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9|回复: 1

净土法门的信愿分两种,别再混为一谈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6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1-2-27 02:04 PM 编辑

净土法门的信愿分两种,别再混为一谈了!
净土解行  Today


WeChat Image_20210227112808.jpg

112926ym6h48nfch63ee43.jpg


      编者语

      现在念佛人多,但是得其关要者少。为使更多净业行人掌握净土法门的关要,增上往生信愿,净土解行微信平台,将陆续发布念西法师《净土法门关要及修学歧途》,望诸道友能持续跟进学习,真诚随喜您精进闻法的功德!

辨析往生条件之辨析其他疑惑




      辨析其他疑惑:

      1. 未与实相理体相应故不得生;
      2. 没有发起菩提心故不得生;
      3. 没有如量的出离心故不得生;
      4. 业障重、福报轻故不得生。

      ■ 辨未与实相理体相应故不得生


      念佛法门,本来是事理圆融、禅净不二的。所以古来也有好多的禅宗大德,把净土法门解释为禅净不二;或者依圆教的讲法,如天台、华严,都说净土法门是圆顿教、一佛乘、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

      净土法门确实是圆顿一乘大法。因为净土就是佛的净土,没有比佛更高的境界了,所以这个法门当然是最高、最殊胜的。

      但是有些人虽然赞叹净土法门,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净土法门,不过是依通途的教法来理解净土。所以他就以为:“净土法门既然是大乘的教法,是圆教一佛乘最高的教法,那你修净土法门,也就必须要与实相理体相应。如果不相应,怎么能往生大乘的净土呢?”

      这表面看来很有道理:“你必须要有事理不二、禅净不二的智慧,才能往生净土,否则往生不了。”

      这样的观点我们随处都能听到,学通途法门的人往往这样来解释净土。你如果受影响,那就麻烦了。那可能你也觉得:“哦,我没有跟实相理体、甚深的教法相应。听都听不懂,更不要谈修了。我自己智慧不够,看来往生净土没有希望。”


      修学歧途

      ❖ 修学歧途二:

      念佛信愿不分事理。

      这种歧途是对念佛法门的信愿不分事理。不但自己误入歧途,而且他还要来教别人。

      念佛法门的信愿,可以分两种:

      一种是事相上的信愿。它很浅显、很容易懂,谁都能做到,你只要有真信切愿、不怀疑就可以。有真信切愿就绝对百分之百能往生。这是事相上的信愿,与甚深的法界理体没有关系。

      第二种信愿是高标准的。像蕅益大师讲的六信“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全部具足。这个信愿不离实相理体,是高标准的。

      现在有些学净土、讲净土的人,不分事相、理体,混为一谈。所以他就要求人:“你必须要做到与实相理体相应,否则往生不了。”

      他的理由就是:“如蕅益大师讲‘六信’,许多祖师大德也都把念佛法门讲得很高,都是不离实相理体的。你实相理体都不懂,怎么能往生得了呢?”这就非常麻烦。这是第二种修学歧途。

      从这个歧途,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净土的关要:事理要分开来。净土法门的信愿,也有事相上、理体上不同的讲法:事相上的是最低的往生条件;理体上的是最圆满的、高标准的,甚至是上品上生的条件。这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 净土关要:

      “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关于这个道理,我们看莲池大师(莲宗第八祖)他老人家在《弥陀疏钞》里是怎么讲的:“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

      莲池大师说,虽然你不懂实相理体,甚至是闻所未闻,即使以很执著的一种状态来念佛,也不要紧。“著事而念能相继”,你有真信切愿,自然就会精进地念佛。

      我们要注意,“念能相继”是从真信切愿自然出来的。如果一个人说:“我有真信切愿,但我就是不想念佛。”那就闹笑话了,那是自欺欺人,绝对不可能的。


      “著事而念能相继”,虽然他什么理体都不懂,很执著,但也不要紧。“不虚入品之功”,他绝对还是可以往生的,而且百分之百往生。九品中,至少下品下生没有问题。

      但如果“执理而心实未明”,他执著理体,开口就说得天花乱坠,动不动就禅净不二,实际上他没有真正地开悟,净土事相上的信愿又不注重,最后“反受落空之祸”,他会产生一种流弊,最后就落空了。

