备大乘的正见。就像孔夫子的弟子问孔老夫子:人死之后是什么情况?老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所以说修行一个法门,最重要的就是正见,要通达佛法的根本,才能作为众生的依止;如果不能通达佛法,那别的功德具备得再好,也不能趋向解脱。所以考察善知识最最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具足正见!

       有人问了,我尚未进入佛法,我刚学佛,自己还不懂呢,我怎么能够考察他具不具备正见呢?这句话问得非常好,这就是给一些盲目从学的人提一个醒,一开始依止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着急。我说的这个不着急啊,并不是说寻找善知识不着急,要知道佛在《华严经》上讲过:“若欲成就一切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想,见善知识勿生厌足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佛陀是劝我们要积极寻找善知识,并去追随善知识学习的。而我这里说的不着急,是告诉你不要盲然的去依止,不要一听到别人讲:“我师父啊,声名在外,功德广大,著作等身,一代导师,而且还能呼风唤雨,能掐会算”,就心动了,想去依止。其实这些都是枝末啊,不是根本,我们要知道:出名的师父不一定是明白的师父,而明白的师父不一定出名;有神通的师父不一定通达正见,通达正见的师父不一定有神通。这些我们一定要分清,否则一定会误入歧途!

       比如本身就比较喜欢神神叨叨的人,那他一听到有人说这个善知识有一些小“神通”,那他就会觉得:哇塞,这个善知识好了不起,我要跟他学!我们要知道,狐狸精、妖魔鬼怪等,还有一些附体大仙等,都多多少少有些小神通,但这些都是些报通、鬼通,都是不究竟的,这个最容易迷惑人。所以说神通这个标准是不能看的。我以前也讲过,我们依止善知识,不能因为他能给我们算准命、治好病,这就是我们的善知识了;或者说他持戒精严,日中一食,不拿金钱,就觉得这个善知识真了不起!当然,如果他在具备正见的情况下还能做到这样的话,那这个善知识确实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他正见还没有具备,但是却具备了这些功德,那就很容易迷惑众生。所以正知见特别特别重要。

       在我们还没有进入佛法之前,我们一定要好好抉择,考察善知识,一个月不行两个月,两个月不行三个月,三个月不行一年,一年不行两年、三年,哪怕是花个五年十年去考察善知识也是值得的。因为当你花了这么长时间去完全认可他的时候,那你对他的教授,也就毫无疑虑了。他对你说的每一句教言,你都可以依教奉行,那你很快就会到达到涅槃的彼岸了。因为佛入灭后,到了末法时代,大部分都是凡夫师,既然是凡夫师,有优点也一定有缺点。就像以前有人告诉我的,一个人依止善知识,考察了十一年,最后依止他,几天就得道了。这就是如法考察善知识就有这么样个好处。因为他对这个善知识考察了这么久,对他所有言语行为已经了若指掌,对他的缺点、优点,他也全都了解。他能够看到了善知识的缺点,能够容忍,说明这些缺点是与正法不相危害的,只是些个人的习气而已。因为考察了这么久,发现他善法具备,知见正确,以这个去依止,那么他就会完全信受善知识的教诲,而且不会观察善知识的过失,这样的依止是比较保险的。所以我们就要问问自己,考察善知识的时候,有没有按照这个标准来,没有的话那是很危险的。

       重要的事情要反复的讲,因为现在很多教言,很多开示我看到,都是在强调善知识的重要性,都是在强调如何依止善知识,怎样去承侍善知识,但是在对如何帮人考察善知识的上,讲法相对还是较少。作为一名弘法的法师来讲,如果不具备正见,或者怀着名利之心去摄受弟子的话,那这是在传承佛法吗?我看一定是他想找几个不花钱的奴隶给自己干活,找一点人给自己进贡,想当土皇帝,作为传法者来说,这个一定要不得,这个是堕落地狱的因,迟早是要还的。作为善知识来讲,一定要好好拣择自己的发心,既然有心去摄受弟子,那就要对弟子负责,对佛法负责,对自己也要负责。真正的善知识一定是与名利不沾边的,他一定是具足正见,具足戒律,最起码有一个道人的本分在,这样才能够作为我们修行上的依止。如果他都不是道人了,是个名利之人,那我们跟他学,能学出什么?所以我们考察善知识不光是要看他是否具足正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第二个标准——具足净戒,深戒名利。

