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4|回复: 5

[军事] 《美国“核重建”》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4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10-26 11:52 PM 编辑

美国“核重建”|建造最贵最强核潜艇,保持海基核力量优势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林森

2017-10-14 19:01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编者按】
近期,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接连取得重要进展:8月,美国空军先后授出下一代远程空射巡航导弹(LRSO)和下一代陆基洲际导弹项目(GSBD)的重要合同;9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和通用动力电船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51亿美元的合同,要求后者完成新一代“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详细设计。
这三份重要合同的授出,标志着继2015年B-21新型轰炸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之后,美国新型“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涉及的所有战略武器的研制工作进入高潮。
目前,美国计划投入约3500亿美元的巨资完成“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更新换代工作,一个庞大、立体、全新的战略核力量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在地球上,这势必对国际核态势,乃至国际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为此,澎湃新闻将推出“美国‘核重建’”系列文章,全面解读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

“哥伦比亚”级潜艇水面航行的设想图。
9月21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和英国一同研发名为“哥伦比亚”级的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取代目前正在服役的“俄亥俄”级核潜艇。这将成为美军史上最强大战略核潜艇。
美国海军研究协会新闻网站报道称,“哥伦比亚”级潜艇首艇的造价包括研发经费估计需要104亿美元,未来每艘造价也可能达50亿美元。根据声明,国防部和美国通用动力电船公司签订第一份值51亿美元合同,要求后者完成新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综合生产和程序开发”工作。
地球最强王者将迎来替代者
美国海军部长斯潘塞21日表示,“哥伦比亚”级潜艇是海军目前最重要的采购计划,这份订单体现了我们对于在未来保持战略威慑的投入,以及我们和英国的伙伴关系。
声明特别指出,这一订单未经过竞标环节,因为通用动力电船公司是美国唯一有能力完成战略核潜艇研发和生产环节的制造商。研发工作将在通用动力电船公司所在的康涅狄格州、弗吉尼亚州以及罗德岛州三处地点分别进行。
海基核力量一直是核大国的发展重点,其地位在核大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首屈一指。以美国海基核力量为例,其所拥有的核弹头数量超过1100枚,超过空基核力量和陆基核力量拥有核弹头数量的总和。“俄亥俄”级潜艇是美国海基核力量的核心装备,配备了24枚“三叉戟”II-D5型潜射弹道导弹的“俄亥俄”级潜艇的总打击当量超过1亿吨,远超二战各国释放火力的总和,是名副其实人类兵器历史上的王者。
导弹发射筒上盖全部打开的“俄亥俄”级潜艇,一次齐射将一个中等国家从地球上抹去也不成问题。
美国海军现役的“俄亥俄”级潜艇虽然进行了延寿和升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满足美国海军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俄亥俄”级潜艇终究会逐步退出现役。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发布的美国海军2014财年远期造舰计划分析报告,“俄亥俄”级潜艇将从2027年开始以每年一艘的数量陆续退役,到2040年该级潜艇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为了保证海基核力量的延续性,美国进入新世纪后启动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计划。
在正式命名为“哥伦比亚”级之前,美国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被称为“俄亥俄”级替代型潜艇(Ohio Replacement Submarine),项目正式名称为SSBN(X)。SSBN(X)项目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12月当时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换文,换文中布莱尔表达了对英国加入“三叉戟”2D5型导弹延寿项目的关切及希望英国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携带该型导弹。2007年,美国国防部启动了“下一代海基战略威慑力量”研究计划(SBSD),2008年美国海军建立了SSBN(X)项目办公室。2010年9月,SSBN(X)项目达到里程碑A并进入技术发展阶段,根据当时的计划,美国海军将在未来的30年时间里建造12艘SSBN(X)替代14艘“俄亥俄”级,详细设计将在2015年展开,第一艘SSNB(X)将于2019年采购,2028年服役,12艘潜艇将于2041年之前全部交付美国海军。新型潜艇的长度预计约为171米,并可以装载16枚三叉戟导弹。2016年,SSBN(X)正式命名为“哥伦比亚”级。根据计划,首艘“哥伦比亚”级潜艇“哥伦比亚”号将于2021年开工建造,2028年建造完成,2031年开始服役。
“哥伦比亚”级潜艇采用了多种措施降低潜艇噪声,例如采用了电力推进、泵喷射推进器、声学覆盖层等。
根据美国海军学会的报告,“哥伦比亚”级潜艇长171米,艇体最大直径为13米,满载排水量达20810吨。该级潜艇配备了16个导弹发射管,发射管直径仍然为2.21米,能够容纳“三叉戟”II-D5系列导弹,大直径发射筒也给下一代潜射弹道导弹足够的设计冗余。美国目前已经暂缓了下一代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计划,据称在2042年之前,“哥伦比亚”级潜艇将采用“三叉戟”II-D5LE(LE为英文life-extension的缩写,意为延寿),该导弹在“三叉戟”II-D5基础上换装了新型制导系统、改进型核弹头等,综合性能较“三叉戟”II-D5导弹有较大提高(详见后续刊发的《美国“核重建”|再战二十五年,“三叉戟”潜射导弹续写辉煌》一文)。
