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张艾嘉的期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毕竟,这是一个连思考问题的机会都不愿意多给的年代。
《相爱相亲》在北京的第一场试映会上,影片结束后,张艾嘉跟台下观众做了简短的交流。她说,原本片子的名字就想叫“陌上花开”,很美的一个词,应和影片“等”的主题,结果遭到宣传同事的强烈抵抗,说叫“陌上花开”铁定卖不出去,最后才定了现在的名字:相爱相亲。
那场放映之前,金马奖刚刚公布了入围名单,《相爱相亲》以7项提名领跑。张艾嘉问宣传人员说,这下宣传会不会好做一些,宣传答,不会。
张艾嘉玩笑似的说着这一切,但你还是能轻易捕捉到她言语中的无奈,“现在,文艺片不好做呀。” 这一次,她收起《念念》时的任性和野心,希望在通俗的世界里真诚地讲好一个故事。只是,在冷冰冰的商业规则面前,这种希望并不容易成真。

电影《念念》是张艾嘉在风格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只是结果并不如人意。
《相爱相亲》公映后,出于对这样一部片子命运的好奇,我会每天刷手机看看相应的信息,并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幅景象——在豆瓣上,看着评分从8.1涨到8.2,一直到最后的8.6。超过两万名观众参与打分,看过的人大体都认为这是一部好片子。但在购票软件上,《相爱相亲》越排越靠后,到今天,它的排片率仅为0.4%。大多购票软件的首页已经看不到它的身影,需要点击被折叠的“全部”,才能在一片打打杀杀的影片名称中,看到它孤零零在那儿。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院线经理们才不会去冒险为一部文艺片开什么绿灯,打打杀杀挺好,二人转电影挺好,人们爱看热闹、爱看打斗、爱死了视觉技术包装出的一阵又一阵虚伪的高潮,于是,谈“爱”本身的片子越来越少了,爱成了稀缺品,连同它背后的真诚和缓慢。
《相爱相亲》的境遇令不少影迷和专业影评人不忿,他们在社交网络中发声:为啥就不能给好电影更好一点的活法?张艾嘉本人倒是很平静。电影上映三天时,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写道:“二十多万观众去看了《相爱相亲》,有些人翘班去看,有人等午夜场,有人要跑到遥远的戏院去看,我才明白,原来看一部想看的电影这么困难。”态度中有无奈与失落,但言语中尽是克制与体面,“我不再是一朵花,也未坚挺成一棵树,但一直希望是一座桥梁,能让人和人之间更容易来往。简单直接单纯是最好的爱的方式,无论这个世界变得多么现实,我们要始终相信爱的无私无畏。”
不出意外的话,《相爱相亲》恐怕要重复许多文艺片先前的命运,以并不尽如人意的票房悄然落幕。好在,上乘的口碑背后,是这份“爱的教育”的动人与传播。只是,如果有机会见到张艾嘉,我特想跟她说,张姐,我们记者队伍里,也有好人啊。
陌上花开谭维维 - 陌上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