       也就是说,他不但能够以戒为师,而且他能够远离世间五欲之法,不以邪命养活,而且他对世间法不感兴趣,这样他才能引导你获得解脱。如果你依止的善知识大部分时间,只是和你弹弹古琴、聊聊古词、做做赋、喝喝茶,那这都是世间人搞的,并不是学佛人、修行人应该做的。明朝的时候,莲池大师就在呵斥这样的人,出家人不务正业,天天搞搞什么茶禅一味啊,琴棋书画的,以为这些是接引众生的方便,其实是自己具足一些贪染的烦恼而已。当然这个东西,如果在特定的因缘,能不能成为接引众生的方便呢?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天天领着他搞这个,学习外道的典籍——今天讲《论语》,明天讲《老子》,后天讲古琴,再讲一些什么花道、茶道、香道的,而关于佛道的教法却是很少提及,然后他还美其名曰:把佛法的内涵贯穿到里面了。那我只能说,这样的善知识智慧太广大了,我们一般凡夫是难以理解的。若是这位善知识连佛道都不通达的话,那他搞的这些其实都是些旁门左道。

       而这样的“善知识”大部分抓住了一点,来为自己自圆其说,他说经本上讲过“一切法都是佛法”,六祖大师讲过“佛法不离世间觉”。但他不明白,佛说法的内涵和祖师讲法的深意是什么。祖师这样说的目的是告诉我们,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不是说一定要离开这个世间,跑到深山老林里才叫修行,不是舍掉世间所有的东西,然后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是修行。而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在对这个境界的时候,所有的起心动念都要如理如法,不可以起邪心;所有的境界都要如法抉择,不要被它所欺骗。唯有看透这一切世法的本质,才能汇归一切法成佛法。而不是为了随顺烦恼,再去搞世间声色之法,以非法为法,以外道为道。

       就像禅宗的祖师在开悟的时候,有的是听到竹子响了一下,有的是见到了一个女人,有的甚至是读了一句外道的开示,就开悟了。因为他是心住在正道上,心无时无刻不住在法中,起心动念都是与佛法相应的,只需要一个应机的境界,突然现前的时候,那就会打破他所有的分别妄想,顿然悟道了。而这个打破他凡夫知见的外缘,是不局限于要用佛法的一句话,它是所有的一个境界,只要能与他修行的法相应的,都可以帮他去悟道的。就像我们以前看的念佛的公案,黄打铁的公案,临往生时念了一个偈颂:“叮叮当当,百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也就是说打铁本身这个事情是和修行没有关系的,但他通过打铁,叮叮当当的这个节奏,他就去念佛,他把这个世法转为道用,从而成就念佛的功德。也就是说世间法是可以帮助我们悟道的,我们看透了世间法,当下即是佛法;不是说我们舍弃佛法去搞世间法。这个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够自误误人。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抉择善知识的这些行为,看看他到底是智慧的方便,还是泛滥的慈悲,还是下流的方法。你要是判断不准,那可能一辈子都在搞这些世俗的事情,对修行呢,利益非常非常少。

       再就是第三条,要具足哀愍,也就是我们说的慈悲心。如果这个善知识具备广泛的慈悲心,他能够对所有的众生,对有情无情的一切众生都能生起哀愍心来,那他就不会随便地伤害别人,而且他对所有众生的苦难都有一种想救拔的心,那他就会积极地救度我们:他对我们所有的缺点,都会非常无私地提携;他对我们所有的苦难,都会想方设法帮我们遣除;对于我们修行路上所有的问题,都会帮我们解决;不论我们一生之中是否有成就,是否继续轮回六道,而他却永远不会舍弃我们。这样的善知识那真的是永恒的依靠,不论今生的修为如何,那都会得到积极的救度了。

       所以如果善知识要能够具备“具足正见、具足净戒(具足净戒,本身就要舍弃名利)、具足哀愍”这三个标准,那也是可以依止的。这是最基本最基本的一个标准了,如果这三条也做不到,那他就很难成为你的一个善知识。他自己的修行还很够呛,那就不能引导你获得解脱了。

       所以我们在考察善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发清净的心,再就是要祈请十方诸佛加持,或者祈请观世音菩萨加持。你可以这样说:“菩萨慈悲!弟子无始劫来颠倒愚昧,今生之中善根成熟,刚刚接触佛法。但是教海汪洋,法义甚深,外道如云,邪说似海,自己实在无有抉择深入的能力。故而想依止一位善知识,能令我改邪归正,具足正见,获得修行的诀窍,早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但是自己没有智慧法眼,很难抉择善知识。希望菩萨加持,能让我遇到与自己相应的善知识。”这样每日做这么一个祈祷和发愿。我们要依止三宝,因为我们皈依了三宝,我们要相信诸佛的加持力。我们发了这么一个清净的愿力,是为了破迷开悟,是为了成佛而找的善知识,而不是为了找好朋友、找知己、找爱人,不是以情感而发的,是与智慧相应的愿力。然后这样去经常祈求菩萨加持,或者是祈求与自己相应的这尊佛菩萨,你就会很快找到与自己有缘的善知识了。

