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人在外,往往自称“额四(我是)西安人”。
这并不是渭南人要沾西安的光,而是渭南名气实在太小,鲜有知者。但你若追问一句“西安哪里的”,渭南人便先讪讪地一笑,然后才告诉你:“其实,额四渭南滴!”
▲ 陕西富平县,意寓“富庶太平”。摄影/张永锋
说这句话时,渭南人双眼放光——这座占据了八百里秦川最开阔地带的地级市,值得他们骄傲:
渭南,因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而得名。这条黄河最壮阔的支流,孕育了周、秦、汉、唐四大强盛王朝;
▲ 渭河与黄河交汇处,图中细长河流为渭河。 摄影/张永锋
这里,屹立着中华民族的圣山之一、五岳中海拔最高的西岳华山,孕育了最早的“华夏”;
▲ 西岳庙,远处山峦为华山。摄影/李平安
这里,是“天府之国”关中平原的东大门,坐拥最重要的潼关要塞,扼晋、陕、豫三省咽喉;
▲ 风陵渡黄河大桥,将晋陕两省连在一起。摄影/康辉
这里,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令世人肃然起敬;
▲ 龙门,位于韩城与河津之间。摄影/薛俊
这里,每天都在为中国人民生活作息所依据的“北京时间”授时,14亿人的分分秒秒,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 蒲城县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日晷雕塑。摄影/视觉中国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渭南都是中国人无法绕过的地方。
河山圣地,最早的“华夏”
渭南位于陕西东部,是陕西的“东大门”。她东隔黄河与山西、河南相望;西接西安、咸阳;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依秦岭与商洛为邻:
从空中俯瞰渭南,便能发现一条玉带横揽其身,这便是渭河。渭河自西向东浩荡而来,在渭南境内冲积形成关中平原(也叫渭河平原)最开阔的地带,收纳陕西最长的河流洛河(也叫北洛河)后继续向东,汇入黄河。
纵横的河流,为渭南带来平缓广阔的冲积平原,也为渭南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因此渭南自古便是陕西著名的“粮仓”,粮食产量位居西北各市之首,一市粮食产量便占了陕西全省的四分之一。
▲ 潼关县秦东镇吊桥村平坦无际的麦田。 摄影/郑年喜
以渭河为轴线,越过其两岸的黄土台塬,渭南南北两端分别是秦岭山脉和乔山山脉。重重山脉之中,久负盛名的便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最高峰之一华山。华山奇峰突兀、气势磅礴,古称“西岳”,自古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华山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情。 摄影/张永锋
河流众多、土壤肥沃、地形多样、气候温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渭南早在100多万年前,就成为早期智人的活动中心,蓝田人、大荔人等都曾在此留下过痕迹。这与鲁迅的老师章太炎先生的考据不谋而合:章太炎认为:“我们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 就华山以定限 , 名其国土曰华 ……夏之名实因夏水而得,本在雍、梁之际,因水以名族……”据当代学者郭润宇考证,夏河即是黄河。最早的“华夏”即是华山之下、夏河岸边的地方。
▲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芮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距今约3000年。 摄影/李文博
大山大河,养育了最早的“华夏民族”,最早的“华夏民族”在这里创造了“华夏文明”,又携带着“华夏文明”的基因,从这里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