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0

[转贴] 从开国大典到建党百年:鸣放的礼炮都出自一个红色军工重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3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开国大典到建党百年:鸣放的礼炮都出自一个红色军工重地

 张磊 国家人文历史  2021-09-23


IMG_4636.PNG

本 文 约 5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min

 

太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晋中行穆子败无极及群狄于大原”。在古代“太”与“大”通用,“原”指广阔平坦的地区,“大原”即“太原”,就是今日的太原盆地地区。太原作为特定的行政区划名,始于秦朝,从此,太原作为行政区划名一直沿用至今,历时2000多年。

山西地理位置相对闭塞,在古代,太原就是华北第一军事重镇。北朝时期,高欢的霸府设在太原,控驭朝廷;五代十国时期,来自太原的沙陀人政权多次推翻汴梁的朝廷;在宋金战争中,太原失守,金完成了对开封的合围,北宋很快覆亡;在蒙金战争中,太原的失守,金对华北的控制力大大下降,进而在华北推行“封建九公”,做最后的挣扎;在明军北伐中,徐达的部队打下太原,完成对华北的控制;在清军入关后,大顺丢失太原,李自成彻底丧失战争主动权。

到了近代,太原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辛亥革命中,太原举义,清王朝侧翼极度不稳;在后来的军阀混战中,太原的态度对各方的胜败有很大影响;在抗日战争中,日军取得太原会战的胜利,也意味着基本控制了华北。

IMG_4637.JPG
穿梭于太行山区的太焦铁路。摄影/折返1435/刘嘉烨,来源/图虫创意

同时,进入近代,太原也在朝着军工重镇进发。山西境内煤、铁储量非常丰富,是军事工业所必需的资源。山西军工起步晚、发展快,相对于洋务运动的企业而言,山西军工在19世纪末才开始。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山西巡抚胡聘之在太原北门外创建了山西机器局,占地面积38亩,随后历经山西陆军修械所、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太原修械所、太原兵工厂、壬申制造厂等多个阶段,形成了以军工生产为主体的西北实业公司。工厂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占到当时太原城市人口总量的14%上下。


IMG_4638.PNG
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大厅内景。文化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01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具有丰富的工业文化历史遗存,包含原山西机器局办公室、“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厂房遗址等

太原兵工厂可以生产轻重炮、迫击炮、步枪、冲锋枪、机枪、枪弹等,属于国内三大兵工中心之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该厂并不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许多环节还需要进口。

抗战中,山西军工企业播迁四川等地,许多军工人才加入中共根据地的军工企业。比如刘致中,山西五台人,毕业于北洋大学冶金系,长期担任太原炼钢厂工程师,太原沦陷后,投奔抗日根据地,1942年在反“扫荡”中不幸牺牲。如刘贵福,山东宁津县人,太原沦陷前在西北实业公司机枪分厂工作。太原沦陷后,他带领十余名工友投奔延安。1939年,他奉命调往总部军工部支援军工建设,研制成功“八一式马步枪”,被毛泽东誉为“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抗战中,八路军军工部长刘鼎领导的太行工业学校一度停办,在复校后,几经辗转,最终落脚于太原市北部汾河畔,经过艰苦耕耘,发展成为今日规模宏大、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力量雄厚的中北大学。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命西北实业公司接收日本侵占的兵工厂和民用工厂46处,并将各地分厂陆续迁回,综合调整为5个兵工厂,隶属于西北实业公司工务处,5个兵工厂包括西北制造厂、西北修造厂、西北机床厂、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西北化学厂,5个厂共有员工12000多人、设备2000多台,以上5厂都于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时被解放军接收。

太原的军工企业在后来的岁月中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回首太原军工发展的壮丽诗篇。


IMG_4639.PNG


礼炮之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现场,解说员饱含深情地解释礼炮变化的含义:“当年,诞生28年的中国共产党,用28响礼炮为新生的共和国奠基。今天这100响礼炮,昭示着新时代的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在世界东方。”

从28响到100响,响彻云霄,含义非凡。

IMG_4640.PNG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礼炮响起这一刻,对于山西省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有更特殊的意义。开国大典上的礼炮和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使用的礼炮都由该公司研制生产

这一刻,对于山西省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更有特殊的意义。开国大典上的礼炮和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使用的礼炮都是由我国唯一的礼炮生产企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一机集团山西北方机械公司研制生产,区别在于开国大典上使用的礼炮是由晋造36式75毫米山炮改造而成,今天的新款礼炮是一款电子式礼炮,属于第六代礼炮,真正实现了“零污染”。

