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8|回复: 0

[中华瑰宝] 任伯年笔下的花鸟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30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伯年笔下的花鸟世界



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以字行;浙江山阴人,故画面署款多写“山阴任颐”。近代著名画家,与吴昌硕、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儿时随父学画,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以卖画为生。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妙。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



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曾受明代徐渭、陈淳和清代朱耷、华喦等人的影响。在任伯年的花鸟画中多次提到“法白阳山人”(题《双凫》、《荷花双鸭》)。可见陈淳对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影响最大的还是华喦,任伯年学华喦的人物画,他舍去华喦空灵的构图和意境,取其流利飞动的用笔方法,他常说“师新罗山人(华喦)运笔,设以艳色”(题《金谷园图》);“师新罗山人而稍变其法”(《题另一幅《金谷园图》)。



任伯年学习华喦的花鸟画也是如此,主要取其用笔方法。华喦(1682--?)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他作画除崇尚“空灵”的意境外,极讲求用笔,他用笔飘逸骀宕,富有生趣,任伯年说他“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离顿挫,一时莫与争锋”。(题《人物》册页)所以任伯年绘画用笔之挥洒自如,迅速流动的笔法,当是受到华新罗的启发。任伯年吸取明清两代写意花鸟的成就,形成他自己写意花鸟画风格。



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对近代写意花鸟画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大。同、光之际是近代写意花鸟画派变革、形成的重要时期。清代中期金石学的发展,直接影响书画的变革,赵之谦吸取钟鼎碑刻中的金石味入画,创造了他笔力劲健,构图饱满,赋色浓艳的花鸟画。任伯年和他的途径并不一样,但他们俩人的成就都被吴昌硕所继承和发展,成为独步一时的写意花鸟画派,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写意花鸟画。



任伯年的花鸟画多来自生活,都是自然界所习见的动植物,所以在他的花鸟中没有珍禽异兽,也没有奇花异草。他画鸟多为麻雀、燕子、锦鸡、八哥、鹧鸪、伯劳、绶带、鸳鸯、翠鸟、鹭鸶、白雀,或如家禽鸡、鸭、鹅等;画兽则多为牛、羊、驴、马、犬、猫等;花卉则多为芭蕉、紫藤、绣球、水仙、牡丹、茶花、荷花,或如桃、梅、李等花。因为这些花鸟都是生活中所习见的,所以对他的作品感到亲切可爱。



任伯年的花鸟画,最大的特色是生动活泼。他画鸟无论是飞、立、啄、游、鸣,无不显得生机蓬勃;他画的花卉,无论在风、晴、雨、露中,都充满着生命力。就是极寻常的豆荚或倭瓜,无不“天机物趣,毕集毫端”。


任伯年有敏锐的观察力,他能抓住飞鸟活动中瞬间的动态,形诸于笔端。他的写生草稿,往往是寥寥几笔而摄取对象的神情,如纺织娘在鼓翅鸣叫时,那种头、腿以至全身的动作,恰如鸣叫时的神态。



任伯年特别喜欢画飞翔时的燕子和麻雀,如箭似的俯冲、回旋,或直上天空,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写生能力,是不可能画得那样栩栩如生。陈蝶野说:“先生初至沪渎,署名小楼,居豫园极不得志,日至春风楼品茗,其下为羝圈,日久对之,画羊得其神理”。任伯年的观察能力大概是由这样长期锻炼形成的。上海画界还流传任伯年趴伏屋顶上观察猫的生活的故事。


任伯年花鸟画以用色清新浓艳为其最大特点。任伯年早期的双勾花鸟画,承受陈老莲的画法,线条工细,构图缜密,色彩典雅,还未脱离陈老莲的藩篱。其承受任熏画法的花鸟画,细笔双勾,有的用笔略呈顿挫,有的则细如游丝,画于生宣纸上的则用笔断续,虽画法均有不同,但疏枝密叶,含风带露,高低向背,偃仰纵横,比任熏的花鸟显得生动活泼。



其设色均极轻淡、雅洁而明快。这些花鸟多作于同治至光绪初年。任伯年还有一些双勾花鸟多作浓重色彩,双勾填廓,朱绿灿然,用色厚重,既艳丽又古雅。任伯年花鸟画法,自从肆力写意后,亦偶作双勾法,随意抒写,不像过去那样矜持工整。线条浓淡相间,工中带写,已形成他自己的面目。总之,任伯年虽用双勾写生,由于天分超群,似不受勾成法所束,时时流露出不羁的气质。


任伯年的写意花鸟画,笔墨流畅,色彩清新明艳,艳而不火。他强调用水,水色自然交融,手法轻盈灵活。如画紫藤,其淡紫色有时极淡,而笔笔分明,毫无拖泥带水之处,所以能达到清新明艳的效果。其牡丹花信手点染,浓淡任其交融,但层次非常清楚,而光艳夺目,饶有风韵,无娇媚之态。


任伯年画花瓣与枝叶,往往一笔而成,为了透明感,不作重笔,因此亦有单薄之处。任伯年花鸟画除绢本外,其洒金、泥金扇面,以及纨扇多用没骨法。任伯年没骨花鸟落笔极快,其颜色衔接处,融合得恰到好处。在色与水的运用,以及粉与水的运用,任伯年均有其独到之处。如他常在色彩或白粉未干之时,滴以清水使其自然晕化,得水色融化的趣味。由于任伯年用色不涩、不涂,笔笔交待清楚,所以能产生轻快鲜明的效果。


任伯年没骨画法虽曾受恽寿平的影响,但画法与风格相异,任伯年用色如用墨,寥寥数笔,竟与写意法相通,这种由“工”发展到“写”的没骨法,以迅笔抒写,使色与色自然相接,得自然活泼之趣,具有任伯年独特的面貌,可名为任伯年的“写意没骨”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10:31 AM , Processed in 0.0325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