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0|回复: 9

[哲史艺丛] 2018十大非虚构类好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0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十大非虚构类好书

 新周刊 新周刊 2018-12-31

93DE3F9E-BD03-46B8-AAEA-33707EFDA0B1.jpeg


每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都在不断回望与总结,并计划着最后一天应该做点什么。


搓一顿吧,在冻到入心入肺的岁末冬夜,一顿冒着热气的火锅是最温暖的安慰。看电影似乎也不错,但今年元旦档期乏善可陈,是否值得在冷空气南下的时候冒着彻骨寒风去电影院过年,是个问题。


读书度过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永远都不会错的选择。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里写道:“当人生经历一段困难的日子,一个毫无生气的时期,我总是这样做,坚持某几句话,表达某种见解的几句话。即使这些话已经过时并毫无意义,我知道生命一定会回归,从而使它们重焕生机。”


如果说一年里有什么东西不会过时,好书一定是其中一种。2018年,书价贵了,但好书不少。我们认为,这10本书(排名不分先后),是2018年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1

宋徽宗


484D27D9-0867-4467-A3E0-EE70407166BC.jpeg

作者: [美] 伊沛霞 , 译者: 韩华 
出版社: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提起宋徽宗赵佶,很多人都会想起一个词——“亡国之君”,认为他是“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不同意这种简单粗暴的道德史观,她在这本书里呈现了一个更复杂、更人性化的宋徽宗。


作者认为,北宋灭亡并非因为宋徽宗沉溺艺术耽误政事,事实上,徽宗很少玩忽职守,从来没有取消过视朝或不看奏疏,也努力地去理解大臣提出的问题和政策。作者也令人信服地指出,联金抗辽并非宋徽宗昏庸愚妄的决定,而是北宋外交与军事政策按照逻辑发展的结果。北宋朝廷一直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到了徽宗朝的时候,辽国衰弱,徽宗认为时机已到。但不幸的是,此时江南地区发生了方腊起义,宋徽宗不得不撤军南下平叛,国力大伤,致使金兵抢占先机,以一己之力灭掉辽国,不久后便举兵南侵。


在徽宗朝早期,一个读书人无疑会认为自己是幸运的,由于徽宗和蔡京推动的教育改革,全国各州县都开办了学校,包括提供初等教育的小学,数十万贫寒子弟有了进入全日制学校读书的机会,有才能的人还可以进入皇家画院得到宋徽宗的指导,王希孟便在这里画出了千古名作《千里江山图》。但千里江山的崩溃就发生在几个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的共同推动之下,宋徽宗显然不是一个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皇帝,他的儿子在徽宗禅让后大举清洗父皇亲信,致使朝廷内耗严重,更难当大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
遥远的向日葵地


作者: 李娟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这世上总有人以你没想过的方式生活着。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李娟母亲承包了一片贫瘠的土地,领着羸弱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兔们,共同守护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

母亲无疑是书中的主角,她是队伍里的司令、将军兼士兵,在这处冷冷清清的天地,她永远那么热火朝天:天气太热,她干脆脱光了衣服在地里劳作,与大自然赤诚相见;为了安心,她一口气收购了别人养坏了的鸡群,直到它们“寿终正寝”……母亲也非唯一主角,在大自然面前,众生都一样,渺小孤独却坚韧蓬勃。

《遥远的向日葵地》延续了《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的风物与人情,这一次,李娟把目光落在了葵花地,写它的播种、育苗、成长、丰收与毁坏。更将文字触及到葵花地之外,写人与自然的爱恨纠葛、生命与生命的相离相依。

正如本书后记中李娟写的那样:“向日葵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这是李娟心头的纠结迷惘,是妈妈永远耗不尽的希望与力气,是外婆颠沛流离之后的颓然凋零……是世间所有人都会经历的一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

袍哥

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21E313C0-8C96-4D3B-8F01-A89D42A52B6F.jpeg

作者: 王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有两个“江湖”,一个浮游在想象,一个隐匿于现实。2018年,一位想象江湖的巨擘故去;2018年,一本重现江湖的著述出版。想象总是倾向崇高与浪漫,而现实则更具体和杂陈。


专长于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的大家王笛,用其倾注近四十年心血写就的新书《袍哥》,为我们掀开了中国现实中隐秘江湖的一角。王笛教授认为,袍哥就是四川的哥老会,与天地会和洪门同源同宗,以反清复明为政治行动纲领,最后在民国年间发展成长江中上游影响力巨大的地方自治组织。袍哥是清末革命中川军的重要组成力量,在最盛时,川省甚至约七成成年男子均是组织成员。


尽管前后存在三百余年,影视剧、文学小说也多有传奇描述,但由于缺乏细致文献,真实的袍哥组织一直潜藏于我们的盲点之内。《袍哥》以七十年前女大学生沈宝媛的田野报告作为突破口,翔实展现了袍哥在四川近代地方社会的权力互动过程,包括其内部层级结构、隐语隐字、秘密仪式、规则伦理,以及参与基层政治事务等一系列的外部社会关系。