这背后是山西军工人一代代的努力与汗水。山西省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跨越3个世纪,历经120年,是我国目前唯一保持在创建原址继续从事军工制造的企业。

IMG_4641.PNG
山西省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公司前身创建于1898年,具有百年发展历史,是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改造企业之一

1949年4月24日,华北兵工局接管了西北修造厂,更名为“华北兵工局修造厂”。1951年,重工业部命名兵工局修造厂为国营第247厂,从此发展成为新中国兵器研制生产的骨干企业。1952—1957年,国家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对工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建设,改建成为现代化的火炮制造厂。1957年4月,第二机械工业部通知247厂以山西机床厂为第二厂名。

1954年,国营247厂完成试制76.2毫米野炮并定型批量生产。当年10月25日,该厂收到了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的嘉勉信,他在信中指出,“这对于建立我国的国防工业和增强国防力量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后来的岁月里,该厂生产过63式152加农榴弹炮、68式122毫米轻型榴弹炮、83式122毫米榴弹炮、82式130毫米火箭炮、86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71式180毫米火箭炮等中型火炮,成为我国重要的中口径火炮研发制造基地。国营247厂生产的火炮先后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捍卫了祖国的独立与尊严。

该厂先后研制生产11大类30多种火炮和特种战车,创造过27项国内第一,获得国家级奖16项,省部级奖58项。

1956年,朱德在山西省视察后,提出“山西的军事工业比重比较大,必须在开始建厂时,就考虑如何与民用生产工业相结合。把军事工业和民用工厂的生产如何有效地、紧密地结合起来配合生产”,这对今天军民融合与山西的转型发展有很大的历史启示。

1958年以后,工厂研制生产了多条地炮生产线及导弹地面设备生产线,并大量生产了汽轮机、发电机、机床等民品。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保军转民”“军民结合”的方针,加快了军民品研发步伐。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的军品研发升级换代,开始了轮式自行火炮的研制生产。2005年,原山西机床厂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注册成立。

2018年11月15日,太原兵工厂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2019年4月12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2021年7月22日,太原兵工厂入选中央企业第六批工业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247厂除了生产功能之外,由旧厂房改造成的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建成,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有火炮陈列馆、工业实物遗产展、原山西机器局办公室、机械加工车间、库房、“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厂房遗址等。这里陈列着清朝、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2万余种工业实物遗产。其中,有和工业有关的各类刀具、量具、夹具等16000余件,还有生产武器装备的机器设备等,对研究我国近代工业和军事工业发展、山西工人运动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第一代榴炮弹、第一代加农炮、第一代的火箭炮等等各式武器装备实物,以及相关档案、图纸、文件、历史时期照片等,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未来,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将建设兵器博物馆、民国实景体验馆等,全面打造成集人民兵工文化展示、青少年国防教育、党建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文化产业聚集为一体的兵工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制造“不锈”



太原钢铁集团的前身是西北炼钢厂,在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业接管工作组接管西北炼钢厂,开始生产恢复与建设,1950年4月,更名为太原钢铁厂,隶属于中央重工业部,太钢一名由此奠定。


当时全球不锈钢的产能已经达到100万吨,而新中国不锈钢的发展还属于空白阶段。面对外国的封锁,尤其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央对迅速改变国内特殊钢严重落后的情况尤为迫切,太钢承担了这一使命,开始生产特殊钢、优质钢。


在当时的太钢电炉冶炼部书记王泽民与主任王国钧的领导下,在苏联专家吉米道夫的指导下,经过广大一线工程师和工人的努力,在1952年9月,太钢冶炼出中国第一炉不锈钢,揭开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崭新一页。为了纪念这一划时代的成就,太钢制作了一座高约20厘米、银光闪闪的不锈钢宝塔送往北京,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今天,该宝塔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到1957年,太钢已经能冶炼包括不锈钢在内的136种特殊钢,这对打破经济封锁、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太钢先后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不锈钢精炼炉、第一台不锈钢立式板坯连铸机、第一条冷轧不锈钢生产线、第一条冷轧宽带不锈钢光亮退火线、第一条不锈钢冷热卷混合退火酸洗线。在后来的20年里,太钢的不锈钢年产量在几百到上千吨不等,1978年,产量接近5000吨,基本能满足国防及工业少量需求。此后经过几轮改进,太钢不锈钢的产量飞速提升,逐步进入10万吨序列。在1995年,太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百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在第二年更名为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10月21日,太钢不锈A股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此时太钢已经形成了年产25万吨不锈钢的能力。