与“俄亥俄”级潜艇相比,“哥伦比亚”级潜艇水下隐身性能大幅提高。“哥伦比亚”级潜艇采用了多种措施降低潜艇噪声,例如采用了电力推进、泵喷射推进器、声学覆盖层、尽量减少潜艇附体、带前缘填角的二元流线型围壳等等,其中电力推进技术最为引人注目。电力推进技术取消了传统核潜艇配备的机械变速箱,蒸汽轮机不直接连接变速箱带动轴系驱动螺旋桨,而是与发电机相连,将蒸汽轮机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再由电动机带动螺旋桨。由于取消了机械变速箱及缩短推力轴等设备,潜艇的机械辐射噪声就将大大降低,有利于提高潜艇的声隐身性能。
推进器噪声是潜艇辐射噪声和自噪声的重要来源之一,推进器在周期性旋转过程中会产生空化噪声、宽频带噪声等噪声,普通螺旋桨推进器暴露在艇体外,其产生的噪声更为严重。为了尽量降低推进器带来的噪声,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研制低噪声推进器技术,其中泵喷射推进器是目前降噪性能最好、技术最成熟的低噪声推进技术。泵喷射推进器的由环形导管、定子和转子等设备组成。相对于7叶大侧倾螺旋桨,泵喷射推进器拥有更好的降噪性能,国外研究结果表明,低航速下泵喷推进器的低频线谱噪声比七叶大侧倾螺旋桨小15分贝以上,宽带谱声级总噪声下降10分贝以上,高航速下,泵喷推进器的降噪效果更加明显。
“哥伦比亚”级潜艇采用了通用导弹舱段设计,每个通用导弹舱段配备了4根导弹发射管。
“哥伦比亚”级潜艇成为吞金巨兽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此前发布的报告,“哥伦比亚”级潜艇的首艇采购时间已经被推迟到2021年,第二艘潜艇采购合同将在2024年签订,从2026年起至2035年美国海军将每年采购一艘,2042年12艘潜艇全部服役。由于“哥伦比亚”级潜艇仍处于设计阶段,所以“哥伦比亚”级潜艇的全部建造费用还无法准确确定。根据最新的消息,美国海军估计首艇的造价包括研发经费需要104亿美元,未来每艘造价也可能达50亿美元。而根据2015财年造舰计划,美国海军估计“哥伦比亚”级潜艇首艇的造价却为120亿美元,后续批量建造的每艘潜艇的造价为54亿美元,12艘“哥伦比亚”级潜艇的全部建造费用为770亿美元,每艘平均为64亿美元。
为了降低潜艇的采购成本,美国海军将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潜艇的采购成本:压缩设计费用并将设计更加具体化;导弹发射筒的数量从20个降至16个;导弹发射筒内径从97英寸降至 87 英寸(2.21米,这是容纳“三叉戟”II -D5导弹的最小内径);减小鱼雷舱室的空间和声呐种类及指挥台围壳的升降装置;大量采用弗吉尼亚级潜艇的技术(消声瓦、大孔径艇艏声呐等);简化潜艇小型配件的设计。虽然经过重新设计潜艇的造价降低了不少,但首艇的造价仍然将超过100亿美元,CBO认为由于首艇在技术、建造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CBO估计首艇的造价为130亿美元,比美国海军目前最新的估计价格高出约26亿美元。
CBO做出这样的估计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美国海军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首艇的造价超出20亿美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海军核潜艇项目首艇超出预算的历史;“哥伦比亚”级潜艇的满载排水量比现役俄亥俄级潜艇大约2000吨。综合上述三个因,CBO得出的结论没有美国海军那么乐观,其认为“哥伦比亚”级潜艇首艇的造价将比美国海军估计的费用高出不少。CBO估计建造12艘“哥伦比亚”级潜艇将花费870亿美元,每艘潜艇的造价为72亿美元,若加上研究和开发费用,整个项目将花费将高达970亿美元。军事观察人士奥斯本说,海军希望每艘新型潜艇的造价低于以2010年美元价格计算的50亿美元以内,而目前“俄亥俄”级核潜艇的造价约为20亿美元。
毫无疑问,“哥伦比亚”级潜艇项目将是一个吞金巨兽,但即使这样,由于该项目是美国未来核威慑和实战的基石,是美国海军舰艇项目中优先等级最高的项目,其如何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8: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核重建”|陆基核力量:新洲际导弹或采用机动部署

美国“核重建”|陆基核力量:新洲际导弹或采用机动部署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2017-10-13 08:59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编者按】
近期,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接连取得重要进展:8月,美国空军先后授出下一代远程空射巡航导弹(LRSO)和下一代陆基洲际导弹项目(GSBD)的重要合同;9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和通用动力电船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51亿美元的合同,要求后者完成新一代“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详细设计。
这三份重要合同的授出,标志着继2015年B-21新型轰炸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之后,美国新型“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涉及的所有战略武器的研制工作进入高潮。
目前,美国计划投入约3500亿美元的巨资完成“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更新换代工作,一个庞大、立体、全新的战略核力量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在地球上,这势必对国际核态势,乃至国际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为此,澎湃新闻将推出“美国‘
核重建’”系列文章,全面解读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

8月21日,美国防部、美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均宣布,美空军核武器中心(AFNWC)设在犹他州希尔空军基地的分部授予波音公司、诺·格公司各一份为期三年、总金额3亿多美元的“陆基战略威慑”(GBSD)项目“技术成熟与风险降低”(TMRR)阶段合同。这份合同的授予表明美国下一代陆基弹道导弹取得了新的进展。
新导弹欲替代服役40余年的“民兵”-3 
据《华盛顿邮报》此前报道,波音公司获得的合同总金额约为3.49亿美元,诺·格公司获得的合同金额约为3.28亿美元。两家公司都将按合同开展研发工作,以分别提供一种技术风险低、经济上可承受的方案,然后由美空军选择一种进入“工程与制造发展”(EMD)阶段,最终取代在20世纪70年代制造、已服役45年的LGM-30G“民兵”-3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按照合同,两家公司的工作都将需要在2020年8月20日之前完成,美国空军的选型也会在2020年完成。
“通俗地讲,进入这个阶段就是波音公司和诺·格公司分别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竞争。选出胜出者之后,GBSD导弹系统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制造出导弹进行试验,定型之后就可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导弹专家李文盛解释说。
