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分享的第46本书:《生活,是很好玩的》
《生活,是很好玩的》来自1天1本书00:0012:56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你的半颗安眠药朗读音频
最早读汪曾祺的文章,是小学课本里的《端午的鸭蛋》,文中那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令我印象深刻。那时的我惊讶一个作家,竟然可以将家乡的风俗写的如此有趣,活灵活现,我好像穿越到了他小时候的高邮,切实地体会了一把当地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又是怎样吃高邮鸭蛋的。
有人评价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在我看来,他更是位脑洞大开的生活家,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更是酷酷的朋克。他用幽默、轻松的笔调写下了《生活,是很好玩的》,这本书里收录了汪曾祺记录生活的多篇散文。全书分为“有味”、“草木”、“春秋”三部分,家乡酒菜、花草树木、旧事故人没有他不爱的。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一早就听说过北京有个豆汁儿,就像臭豆腐一样,北京人有人爱有人恨,更别提外地人了。它的味道有些不可描述,喜欢的人说:别的东西都没有这个味儿——酸香!不喜欢的人说是像泔水,酸臭。《新周刊》曾评选北京百怕,豆汁儿名列第十。
有次汪曾祺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学请汪曾祺吃了地道的烤鸭、烤肉、涮羊肉,问他:“你敢不敢喝豆汁儿?”汪曾祺的不挑食和爱吃是出了名的,他自称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人,于是大胆地要尝试。
老同学带着他去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并警告他说:“喝不了,就别喝。”。没想到,汪曾祺端起碗,没几口就喝完了,还要再来一碗。
原来这味道奇怪的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豆汁儿分为生豆汁儿和熟豆汁儿两种。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卖豆汁儿的也不吆喝,每天到哪里基本都是准时准点儿的。到了卖的时候,家里的女人就会拿一个容器来买。旧时,贫穷人家的有时会用这个代替稀粥。
卖熟豆汁儿的,将摊子摆在街边,然后支一口铜锅。熬豆汁的时候,必须用小火,否则容易“澥”,也就是变稀了。豆汁儿摊上一般会配有免费的辣咸菜丝——将水疙瘩切成细丝状,然后浇上热热的辣椒油。一般与豆汁儿搭配着吃的还有烧饼、焦圈——有点像油条,不过是圆圈状的,又焦又脆。
下次来北京,请一定要尝尝豆汁儿,虽然有可能难喝到爆,但是,没有喝过豆汁儿,怎敢说你到过北京呢?
没有人不喜欢踢毽子吧
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疯狂踢毽子的时候吧。课间、楼道、家里的院子,甚至大街上,哪里都是踢毽子的最佳地点。只要有时间,就能和小伙伴或者自娱自乐踢个不亦乐乎。
©andeel_87 via Instagram
而在汪曾祺小时候,孩子们踢的毽子可都是由自己做的。
鸡毛毽子最重要的就是鸡毛了。踢毽子的“老手”都会选用公鸡的鸡毛,如果谁用了母鸡的鸡毛,必定会遭人笑话,恐怕只有毛孩子刚接触毽子才会这么做。除此以外,鸡毛必须是从活公鸡身上拔下来的,可能是因为“活”鸡毛经摩擦会产生静电。只要用手摩擦几次,往墙上一贴,就可以粘住不掉。选用活鸡毛做成的毽子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毛茎柔软而有弹性,踢起来既潇洒又飘逸。
©benkuan65 via Instagram
鸡毛讲究“金绒帚子白绒哨子”,顶好看的鸡毛是五彩大公鸡的,毛的末端乌黑发亮,绒毛极白,稍次的是芦花鸡毛,鸡毛黑白相间,总少了那么一些光泽。有些孩子为了得到好看的鸡毛,就等到入了冬,快腌风鸡的时候,明着问养鸡的人家要上几只鸡毛,或者有时候干脆趁没人看见,摁住一只大公鸡,就赶紧拔了几把毛,然后撒腿就跑。
孩子们都将自己能有一两只漂亮的毽子作为引以为豪的事。即使不踢,放在桌上看看也是极美的。
他们那里的人爱踢毽子,也创造出了很多的踢法,踢法之多竟然分出了系统。总共大致可分为小五套、中五套和大五套。小五套一般是女孩子们玩的,动作轻便,运动量也较小,用右脚的不同部位踢,动作有“扬、拐、尖、托、笃”。中五套需要用右脚和左腿同时配合,分”偷、跳、舞、环、踩”。大五套则需要动用两脚了,“对、岔、绕、掼、挝”。
其实,别看写出来是这样的,若用汪老家乡话读出来,可就大不同了。比如“舞”应读作“吴”,“掼”读作“kuàn”。
踢毽子作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自然是有比赛的,可以单个比赛,也可以组合成套比赛。比如“扬”踢多少下,到毽子飞了为止;或者“扬”与“拐”组合,看谁踢的多。组员也是经过挑选的,主将临时挑选几个“大将”,踢时一对一,由弱至强,累计总分方得输赢。
©guoyimu via Instagram
如果人实在多,那么经常大家一起踢。这种大集体的踢法,可以令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称作“嗨卯”。第一个人“喂卯”,把毽子扔给嗨卯的,另一个人接到,把毽子使劲向前踢去,称作“嗨”。嗨的又高又远。如果看到毽子飞出来,没有一个人不冲上去抢的,几乎是一齐纵身,谁抢到了,谁就有资格成为下一个嗨卯的。一场嗨卯,通常是全班同学出动,热闹非凡,很快课间十分钟就过去了。
儿时的记忆里,踢毽子、放风筝、滚铁环、砸沙包、跳房子......这些东西充斥着每一个人的童年。其实,现在不少近二十边上的人、甚至老人都在踢毽子。
©kahweic via Instagram
©remann773 via Instagram
有一年的冬天下着大雪的早晨,汪老在北京的天坛公园里曾见到过许多老人围成一圈踢毽子。这些老人最年轻的六十多岁,轮着踢,一个传给一个。老人们好像回到了小时候,“脚法”大多是“扬”,间或也“跳”一下。汪老被这些老人的活力所吸引,在旁边站着足足看了有五分钟。这个期间里,毽子始终都没有落下。也许是每天聚在一起踢的缘故,这些老人腿脚利索,身板挺直,面色红润,双眼有光。走出好远,还能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
这些老人就像冬日里的歌,是一幅画,是一首诗。
汪曾祺的这本《生活,是很好玩的》是他数十年来对生活的记录。他的一生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他被下放到农村刨冻粪、砌猪圈,好不容易摘掉右派的帽子后,却迟迟找不到愿意接受他的工作。
可是,他没有选择自怨自艾。在这本书里完全找不到他的苦闷、不安与焦灼。他像是个天生的达观者,在琐碎小事里寻找着自己的专属快乐。
西南联大的学生们着急地跑警报,在他看来,却是恋爱的好时机。
大自然中普普通通的狗尾巴草、茶花、鸡冠花,都是他一天劳作后开心画画的模特。
防虫的农药波尔多液于他而言,却是蔚蓝天空的颜料。
他用他坚强、乐观、不老的内心对抗了一个个考验与挫折。与其不断找寻生命伟大的意义,不如带着一颗平和的心好好生活,这才更加重要吧。
这位可爱的隔壁老爷爷讲了无数个故事,他想要告诉所有人,生活,其实是很好玩的。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寻找自己专属的小确幸,找到生活的热情。点滴的幸福是会让自己快乐起来的,生活也不会那么无聊。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有趣的事情无所不在,生活里趣意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