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侠客的自我形象塑造2018-11-03 维舟 大家
导读《倚天屠龙记》中谢逊文才武略,均属一流,不过当他手持狼牙棒,如天神一样出现在王盘山岛上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认定:金庸不打算让他做主角,因为没有一个主角会手持狼牙棒的。
行走江湖的人向来都深知“印象控制”(impression management)的重要性:和其他社会一样,江湖也是一个以貌取人的社会。故老相传在道上遇到僧道、尼姑、女子等装束打扮的人都要小心,因为这种人往往不好惹。侠客全身上下的服饰、武器、坐骑等,事实上都具有强烈的符号意义——郭靖身上的异域色彩与小红马、白雕、蒙古装束及摔跤功夫紧密相连,正如杨过的形象与断臂、瘦马、重剑、丑雕不可分,两人的符号装备无法互换。 资料图:电视剧《神雕侠侣》剧照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扮演他自己,侠客并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当他们行走江湖时,有时有必要暂时隐藏其自身的形象,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扮演几个角色——当令狐冲在福建仙霞岭营救恒山派时,他以一个低级军官的形象出现,成功地骗过恒山派及其敌人的眼睛,并给他自己以巨大的行动自由。他这一扮演太过成功,以至于他在此期间的滑稽作风及任意不羁的剑法,反而给人以更深的印象,同时也成为其自身真实形象的重要补充,展现了其性格的另一面。 资料图:吕颂贤饰演的令狐冲 对武林人士来说,武器是其“自我展现”(presentation of self)的重要仪式物品,也是其形象中关键的符号装备,他们也了解其重要性——正如丘吉尔也很清楚他著名的雪茄之类“道具”的重要性。如我曾指出的,《倚天屠龙记》中谢逊文才武略,均属一流,不过当他手持狼牙棒,如天神一样出现在王盘山岛上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认定:金庸不打算让他做主角,因为没有一个主角会手持狼牙棒的。金庸小说的主角通常只使用普通兵器或根本不用兵器,奇门兵器和大型武器(如狼牙棒)尤其是忌讳,那将对侠客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在武侠小说中,凡使用重兵器者大多都是外家功夫了得(这意味着肌肉发达,对侠客气质也有潜在损害)的邪派人物,例如《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和锐金旗掌旗使庄铮均使用狼牙棒、常金鹏用金瓜锤,都是动辄上百斤,非有惊人膂力,无法挥舞[注1]。 《笑傲江湖》中死在华山的魔教十长老,使用的十种兵器全是外门兵刃:双斧[注2]、双铁牌、判官笔、铁棍、铜棒、雷震挡、生满狼牙的三尖两刃刀,更有一件兵刃似刀非刀、似剑非剑(第8回)、短枪(第9回,破泰山剑法)、铜锤(第33回)。它们无一例外都不属刀剑这类最寻常的兵刃,其中且有一半多是重兵器。 白道中除了红花会这样的帮会组织,极少有门派使用外门重兵器。事实上,通常只有反派人物才被描绘成依赖兵器自身的威力,或选择不合常规的古怪兵器。 喜欢怪异兵器者多带一点邪气,正面人物如有使用这类兵刃,大多是因练习外家功夫(如红花会中人)、或心理扭曲(如金蛇郎君)、或性情偏激(如谢逊)、或行事怪僻——如《飞狐外传》中钟氏三雄。他们外号“鬼见愁”,兵器也和外形很配合:“三人都身穿白色粗麻布衣服,白帽白鞋,衣服边上露著毛头,竟是刚死了父母的孝子服色。”“脸色惨白,鼻子又扁又大,鼻孔朝天” (第2回)“原来三人披麻带孝,穿的是毛边粗布孝衣,草绳束腰,麻布围颈,便似刚死了父母一般。”(第7回)据金庸解释,他们原本兵刃是判官笔(“判官”也与鬼神有关),但自被苗人凤击败后,刻苦十年练成三种奇门兵刃:牌位、哭丧棒、招魂幡——这三种兵器的符号性和仪式感可能比其实际威力予人更深印象。 资料图:李修贤饰演的金蛇郎君 不仅兵刃如此,甚至内功也有类似效果:阴柔的武功一般都对应着人物性格阴沉邪恶。在《倚天屠龙记》中,每逢阴寒内力发作就要吸人血的韦一笑起初以骇人的“青翼蝠王”形象出现;在《笑傲江湖》中,练玄天指的黑白子、修习“寒冰真气”的左冷禅都是反派角色。在《天龙八部》中,段誉一度吸纳了各种真气,“体内既有黄眉僧、南海鳄神、钟万仇阳刚的内力,复有叶二娘、云中鹤阴柔的内力”(第10回),虽然南海鳄神也是“四大恶人”之一,但作为一个颇富喜剧色彩的人物,叶二娘、云中鹤显然在邪恶上要比他更胜一筹。 资料图:电视剧中的四大恶人 这样,江湖社会便呈现出一种剧场效应:人们面对的不是物理对象的世界,而是一个符号世界,正如Ernst Cassirer《人论》中指出的,在此情况下,人们首先就必须学会阅读这些符号。 例如看到一个乞丐背着九个袋子——他很可能就是丐帮的九袋弟子;如果他只有九个手指,那他可能是九指神丐洪七公;更不必说许多武林团体中繁琐的服饰体系(这种服色与社会地位的严格对应倒也是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不过正因为相关的印象足以左右人的判断,因此有时也会误导人:《射雕英雄传》中裘千丈这个骗子便以武林高手的形象自我装扮;在《鸳鸯刀》中,镖头周威信看到拦路的四位,这位老江湖一眼判断其中一位病夫“定是个内功深湛的劲敌”,因为“越是貌不惊人、漫不在乎的人物,越是功夫了得”——但后来事实证明这位病夫确实是病夫。 