根据美国空军的消息,GBSD导弹计划从2027年开始交付,2029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从本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该导弹将每年生产60~80枚,逐步替代现役的“民兵”-3导弹。根据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公布的信息,美国空军2016年拥有450枚“民兵”-3导弹,其中 200枚导弹采用分导式多弹头,剩下的250枚采用单弹头。不过,由于受到军控条约限制,美军不少“民兵”-3导弹的多弹头载具上只安装了一个核弹头,并未满载。目前,美国陆基核力量总共部署了470枚核弹头,其数量占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24.5%,仅次于美国海基核力量(1152枚核弹头,占60%)。
发射井中的“民兵”-3导弹。
由于“民兵”-3洲际导弹是目前美国陆基核力量装备的唯一一种洲际导弹,因此从90年代起美军就一直非常重视该导弹系统的升级改造。而且其升级不仅针对导弹本身,连导弹的指挥控制系统等配套设施也进行了升级。据美方当时估算,“民兵”-3导弹改进计划的总额高达70亿美元,升级后的导弹可服役至2030年以后。
但是,当时间推进至现在,美军的“民兵”-3导弹大多已服役了30多年,有些导弹的服役时间甚至超过了40年。即使再采用先进技术对现有导弹进行改进,其弹体寿命也无法有效延长。为了维系陆基战略威慑力量,美国在2011年启动了GBSD导弹项目。
据悉,未来GBSD导弹计划采购642枚,其中400枚导弹用于部署,242枚用于飞行试验或备份,以维持50年的寿命预期。美国空军官员称,未来30年“陆基战略威慑系统”初步采购成本估算达623亿美元,其中485亿美元用于导弹,69亿美元用于指挥控制系统,69亿美元用于翻新发射控制中心和发射设施。
GBSD导弹设想图(波音方案)
GBSD导弹平台通用性将提高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报道,GBSD导弹目前的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对“民兵”-3导弹进行现代化改进,继续服役;二是研发一种全新的洲际导弹,部署方式可能采用固定发射井或机动部署。
报道称,一位国会军事专家表示,美国空军对第二种方案更感兴趣,考虑发展的新型导弹将以井射型为基础,但具备改为机动部署的潜力。美国空军已经与轨道科学公司签署了合约,对一种新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地面测试,准备将其用于新型洲际导弹。
“在陆基洲际导弹部署中,采用发射井部署还是机动部署,一直是各国战略核力量部署的重要课题之一。”李文盛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冷战结束后,随着天基侦察技术的发展和洲际导弹打击精度的提高,美军认为固定发射井的易损性正在增加,应研究其他部署方式。”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空军就对陆基洲际导弹部署方式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和试验。当时的结论认为,经过严格加固的发射井具有很强的抗核攻击能力,但美军同时也认为,随着对手核导弹技术和侦察技术的进步,需要一种机动部署的洲际导弹。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在部署井射“民兵”-3洲际导弹和“和平卫士”导弹的同时,研制了“侏儒”公路机动发射导弹和铁路机动发射的“和平卫士”导弹。
采用公路机动发射方式的“侏儒”洲际导弹。
美国拥有高质量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铁路网,无论是公路机动还是铁路机动,美军导弹发射车都可以在广阔的交通网中进行巡逻发射。以铁路机动发射为例,其最大的优势是机动速度快,生存能力强。根据公开资料,导弹列车机动速度一般可超过100千米/小时,经过伪装,在漫长的铁路线上机动的发射车隐蔽性非常强,其生存能力居陆基部署导弹之首。根据美军在冷战时的研究,假如一列导弹列车一昼夜机动距离超过1000千米,那么全程跟踪这列导弹列车必须动用300颗左右的侦察卫星;而跟踪多辆导弹列车,动用的卫星数量则成倍增加。
此后,由于苏联突然解体,离服役仅一步之遥的铁路机动发射“和平卫士”导弹系统和“侏儒”公路机动发射导弹相继下马,美国也就告别了到目前为止装备陆基机动发射战略导弹的最好机会,美军唯一的陆基洲际导弹至今也只采用了发射井部署的方式。
不过,如果美国GBSD导弹项目最终在选择发射井部署的同时,再发展一种机动部署的导弹方案,那么这可以说是上世纪80年代发射井部署(“民兵”-3+“和平卫士”)和机动部署(“侏儒”+铁路机动“和平卫士”)方案的延续。而且,两个方案出台的背景也有相似之处:上世纪80年代正值苏联大力发展新型洲际导弹系统,以SS-18、SS-24和SS-25为代表的新一代洲际导弹系统在隐蔽性、打击精度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美国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美国军方对俄罗斯等国积极研制新型洲际导弹一事十分关注,担心削弱了美国的核优势。以俄罗斯为例,其在进入新世纪后提出了新型液体洲际导弹“萨尔马特”,新型固体洲际导弹“突破”和重启铁路机动发射导弹系统“巴尔古津”,并已于2016年成功试射了“萨尔马特”洲际导弹。
除了在部署方式可能发生变化,GBSD导弹在通用性上较以往的洲际导弹有很大的提升。美国空军研究所在2014年提出,GBSD导弹采用通用运载器,除实现发射导弹的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快速空间发射(发射侦察、通信等卫星),并用于弹道导弹防御、反卫星作战和快速常规打击。
“通用性是当下洲际导弹发展的一个探索方向,可以降低研制和采购成本,一举多得。”李文盛指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核重建”|潜射导弹“一哥”三叉戟Ⅱ还要再战25年

美国“核重建”|潜射导弹“一哥”三叉戟Ⅱ还要再战25年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张雪松

2017-10-16 17:05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编者按】
近期,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接连取得重要进展:8月,美国空军先后授出下一代远程空射巡航导弹(LRSO)和下一代陆基洲际导弹项目(GSBD)的重要合同;9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和通用动力电船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51亿美元的合同,要求后者完成新一代“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详细设计。
这三份重要合同的授出,标志着继2015年B-21新型轰炸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之后,美国新型“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涉及的所有战略武器的研制工作进入高潮。
