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朝阳区警方发表了对吴亦凡与都美竹一案的最新情况通报:坐实了吴亦凡曾诱骗都美竹与其发生性关系。
通报还揭露了一段「案中案」的烧脑情节:嫌疑人刘某迢在吴亦凡和都美竹之间,利用信息差两头诈骗,以都美竹的身份向吴亦凡工作室勒索钱款。因此,吴亦凡工作室此前对都美竹的敲诈指控均不成立。网友们还没从这离奇的案情中缓过劲儿来,《北京日报》就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发表了一篇题为《靠炒作走红绝非正道》的微博长评。如果你仔细读了这篇评论,就会发现所有的遣词用句,都在暗戳戳地偏袒吴亦凡。开篇带了话题#靠炒作走红绝非正道#:《北京日报》觉得吴亦凡有没有性侵不是重点,它只关心都美竹想不想红。就问一句:受害人想不想红和她是否受到侵害,有半毛钱关系?要是我家遭了贼,结果赶来的记者只关心我年收入多少,对那个逍遥法外的贼却只字不提,你说我气不气?
很明显,《北京日报》想把一个男性施暴的性侵案,写成一条女性戏多的娱乐新闻。对性侵事件本身,这篇评论只用了一句「都美竹留宿并与吴亦凡发生了性关系」就一笔带过。都美竹是主语,极有可能误导读者以为「留宿」和「发生了性关系」都是都美竹同意甚至主导的。但都美竹强调过:她是被灌醉后,被吴亦凡经纪人带进吴亦凡卧室的。如果不是《新京报》采访朝阳警方,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就像都美竹说的那样,吴亦凡确实会在酒局前「收手机」。然而我们至今无法从官方渠道得知这样的酒局上都有些什么人,什么性别,多大年龄。这些细节与被诱骗女生当时的处境息息相关。当然了,这些对《北京日报》而言都不重要。它已经盖章吴亦凡只是「德不配位」:所以不在其位,就可行其事了吗?说严重点,这就是在鼓励普通人强奸啊!我们必须明确:吴亦凡这件事,绝不只是公众人物私德有误的问题,它就是一个普世性的、男女权力悬殊所造成的性侵案件。性犯罪者的罪行曝光,那是「假黑料」;受害者为自己发声,这才是「真正的黑料」。这评论批的可不止是都美竹,是千千万万曾经发声、以及未来想要发声的女性:识相就闭嘴,这种事抖出来,男人不过败点德行,你们可是要背上一辈子的「黑料」!
媒体在这样一起公共事件中的自我定位,只是一个看戏的吗?都美竹和每一个站出来指控吴亦凡的女孩,她们是真实的受害者。年轻女孩被权力大她们千百倍的男人欺骗、玩弄、侵犯,是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但凡对受害人、对公众有半点尊重,就不会用这样明显带有贬义的词汇来引导舆论。最可笑的是,在文章结尾,《北京日报》一拍惊堂木,肃穆道:
如此荒谬,也难怪网友怒刷的两万条评论里,《北京日报》只敢精选出5条,这其中一条还是自己写的:不是所有媒体都和《北京日报》这篇评论一样没有底线的。对于这样一件严肃的性犯罪指控,不同媒体平台的报导,就可以看出他们的职业操守在哪里。有一批人,和《北京日报》一样,把焦点放在了受害人都美竹身上。
这些标签一打,在大众心中,都美竹就从一个被欺骗、侵犯的受害人,成了一个捏造事实、无中生有的好事之徒——即便警方通报已经坐实,她的指控几乎全部都是真话。如果对这样的公权力怀有社会责任感,一定不会把焦点放在都美竹身上。它们只会对施暴者穷追不舍:媒体再次自顾自走上了观众席,用「吃瓜」这个娱乐化的、冷漠的比喻,概括了一起严肃的、需要媒体监督的社会案件。2017年,韦恩斯坦的性丑闻事件震动好莱坞,前前后后共有70多名受害人展出来指控韦恩斯坦的罪行。但最后能够将韦恩斯坦定罪的受害人,只有区区两名女性。全世界范围内,性侵相关法律都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这就造成了举证、定罪的困难。如果一个刚进公司的年轻小姑娘,领导把她叫去威逼利诱,小姑娘没见过世面,恐惧和利益诱惑双重夹击下就范,她是否受到性侵犯?同理,对于刚刚成年17天的小网红都美竹而言,顶流吴亦凡的邀约几乎是不可抗拒的。这绝非你情我愿,而是明明白白的权力压迫。但很多人还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吴亦凡事件中,多得是自以为是的理中客,站出来嘲讽:国产女编剧李亚玲就是其中典型之一
对于男女两方巨大的权力差异:从年龄、收入,到生活阅历、社会地位,这些理中客选择性失明。这件事,比对都美竹、吴亦凡、朝阳警方三方发言,就可以轻易看出谁说的是真话,谁又在撒谎。都美竹指控吴亦凡以承诺资源为幌子约她见面、办酒局「选妃」、在酒局前收手机、酒后发生性关系、并在其后保持联系直到四月遭对方冷暴力。对以上指控吴亦凡全盘否认,并表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经调查,朝阳警方证实吴亦凡方确实以选MV女主为由将人约到家中,没收手机,并在喝酒后发生关系,双方维持联系直到四月。都美竹句句真话。却仍然被《北京日报》打成了「打算炒作当网红」的「女粉丝」。但到底是谁在凭什么判断都美竹发声的动机就是单纯的「想红」?要知道,这几年多得是遭遇性侵后讨不回公道的案例。如果接受强奸犯给的奶茶,也可以被判作是性同意,那站出来揭露性犯罪被直接定性成「想红」,也实在是无可厚非。退一万步讲,就算都美竹真的只是单纯「想红」,这个动机难道就能抵消她受到侵害、吴亦凡行径不公不义的事实吗?都美竹这位代笔徐某,今天在《毒眸》采访中表示,是他觉得小姑娘之前的微博写得太烂了,自己主动找的都美竹,说服她接受自己的帮助。
很多人在警方披露前就看出来了这文案写得厉害老道,不像是都美竹的手笔。但没有几个揪着这件事不放:因为真正重要的,是都美竹口述给代笔的案件情节,完全符合事实。再退一步看这个案子,受害人都美竹从头到尾都在被骗。先是被吴亦凡的经纪人骗去酒局,以为自己能做个MV女主,结果糊里糊涂和人发生关系;再被吴亦凡本人的花言巧语骗,以为顶流明星要和自己谈恋爱,结果聊了几个月微信不了了之;以为碰上了惺惺相惜的受害姐妹,末了才发现是个钻空子的诈骗犯;她说自己抑郁,有人骂她矫情、怀疑她博取同情。但经历过这些,陷入抑郁可再正常不过了。都美竹的案件也许将要就此告一段落,但她抛出的问题仍旧需要我们解答:大众理念已经有所进步:很多人都意识到,性侵事件中,权力关系是不平等的,完美受害人的标准是不合理的。「想红」两个字堪比新时代的荡妇羞辱,你说得轻如鸿毛,可压在无辜的受害人身上,其重可比泰山。它能压垮的不止是哪个具体的个人,更是一方我们人人渴望守住的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