       再就是,自己先去学习一下祖师的经典论著,比如《莲池大师全集》《印光法师文钞》之类的。如果你觉得太多了,可以先看一些精要的开示,比如《竹窗随笔》、《印光法师嘉言录》啊,或者是《印光文钞净土法要》之类的。印光法师,是近代最铁面无私的一个善知识,不讲人情,只讲法义,他能够给我们在抉择善知识方面,树立很正确的一个观念,让我们知道,依止善知识学习佛法不是做人情,不是找靠山,攀名气。

       还有,可以再看看向其他一些祖师大德的传记,像虚云老和尚、太虚法师、谛闲法师、弘一法师,这些近代大德法师们在修行路上的一些精要的开示。因为这些成就者所处的时代离我们比较近,而且他们的知见是非常清净的,我们在了解他们传记的同时,就会知道怎样去依止善知识,就会见到善知识应有的一些形象。所以我们可以先去看这些祖师语录,还有祖师的传记,这样我们就可以树立一种对佛法正确的认识,对善知识正确的认识。

       因为过来人是已经接受过考验的,他是值得信赖的;而不像现在很多人,现在还没法给他定义,还不能盖棺定论。因为人的心念都是会变的,而且人的知见也不断地在变化。有的人呢,一开始在学佛的时候道心还很好,修行还可以,可是到后来就不行了,就败在了名利、色欲之下;最后呢,由于利欲的“加持”,他也就肆无忌惮,什么都敢说敢做了。还有的人呢(这样的人我也见过,也听说过),他刚出家时发心,也不太好,觉得和尚多自在啊,有吃有喝,还有供养,不用劳作。但是当他深入佛法的时候,他了解了佛法原来这么不可思议,后来他就坚固修行,努力修行,树立了正知正见,树立了金刚道心,反而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和尚。

       我们现在还不能一下子就定义哪一个当代的、活着的善知识、大法师,能够作为我们究竟的依止。所以我还是要劝大家在佛法上的依止,应该要多依止过来人——这些圆寂的大德祖师,这是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当然我也不是一棒子把现在所有的善知识都否定了,现在的确有一些非常好的善知识,但因为我自己没有那么高深的智慧,没有五眼六通,还不能直接告诉你:“现在活着的某某人啊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要都去依止他”,因为我对他不一定很了解。我是希望大家先把祖师们的一些东西了解得差不多了以后,那你自己就能再抉择谁好谁坏、孰是孰非了。所以还是劝大家要深入经藏,学习佛法。尤其是我们民国时代的四大高僧,还有我刚才讲的这几位法师,你对他们做了一个系统的了解,那你在抉择善知识方面一定不会再出偏差。

       还有讲到密法,就是藏传佛教。近来由于某堪布的改经事件,我们还要了解一件事情就是,藏地普遍视上师为佛。这种教言在我们汉传佛教并不是没有,我们《沙弥律仪˙侍师篇》也是讲我们要视师如佛。但是我们要知道,末法时代这些凡夫僧、凡夫法师,佛为什么让我们“视师如佛”呢?他主要是告诉我们对上师善知识要有像对佛那样的恭敬心,以此恭敬心依止善知识去修行,才能得最大利益;而不是说善知识,你所依止的这位上师,他就跟佛一样,具备究竟明了的智慧了。

       一开始,我对一些大德法师非常有信心,因为他法缘非常广大,写了很多的论著,讲了很多的佛法,利益了很多的众生,我感到非常欢喜,非常赞叹。但是对他并没有一个很深入的了解,只是一种“仰信”而已,有时候就人云亦云的认为,他真的是非常伟大了。可是后来通过一些法义上的辩论和大家的一些指正,我发现他的知见并不是很清净。虽然他很有悲心,很有道心,但是由于不了解佛法的深义,没有各个教派的一些传承,没有以证入法性或者大彻大悟的古德为师,自己也没有实际的证入,就师心自用,说了很多似而非的话,甚至是发表了很多邪见的言论,从而害人害己而不自知,误导了很多的人。后来经过的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才发现,他只是学了一点现代的考证学、唯物历史学,还有其他的一些外道理论,就自以为具备了一种科学理性的眼光,以为自己已经对佛法非常明了了,就想要超佛越祖,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实他不知道,他只是一个具足惑业的薄地凡夫而已,很多东西也只是他的猜测而已。他不能完全地证明佛法中的不思议现象,但他也不能证伪,但他却以坚固的我执和我见为先导,仗一目之见,自说自话了。