目前,美国计划投入约3500亿美元的巨资完成“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更新换代工作,一个庞大、立体、全新的战略核力量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在地球上,这势必对国际核态势,乃至国际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为此,澎湃新闻将推出“美国‘核重建’”系列文章,全面解读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

“三叉戟”Ⅱ-D5潜射导弹是核大国追求或超越的对象。   
据美国媒体日前报道,美国海军战略系统项目办公室(SSP)正在大力推进“三叉戟”Ⅱ-D5潜射导弹的延寿工作,希望该弹能够在“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全部退出现役后,继续作为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哥伦比亚”级入役初期的武器。
就在9月25日,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获得美国海军的合作,开始开发“哥伦比亚”级潜艇。据悉,“哥伦比亚”级潜艇首艇将于2031年建成并交付美国海军,它服役初期仍将使用“三叉戟”Ⅱ-D5潜射导弹。
服役近27年,性能仍一骑绝尘
“三叉戟”系列潜射弹道导弹久负盛名,它分为“三叉戟”I和“三叉戟”Ⅱ两种导弹,虽然同样都以“三叉戟”为名,但两种导弹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导弹,,只不过它们是一个导弹项目的产物。1971年美国海军开始水下远程导弹系统(ULMS)项目,开始研制替换“海神”导弹的远程潜射导弹,洛克希德公司在竞争中获胜,该公司的两步走发展方案诞生了““三叉戟””I和“三叉戟”Ⅱ导弹。“三叉戟”I导弹是上一代潜射导弹“海神”(UGM-73)的改进型,又被称为增程型“海神”(EXPO),其弹径与“海神”导弹相同,但增加了一个第三级,射程增至7400公里。“三叉戟”Ⅱ导弹是第二阶段的目标,不过“三叉戟”Ⅱ导弹尺寸重量变化比较大,研制难度增加不少,未能在潜艇交付之前服役,因此早期的8艘“俄亥俄“”级潜艇都使用“三叉戟”I导弹,后续10艘才使用“三叉戟”Ⅱ系列导弹(1990年开始部署,目前均为最新改进型“三叉戟”Ⅱ-D5)。
俄罗斯新一代的“布拉瓦”潜射导弹,无论是技术还是性能也要稍逊一筹,足见“三叉戟”Ⅱ-D5导弹性能之先进。
9月7日,美国海军连续成功发射两枚“三叉戟”Ⅱ-D5导弹,发射成功次数增加到167次,再一次刷新了该系列导弹的成功发射记录,可靠性可见一斑。“三叉戟”Ⅱ-D5导弹不仅可靠性称雄于世界,性能也是独步全球。该导弹质量高达约59吨,第一级和第二级采用全新研制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壳体,加上高比冲的NEPE-75高能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十分出色。即使是法国晚20年出现的M51潜射导弹,动力系统在技术上也不过是赶上了“三叉戟”Ⅱ-D5导弹的水平,至于俄罗斯新一代的“布拉瓦”潜射导弹,无论是技术还是性能都要稍逊一筹。“三叉戟”Ⅱ-D5导弹的制导精度也相当惊人,引进GPS信号修正后,实际精度比设计指标还高,最终达到了约90米的水平,这样的精度配合47.5万吨当量的大威力W88核弹头,足以摧毁SS-18液体重型洲际导弹的超加固导弹发射井,甚至可用于打击公路机动的SS-25洲际导弹,综合性能在世界潜射导弹中首屈一指。
“三叉戟”Ⅱ-D5导弹最初的标准配置是6枚MK-5/W88核弹头,以多头分导技术打击多个目标,不过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W88核弹头的生产数量很少,多数导弹安装的还是W76核弹头。虽然“三叉戟”Ⅱ-D5导弹最多可以配备14枚W76核弹头,不过受到美俄军控条约限制,导弹一般只安装了4到6枚W76核弹头。也就意味着即使美国海军将4艘“俄亥俄”级潜艇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后,剩余14艘潜艇上的“三叉戟”Ⅱ-D5导弹的弹头数量仍然没有“满员”。正因为如此,“哥伦比亚”级潜艇只打算建造12艘,而且每艘潜艇只有16个发射管。
“三叉戟”Ⅱ-D5导弹分导式母舱和弹头特写。
多方面改进提升导弹性能
“三叉戟”Ⅱ-D5导弹的设计寿命为25年,目前最早生产的“三叉戟”Ⅱ-D5导弹已经超过寿命。目前,美国海军除了下订单生产新的“三叉戟”Ⅱ-D5导弹外,还开始对现有的“三叉戟”Ⅱ-D5导弹进行延寿。该项目被称为“三叉戟”Ⅱ-D5延寿项目(D5LE),可让导弹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继续保持技术和性能上的领先优势。
“三叉戟”Ⅱ-D5潜射导弹正在不断改进升级以适应延寿的需求,美国海军战略系统项目办公室主任特里·本尼迪克特中将表示,“三叉戟Ⅱ”-D5导弹的延寿工作包括更换组件、壳体探伤、重新设计核弹头和采用新型密封发射系统。这些项目都将按照“哥伦比亚”级潜艇的设计标准进行操作,从而缩短新旧潜艇换代时期造成的战斗力真空,也有利于在现有平台上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加速新潜艇的建造工期。
在核弹头方面,经过改进的“三叉戟”Ⅱ-D5导弹将采用新的W76-1核弹头,W76-1核弹头保存期限延长了30年,保证核弹头可以服役到2040年。W76-1核弹头配套的再入飞行器MK-4A也进行了更新,用新的元器件更新了包括点火电路在内的各种老式设计和部件,保证导弹核威慑的可靠性。此外,现在美国海军和相关公司正在研制新的弹头释放装置,它可以和现有的MK-4/5再入飞行器兼容,导弹的弹头母舱释放装置用于实现多头分导功能。制导系统也在进行升级,编号MK6 MOD 1的制导系统将使用新的惯性测量单元(IMU)和新的电子装配技术,提高可靠性和命中精度。
相对于“俄亥俄”级潜艇,“哥伦比亚”级潜艇发射管数量减少了8个,只有16个。
消息人士透露,“三叉戟”Ⅱ-D5延寿型的工程量远比外界想象巨大,技术也相当复杂,涉及火控、通信、导航等多个系统,位于潜艇耐压壳体内的导弹发射管也必须进行相应修改,并全面测试上述改进对潜航隐蔽性和安全性可能造成的影响。延寿工作以35天为一个工期,工期开始前和结束后,潜艇都必须迅速展开为期77天的战备值班任务。美国海军去年共执行了超过30个工期,今年预计执行20个左右,官方并未透露每枚导弹进行延寿的具体工期。
按照计划,2042年后“三叉戟”Ⅱ-D5导弹将由新研制的潜射弹道导弹取代,但从2031年到2042年,“哥伦比亚”级潜艇上还要继续使用改进型“三叉戟”Ⅱ-D5导弹,在未来25年时间里,该导弹仍然是美国海基战略核威慑的基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核重建”|轰炸机与核弹全面换代,空基核力量将迎蜕变

美国“核重建”|轰炸机与核弹全面换代,空基核力量将迎蜕变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2017-10-18 14:50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编者按】
近期,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接连取得重要进展:8月,美国空军先后授出下一代远程空射巡航导弹(LRSO)和下一代陆基洲际导弹项目(GSBD)的重要合同;9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和通用动力电船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51亿美元的合同,要求后者完成新一代“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详细设计。