IMG_4642.PNG
山西太钢集团工厂中等待加工的不锈钢卷。太钢的不锈钢生产已经是山西钢铁生产的一张闪亮名片,也是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

相对于制造业的“不锈”,当代愚公李双良的精神更加不朽。李双良,出生于1923年,山西忻州人,太钢加工厂职工。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是闻名全国冶金行业的“工业炉渣爆破能手”。在1983年,年近花甲的李双良主动请缨,不花国家一分钱投资,带领队伍治理渣山,经过几年努力,搬掉了高23米,占地2.3平方公里、总量达1000多万立方米的渣山,为安全消除了隐患,为工作改善了环境,被称为“当代愚公”。这种精神也是太钢的“不朽钢”。1990年,江泽民同志到太钢考察并题词:“学习李双良同志一心为公、艰苦创业的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把太钢办成第一流的社会主义企业。”李双良精神也成为太钢的企业精神。

经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建设,2006年,我国不锈钢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太钢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同时,其重点产品进入铁路、石油、石化、汽车、造船、集装箱、造币、核电、奥运火炬等重点领域与新兴行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升级与“不锈”,如T4003不锈钢材料用于大秦线载重货车制造,不锈钢集装箱广泛用于中集集团、中国海运集团等知名企业,太钢也成为造币用不锈钢材料的唯一生产厂。

太钢另一款明星产品是“手撕钢”,就是太钢精密带钢公司生产的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其厚度仅为普通A4纸厚度的1/4,因用手可轻易撕开而得名。“手撕钢”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军工核电、新能源、高端电子等行业。从2016年起,太钢成立了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创新研发团队开展联合攻关。项目团队坚守自主创新、产业报国的初心,坚持边摸索边生产,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历经700多次的试验,先后攻克了170多个设备难题、450多个工艺难题,实现了一系列关键工艺和生产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于2018年成功生产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不锈钢精密带材,工艺技术和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太钢也因此成为全球唯一可批量生产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的企业。

1952—2021年,太钢累计生产不锈钢5200多万吨,今天的太钢已成为中国宝武集团大家庭的一员,掀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不锈钢规模达到1800万吨。

在未来,太钢将继续追求“工艺不锈,工人精神不锈,品牌信用不锈”。


九天揽月



太钢生产的“手撕钢”会应用到太原西北部山区。

或许有人会疑问,山区为什么还需要如此高精尖的产品。因为这个山区不一般,它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在航空航天领域,由于“手撕钢”的高耐热性,可以作为制造喷气式发动机燃烧室叶片的重要组成材料,避免因高热环境对发动机工况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作为压力传感器膜片。可见,太钢的“手撕钢”与航天装备制造有巨大的关联。

如果在1960年,有人说岢岚山区会有火箭,一定会有人笑话他。但历史就是这么凑巧,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央军委决定“在酒泉基地之外,另行勘建靶场”,按照“靠山、隐蔽、分散”的原则,最终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一处海拔1400余米、群山包围的隐秘地点,确定下了新的发射场地址。

这里战略地位重要,“控天下之肩背,带五原之都邑”,但生活极其艰苦,当时有首打油诗是这么写的:“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家山沟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土豆白菜下干粮。”1585名首批创业者从戈壁大漠、古都洛阳、江南水乡汇集到这童山濯濯、沟壑纵横的千年荒原,开始了创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艰辛历程。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1968年,公路改建基本完成,导弹已能从阳方口转运进入工区。12月18日,“东风3号”导弹发射成功。建成后的太原卫星发射场,是中国真正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座火箭卫星发射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太原基地及酒泉、西昌基地的大型发射架,都是太原重型机器厂制造的。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1997年12月8日,该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


IMG_4643.PNG

1988年,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科技人员在为火箭吊装风罩。这里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同时也负责我国海上卫星发射


进入新世纪,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发射频次进一步提高,自2010年以来发射计59次,成功率94.7%,最近的一次发射是北京时间2021年7月9日19时5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0.png
END
者丨张磊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苗祎琦
排版 | 薛梦缘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1年8月下,原标题为《“红色军工·太原力量”从军事重地到军工重地》,有删节,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2 02:29 PM , Processed in 0.0692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