著作从袍哥副舵把子雷明远的生命史出发,审视其家庭在时代变局中的动荡沉浮,为读者揭示出潜匿在昔日川西社会背面的袍哥组织的生动面貌,也是中国本土微观史研究的绝好典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

作家、水手、士兵、间谍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秘密历险记


B6D1E875-A08B-480A-BBBB-822ED3D34AFE.jpeg

作者: [美]尼古拉斯·雷诺兹(Nicholas Reynolds) 
出版社: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马睿 , 出品方: 索·恩


在中国,海明威无疑是最有知名度的作家之一。作者尼古拉斯·雷诺兹(Nicholas Reynolds)对海明威的评价一点都不夸张:“他几乎单枪匹马地改变了美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抒发自己所见所感的方式。”今天如果要描述何为“典型的美国人”,必然要讲到海明威。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海明威除了是作家兼新闻记者,写作之余喜欢出海钓鱼,还有一份极其隐秘的工作——间谍。他不但为美国战略情报局(中情局前身)工作,也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克格勃”前身)签过约,吃两家茶饭。但在二战中,海明威又坚定不移地为美国而战,作为前线间谍和游击队长参与了盟军解放巴黎的战斗。


作者利用美国中情局博物馆、国家档案馆、肯尼迪总统图书馆的档案,还原了海明威与美国战情局、美国海军情报局、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秘密联系。即使你不喜欢海明威的左翼立场,也很难不为他的战士、间谍生涯而着迷。但对海明威来说,间谍只是战斗的替代品,他人生最满足的时刻也许是在巴黎解放的那天傍晚,他和几个战友、记者在巴黎丽兹酒店喝酒庆祝,点了五十多杯马丁尼酒。晚餐后,他们在菜单卡上签名,上面留了一行文字:“我们觉得我们占领了巴黎。”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0: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

广州贸易

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


23B38443-0802-4EA5-9BF2-797F851C9ED3.jpeg

: [美] 范岱克  译者江滢河 / 黄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启微


在珠江边读这本书,搭配阅读茅海建的鸦片战争研究,会有一种时空交错的神奇体验:


鸦片战争前的一个半世纪,广州是世界第一大港,外国商船络绎不绝地来到珠江口,珠江水面上形成了一个围绕外贸产生的水上浮城,专供买办采购。数以千计的舢舨连成一片,商家和小贩在船上饲养了各种家禽家畜,还出售水果、肉类、蔬菜和方方面面的生活用品,甚至包括轮船建材、理发店和妓院等,应有尽有。


鸦片战争前夜,清政府主导的中外贸易秩序瓦解了,虎门的大炮再也打不中吃水更浅、驾驶更灵活、速度更快的新型蒸汽船,英军船只得以长驱直入广州内河,一路突破琶洲炮台、瑟洲炮台、猎德炮台、二沙尾炮台、东炮台、海珠炮台,兵临广州城下。


中山大学教授范岱克(Paul A. Van Dyke)撰写的这本书,详细而生动地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广州港的经济生活面貌,对当时广州对外贸易中的“引水人”制度、买办制度和海关管理制度的介绍尤其精彩。读完此书之后也就明白,为何鸦片战争开战时,成群吃瓜群众会躲在岸边围观,他们也许更担心水上浮城的存亡,从事了一个半世纪的生计即将消失,明年还能找到工作吗?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8-12-30 10:42 PM 编辑


6

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


0E7B9BDE-565F-4282-80CC-FAE577A90D6A.jpeg

作者:  [英] 奥兰多·费吉斯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娜塔莎·罗斯托娃,是《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位女性形象。在托翁的描述中,娜塔莎擅长舞蹈,无论是俄罗斯民间舞蹈还是西欧风情的舞步,娜塔莎都能驾驭——我们可以把翩翩起舞的娜塔莎想象成奥黛丽赫本的模样,因为1956年版的电影《战争与和平》里,娜塔莎一角正是由这位伟大的女演员扮演。


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正是把娜塔莎的舞蹈,作为由两条精神主线组成的俄罗斯文化的某种象征:一面是彼得大帝以来,精英阶层对于西欧尤其是法国文化的崇拜,另一方面,是从俄罗斯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本土文明。这两条主线互相交织、割裂、融合、对立,最终构成俄罗斯文化的基本样貌。


或许,今天的俄罗斯文化已经逐渐退出了主流视野,但是,只要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宾、列维坦、柴可夫斯基等等璀璨如群星的名字,还能用他们的艺术打动我们,我们就有理由去仔细体察俄罗斯文化的源流。


《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

发现燕然山铭


A4DFB79D-0404-4B1A-8DFC-64F3935D6E08.jpeg

作者: 辛德勇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在我大中华虽远必诛的宏大叙事中,功莫大于此。两千年岁月荏苒,我们熟知的历史仅仅存在于故纸堆里,谁都未能直视如此高光时刻。