这三份重要合同的授出,标志着继2015年B-21新型轰炸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之后,美国新型“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涉及的所有战略武器的研制工作进入高潮。
目前,美国计划投入约3500亿美元的巨资完成“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更新换代工作,一个庞大、立体、全新的战略核力量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在地球上,这势必对国际核态势,乃至国际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为此,澎湃新闻将推出“美国‘核重建’”系列文章,全面解读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

B-21被正式命名为“奇袭者”(Raider),以纪念空军杜立德空袭队1942年成功偷袭和轰炸日本东京的奇迹。
“2015年10月,美国下一代轰炸机B-21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现在,B-21轰炸机的最主要两种机载武器LRSO巡航导弹和B81-12核炸弹的研制又取得了重要进展,说明美国空基核力量更新换代的工作正在进入高潮。”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核政策专家赵通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今年8月,美国未来空基核力量中两种关键核武器都迎来研制过程中的重要节点:首先是8月23日,美国防部、美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宣布授出下一代核空射巡航导弹(LRSO)“技术成熟与风险降低”合同;其次是8月29日,美国官员称,没有携带核装药的B61-12核炸弹进行了飞行试验,并获得成功。
美国空基核力量:“敬陪末座”角色的崛起
在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中,空基核力量核弹头数量占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核弹头总数的15%,算是“敬陪末座”。根据《原子能科学家公报》网站此前报道,美国空基核力量部署了300个核弹头,而“三位一体”部署的总弹头数量约2070个。
这是导弹和核潜艇技术发展的结果。但在弹道导弹未用于投掷核武器之前,飞机是战略核武器唯一的投掷平台,可算是垄断了核力量。
导弹兴起后,空基核力量之所以没有彻底退出舞台,主要是因为轰炸机的灵活性和战争适应性高于陆基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能够进行常规打击。因此,空基核力量作为一些核大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
目前,美国空军轰炸机一直由B-52H、B-1B和B-2A“三驾马车”组成,数量分别为76架、63架和20架,其中18架B-2A和76架B-52H具备核打击能力。根据美国核战争计划,约有60架轰炸机(16架B-2A和44架B-52H)会被派遣执行核打击任务。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今年7月发布《2017年全球核力量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美国空基核力量的核弹头主要配备在AGM-86巡航导弹、B61-7/11核炸弹和B83-1核炸弹。B-52H轰炸机具备发射AGM-86B导弹的能力,而B-2轰炸机主要使用B-61和B-83核炸弹。
B-52H发射AGM-86巡航导弹。
毋庸置疑,以B-52H和B-2A为基础的核力量是当今世界最强的空基核力量但美国空军认为,其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轰炸机平均服役时间达33年,是美国空军有史以来“年纪”最大战略轰炸机“组合”。此外,美军还要面对潜在对手防空能力不断提升这一现实——新型战斗机规模不断扩大,新型防空导弹、预警机等装备也扩大部署,防御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增强。这样一来,突防能力较弱的B-52H就很难在层层拦截下突防成功,B-2A虽然可以凭借超强的隐身突防能力给予对手强大的防空压力,但区区20架数量的规模无法满足要求。
为了维系在空基核力量上的优势,美国空军早在2006年开始对下一代远程打击平台(NGB, Next-Generation Bomber)进行预研。但2009年5月7日,奥巴马政府以需求不迫切以及价格昂贵为由宣布终止NGB项目。后来要求研制新型轰炸机的呼声依然高涨,最终2011年奥巴马政府宣布重启新一代轰炸机项目,并在2011年启动了LRS-B项目。
2015年10月27日,五角大楼宣布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赢得了LRS-B项目竞标。2016年2月26日,美国空军部长德博拉·李·詹姆斯正式公布了LRS-B的战术编号:B-21。当年9月,B-21被正式命名为“奇袭者”(Raider),以纪念空军杜立德空袭队1942年成功偷袭和轰炸日本东京的奇迹。
美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研制和装备了AGM-129A隐身巡航导弹。
新轰炸机+新弹药:美国打造更强的空基核力量
目前,B-21轰炸机战技特点和参数仍然保密。美空军主管采办事务的助理部长办公室军代表阿诺德·邦奇中将曾声称,美空军的目标是确保该机能够规避敌方在本世纪30年代、40年代乃至以后的防空系统。美空军发布的B-21外形示意图在许多方面很像B-2,但美军领导层已指出B-21采用了许多迄今未见的技术。
美国《航空周刊》估计,该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68~80吨,内埋载弹量为5.5~9.1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作战半径为3900~4600千米,这些参数均低于B-2A。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洋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依据目前各方消息综合判断,可知该机可能采用类似诺·格公司X-47B飞翼式气动布局,具备很强的隐身能力;是一款作战半径和载弹量适中、兼备核常打击能力、强调经济可承受性的远程轰炸机
现役的B-2A的是美国空军隐身能力最好的轰炸机,而新研制的B-21将比B-2A拥有更好的隐身能力。美国空军在2015年9月透露消息称,得益于采用先进材料等因素,新远轰(B-21)的隐身能力“比B-2A好很多”。另据诺·格公司在2015年发布的信息,B-2A轰炸机的信号特征也“已经通过使用新材料得到很大改善”,侧面证实B-21的隐身能力强于B-2A。
按计划,B-21轰炸机将在2020年前完成首飞,2025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美空军目前计划采购100架生产型,用来替换现役轰炸机,预计到2035-2040年完成交付。