侠客借助于一些外在的符号来自我呈现。在北亚的巫术世界中,“鸟或驯鹿是萨满本人的精神本原,是他灵魂的形式”(《千面英雄》)——这不免使人想到,白雕和小红马也正是郭靖的灵魂形式。《侠客行》中石清夫妇作为“玄素庄”庄主,兵器、服饰、马匹都是一黑一白,连家里的匾额也是“黑白分明”。 另一关键是人物职业所具有的符号价值:朱寿桐在分析革命戏剧时指出,“坏人从事的往往是灰色职业”,如匠人、烧窑师傅、调度员、巡长,“正因为职业有如此重大的色彩分别,革命者要化妆行事也须扮成灰色身份”如磨刀人、卖木梳的、郎中、开茶馆的、跑单帮的。这些情形,毫无疑问在武侠小说中也是寻常可见的。 试看《射雕英雄传》中的江南七怪:这七个人的武器、职业、外号,三者之间有密切关联,甚至在外形上也很搭配,呈现出强烈的仪式感和角色意识(见下表),隐喻七怪的市井出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韩小莹在第2回出场时是一副渔女打扮(铜桨、蓑笠),但后来却改使剑,显然金庸觉得一个美少女使用铜桨这样的重兵器,与其形象极不协调——在《书剑恩仇录》中,以铜桨为兵器的蒋四根是个粗豪汉子,外号“铜头鳄鱼”。 资料图:电视剧中的江南七怪 同样整齐的对应见于《天龙八部》中的“函谷八友”: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外号、武器均与其兴趣密切相关,其中李傀儡更是穿戏服、唱台词出场。这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名号的强烈符号性质,例如吴领军据《天龙八部》第30回解释是因他当过大宋领军将军,显然这是模仿唐朝“金碧山水”画家李思训父子被称为“大李将军”、“小李将军”而来;而范百龄则是因围棋国手过百龄而来,金庸这里倒是提前500年预见到了明末将有围棋大国手同名;按这一规律,薛慕华之名当系因神医华佗得名,决非“仰慕中华”之意。事实上,他们名号与兴趣、兵器的对应性使得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更像是剧场人物——现实中我们很难如此巧合地找到这样一群人。 在《飞狐外传》中,毒手药王几名弟子的名字也同样是符号化的:程灵素的名字出自《灵枢》、《素问》已为许多人所熟知;但另几位也是:如慕容景岳之名,是出自《景岳全书》,薛鹊,自然是从“扁鹊”而来,都是大医家。 《天龙八部》中大理四大家将褚古傅朱分别对应“渔樵耕读”,兵器也一一对应:铁杆软索(暗喻渔杆)、板斧、熟铜棍、判官笔。这与《射雕英雄传》中一灯大师左右“渔樵耕读”四大家臣一致:他们的装束、兵器也与身份相配(据31回瑛姑语:一灯的四个部下是“大丞相(读),大将军(樵),水军都督(渔),御林军总管(耕)”)。《天龙八部》中与大理渊源甚深的“四大恶人”的兵器同样具有符号性(四人兵器分别是:段延庆—拐杖;叶二娘—暗器;南海鳄神—鳄嘴剪、鳄尾鞭;云中鹤—钢抓)。尤其是号称“无恶不作”的叶二娘,她每天杀一个小儿,用来做暗器的也都是婴儿的长命锁等物件。 金庸笔下常有此类一组人物,又如《笑傲江湖》的江南四友——他们的名号黄钟公、黑白子、秃笔翁、丹青生已显示出其兴趣分别在琴棋书画四端,而其兵器、兴趣、武术套路、外貌均一一对应(丹青生用剑,因为否则他将与秃笔翁的兵器重复:书和画均用笔),甚至年龄顺序和武功高低也恰好如此排序,他们自己也有意识地维护和控制这种印象,尤其是秃笔翁特意将书法融入武术套路中,遭到任我行的辛辣讥讽:“秃头老三善使判官笔,他这一手字写得好像三岁小孩子一般,偏生要附庸风雅,武功之中居然自称包含了书法名家的笔意。嘿嘿,小朋友,要知临敌过招,那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事,全力相搏,尚恐不胜,哪里还有闲情逸致,讲究甚么钟王碑帖?”——这正是人类学家吉尔兹(Clifford Geertz)在分析巴厘剧场国家时所指出的:巴厘国王的激情在于“努力追求一种生命的完美方式,漠不关心地统治着他的领土……疏于对付其他敌人……而醉心于高贵的和完美的形式”,“通过圣水、诗歌、莲花宝座和短剑,他乃成为一个仪式物件”。这样,“一个人愈是靠近意象化权力,他也就愈使自己远离了实际控制权力的机制”。 资料图:江南四友中的两个 这就是最终的反讽:一个人维护自我印象控制的努力,最终可能反过来阻碍他获得实际的能力。可能也正因此,我们很少看到主角会像江南四友这样沉浸在自身的符号装备中。在金庸小说中,多数主角不使用任何兵器,或者只使用普通兵器,更极少使用奇门兵刃和暗器,这也给了后继者另辟蹊径的机会:古龙《七种武器》中离别钩、霸王枪、孔雀翎(暗器)、多情环的使用者均成了主角,在金庸小说里他们是没有机会成为主角的。 注1:《倚天屠龙记》第5回:“张翠山才知道这大西瓜是常金鹏所用兵器,眼见是精钢铸成,瓜上漆成绿黑间条之色,共有一对,系以钢链,便和流星锤无异,只是两个西瓜特大特重,每个不下五六十斤,若非膂力惊人,如何使得他动?” 注2:双斧为魔教“大力神魔”范松所使,据令狐冲估计,一柄斧头重达不下40多斤,双斧也接近一百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