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0|回复: 0

[女性天地] 生了孩子后,整个社会都在惩罚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3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了孩子后,整个社会都在惩罚我

 点击右边星标 一条  2021-03-21


0.jpeg

日剧《我,到点下班》中

接到家里电话一脸紧张的职场妈妈

今年两会,女性议题频上热搜,

最受瞩目的提案包括:

夫妻合休产假,

增加女性在职场决策层的占比,

以家庭为单位发放生育补贴,

延长幼儿园和小学的放学时间,以支持职场女性……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也提上议事日程。

女性问题一直以来也是一条的关注点,

我们发现,

九成职场妈妈认为生育阻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一众年入百万、资产千万的新中产父母,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深感挫败。

《寥寥中年事》一书,

写了22个中年妇女的故事,

“要不要为了小孩,维持早已没有爱的婚姻

“结婚后,是否重回职场

“丈夫对家不管不顾,该怎么办?”……

我们甄选了过去一年来的三个报道,

与大家分享。



1.png

2.jpeg

安柏和儿子花生

《上岸:一个海淀妈妈的重点学校闯关记》的作者安柏,是新中产父母的典型代表。他们普遍高知、高收入,年入百万、资产水平超千万,却在子女教育上体会到强烈的挫败感。

一条采访了安柏和其他三位新中产妈妈,她们亲身经历了深度内卷下的教育困境。
北京妈妈安柏4年前成了全职家庭主妇,专门“鸡娃”——督促娃学习、给娃打鸡血。
辞职前她是一家世界500强外企的项目经理,对儿子花生一直奉行佛系放养的“快乐教育”,直到花生上了小学四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说:“妈,我想进海淀六小强。”
安柏查资料知道,儿子口中的“海淀六小强”指的是北京市海淀区最牛的六所公立中学——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和首师大附中。
这六所学校承包了海淀区90%以上的清北录取名额。安柏算了算,能进六小强的概率,“比中500万彩票的概率高一点”。

为了冲刺海淀六小强,花生两年时间上了3种奥数班,拿了一个奥数二等奖。辅导老师却善意地提醒安柏:二等奖等于没有奖。


3.jpeg

点点参加钢琴汇演

杭州的点点妈妈,是外企高管。她的女儿点点是圈内有名的“牛蛙”。点点两岁就开始接触英语,四岁学钢琴,幼儿园中班开始学围棋,还有中国舞、芭蕾、合唱、画画......

点点每天早上七点多起床,晚上十点才睡觉。她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对未来已经有了明确目标:“我要考清华北大。”

4.png

点点的一周计划表
安柏发现,自从儿子花生小升初后,她身边的的全职妈妈越来越多。花生三年级前,班上只有寥寥几个全职妈妈,到了准备小升初,一下子增加到十来个。
“别人说,放着500强企业的经理不做,去当全职妈妈,你傻呀。但实际上,辞职之后才发现,要学的东西学不完,上班的日子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与时代慢慢脱节。做全职妈妈这两年,我人生进步最快。”
辞职后,安柏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送完孩子上学后,回家查资料、做研究、写公众号文章。她关注了20个小升初公号、论坛,加过12个课程群、7个家长群,考察过坑班,研究过PET和FCE(剑桥英语等级考试的分级)。
她在外企工作多年,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发现小升初的英文阅读理解题竟然搞不定,于是花了2000元报名了雅思考试,再花5000元报了雅思7分网课。进考场时,她是年纪最大的那一个。

5.jpeg

布丁和妈妈
另一位也在杭州的布丁妈妈为了陪布丁练钢琴,快40岁的人了,零基础开始学乐理,上课时跟在后面做笔记。
安柏感叹,拼孩子拼到底,其实还是在拼爹拼妈。
在中国,高水平“鸡娃”折射的是一个阶层的集体焦虑。
调查显示,今天中国的“鸡娃”主力军是一群新中产阶级父母。他们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普遍高知、高收入,家庭年收入在100万以上,资产水平超1000万,但很少过亿。最大的担心就是阶层下滑,教育投入是他们保护自己阶层地位最熟悉的路径。

6.jpeg

布丁已学琴三年
布丁妈妈和老公结婚十年后一直没想要小孩,直到36岁才当上高龄产妇。她从来没想过布丁会成绩不好——她家往上数三代,布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上的都是985,她自己高考是浙江省文科前50名,老公是浙大的本科、研究生。
“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底线,在我们家就是,娃肯定能上985。”
但是,与儿子“斗智斗勇”几年后,布丁妈妈没那么自信了:“他到底能不能上一个好大学,我还真的要打一个问号。”
布丁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上没有自觉性,全靠家长监督。布丁妈妈只能动用盯人战术,上周出了趟差,让她自责坏了:
“我就怕耽误了布丁,我一走,他一个周末又耽误了,他本来时间就很宝贵。”

