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碧绿青翠的韭菜深藏其里,呼之欲出。』
文 / 罗焕娟
秋天的香总是别有味道,无论哪一种都值得深吸一口,再慢慢品咂。最能想到的如秋桂,最不能想到的是乡野里的韭菜。
一直以为,韭菜是用来“咬春”的,是春天里第一口鲜香。直到有年秋后,“忘年交”的大姐约上大家一起吃“韭菜饺子宴”。
大姐家自己开荒建了菜园子,种的是窄叶紫根的韭菜。看起来纤细矮小,却又挺拔舒展,甚至有点山里的细叶兰的精气神,这是真正的“香韭菜”,也算得上是野韭菜。
它的野,在于它是来自于农村老家的韭菜籽,实质是田地山沟里的“野孩子”。它的香,在于它在露天里自顾自地生长,但吸收的是大自然的雨露精华。就算是施点肥料,也是纯天然、原生态,香得真实、接地气。
图 / pixabay
大姐说,“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佛开口”。到了农历九月,西风渐紧,天气越来越干冷,韭菜长势虽然慢起来,但还是暗暗地卯着劲儿窜。这时候的韭菜比春天破土的新韭,少了嫩菲菲的新鲜劲头,却储藏了足够的阳光雨露,香得更加浓郁。
韭菜一茬茬地割,一年可以割十余茬。到了霜降,便是越冬前的最后一茬,这时候的韭菜吃起来格外香。佛门虽戒“葱、蒜、韭、薤、兴渠”五荤,但奈何不了九月韭香,就是佛也忍不住“忌口”想来尝一尝。
韭菜包饺子把韭菜的鲜香发挥到了极致,需要趁着刚从地里割下的韭菜味道还没流失,赶紧地择好洗净。于是,大伙儿一起动手,择的择菜、剁的剁肉、擀的擀皮,忙将热闹起来。
肉用的是五花肉,男士们劲大力足,等到肉剁得细茸,再放入盐、姜末、胡椒粉、生抽、蚝油、白糖顺着同一个方向搅拌3-5分钟。最后打入鸡蛋再次搅拌,直至肉泥有了粘性。
韭菜切得细而整齐,淋油固水后,再与肉酱重新搅拌,等到挑不开的时候,一份上好的肉馅便大功告成。
图 / pexels
最爱看水饺在锅里沸腾的模样,自家擀的水饺皮透着水汽都能看得见皮实饱满。三滚之后的水饺,往里一看,一个个颇有胖娃娃的福相,“吹着气儿”地长,却又有“胀不破”的结实,碧绿青翠的韭菜深藏其里,却又呼之欲出。
大家的筷子比嘴快,嘴里嚷着“尝一个”,筷子已到了碗里。尝一口,果真唇齿留香,细品,似乎又比春天的韭香来得浓烈。在万物渐向萧条之际,这份新绿中的鲜香已属稀珍,得来的都是口福。
记得有记载说杜甫在战乱中路过老友家,老友冒着夜雨为他剪来春韭做菜,杜甫感动之余,作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且一口气喝了十杯酒。
看来除了“饺子就酒”,“韭菜就酒”也是有典故的,而有了“韭菜、饺子就酒”,大家自然是把酒喝到酣畅,把饺子吃到热闹,驱走了入秋的寒意。
这些年,大姐几乎年年要把这最后一茬的韭菜留下来给大家包水饺,家宴吃出了真正家的味道和温暖。
霜降时节,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这时候韭菜花还正开着,韭菜花做酱同样是难得的珍馐。
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韭花帖》
与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 《祭侄文稿》、苏轼 《寒食帖》、王洵《伯远帖》帖并称“天下五大行书”的 《韭花帖》便是因韭花酱而得以成全。曾因习字,得以参读此贴。
反复端详,虽是素纸上的行楷信札,却布白留空有余,格调疏朗有致。怡然之境跃于纸间,洒脱超逸。字字若星花寥落,山风吹来,摇曳其间更添空旷灵动。挨个细观,又柔弱不折,刚直大度,怎么看都有着怏怏大气的美。
杨凝式《韭花帖》记的却是饮食日常,平实琐碎。大意不过是“午觉刚醒,饥肠辘辘之际,忽然收到素函一封,并得赐盘中美食。一叶报秋之初,正是韭花刚刚出味之时,佐以肥羊,实为珍羞。饱食之后,身心畅快。特修书致谢。”
这份随书信同至的美食据说便是韭花酱。杨凝式出身显贵,历仕六个朝代,以左仆射、太子太保致仕,全身而退。无论山珍佳肴还是功名沉浮,于他本应泰然处之,却因一份韭花“铭肌载切”,不得不感慨这“韭花之香”来得太深切浓烈。
我第一次吃韭花酱是在内蒙,大盘的手把肉旁配的小碟有油辣椒、胡椒盐、蒜蓉、姜末等,唯独不曾认识的便是“色如芥末”的韭花酱。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用肉蘸了吃,韭花酱入口细细绒绒,软糯得很,似乎是通向纤维肉食之前的铺垫,由“精细软和”通向“粗犷原始”,让味蕾之旅变得辗转而丰富。韭花酱先是在舌尖上一触即发,微微的辛辣中隐隐透出花香,很快咸津津的盐味迅速和原汁原味的羊肉中和交融,虽是大块吃肉却始终鲜而不膻,肥而不腻。
细问才知道,内蒙人做韭菜花酱,恰如南方人做酸菜,都是“三下五除二”的家常活,霜降之前采摘了野韭菜花,洗净沥干后放入石臼,充分捣烂,捣好的韭菜花中放入盐或切碎的苹果(梨),置入干净的瓶子,加稍许酒封瓶,再存入冰箱冷藏三五天便可食用。
韭菜花本不陌生,小时候只是喜欢她的美。街坊们总是拿破旧的脸盆、废旧的木箱在门口栽了细秧秧的韭菜。清晨,迎着深秋微凉的风去上学,只见街边绿淼淼的叶丛里,顶出一簇簇白色的小花来,隐约可见花蕊中的点点金黄,清丽秀雅。
风一吹,又添了灵动轻盈。便以为这便是最美的花,乃至后来看到水仙、兰草花,也认为不过如此,比起韭花来,它们都少了一份灵动和轻巧。
图 / 摄图网
再感受韭菜花,已是成年。走在张家界山里听到山歌,“韭菜开花耶细茸茸啊,有心恋郎噢不怕穷啊。只要二人哪情意好咧,冷水泡茶慢慢浓”。
细想下还真是有道理啊,韭菜开花是真正开在心尖尖上的花,是在乱如丛草中长出一脉心枝来,枝尖开花,花枝一体,摘花连叶摘、剪花从叶剪,虽是纤弱里开花,却又颇有刚直坚贞之气。
仔细想来,杨凝式意气风神,以7行63字《韭花贴》流传于世,应该也不止于韭菜花酱本身的香浓了。翰墨从心,一撇一捺其实都是人生百味。
图 / 视觉中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杀百草”,韭菜自然也逃不过。韭菜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5-25度,低于5度地上的叶茎就会自然枯萎,低于0度叶茎就会完全枯萎。
割完最后一茬韭菜后,有经验的农民会在土地上覆上干草灰,而韭菜的根在土壤下悄悄地汲取养分,等待破土而出的日子。
微信审核:同同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6 08:46 PM , Processed in 0.0355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