       我们要知道,想要遍达世出世间的真相,起码得像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甚至是佛陀一样,有无比宽博的智慧,有无比甚深的证量,才能够知人所不能知的真相,讲人所不能讲的道理。否则的话,我们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正遍知?能不能通达三藏十二部?有没有具德的善知识给印证过?是不是究竟证得诸法实相?有没有对显密教派的这些经论做一个深入的研究与学习?有没有按佛说的道理去实践过?有没有与佛法少分相应?如果这些都没有的话,那所说的言论,就会夹杂很多的猜测和偏见,甚至是捕风捉影,盲目定义。

       所以说,若是我们依止的善知识,在教内是一位饱受争议的法师,那就需要慎之又慎地考察一番了。要知道修行成道不是儿戏,不是文字游戏,更不是猜测和推理。依止善知识是远离恶道,成就解脱,圆满菩提的根本。若是草率地随顺自己的烦恼,用追明星、护主子的心态去依止善知识,那么当你因此而造业、堕落恶道的时候,他是帮不了你的。

       所以,依止善知识要有智慧。即使是由于无明的原因,一开始就追寻了一位错误的善知识,那也不要怕,也不要觉着没面子;因为这不是你的错,我们是凡夫,都在无明之中,选择错误很正常。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若是我们明明知道自己的善知识饱受争议,但却依然不管不顾,不去重新考察,不去兼听他人的意见,那就很不正常了。我想那一定是为了维护面子,或者过分相信自己的眼光,偏激而为了,这个真是最要不得的。古人讲“宁可千劫不悟,不可一朝错路”,所以说我们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对依止善知识这个事,千万不可草率。

       我对任何上师的崇敬都是来源于法上,即是佛陀所教诲的“依法不依人”。而如果一开始在不了解佛法的时候,我对某位上师非常有信心,我一直去承侍他、伺候他,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的知见与佛法的知见是有出入的,教内很多大德对他的讲法有歧义。那我就会仔细考察批判善知识的一些声音,聆听正反两方的意见,把自己摆在一个公正的角度去重新抉择能不能继续依止。因为初发心时我就想,我不是感情用事找朋友,而是为了解脱生死,寻找领路人。我要去抉择一下,若是最后考察出来上师的讲法的确是有偏差的,那我就不会继续再随顺善知识的一些教言了。

       我们要知道,善知识不止一位,不是说是我依止了某位善知识以后就不可以跟别人学习了。而是应该明白,所有通达大乘佛法的,所有开悟的祖师、历代大德、十方诸佛菩萨都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善知识不局限于一个人。而当你发现以前由于没有深入考察所依止的这个善知识,知见上如果出了偏差,非常不清净的话,那你也不要客气,你要立马舍弃这个善知识。当然如果当时依止的时候是非常郑重的身心依止的话,那在这个法脉的血缘关系上是断不了的,但是你可以不要再去见他,不要再去跟他学习,因为你法身慧命更重要。我们要“不以情牵,但以法见”,这样才是报答善知识最好的方式。

       当然如果你跟鸠摩罗什大师一样,开悟了之后还能去度自己以前小乘的善知识,那是你的能力。如果你真的是怀着一颗清净的心,抉择了善知识的言论,也发现确实与正法有点出入的话,那你一定要赶快再去寻找真正的善知识。如果找不到,希望你能依止经论,依止祖师的论著,好好地去熏修。像《楞严经》也有白话讲记,倓虚老法师也讲过,你看它十遍二十遍;虚云老和尚讲的很多开示录,也大部分是白话的,看几十遍;《印光法师文钞》,多看几遍…… 那你就非常有智慧了,一般人就不能忽悠你了。要知道即使身边没有如法的善知识,但是你能把这些个开悟得道的大成就者的论著多看看,那也会树立很清净的见解了。

       当然,如果你按我刚才说的,如法地去考察依止善知识了,那你修学佛法就不会茫无目的,不知从何下手,你就会得到一个捷径。善知识观察我们的根机,会传授我们相应的修法,让我们早日得道;而且佛法上有疑问,都可以随时请益;自己有察觉不到的缺点,善知识也会随时调教;而且我们还可以承侍供养善知识,福慧双修。所以说如果是找到了一位很好的善知识、很好的和尚、很好的喇嘛,那这个真的是福报。但是没有这样福报的人,自己就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有个好处,就是你不会再迷惑;坏处呢,也就是你没有一个目标,有了疑问呢,难以抉择。但是你反复看,反复看,有了问题,多咨询几位法师,也还是能够了解的。如果把上面列举的几位重要的善知识的著作你看一下,我估计你对佛法上也就没有太大的疑惑了。因为这几位善知识,是我们宗门教下非常了不起的大德,整个佛法的纲要都能够讲得非常明了。