7.jpeg

电视剧《小欢喜》中为升学而焦虑的乔家三口
为了小升初,安柏鸡娃鸡了一年多,发现“上岸”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自己的儿子在这个过程中倒是变成熟了。
以前,花生会在作文里写,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生活就是住大房子、吃美食和旅行。
经过一年多,她再带着花生出行,订酒店时问儿子这次要不要定个好一点的酒店,没想到,花生回答道:
“如果是我自己花钱,可能不会选这么贵的,会选个性价比高的。反正我们白天玩得这么晚,酒店的设施我们也享受不了太多。不过,现在是妈妈你花钱,你想住什么我跟着你。”

8.jpeg

安柏意识到,鸡娃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上岸这唯一的结果。而是“当你做了这些努力后,无论结果是怎么样,你有没有上岸,他的实力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如果他在过程中养成了学习的习惯、碰到困难能去克服的心态,对整个人生就是有帮助的。”
“也许我们应该反思,把孩子变成流水线上精心打造出来的完美‘产品’到底有没有必要。”安柏总结道,“在名校面试官眼里,一个完美的产品,可能比不上一个有瑕疵的活生生的人。”

9.jpeg
10.jpeg

11.jpeg

《安家》中的二胎职场妈妈深夜躲在卫生间加班
几大招聘平台最近两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职场妈妈平均贡献了近四成家庭收入,65%的职场妈妈认为自己有潜在抑郁倾向,超八成的妈妈对孩子感到愧疚,九成人认为生育阻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12.jpeg
一条对30多位职场妈妈做了调查,并详细回访了其中10位,我们发现,工作996,带娃007,妈妈们被挤压到难以喘息的地步。
深圳妈妈朱园园在一个通信企业工作,生孩子后为了不掉队,她下班回家先把孩子哄睡,自己再继续加班,工作刚做完,孩子又醒了,她每晚只能睡四个小时,还是把业绩做到深圳分公司第一,但升职仍然没有她的份。 
和她谈话时,HR很会包装话术:“我们觉得不想用管理职位来过多占用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乍一听是为她好,实际上是用刻板印象断绝了职场妈妈的晋升之路。

13.gif

《我,到点下班》中,职场妈妈加班后回家看娃累到睡着

在我们的访问中,所有妈妈都明确表示,平衡工作与家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没有人能做到。
我们请职场妈妈们描述自己最崩溃的时刻,有一半人讲述了类似的场景:孩子生病,偏偏工作要加班,老人独自应付被累病了,打电话来质问能不能立刻回家:“累到没有时间绝望。”
大多数职场妈妈都认为,“丧偶式育儿”更多的是一种修辞,完全当甩手掌柜的老公很少。但普遍情况是,他们自动默认自己是辅助者和执行者,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和妈妈们远远无法相比。

14.jpeg

《安家》中职场妈妈宫蓓蓓的丈夫自认为很顾家

朱园园发现,她自己又带娃又上班、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她的老公却过得轻松很多,会给自己安排健身、散步、打游戏,而不会有什么负罪感:
“因为他没有介入这么深,他会觉得活不是都有人干吗?家里不是有保姆吗?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你没让我干我就不干,他觉得反正也好像也不那么需要他。”
很多职场妈妈们重度依赖老人的帮忙。但看孩子是一件极其需要精力和体力的事情,这和老人日渐衰老的身体状况背道而驰。育儿嫂和保姆职业化程度又非常低,面试、培训要花费大量精力,而一旦保姆辞职,最后还是职场妈妈来背锅。

各国生育相关福利对比
15.jpeg

根据《职场妈妈生存报告》整理

为什么职场妈妈的困境这么难解决?美国人凯特琳·柯林斯花了5年,走访了四个国家的135个职场妈妈,写出了厚达近500页的《职场妈妈生存报告》。

哪里的中产阶级职场妈妈过得最好?这本书的结论是:瑞典。

这是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鼓励父亲和母亲休同等时长的育儿假,政府配置充足且低价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孩子一岁开始就可以进入托管体系,每月只需要支付人民币约1000元的费用(瑞典白领人均月收入约合人民币23000元)。
同时,瑞典的职场文化不鼓励加班,这里无论男女,一年都有长达25天的带薪假,休假方式也很灵活,可以自由安排。因此,瑞典妈妈参与社会工作的比例极高,家庭和工作怎么平衡,对她们来说是不需要纠结的选择。

