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6|回复: 2

生死不是靠推测的,不是靠研究的,而是靠参透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5 03: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0-12-26 12:38 AM 编辑

耀智法师谈生死:生死不是靠推测的,不是靠研究的,而是靠参透的
原创 觉悟号  觉悟号  今天


      “作为佛弟子,我非常明白孔子为什么没有把生死讲清楚。因为生死不是靠推测的,不是靠研究的,而是靠参透的。”

      “像我五十多岁,基本上固定了,但是我很恐惧,所以我还是要发愿,要去改变。”

       “临终时有善念,死得会非常安乐,没有善念,则有极重苦受逼迫于身。死亡是快乐还是痛苦,跟我们这一生有关”

      2020年12月19日,“都市佛教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生命与医疗对话”在广州大佛寺举办,这是一场有关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耀智法师分享了自己对生死的甚深见地和领悟。

      现特别整理编辑耀智法师的对话内容,以飨各位读者。


1.jpg

1

了知生死,靠的不是推测和研究

      生命的延续有转换的机制,这里的转换机制,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死问题。

      我们对生死问题非常地迷惑。比如,我们庆祝生日,却不会庆祝死亡。大家认为死亡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我们中国人不谈死只谈生,我想可能是国人对孔子的误解。我们经常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未知生,焉知死”,意思就是说,你活都没活明白,还谈死干什么?其实孔子的这句话只是一个片段,并不等于孔子叫我们避谈死只谈生。

      这句话出自子路问孔子如何侍奉鬼神?孔子先讲:“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然后就问:“未知生,焉知死?”

      其实孔子也是在和他的弟子探讨生死,但最后没有探讨明白,他们也没有办法知晓生死。

      作为佛弟子,我非常明白孔子为什么没有把生死讲清楚。因为生死不是靠推测的,不是靠研究的,而是靠参透的。

      生与死是并列的,生与死是本观的,想要参透,必是在甚深的禅定中,心静若止水,寂静不动,在这种境界之下,才能了知生死轮回。


2.jpg

2

从三个方面阐释佛教生死观


      那佛教如何理解生死问题呢?我从三个方面来解答。

      首先,生死的方向就是轮回。

      释迦牟尼佛是太子,出生以来就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当他逐渐长大之后,在东西南北门城门边发现,老的、死的、病的,最后发现一个修道者。释迦牟尼佛跟我们一样,出于恐惧生死的本能,所以出家修道。

      他私下修道的时候,跟婆罗门教聊过禅定与苦行,于是他在雪山六年苦行,最后在菩提迦耶悟道。

      佛在初悟道的时候,最初开启了宿命通。他以超然的智慧看一切众生,此死彼生,生生死死,于是发现生死是延续的、是轮回的。

      所以,生死不是推测出来,不是分别出来,是参透出来。生死的方向,就是轮回。

      其次,生死是怎么轮回的?

      佛经讲生有、本有、死有、终有。

      生有,我们生从何来?在佛经中讲,生有是存在,这个存在是从哪来?怎么存在了?是父母所生的吗?这不是你能选择的,也不是你的父母能选择的。如果能选择,父母不可能选择生一个败家子,肯定要想生一个很好的人。

      佛初成道时,观众生为何要老死,就说没有生,就没有老死。那这个“生”,从何而生?

      《十二因缘经》讲,不从自生、不从他生、不从天生,亏为阴阳生,从阴阳而生。不生之生指生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不生他生,是指你是父母所生,父母给你的是物体,并没有给你灵魂;不生天生,是说你不是神来创造的;

      亏为阴阳生,成阴阳合生,这个因缘起后造业,业造报,就是从过去延续下来了。

      本有,本有是从我们出生到老死,其后造业所作不时的一个种子,那也是一个存在。

      死有,当我们生命转化的时候,就要死亡,死亡以后,就产生了终有。从佛教里边讲,终有是死亡之后的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中阴身。这个阶段有大恶与大善,大恶的就到地狱里面去,大善的就到圣人里面去,一般的不善不恶,这四十九天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来做做终极关怀。

      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生有、本有、死有、终有。而我们生生世世所造善恶业,都储存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之中,并影响你的生生世世。

      人的一生很奇怪。假如我们活到八十岁,前二十年一般是受过去时的影响,所以二十岁之前会有叛逆期:你要说他没长大,他的身体已经长大成人,你说他成人了,他面对社会的经验不够。

      从20岁到60岁左右这40年当中,你已经能适应,习惯所做不时,那就产生了有。

      从60岁到80岁,我们来生去哪里,在个阶段很受影响。像我五十多岁,基本上固定了,但是我很恐惧,所以我还是要发愿,要去改变,否则的话,你过去所做的习气很难改变。

      第三,生命的关怀、解脱,是针对不同的人,没有修行的人怎么去关怀?

      从佛教三世因果来讲,欲知过去生,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今生的受报身是过去延续的,未来的受报身是我们今生所造做的。

      佛教有十方三世的概念,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就是我们要去投胎受报一个空间,就是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是三恶道,人、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我们今生所造作会影响到未来法界的一个方向。

3.jpg

3


自在地面对死亡,勇敢地经营来生


      我们如何面对在今生生命的临终?

      《瑜伽师地论》里讲,善心死时安乐而死,将欲终时无极苦受逼迫于身;恶心死时苦恼而死,将命终时极重苦受逼迫于身。

      意思是说,临终时有善念,死得会非常安乐,没有善念,则有极重苦受逼迫于身。

      死亡是快乐还是痛苦,跟我们这一生有关系的。可是我们没有福报怎么办?

      首先,在面对我们身体衰老乃至死亡的时候,我们就要好好地去选择方向。当你生命要结束的时候,你是接受自然的死亡,还是要依靠科技让生命无意义的延续?

      第二,是不是可以减少他临终时的痛苦,不影响他的善念?

      第三,要培养他的灵性。

      慧开法师讲过三个千万:

      第一,千万不要错过人生的阳寿,阳寿到了就相当于毕业,该毕业你就毕业了;

      第二,千万不要拖到人生的正念
失去),如果他自然死亡,你不让他自然死亡,他的正念就会没有了;

      第三,千万要保持临终时候有正念为未来的方向做助力、做准备。

      慧开法师最后还有个总结:

      真诚地面对人生,坦然地接受老病,自在地面对死亡,勇敢地经营来生。




4.gif
发表于 2020-12-25 04: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5 04: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源济 发表于 2020-12-25 05:05 PM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2 10:08 PM , Processed in 0.0425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