对于B-21轰炸机的采购数量,一些军事专家和智库认为100架的采购数量无法满足美国空军的未来需求。2017年6月27日,美国国防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提出美空军至少需要164架B-21。该报告作者——CNAS国防研究主任杰里·亨德里克斯(Jerry Hendrix)和美空军中校詹姆斯·普莱斯(James Price)认为,美空军对B-21的最小需求构成是:120架用于作战,它们编成10个中队(从而确保美空军每个空中远征部队联队编配1个中队),每个中队12架;20架用于训练;24架用于备份和补充损耗。这样,美空军至少需要164架B-21。 
而美空军主管战略规划和需求的副参谋长杰里·哈里斯中将并不满足于此。他表示,如果考虑与俄罗斯开战这样最坏的场景,那么可能需要多达258架轰炸机。“(258架)这个数量并不是错误的。”哈里斯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表示。
图为正在空中加油的B-2A轰炸机。
B-21轰炸机是一个优秀的空中作战平台,但如果要充分发挥战力,性能优异的机载武器必不可少。根据美国国会和空军透露的信息,B-21拥有“一个大型且灵活的弹舱,能搭载当前和未来的各种机载武器”。按计划,该机将从2027年左右开始执行核战备值班任务,其主要核打击武器包括“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LRSO)和B61-12制导核炸弹(详见后续推出的《美国“核重建”|暗度陈仓研发新核炸弹,方便常规战争中使用》一文)。
除了核武器,B-21轰炸机还可以携带多种常规武器,用于执行非核打击任务。这些弹药包括配备常规弹头的LRSO巡航导弹、AGM-158系列空射巡航导弹、AGM-154布撒器和制导炸弹等。这些武器可混合挂载,战场适应性非常强,能够打击战场上大量的移动目标或加固/深埋的目标。
在这些机载武器中,全新研制的LRSO巡航导弹最为引人瞩目。研制该巡航导弹的主要目的是替代1986年入役、正面临着越来越多威胁和可靠性挑战的AGM-86B空射巡航导弹。2013年10月15日,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AFMC)发布了“远程防区外”(LRSO)下一代空射核巡航导弹需求研究征求书,并宣称正在进行市场调研,以确定能够承担LRSO研发工作的公司。
此次美国空军将“远程防区外”(LRSO)武器项目“技术成熟与风险降低”(TMRR)阶段合同授予洛·马公司、雷神公司之后,两家公司都将按合同开展研发工作,发展下一代核空射巡航导弹的各项技术,演示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合同规定的工作将在2022年之前完成。美空军计划在2022年将该项目推进到“工程与制造发展”(EMD)阶段,最终发展出一型下一代核空射巡航导弹。
到目前为止,美空军几乎没有透露任何关于LRSO导弹的指标要求,甚至LRSO是采用超声速动力还是依然延续亚声速动力的消息都没有公布。但按洛·马公司的说法,LRSO导弹将能够穿透先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并在其防区内生存,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打击战略目标,可支撑美空军战略威慑和全球攻击能力。
“美国空军重强调LRSO导弹能够应对最具挑战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这就要求导弹拥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隐身突防或者高速突防是比较现实的选择。隐身突防的技术风险较小,美国隐身技术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因此,LRSO导弹很有可能是一款类似于AGM-129A的亚声速隐身巡航导弹。”张洋解释说。
外界普遍认为,为了降低技术风险,LRSO很可能与AGM-129A巡航导弹一样采用隐身亚声速设计。
美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研制和装备了AGM-129A隐身巡航导弹。根据公开资料,通过多种措施,AGM-129A的RCS(编者注:雷达反射截面积)只有0.01平方米,而采用非隐身设计的AGM-86导弹约为1平方米。2007年,由于在可靠性和后勤维护成本上存在不足,决定让AGM-129A退役。
不过,虽然目前主流观点认为LRSO导弹采用亚声速隐身设计的可能性非常高,但目前不能排除该导弹采用马赫数3一级超声速巡航导弹方案的可能性。在美空军“远程高速涡轮发动机”(STELR)项目资助下,罗·罗公司北美“自由工厂”和美国威廉姆斯国际公司分别发展了弹用高速涡轮发动机,已在地面试验中实现马赫数2~2.5条件下超过2小时的运转,并可能完成了马赫数3.2、持续时间长达1小时以上的地面运转试验。
“亚声速巡航导弹的一个致命弱点是飞行速度慢,一旦被发现,留给对方拦截的窗口时间非常长,而超声速巡航导弹则可以利用飞行速度快的有点,压缩被拦截的窗口时间。”张洋对记者表示。
根据美国空军的规划,LRSO导弹计划在2026年投产,2030年之前入役。届时B-21轰炸机也已经服役,加上在2020年之前可以服役的B61-12新型制导核炸弹,美国将迎来一个更强大的空基核力量。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核重建”|暗度陈仓研发新核炸弹,方便常规战争中使用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米格

2017-10-20 07:41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编者按】
近期,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接连取得重要进展:8月,美国空军先后授出下一代远程空射巡航导弹(LRSO)和下一代陆基洲际导弹项目(GSBD)的重要合同;9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和通用动力电船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51亿美元的合同,要求后者完成新一代“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详细设计。
这三份重要合同的授出,标志着继2015年B-21新型轰炸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之后,美国新型“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涉及的所有战略武器的研制工作进入高潮。
目前,美国计划投入约3500亿美元的巨资完成“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更新换代工作,一个庞大、立体、全新的战略核力量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在地球上,这势必对国际核态势,乃至国际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为此,澎湃新闻将推出“美国‘核重建’”系列文章,全面解读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

F-15战机进行B61-12新型核炸弹的投掷试验。
近期,美国军方F-15战机成功进行B61-12新型核炸弹的投掷试验。试验的视频显示,B61-12核炸弹的投掷精度很高,但由于几乎没有滑翔飞行能力,仍需要载机靠近目标临空投放。一向以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著称的美军空军为何要研制这种看似原始的核炸弹呢?