       今天讲这些,主要是因为有人发心依止我学习佛法,所以我就想讲这么一段,去劝谏以后将要依止善知识的所有弟子,希望你们如法来考察善知识。我不是一个好的善知识,但是我是一个有良心修行人。虽然我没有非常圆满的智慧、非常清净的戒律、非常高深的道行,但是我自己有一个虔诚向道的心,不与世间法相吻合,只一心为佛法、为众生。因为学在人先,或许多多少少能帮助一些有缘人共同进步。不过,我希望以后的学佛弟子,大家都能找到在我之上,更有威望、有德行的好的善知识。如果没有这种机缘呢,也不要着急,我们好好看祖师的传记、语录,还有佛经原典的开示,以及因果报应类、佛菩萨感应类的书籍。这样就可以慢慢长养自己的道行,这一生一定会解脱有望。

       还有呢,我要跟大家多说一点,做人要学会克己复礼,不要老去指责别人,“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如果在没有通达佛法之前,不要妄自给现在的一些大德法师贴标签,因为你不通达佛法,就容易诽谤法师,诽谤佛法。就像是现在网上一些辩论事件,令人痛心的是,作为一名修行人,竟然是连最基本的十善业都做不好。当发现有些说法与自己的言论发生冲突的时候,竟然口不择言,讲恶语,诽谤僧宝,辱骂僧宝,怀着一颗极大的嗔心,去维护自己的善知识。当自己的善知识——或是自己受到攻击的时候,不是去修忍辱,不是以法抉择,而是以愚痴心去抉择。辩论的时候,不是以论理和论据去摆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是去百般辱骂。这个真是令人非常寒心的。还有一些人在给他人定义的时候,话语也非常恶毒。

       你要知道,有的善知识讲的法的确是不究竟,但他很可能是发了菩提心的!我们要知道,你恶口骂发菩提心的人,恶眼视发菩提心的人,罪过是极为严重的。这不论是在《入菩萨行论》,还是《华严经》上,还有很多大乘经论上都反复强调过,千万不能打、骂僧宝,打、骂菩萨道人,否则罪过如同出万亿佛身血,这个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检责自己的这颗心,法义可以依法辩论,但我们也要断恶修善,不能恶言攻击,无事生非,不能恶意炒作,挖掘他人的隐私,为了摧毁他人不择手段,这样是极为不道德的行为,这也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极其可怕的事情。这连世间人都觉着是下作无耻的,更何况是我们佛弟子,这是千万不能去做的。我们应该用正法作为一面镜子,把他所有讲得不清净的、不如理的地方全部找出来就可以,那后来人自然就会因此而得益。

       所以希望能有缘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能够明了,以后有人来攻击你善知识的时候,我们先听一下他这个言论,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我善知识讲法的时候的确出了漏洞。如果是这样的话,律中也提过,师父并不是没有犯错的时候,你的师父也并不会十全十美,他也会犯错。善知识犯了错,我们作为弟子的,应该怎样去维护呢?应该是替上师,替善知识向大家求忏悔,然后劝谏善知识改过,这才是一个好弟子;而不是一味盲从善知识。我们依止善知识是如明臣择明主,而不是痴犬护痴人,这个大家一定要了解。

       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这些言教能够利益到有缘的人,利益到天下所有的众生。愿他们都能够舍弃邪见,具足正见,都能够早日找到与自己有缘的大乘善知识,都能够早日成佛!阿弥陀佛!

       根据雪相法师2016丙申年8月录音整理


妙稀有弘法小组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传法师开示:

       学习的路上,找到一个好老师非常重要,若只是师心自用,以自为师,常陷增上慢大妄语中而不自知。师为指导,若执师情深,不知对镜返观义,又陷崇拜迷信中不自拔。此二极端,必须远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止善知识要有智慧。

随喜赞叹!

https://www.enlighten.org.tw/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宁静致远99 于 2022-3-2 12:55 PM 编辑

如来藏古镜

每一個人各自揹著一面古鏡,這面鏡子也真夠古,沒有年歲可以說的。世間人要是擁有古時的一面銅鏡,比如一千多年的古鏡,我就說這是老古董,價值連城;可是每一個人揹著一面古鏡,大家卻不認識。這面古鏡不是百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的歲數可以說的,遠超過無數無數倍,因為祂無始。而這一面古鏡出生了各人每一世的有情,上一輩子我在江浙生活,這一輩子來到臺灣,下輩子還要回到大陸去,那這個真我到底是誰?要叫作前世的張三嗎?叫作今世的蕭平實?叫作後世的李四嗎?都不是,無可名狀,所以姑妄名之曰古鏡。因此人家如果問我說:「你到底是什麼?」我說:「是古鏡。」人家說:「你姓古,名鏡?」誤會了。