16.jpeg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

竹幼婷讲述北欧国家对妈妈的重视
作者指出,这一系列政策背后真正的意识根源在于,他们认为孩子是属于社会的,父母生养孩子是在为社会做贡献,那么社会理应为父母尽可能扫清一切障碍,创造各种便利条件。
根据这本书,中国的情况和美国最类似,会倾向于认为生养是个人的事情,应该个人自己想办法解决。再加上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这个压力最终就只落在了女性家庭成员也就是妈妈们身上。

17.jpeg

日剧《我,到点下班》对已育女性的职场困境做了深刻展现

在和职场妈妈的聊天过程中,她们会讲到,在这个社会中养育孩子常常让她们有耻感,尤其是自己的工作,其实是不欢迎这个孩子的。
李鑫然每每纠结于要不要参加单位团建或者同事聚餐。不参加显得不合群,参加吧,就很难控制时间,每次稍微晚一点,老人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去:
“领导当着你的面就会说,你看你家老问,要不就回去。你一走,男领导就会说,女人就是这样,觉得你事好多那种感觉。”
一个职场妈妈说,她感到自己在工作场合得到的一种最高褒奖,就是别人夸她“你表现得就像没孩子一样”。

18.jpeg

《三十而已》中为了带娃暂时退出职场的顾佳

在我们访问的职场妈妈中,有三成人都表示有过后悔结婚、后悔生孩子的想法。一个妈妈反复感叹,当母亲没有回头路。 

这几年,社交网络上总有讨论生育之苦的文章,常常给人一个错觉:我们已经足够明白生育意味着什么。以至于如果有新的文章讨论这一话题,总有人高声指责发文者不该再制造焦虑。

然而李鑫然的感受与此相反。生孩子之后,她发现,那些生活中她真正接触的人,比如她的妈妈、婆婆,从来不会和她提及自己为生育付出的代价,总是只讲生孩子的好处,大家像是很有默契地保守一个秘密。

直到她有了孩子以后,妈妈才告诉她,当年生了她之后很后悔,觉得自己成了一个伺候孩子的工具。


19.jpeg

《找到你》剧照

一个妈妈说,她现在对于母亲这个身份的感受是:这既是你的天赋,又是你的诅咒。但她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为什么工作-家庭冲突,一定要职场妈妈来承担?”

写了500页《职场妈妈生存报告》的作者也持同样的观点。“我写这本书,就是想告诉大家:工作-家庭冲突并不是职场妈妈注定要承担的不幸,这是社会造成的现象,也就是说,社会应该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20.jpeg

21.jpeg

在《寥寥中年事》一书中,作者秋色连波写了22个中年女性的故事,她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生活难题:
有费尽力气离婚的;有父母在一年内因为生病相继去世的;有为孩子升学苦恼的;有中年失业的……
作为正处于中年的女性写作者,在她的故事中,男性基本扮演着次要的角色,而中年妇女,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中流砥柱。
她总结女性的中年危机,大概可以归纳为婚姻、育儿、亲情和职场四个方面。

22.jpeg

婚姻:没有爱的婚姻,离不离? 

她在书中写了一个中年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故事。

主人公45岁了,在母亲去世后,着手和丈夫离婚。丈夫觉得不可思议,对她大吼:“你怎么可以和一个刚刚帮自己母亲料理完丧事的人,提离婚?”

这一天,距离她第一次提出离婚,已经过去五年。

故事里的丈夫对这个家从来没上过心:女儿上下学,没接送过;家长会,没参加过;即便是女儿生病,也是她一个人背着孩子在儿童医院收费处排队;公婆因为重男轻女,更是对她冷眼相看。


23.jpeg

几个月前女儿中考,她在医院照顾病危的母亲,考完试还是女儿回家给丈夫做饭!女儿总说:“我真希望爸爸出差,他在家,又要伺候他,还要听他各种挑剔。”

而让她坚持熬过这五年的唯一原因就是,母亲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怕她受不了。“我无法承受母亲失望的眼神,以及因此一病不起的可能性。”

在财产上,她做出了很大让步,将房子给了丈夫,自己只要了孩子和现金。

作为一个中年妇女她早就明白,对方怎么想,怎么做,她都决定不了。所以她决定不再妥协,这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24.jpeg

育儿:孩子住院,丈夫不在身边,求助别人还是靠自己?