      法门太高,实相理体他实际上没有真正地抓住;事相上的信愿他又看不起、不注重。这样就“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落空了。

      所以印光大师经常讲:这些大法师、大通家、大居士,反而不如老太太、愚夫愚妇,他老老实实深信发愿念佛,最后反而往生了。

      这说明,净土法门有事相上、理体上不同信愿的讲法,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混为一谈就麻烦了,你就会误入歧途。这是第二个修学歧途。

      当然这也给我们透露了净土的关要。这个关要没有掌握,你就很容易误入歧途,或者受别人的影响,破坏了自己的信心。

     
       教  证

      下面我们来看教证:

      ❖ 教证1:

      《观经》(上品中生):“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可知:与实相理体相应是上品中生的条件,不是往生的必要条件。

      我们来看《观经》经文,上品中生者往生的条件是:“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上品中生的条件,就是对第一义谛(实相理体、胜义谛)心不惊动,并且深信因果、深信大乘,不诽谤大乘。可见胜义谛、实相理体是很高的,是上品中生的条件,而不是往生的必要条件、最低的条件。

      但是一些不懂的人,就把事理混为一谈,以上品中生的条件来要求所有的念佛人:“你没有做到,你就往生不了!”这下就麻烦了,他会破坏许多人的往生信心。

      ❖ 教证2:

      樝庵有严大师法语:

      “所云修无生妙观得生者,此乃上品往生之一门耳,然不可辟一门而塞多门。安乐集云,生净土者有二种:一有相心,谓著相欣乐;二无相心,谓理观相应。若今之世,中下钝根,愚迷障重,待理观相应方生者或少矣。”

      樝庵有严大师,是天台宗的一位高僧大德,《净土十要》中也引用过他的法语。这里的教证,是有严大师予某人书信里面的回答。

      对方持的观点是:“要修无生妙观才能得生净土”,无生妙观也就是实相理体,修这个才能得生净土。对此,有严大师回复:“此乃上品往生之一门耳”,这是上品往生的一种修法。你不能以这一种修法,而否定其他所有修法。

      下面,有严大师引用了道绰禅师的《安乐集》。道绰禅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善导大师的师父,非常权威、可靠。

      《安乐集》里是怎么讲的呢?

      往生净土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有相心、有执著心的修法。他听说极乐世界非常庄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就以避苦求乐的执著心修,但也能往生;另一种是“无相心”,也就是与理观相应,与实相理体相应。往生的人分这两种不同的根机、两种不同的修法,都能往生。

      有严大师接着说:“当今之世,中下钝根的人很多。如果一定要与实相理体相应才能往生,那能往生的人就太稀有了。”绝大多数人都是一种有相的、执著心的修法,你不能说这些人就绝对不能往生。

      ❖ 教证3:

      《印光法师文钞·复戚智周居士书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当唯以翻阅研究净土为事。半日学解,半日学行。必期于彻头彻尾,了无疑惑而后已。

      楞严正脉,且作缓图。纵亲见如来藏妙真如性,亦不能即了生死。”

      我们引用的都是最权威、无可置疑、古来公认的大德的教言。对我们学佛来说,知见非常重要。我们要依佛经公认权威的祖师大德,比如净土宗十三代祖师,这是绝对可靠的。

      其他宗派祖师的讲法,如果跟净土宗祖师不一样,你可以不依从,因为我们是学净土的,学净土那当然你要依净土本宗的讲法。

      乃至现代人,不管他是什么人,甚至包括末学本人你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不是可靠不好讲。你要看他所讲的观点,跟佛经、权威祖师大德是否相合。这是我们观察正邪的唯一标准。

      学佛人必须要在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准绳、一个照妖镜,你一照,就能照出正邪,马上就能分辨出来。这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再来看印祖《文钞》。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复戚智周居士书二》:

      “见性是悟,非是证。证则可了生死。若唯悟未证,纵悟处高深,奈见思二惑不能顿断,则三界轮回,决定莫由出离矣。若不通楞严,倘净土法门,能仰信佛言,决定无疑。真信切愿,以修实行。则决定往生,为极乐世界中人。”