所以這面鏡子對這一些是無所覺知的,這面古鏡只管一世又一世出生五陰,讓五陰在祂裡面生活,所以每一世的五陰其實就是這一面如來藏古鏡中的一個影像,而每一個人生活從來不曾離開過這一面古鏡。那麼這一面古鏡不了知上一世出生的張三,不了知這一世出生的蕭平實,也不了知下一世出生的李四;可是不論張三、蕭平實、李四,誰需要什麼,祂都供應得很圓滿,一切種子具足。但這一切種子運作而供給這個五陰時,這個有情以及他所有的一切法,全都沒有離開過這一面古鏡如來藏。所以講明白一點,前世的張三、此世的蕭平實、下一世的李四,其實都只是古鏡裡的影像。

那麼,諸位看到明鏡中有很多影像,你現在來到它面前,它顯現出你這個影像;你離開了,那影像就離開;另外一個人來了,又顯現出他的影像,他離開了,那個影像也離開了;但那一面古鏡始終不去瞭解說:「我有什麼影像來,我有什麼影像消失了。」始終不作這個了知,而鏡子之中一切的影像都歸鏡子所有,對鏡子來講,這影像一直都在啊!只是換影像而已,影像從來沒有消失過。無始劫以來你們的如來藏一直都有五陰存在,五陰不斷地生滅、現前,然後老了、死了、消失了,又不斷有另一個全新的五陰影像出生,就這樣不斷出現而沒有中斷過。

這不就等於說,一面明鏡有很多影像來了去了、來了去了,不斷地變異,可是明鏡一直都在;這面明鏡是不生滅的,而那些影像永遠附屬於明鏡,所以不能說那明鏡裡面的影像有生住異滅。比如你家的明鏡,什麼時候曾經沒有影像?只要有明鏡在就有影像;也許有人說:「那我拿一張紙把它貼掉。」貼掉以後裡面還是有紙的影像,除非沒有明鏡了──把明鏡砸掉了。那就好像說:「我要砸掉如來藏。」但沒辦法砸,因為影像沒有能力來砸掉明鏡。有哪一面明鏡裡的影像有能力來砸掉明鏡?都沒有辦法。

因為一個是能生,一個是所生,所生不可能砸掉能生。那麼這樣看來只要明鏡在,影像就在,所以影像屬於明鏡;而明鏡不生不滅,所以明鏡中的影像就永遠存在而不生不滅。當明鏡在時影像就已經在,你只能說鏡中的某一個影像本無今有而說有生,而連續不斷的影像始終存在明鏡中。難道你們家的明鏡是早上起來,得喊一聲「開」鏡面才會有影像嗎?不是這樣的。你在睡覺時把燈全部關了,它還是有影像的,那影像叫作黑,還是有的。所以影像附屬於明鏡,而明鏡不生不滅的緣故,影像就無生無滅。道理就這麼簡單,可是要講上一大堆言語來說明;如果不是這樣,老實說菩薩也就失業了;然而我永劫都不會失業,還要把後面該走的路繼續走下去,一世一世走下去而不會失業;成佛以後也不會失業,因為無明的眾生太多了。那麼這樣就瞭解了:明鏡所顯示出來的一切諸法無量無邊,而一切諸法都屬於明鏡所有;由於明鏡是無生的,明鏡是無作的,所以附屬於明鏡的一切諸法表面看來好像是有生有作,但只是明鏡中的影像而已,所以本質還是無生無作。這樣很難懂的法就可以懂了。

很難懂的法,我如果說到大家都聽不懂,那就表示我也不懂,所以真正的善知識就是能把很難懂的法說到讓人家懂,這得要用各種譬喻言詞來說明。假使是愚笨的人,就會說:「唉呀!那個法很深很妙,可是我聽他講了便懂,看來也沒什麼,可見善知識也沒什麼。」那就表示那個聞法的人真的沒什麼;他是沒個什麼呢?是沒智慧。學佛應當如是觀。到這個地步,可以自己親自證明真的是如此,去現前觀察:「果然我這個五陰一直都生活在我的如來藏之中,而每一世的我生了又滅,持續不斷地生了又滅,但都只是我的如來藏中的影像,而如來藏永遠不生不滅,所以影像就可以持續不斷地生滅,看起來好像有生滅,其實屬於如來藏而言就沒有生滅了。」

猶如明鏡中的影像,我們不能說它有生滅,因為影像一直都存在。這樣看來,五陰十八界以及衍生出來的一切諸法,表面看來是有生有滅、有為有作,但都攝歸於如來藏這一面明鏡來看時,就屬於如來藏,那就變成「無生無滅無為無作」。如果能夠「通達諸法無生無作,則得度脫生老病死。」所以我這一世剛悟時寫了一份見道報告,我說:「學佛五年以來,信知不曾拜過佛,不曾念過佛,不曾學過佛法。」我是這樣寫的。可惜的是當時有資格閱讀我那一封見道報告內容的人,他根本讀不懂,所以我那篇見道報告寫了等於沒寫,聖嚴法師讀了也等於沒讀。