大多数女性在中年,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会迅速地成熟起来。因为一方面要照顾丈夫,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孩子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性教育…….

秋色连波写的故事中,有一名教了二十年书的小学语文老师,也是一个重案组刑警的家属。

她儿子两岁时第一次疑似癫痫,三岁生日那天,两个人又是在医院度过的。因为检查要做24个小时,他们被安排在了住院部。孩子睡着还好,但如果哭醒三五次,就彻底睡不着了。


25.jpeg

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她给儿子讲故事,好几个小孩都围过来听。和她的孩子一样,每个人头上都贴着密密麻麻的电极,连着长长的线。后来,她才知道,在这个房间长住的,多半是严重的脑瘫。

第二天早上,取电极的时候,会扯到头发,然后要抽血,孩子就一直哭得止不住。48小时没睡的她,一边擦汗,一边想坐在地上大哭一样,但她没有,她知道不能这样做。

等事情都解决了,孩子爸爸才到医院。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秋色连波的心情挺复杂的。她想,这个妈妈肯定想过无数次大哭一场,但又一次一次地忍住了。这种感受,每一个当过妈妈的人,都体会过。

“就是这样,一个人熬着、挺着也就过去了。后来你发现,很多家庭,就是靠这样的女人,撑起来的。”


26.jpeg

《都挺好》剧照

职场:下属变领导, 认命还是跨过去? 

书中还有一位中年女性,她为了女儿,在职场上发展最好的时候,选择陪孩子出国,打算到国外的分公司工作8年,正好能把女儿送上大学。当时看来,这无疑是种牺牲,但事情并没有像她所计划的那样发展。

女儿完全不适应国外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式,读了半年书就嚷嚷着念不下去了,她进退两难。

最终她还是带着女儿回国了。但总公司里,她之前的下属已经成了她的领导,这样的工作关系,并不是她想要的,却是她需要的。因为爸爸妈妈已经老了,女儿更是青春期,她需要有稳定收入来解决一家人的问题。


27.jpeg

日剧《营业部长吉良奈津子》女主生娃后重返职场

她也许后悔,但没办法,她必须适应,必须接受,只能从头再来。曾经陷进去了,现在又要爬出来,可能爬出来的过程中并不容易,也不好看,甚至可以说灰头土脸。

秋色连波对笔下的人物感同身受:“70后这代人,还是相信付出就有收获,哪怕走了弯路,也会靠自己再摸索回来。我觉得,只要你一直在努力,即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一定会有所收获。”


28.jpeg

电影《别告诉她》剧照
父母生病, 是继续当小孩,还是忍痛蜕变成长? 

秋色连波问过身边很多中年人:你觉得自己是在哪一瞬间长大的?很多人会回答,是在父母离世的那一刻。

她在书里写了一个中年女性父母相继去世的故事。主人公44岁那年,母亲得了阿尔茨海默。

病来如山倒。很快,母亲不能独自料理生活。起初还是父亲照顾母亲,没过多久,父亲的胃经常不舒服,她带着到医院做检查,竟然是胃癌晚期,已扩散。突然间,所有的事情,都摆在了她一个人面前:

白天要到医院照顾父亲,晚上回家和保姆换班,看着母亲,还要辅导儿子功课,随时关心在美国待产的弟媳…….仅是短短几天里,她变成了“当家人”。


29.jpeg

电视剧《嘿!老头》中

患上阿兹海默症的父亲只记得儿子乖巧的样子

秋色连波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因为身边有一个朋友的父亲,突然生病去世了。朋友说,那段时间,自己很恍惚,因为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解决完一个问题马上又一个新的。直到所有的事情都解决完了,突然有一天晚上,有一个瞬间,她才意识到,自己没有父亲了。


30.jpeg

秋色连波

《寥寥中年事》作者

我所接触的中年女性,最突出的两个特点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大多数中年妇女,在家庭中都是主心骨。但整个社会却认为,男性是家里“挑大梁”的角色。在我看来,男性基本只需要赚钱。反而女性,既要赚钱,又需要顾家。

秋色连波说,她起初只是想把这些日常故事记录下来。直到书出版以后,她看了留言才知道,原来不同背景、不同成长环境下的女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别如此之大。

少女是一枚一枚的,妇女却是一坨一坨的。很多年轻女孩觉得,这像恐怖小说。其实这些,都是中年女性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正在经历的事情。”

“我觉得这本书,是在借助这些女性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即便生活一地鸡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体面的中年人。”(题图与内文无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8 06:29 PM , Processed in 0.0486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