战术核武器仍有生命力
从技术层面讲,研制B61-12核炸弹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目前部署在欧洲的B61-3/4核炸弹与F-35战斗机装备的计算机软件同不匹配,导致后者无法执行战术核打击任务;
二是目前服役的B61系列核炸弹的多个组件均已老化,需要替换或进行延寿改造;
三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常规武器仍无法挑战战术核武器在打击硬目标和地下目标方面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提出了B61“延寿项目(LEP)”。该项目的第一个特点是旧物利用,简化型谱,将现役的B61-3、B61-4、B61-7及B61-10这四型核炸弹的部分硬件(如壳体、核弹头等)与新研制的部件结合,研制出一种新的制导型核炸弹,既实现了对老旧型号的升级改造又将四种型号统一为一种。第二个特点是将“常规炸弹+制导组件”的思路用于核炸弹,给现役的B61核炸弹全部加装美国空军核武器中心与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制导尾翼工具包组件(TSA)”,使其成为美国乃至世界首个具备精确打击能力的核炸弹。B61-12就是这个改进项目的产物。该项目的实施将使B61系列核炸弹的服役时间再延续20年,其总服役时间将超过70年。
准备用于投掷试验的B61-12核炸弹。
为了提高投掷精度,B61系列核炸弹在弹体中部装有自旋火箭发动机,启动后可使炸弹绕纵轴旋转维持飞行方向从而控制炸弹章动,提高航向稳定性。B61-12核炸弹在继承这种设计的基础上引入TSA,进一步增强了其应对瞄准误差和风偏等干扰因素的能力。TSA包括GPS/INS复合制导系统和姿控组件(含四片全动尾翼、伺服机构等)。制导控制部件是制导尾翼的核心部件,包括任务计算机、惯性测量装置、GPS接收模块和电源模块。以前靠投弹瞄准仪投掷核炸弹的圆概率偏差达110~170米,采用TSA后的圆概率偏差将不超过30米。
在提高打击精度的同时,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还降低了B61-12核炸弹的弹头当量,并采用当量可调设计(当量可在300吨到5万吨之间调整),B61-12弹头最大当量只有5万吨,只有B61-11当量的1/8。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降低核武器的附带杀伤效应,以便军方在常规战争中放心使用。美军称这种武器可用于打击恐怖分子,尤其适用于阿富汗等地的多山环境。既能消灭隐藏在山洞内的敌人又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附近平民的影响。
美国空军计划改进五种主力作战飞机使其具备投掷B61-12核炸弹的能力,包括B-2A、B-21、F-15E、F-16和F-35A。鉴于潜在目标的防空能力已大幅提升并仍在不断增强,战略空军司令部决定只为B-2A“幽灵”隐身轰炸机配备B61-12核炸弹,B-52和B-1B将侧重于执行常规轰炸任务。在战术飞机方面,目前,F-15已经完成了制导弹的投放试验, F-16完成了非制导弹的投放试验,而F-35A则正在对软件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使其融入核打击体系。F-35A升级工作将在2024年之前完成,此后还要耗费两年进行全面测试,到2026年F-35A将成为具备核常兼备打击能力的美军新一代多用途战术飞机。此外,北约组织成员国装备的F-16MLU和PA-200“狂风”战斗轰炸机也将配备非制导型B61-12核炸弹。
试验中B61-12核炸弹正中目标瞬间,可见其精度非常高。
B61 LEP项目的总预算为96亿美元,其中NNSA将投入83亿美元用于延寿,美国空军将投入13亿美元用于发展、试飞、生产和持续维持813套尾翼组件和11套训练器装置,并支付B61-12在多型轰炸机和战斗机上进行合格性测试时产生的一次性费用。但国防部在2013年评估成本时已达到104亿美元,其中尾翼组件的花费将达到18亿美元。这将使B61-12成为美军历史上最贵的核炸弹。
按照计划,B61-12核炸弹将在2018年10月投入低速初始生产,首套生产型尾翼组件将在2019年8月交付给NNSA,首枚生产型B61-12全备弹将由NNSA在2020年3月之前交付空军,美国空军计划总共生产480枚B61-12核炸弹。由于B61-12沿用了B61-4的核战斗部,尚无法取代B61-11钻地型核炸弹。待其正式装备空军后将替代前述四种B61改型和当量更大的B83,与B61-11并肩作战。
战斗机和轰炸机都可以携带
从战略层面讲,继续保留并升级核炸弹是对“三位一体”核力量结构的肯定,可有效保持战略空军的核威慑能力。不少人认为,与陆基/潜射弹道导弹相比,携带核炸弹的飞机存在目标大、飞行速度慢等缺点,为什么还要保留至今并为其研制新的核炸弹呢?
很简单,空基核力量较之于另外两种核力量有极大的任务弹性。空基核力量的第一个优点是可以做到平战结合。可以在和平时期飞临敌对国家示威,比如每次东北亚出现导弹试射或核试验后,美军都会调动多型战略轰炸机飞抵东北亚展示力量;也可以长期或临时部署在盟国境内,为其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
美军展出的B83核炸弹。
第二个优点是核常兼备。这些作战飞机在常规战争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海湾战争中B-52向伊军目标投掷了大量航空炸弹和常规空射巡航导弹,在共计42 天的空袭行动中共出动1624 架次,投弹25700 吨,包括72000 枚炸弹,占美国总投弹量的29%和空军总投弹量的38%。不但完成了传统的战略目标轰炸任务,还多次执行战场空中支援任务。
第三个优点是“可召回”。为避免己方核力量毁于敌方的核突袭,美国除了部署具备生存能力强的海基核力量——导弹核潜艇,还发明了“预警-发射”模式提高陆基和空基核力量的生存概率。具体来说就是在接到导弹来袭预警后不等敌方导弹击中己方目标就发射导弹予以还击,发射考虑如果仅凭借预警信息就发射导弹,导弹除了飞向敌方目标再无第二选择。由于战斗弹没有遥测系统,如果预警信息有误,地面无法遥控导弹自毁,这必将导致“意外核战争”。而飞机是有人驾驶而非自动飞行器,在接到预警后或可起飞疏散至其他基地。如果出现所有基地均面临核打击的最不利情况,飞机自然也只能飞向敌方目标。但由于飞机飞行速度相对较慢,指挥中心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核实预警信息。如果发现敌方并未发动核打击,只要飞机尚未抵达目标仍可以命令机组返航,最大限度规避“预警-发射”模式的缺陷。
结语
综上所述,B61-12并非简单的老型号延寿,而是基于新技术研制的全新型号,只是由于美俄签订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不允许研制新型号,美国才继续沿用B61的编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核重建”|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核政策走向何方?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2017-10-26 08:30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编者按】
近期,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接连取得重要进展:8月,美国空军先后授出下一代远程空射巡航导弹(LRSO)和下一代陆基洲际导弹项目(GSBD)的重要合同;9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和通用动力电船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51亿美元的合同,要求后者完成新一代“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详细设计。
这三份重要合同的授出,标志着继2015年B-21新型轰炸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之后,美国新型“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涉及的所有战略武器的研制工作进入高潮。