為什麼說「通達諸法無生無作,則得度脫生老病死」?因為你已經看清楚了:「我這一個五陰是如來藏中的影像,我有生有滅,滅了以後會有另一個生滅的五陰繼續出現;這是一個常態,五陰只是如來藏之中的影像罷了。如來藏出生了我這個五色根,還出生了我的內六塵讓我可以有所取;然後出生了我這六識心,有能取的功能;我這個能取的覺知心是如來藏生的,去攝取了如來藏所生的所取諸法,就把所取諸法當作真正的自我來執著。可是我如今知道我這個如來藏是出生五色根以及能取、所取的心,能取的我和所取的六塵都是如來藏生的。」那麼這樣看起來就等於右手在玩左手,兩手都是身體所有,等於是自己玩自己一樣,那麼背後那個自己究竟是誰?正是如來藏。佛法證悟的真見道就只是這樣而已。

所以是如來藏出生了一個能取──覺知心和意根末那識,一定會同時另外出生一個所取──五色根和六塵,然後能取與所取自己在那邊互動,就是由能取來取所取;而如來藏不管能取與所取,這兩方面需要怎麼運作就怎麼運作,如此而已。那麼這樣看來,對如來藏而言,由於離見聞覺知而不了知六塵,所以祂的境界中一切諸法都不存在;因為如來藏不管能取與所取兩個怎麼樣,而能取與所取兩個,其實就是一個叫作覺知心,另一個叫作色身與六塵,由如來藏所生的能取,去取如來藏所生的所取諸法,所以經中曾說如來藏同時出生了能取與所取時,就好像一條兩頭蛇一樣,兩個頭互相交流──如來藏生了兩個自己互相在那邊玩來玩去,結果是自己玩自己。那麼既然如來藏「無生無作」,你看見了背後的真實自己正是「無生無作、不生不死」的如來藏,那麼請問真實的你會不會死?不會吧?對吧?那個才是真實的你,而五陰只是一個生滅的表相。

所以假使有人哪一天來問我:「蕭老師啊!人要怎樣才能不死呢?」我就告訴他:「死。」那他一定誤會。你們如果是增上班的同修就不會誤會。所以有人說:「天氣這麼熱,該哪裡避暑去啊?」禪師就說:「火裡去。」天氣這麼熱,怎麼還叫人跑到火裡去避暑?有時弟子上來問:「天氣嚴寒,如何能夠離寒?」禪師就說:「冰地立去,水裡去。」那不冷死?但禪師可沒打誑語,天氣嚴寒時往水裡去,真的不冷,不信的話泡到水裡去打哆嗦,你們去看看真正的你是不冷的,你這個五陰才會冷。所以哪一天我要是寒流來時,衣服不夠冷得打哆嗦,人家說:「您不是不冷嗎?」我便打哆嗦跟他講:「不冷!真的不冷!」

是因為明明看見自己有個不冷的,那就是真的不冷。這個會冷的五陰是無常的,不是真正的自己,既是無常的怎麼可以當真?所以這樣我也可以說為假有。五陰明明是假的!可是假的冷,苦時也是假的苦,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所以都是在明鏡所顯示的影像之中喜怒哀樂,然後有生死,而實際理地其實是第八識如來藏心,祂的境界中「無生無滅、無為無作」。

這時假使思惑還沒有斷盡,也是要繼續生死,一時還入不了無餘涅槃;可是阿羅漢捨壽入無餘涅槃時,依舊是這一個明鏡的無生無死的境界;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之後,依舊是第八識「無分別法」、「無名相法」的無生無死境界;那你現在冷得打哆嗦時依舊說「不冷」,現在五陰有生死病苦時,你依舊說沒有生死病苦,也真的沒有說謊。那如果就轉依這一面古鏡如來藏繼續修行,把思惑給滅除了,死時可以入無餘涅槃,你就可以說:「度脫生老病死。」然而這時你度脫生老病死時,依舊是如來藏「無生無老無病無死」,本質還是一樣。所以到這個地步,你悟後進修滅了思惑以後,繼續受生來人間利樂有情,表面上看來你有生老病死,而實際上你自己很清楚知道每一世捨壽時都可以入無餘涅槃的,而無餘涅槃中依舊是現前就已經無「生老病死」的如來藏,那你又何必入無餘涅槃?對啊!正是如此。

