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许相公,指的是宰相许圉师。李白作为一个布衣寒族(虽然开头吹了半天自己),能娶到宰相家的女孩子,几乎是一个奇迹。这有赖于两个条件,第一:有才华;第二:许家当时的没落。
许家的兴起,源自许圉师的父亲许绍,他是唐高祖的发小同学。隋末大乱,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后,许绍效忠越王杨侗,在王世充废黜杨侗自立为帝之后,许绍率黔安、武陵、澧阳等诸郡转投李渊,做了安陆郡公。一言以蔽之,唐朝江山,许绍出过力。
许圉师不是一个普通的官二代,旧唐书说他“有器干,博涉艺文,举进士”。他的官宦生涯早期如同火箭,没几年就做了左相,这当然和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进士出身有关。转折点来自龙朔二年(662年)冬天,他的儿子许自然打猎的时候杀死了人,许圉师“隐而不奏”。许敬宗上奏说:“人臣如此,罪不容诛。”许圉师在十一月下狱,第二年三月,贬官虔州(今江西赣州)刺史。
这背后当然是武后势力的崛起,毕竟许圉师下台之后,上台的是武后集团的中坚力量李义府。
许圉师去世于公元679年,死后得以陪葬乾陵,他的死对头李义府反而死在他之前(早死了三年)。
到了李白入赘的开元年间,许家记载的有官职的人都不是许圉师的直系儿孙,而是侄孙,许圉师长兄的重孙许辅乾(金吾大将军光禄卿,员外郎,袁州刺史)、许辅德(宕州刺史)、许戒言(太仆卿右武卫大将军,琅琊大守)。留在安陆原籍的,大约是圉师后辈中的一房微支。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李白同学还是要得意洋洋写一句“许相公家见招”,我曾在一本描写李白的《世界名人传记·李白》上看到作者花了好大篇幅写许圉师见李白,实际上,李白出生于701年,绝不可能见过许圉师,这是大大的误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