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1|回复: 0

[教育漫谈] 凌岚:玩手机和儿童肥胖一样,都是富裕社会的通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2 07: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凌岚:玩手机和儿童肥胖一样,都是富裕社会的通病 

 2017-11-21 凌岚 大家


玩手机和儿童肥胖一样,都是当世富裕社会的通病,不分国家。


今日美国一家媒体统计的美国青少年用手机的平均年龄是10岁,我觉得这个年龄绝对不准,至少东部大城市和周边地区,起码要低两岁。到我们家来玩的八九岁的小姑娘,人手一台平板或者爱疯。


小姑娘们还有一套说辞,比如我女儿,如果她想忽悠我给她下载一个APP,她会说:“妈妈,这绝对是一个教育性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介绍自然知识的应用软件。”结果我很快发现这是一个教人或者给猫化妆的视频,直播的少女穿着紧得不能再紧的猫服,浓妆,在镜头前问你想画哪里我就画哪里……自从她开始有自己的平板电脑以后,她说话的口气、词汇的应用,经常很像油管里直播视频那些比她大了八九岁的少女,连她学校的班主任都注意到这种行为模仿现象。



所谓团队合作精神,也不完全是忽悠,很多游戏是可以在线上一起玩一起嗨的,她们对技术上手之快,操作之熟练,令人惊叹。这也是美国基础教育工作者抱怨最多的地方,教孩子读书识字或者背乘法表极费劲,但是智能手机或者平板却个个无师自通。


一旦这些孩子有了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电脑,这些智能电器就跟长在他们身上一样,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随时随地携带着。这种“随时随地携带”地查看手机、一刻都离不开手机的习惯,已经正式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定性为“依赖综合症”之一,跟嗑药上瘾或者嗜酒如命属同样性质。但对孩子们玩手机的嗨,大部分人却不太当回事。


10月23日“网上新闻媒体”(Business Insider)报道比尔·盖茨在2007年时发现自己的女儿对网上的一种游戏上瘾,断然决定每天严格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而且他的家规是孩子长到14岁才能拥有自己的手机。在2011年《纽约时报》的采访中,乔布斯直接说他在家里禁止孩子用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平板电脑:“在我们家,电子技术产品是有限使用的。”


这两位硅谷巨人对家中下一代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网游的态度,是在最近出版的一本书《科技使孩子更笨》中披露的,此书的两位作者旨在批判智能手机产品的过度使用,这对成长中的儿童百害无益。此书的作者是两位教育人士,约瑟夫·克莱蒙特和迈特·玛尔斯(Joe Clement and Matt Miles)。


无论是盖茨还是乔布斯,他们担心的,都是智能手机产品容易使人上瘾的特性,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把智能手机交到孩子手里,等于把他们领进免费的糖果店了!”这话他是对香港一家著名的国际学校的校长说的,因为那家学校在孩子四五年级的时候,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台苹果手提电脑。但家长的抗议无用,香港跟所有富裕社会一样,都是人人以智能手机为时髦。我就亲眼在吃早茶的餐馆里见过一家人围着一个一岁多点的小婴儿,小婴儿面前竖着一个平板电脑,看几秒钟视频或者游戏,菲佣喂一口饭,智能手机从娃娃开始。



这种科技大佬对智能手机上瘾性质的戒备之心,对美国的普通人来说是迟到的新闻,而且迟到了十年。现在美国中小学不仅普遍使用苹果电脑,而且有专门针对中小学教育使用的软件,edtech,是极挣钱的行业。


比如我孩子上的公立学校,上课是用的那种像大型投影屏幕的智能黑板,做数学练习题用的是叫dreamworks的软件,学打字有打字用的软件,连放学时的接送、早退或提前接孩子等特殊安排,都必须上网通过软件来安排。


我最近看小女做数学题,遇到稍微难一点的多位数减法,她的办法不是列了竖式来手算,而是打开平板电脑的语音谷歌功能:“Siri,请告诉我13002-295是多少?”弄了半天,她已经给自己配备了一个秘书,替她做作业。


乔布斯的孩子现在都已经高中毕业,他们若是在现在美国的公立学校读书,不用智能手机几乎寸步难行。低技术的学校不是没有,专门有私立学校比如华道夫学校标榜自己上课使用黑板、粉笔,写字用铅笔,低技术环节反而成为奢侈的卖点,这是多大的讽刺。


小学到初一对爱疯上瘾,还不是最坏的,因为社交媒体还没有进入学生的生活。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还听得进家长的话,对踢足球、跳舞、练琴、画画,都还有兴趣。对智能手机依赖性最深的,是那些初中高年级和高中的大孩子。比如我儿子这个年龄,10年级,人人一个非死不可的脸书账户,一个阅后即焚的snapchat,加上传照片的社交媒体,这些社交媒体的互动、点赞、留言,建友邀请,闹翻了拉黑,再加上新闻总汇的推送,每天等于十几个微信的活动量,好吧,还有什么心思读书呢?


同一篇报道中提到,美国八年级的学生中,频繁使用社交媒体的,忧郁症的爆发率暴增27%——这被信息洪流冲击的生活,一刻不得安宁,不发疯才怪呢。


美国高中生的丛林世界,那就是一个社交和荷尔蒙的动物园,本来在攀比和群体效应下就热闹得不行,同辈压力大得不行,现在加上社交新媒体的点赞和细菌性飞速传播,那种催动,仿佛汽油罐上点了一把火:性,药和非死不可的视频,等于美国高中生活。



美国稍微严格一点的公立学校,对学生在校时间的手机应用有规定,尤其是对同学之间擅自拍照或者拍摄视频上传到公共平台分享,这种行为会受到学校严厉的惩罚。但这种明文规定的禁止却是屡禁不止,比如本地几个镇的公立高中,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些学生的视频丑闻,把不雅视频上传到油管,或者脸书上的私人视频被有意公开。


不雅视频被公开是一类骚扰,更普遍的社交媒体骚扰是在脸书上写恶意留言,用口水把女生之间的私斗公开化,严重时逼出人命……社交媒体骚扰立法,是一个困难的法律话题,媒体上说了多年但是却毫无进展。联合国卫生组织的统计,社交媒体引发焦虑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这和媒体报道的因社交媒体上的骚扰轻生的基本是高中女生这个现象是一致的。社交媒体引发的焦虑,集中在青少年这个年龄段,对于老年人群和男性群影响没有那么明显。


智能手机全世界普遍的情况下,华道夫学校标榜的低科技的朴素原生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到底能起什么样的作用,这种孤立的环境能把智能手机这个大潮扳回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


前年我跟南京一位物理学教授聊到大学生活,他说他们工学院现在设立了一个学生成绩预警系统,一旦学生出现连续旷课考试缺席的情况,即通知家长,不再等到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家长面对门门功课挂红灯的成绩单,以及学院建议学生留级甚至退学的信,感觉像五雷轰顶。他说这些学习出现问题的大学生,基本是过去从来没有玩过网游的孩子,一旦走进大学,完全自由,没有家长的高压管理,对网游这种上瘾的东西基本没有心理抵御力。这位从事三十多年大学基础物理教学的老教授,坚持说成长过程得打预防针。


这个说法,也让我困惑,难道被视为精神鸦片和精神疾病的手机瘾,对孩子也有预防针的作用?我把这两种说法都在此摆出,请读者明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4 05:30 PM , Processed in 0.0308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