那就不要管自己「生老病死」是多麼痛苦的事,還有很多眾生不知道,你就發悲心來幫眾生;這樣你已經「度脫生老病死」,依舊是在「生老病死」之中來示現,這是菩薩的平常事。如果你證悟了還沒有斷除思惑,那人家說:「世尊說通達諸法無生無作,則得度脫生老病死;那你已經證得了,有沒有度脫生老病死?」如果你不好意思答,換個法子也行,就說:「你猜猜看!」他說:「我不知道,你好像沒有。」那你就一把將他推開說:「啊!原來你不懂。」就走了。不要跟他扯上一堆佛法,因為他怎麼聽也聽不懂,讓他在心裡想:「欸!這裡面好像有個什麼?他敢這麼講。」而他始終弄不懂,這樣才好。

他越弄不懂越覺得你很高,像我這樣講到人家都懂,人家會說:「這個善知識也沒什麼。」就是這樣的。所以現在佛門跟附佛法外道中,認為我很高的是密宗假藏傳佛教,因為他們全都讀不懂,讀不懂就覺得這蕭平實太高了,乾脆不跟你論法,直接罵你邪魔外道就好。但佛教界反而漸漸認識:「原來蕭平實還沒有成佛。」這表示他讀懂一些了;所以我們看事情要有另一個不同的層面。附佛法外道密宗完全讀不懂,所以那些喇嘛們心裡都想:「蕭平實太高,很難瞭解。」但是口中得要一直罵,因為不罵就沒有供養會來,這樣諸位都瞭解了。

所以當你實證後,即使還沒有斷盡思惑,也可以說是「度脫生老病死」,因為在理上已經度脫了。你現前看見就是真正的自己確實沒有生老病死,有「生老病死」的這個五陰自己是假的,是生滅無常的;但這五陰只是真我「無名相法」第八識如來藏中的一部分。講到這裡,如來作了一個結論說:「舍利弗!蜜瓶是佛第一義法,諸天世人衛護瓶者,則是惡人樂行魔事;自失大利,亦遮他人行實相者失於大利。」那麼 佛陀所施設的譬喻:把蜜瓶放在十字街頭,有天也有人前來衛護那個蜜瓶,但只要吃了蜜瓶中的一點點蜜就不會生老病死;這個譬喻是說蜜瓶指的就是佛法的第一義法,緣覺道與聲聞道雖然不是「諸天魔梵之所能轉」,但那還稱不上第一義,已經是第二義;第一義法就是可以現觀有一個真實的自己,從來沒有「生老病死」的。

而這個第八識法出生一切諸法,一切諸法攝歸於這個法時,那麼「一切諸法」就「無生無作」,所以 世尊才說「一切諸法不生不滅」,菩薩們也因此而說「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這個蜜瓶就譬喻第一義法,雖然這一世短短幾十年,但只要能夠努力奮發去吃上那麼一小滴就夠了,你只要能夠沾上而吃到了,從此以後「常得無老病死」。就怕沒沾上邊還自以為吃到了,就像搶進蜜瓶旁邊還沒吃到的人卻自以為吃到了,站在那裡歡喜,就會被護衛者殺死;但只要這麼一沾、往舌頭一嚐,就可以「常得無老病死」,天下沒有什麼寶物比這個更好的了。所以說那些愚癡人真是愚癡,每天生活在如來藏的表相中,全都只是活在如來藏顯示的影像中,在裡面又去弄出許多影像再來尋寶,等於自己施設假的寶貝再自己尋找出來,例如手機遊戲的尋寶,是不是很笨?所以我的孩子們都不玩那個東西,他們從小就不玩。

也就是說,人家在手機裡弄一個影像,他們就在手機的影像中,依著手機中的影像到處跑,說要尋寶;有的人甚至跑出關節炎,唉!人會這麼愚癡也很奇怪。那聰明人就來玩大眾,大眾總被聰明人玩;被玩的人還掏腰包給人家錢,玩弄大眾的人則從大眾腰包裡掏到錢。所以我說那種人真的應該叫作居心叵測,這個成語正好形容那一些人。

那麼「諸天世人衛護瓶者,則是惡人樂行魔事;」所以我們把這個蜜瓶端出來,希望大家來嚐蜜瓶中的蜜,他們就在外圍圍住,不讓人家來學。所以只要有誰聽說正覺,想要學這個勝妙法而證得「常、無老病死」的真如心,他們就罵:「那是個邪魔,那是外道。」「那是自性見外道,那是外道神我。」如來說,這一些人就是「惡人樂行魔事」,他們阻擋了大眾以後同時也就斷了自己學習第一義勝法的門路。他們總不能一天到晚擋著別人然後自己偷偷來學,一定自己也決定不學,所以這樣一來:「自失大利,亦遮他人行實相者失於大利。」因為想要追求實相的人很多,而他們不斷去阻擋大眾的結果就是「行魔事」,結果阻斷了大眾證得實相的因緣,自己也失去了這個因緣。
正智圖書

https://books.enlighten.org.tw/zh-tw/b/b-name/842-b01_097
第十五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2 08:22 PM , Processed in 0.0458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