谁能想到,勒石燕然的典故竟然穿越时空近在眼前,去年在蒙古国翁金河东岸一块很小的独立山丘上,消失了1900多年的燕然山铭重见天日。


北大教授辛德勇的新书《发现燕然山铭》绝不是一本枯燥的训诂或者考古著作,辛德勇将《燕然山铭》的前后左右挖了个底掉,精彩的文字将我们引入一个贯穿将近2000年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伟大典故背后却是东汉窦太后与窦宪的权谋、私欲的故事。


正如辛德勇所说:“无奈历史无情,一个人的行事,一个政权的所作所为,是功是过,并不由你自己说了算,青史才会给出公正的评价——这就是看它究竟是否利国利民。真正的丰碑,总是矗立在人民心中,闭着眼睛也都能看见,不像燕然山上的铭文,还要费劲扒力地登高找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8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9D11742C-F05D-41D8-B1A0-0839D691E053.jpeg

作者: [以]丹尼尔·戈迪斯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译者: 王戎 译 / 宋立宏 校译 


1948年5月15日,那块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回到犹太人手里,以色列建国,距离罗马人镇压犹太人起义占领耶路撒冷,已经过去了足足1878年。


天上不会掉馅饼,每一分荣耀都是用命争取来的,对于当时处在应许之地的犹太人而言,这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解读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绝对不是奶与蜜,而是剑与火。


以色列可能是世界上最具争议的国家,一面是石头,一面是鸡蛋。只是回望这段复杂的建国史,你很难说清楚犹太人到底是邪恶还是善良。他们的游击队也会搞炸弹袭击,也会波及普通人,但如果放在二战结束之后的大环境下,没有谁的心可以比死了600万同胞的犹太人更硬,看看奥斯维辛的焚尸炉,这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


关于以色列的历史,往往被欧美某种神秘力量左右着,犹太人总被描绘成刽子手。作者丹尼尔·戈迪斯罕见地不偏不倚站在历史的中间,对犹太民族如何从逆来顺受到郎心似铁,进行深入剖析;再到他们的对手如何背信弃义,一手橄榄枝、一手拿剑是一种怎样的谎言。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

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


A6086424-57FF-4C06-8ECA-CCB07EEC85B9.jpeg

作者: 齐锡生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这本书最合适的另一个书名是“改变中国的53个月”。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中国尚是一个深受欺凌却又饱受漠视的边缘弱国,但在53个月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它已经步入国际舞台中央,成为与世界强权美国携手合作的重要盟友。而其中起到旋乾转坤之力的,恰恰是长期以来被外交史家和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的个人意志。


诚然,在国关学者眼中,国家利益是一切外交活动的最高目的,在这一视域下,战时中国领导人的外交行为总是被解读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和不顾大局的,原因正在于其外交手段太具有个人化色彩,往往以个人意志取代国家利益。但齐锡生的著作却指出,国家利益的界定本当因时因事而异,其最终判断者仍在个人。


因此,胡适近乎理想主义遵守准则的外交活动固然赢得各界好评,但却于事无补;而宋子文不乏手段甚至不合规则的务实外交,虽然饱受诟病,却争取了中美结盟的可能性。而作为战时中国领导人的蒋中正,对国家利益的判断是用尽一切手段保证持久抗战,苦撑待变,中国的所有外交活动也都灌注于这一目的之上。


尽管没有人能百分之百确定这个判断绝对正确,但这一由个人意志灌注的信念,在不确定中艰苦卓绝地挺过了53个月,并最终赢得了中国作为世界四强之一走上国际舞台中央的光辉时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

恋地情结


86B9F23A-6F37-4C32-9E0D-7052FBD969E9.jpeg

作者: [美] 段义孚 (Yi-Fu Tuan)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志丞 / 刘苏 


钱锺书在《管锥编》提到,很多古人相信一个人得道升仙时,他养的鸡犬都会一同升天,唯有猫舍不得离开,因为猫不像狗,它们“恋地胜过恋人”。至于一朝得道则抛家弃子也要升天的人,更加不会留恋他的土地。这当然是小说家言,与故土、家园的情结,是人类最为持久的情感之一。


美籍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是人文地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这本书出版于1974年,2018年才推出了中文版。所谓的“恋地情结”(topophilia)是段义孚自创的名词,目的是“为了广泛而有效地定义人类对物质环境的所有情感纽带”,尤其是对于某个地方依恋。读者很容易从中联想到他们对故土与国家的情感,但段义孚把爱国主义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帝国性的,一种是地方性的,只有后者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土地情感之上。


在今天的中国,城市化需求与“逃离北上广”的情绪不断拉扯,《恋地情结》能够让我们理解自身以及当前这个时代。是恋地情结促使人们产生远离城市的冲动,譬如住进花园小区、搬到郊区、定期郊游、游山玩水等,让我们脱离大城市和大国家的宏大叙事,得以有片刻时间专心于眼前的一饭一蔬、一草一木。


策划/新周刊新媒体企划中心

编辑/朱人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7 09:53 PM , Processed in 0.0371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