      你如果依《楞严经》禅宗开悟,开悟之后是解悟,还不是证悟,不是说登地,证法身了。如果证法身了,就能了生死;如果仅仅是禅宗开悟,但是见思惑没有断,那三界轮回还是不能出去。

      但如果你能对净土法门“仰信佛言,决定无疑。真信切愿,以修实行。”即使你不通楞严,也“则决定往生,为极乐世界中人。”

      所以,《楞严经》不懂不要紧,禅宗不懂不要紧,天台、华严、圆教不懂不要紧。你只要在最浅显易懂的、事相上的真信切愿上下一番功夫(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最后得到真信切愿,“仰信佛言,决定无疑”,那就决定百分之百往生。这非常重要。

      事相上的信愿与理体上高标准的要求,这两个要分开。而且我们修学的时候要有次第:先产生事相上的真信切愿,再去希求理体上的信事、信理,禅净不二的修法,目的是为了上品往生。

      而现在如果你连下品下生都没有搞定,就想上品上生。就像还不会走路,你就要飞了,第一个台阶还没有上去,你就要登第十个台阶,最后摔个四脚朝天还是好的,说不定甚至会粉身碎骨。

      遣 疑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问答。

      ❖ 有人问: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此处解释“信”,不是包含“信理”吗?可见真信的要求很高。

      ❖ 答:

      此是高标准的圆满要求,并不是往生的最低条件。这个疑问,就是前面提到的“对净土法门的信愿,事理不分”。

      有些人起这样的疑惑也有依据,不是说随随便便凭自己想的。因为许多祖师大德好像有这个讲法,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这当然是公认的莲宗祖师。

      在《要解》里不是讲“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吗?这个“理”就是实相理体。既然讲信心要具足“六信”,那愿也应该是这样,信愿都要跟理体相应。

      表面看来他也有依据。但他不知道,蕅益大师是站在天台、圆教上来解释净土的,这个法门的高妙肯定是无上的,净土就是圆教一佛乘,要把这个法门最高妙处开显出来。

      净土本来就是佛的净土,你不能把它硬要“压深为浅”,这是蕅益大师所批评的。而现在佛门当中,普遍有许多法师讲法,当然发心可能是很好的,讲得尽量通俗易懂,但是深度没有了,为了迎合世人,把教法压深为浅,甚至失传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法门的最高妙处肯定要开显出来,蕅益大师肯定要从最高妙上去解释信愿行。但要知道,这是一种高标准的、圆满的要求:要信,我们就要信到最彻底、最究竟,当然要跟理体结合,怎么能不谈呢?

      因此讲信的时候,肯定也要信事、信理,这是高标准的,最究竟的、最圆满的,从圆教一佛乘去解释信愿行;但是它不是往生的最低条件。我们要注意,这并不是往生的最低条件——事相上的真信切愿。我们要分开来看,这样就不会觉得矛盾。

      我们看祖师大德的观点时要去分析。不分析,错会了祖师意,那就麻烦了。

      这是我们首先要遣除的一个修学歧途:“念佛的信愿不分事理,混为一谈”。


      ■ 本文摘自念西法师《净土法门关要及修学歧途》,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你真的相信自己百分之百能够往生吗?
      印祖大声呵责他:什么叫念好?十念就能往生!一定要一心不乱才可以往生吗?看祖师大德怎么说你是否错解了《阿弥陀经》中“一心不乱”的真正意义?临终时昏迷颠倒了,还能往生吗?“未得一心不乱,绝对不能往生”?这句话误导了多少念佛人

WeChat Image_20210227112830.gif

WeChat Image_2021022711283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是事相上的信愿。它很浅显、很容易懂,谁都能做到,你只要有真信切愿、不怀疑就可以。有真信切愿就绝对百分之百能往生。这是事相上的信愿,与甚深的法界理体没有关系。

      第二种信愿是高标准的。像蕅益大师讲的六信“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全部具足。这个信愿不离实相理体,是高标准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2 10:03 PM , Processed in 0.0442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