目前,美国计划投入约3500亿美元的巨资完成“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更新换代工作,一个庞大、立体、全新的战略核力量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在地球上,这势必对国际核态势,乃至国际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为此,澎湃新闻将推出“美国‘核重建’”系列文章,全面解读美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

今年年底,每八年发布一次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将呈交给美国总统特朗普。该报告将确定特朗普政府的核武器政策和战略姿态。
在核武问题上,特朗普多次在推特、新闻发布会等公开场合上发表美国“必须大幅增强和扩充核武库”的言论,甚至在上任之前被传出质疑美国为何有核武器不使用的惊人言论。因此,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核政策一直是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基于其已有言论,美国现行核政策可能进行调整和转变——核武器现代化将压倒核安全问题,成为优先议题。
趋向保守
此次《核态势评估报告》由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塞尔瓦(Paul Selva)和国防部副部长鲍勃(Bob Work)负责牵头。国防部发言人戴纳•怀特此前表示,最终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将在年底呈交特朗普。
《核态势评估报告》是美国军方机构对全球核态势的一个评估报告,会对美国核战略做出清晰的规划。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已经进行过三次核态势评估,最近的一次是前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发布的。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赵通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说,这个评估报告一般有内部版本和对外公开版本,在涉及军事机密的内容上会有一些区别,如潜在核打击对象国的名单,内部版可能会有,但对外公开版本一般没有,以避免外交纠纷。
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寻求将“防止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置于核政策的关键目标之首。2010年发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13年发布的《美国核武器使用战略》均明确指出,要将打击核恐怖主义作为美国核政策的首要目标。无论是打击核恐怖主义,还是奥巴马后期提出的“无核世界构想”,以及推动国会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努力,奥巴马的核政策体现了推动全球范围核安全的目的。与激进的小布什政府相比,其核政策更偏向于防御。
美国核武器政策专家、美国科学联合会核信息部主任汉斯·克里斯滕森认为,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有很强的连续性,从克林顿时期到奥巴马时期,其核心部分没有太大的变化,“此次报告需要关注的重点是美国核政策重心所在,即防御还是核战争”。
2015年版美国《国家军事战略》将首要军事战略目标从原来的“打击恐怖主义”调整为“应对国家威胁”。在核战略领域,其表现为全球核安全议题的重要性逐渐让位于核武库现代化,核武器在国家军事战略中的地位有所上升,核战略的目标重心从确保国家和盟友的安全逐渐向备战大国冲突回归。2017年美国国防预算明确指出,强化核武就是为了反制俄罗斯所谓的“侵略行为”。
赵通认为,美国今年的评估报告应该会将全方位增强核力量放到很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特朗普多次在推特、新闻发布会等公开场合上发表美国“必须大幅增强和扩充核武库”的言论。“增强”和“扩充”两个词意味着特朗普将有可能在数量和质量上对美国核武库进行强化升级,报告的基调可能趋向于保守,即渲染核威胁,研制新型核武器,强调核武器的作用。
特朗普今年2月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没有国家拥有核武器,这将是美妙的一个梦想,但如果有国家动用核武器,我们将是最强的。”
目前,美国核武库正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换代。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数据,更新计划未来十年至少要花费约4000亿美元,其中1890亿用于战略核运载系统及武器,包括潜艇、洲际导弹和轰炸机,以及美国能源部的特殊弹头和潜艇的核反应堆;90亿用于战术核运载系统和武器;870亿用于核武器实验室、生产设备和维护费用;580亿用于国防部指挥、控制、通信和预警系统;560亿用于额外费用,因为这些核计划的成本极有可能超过计划的数额。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此前刊文称,美海军和空军领导人都认为,核力量现代化势在必行。其中,海军“哥伦比亚”级潜艇的采办项目和武器系统延寿项目必须按计划进行,以保持海基核力量的持续存在;空军将继续优先推进以下项目:洲际弹道导弹/地基战略威慑项目、战略轰炸机(B-52、B-2和B-21)、武器(B61-12、远程防区外导弹)以及核指挥、控制与通信(NC3)系统。
将加剧全球核军备竞赛
今年7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2017年全球核力量发展趋势》报告,公布了其统计目前的全球核武器数量,并评估了各国核力量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全球核武器数量仍在持续减少,但所有核武器拥有国均在对其核武库进行现代化升级。
作为核力量最强的国家,美国对其核武库的现代化升级无论是在力度还是在规模上都远超其他有核国家。在美国大力推进全球反导体系的背景下,美国积极发展新的“三位一体”核力量将对国际核态势演变产生重要的影响。
全球反导体系是美国的“战略之盾”,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他有核国家的战略威慑力,而“三位一体”核力量是美国“战略之矛”,正向强化其核威慑力。美国一边让“盾”更加坚固,一边让“矛”愈加锋利,必将迫使其他有核国家尤其是核大国升级核武库,以尽量维持全球战略稳定性。
目前,核武库仅次于美国的俄罗斯已经采取了多种举措升级核武库。《2017年全球核力量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俄罗斯现在正逐步采购新型导弹系统来替换苏联时期的遗产。陆基核力量方面,俄战略火箭军除优先发展可在RS-24“亚尔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上部署的分导式多弹头(MIRV)外,还在研发新型RS-28“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据称其可携带多达10枚分导式多弹头,并采用先进对抗方式以突破美国反导系统。
俄罗斯的海基核力量和空基核力量也有不少动作。海基核力量方面,俄罗斯正在建造8艘“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目前已有3艘服役,并计划再采购4艘该级潜艇。这些新潜艇每艘可配备16枚“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6枚核弹头。空基核力量方面,俄罗斯正在对其现役的图-160和图-95MS轰炸机进行现代化升级,并计划重启图-160战略轰炸机的生产,预计2023年开始量产至少50架;此外,俄方还将继续推进几经延期的下一代轰炸机项目。
“俄罗斯加快升级核武库一方面是因为继承自苏联的核遗产接近服役的期限,更重要原因是害怕美国部署反导系统和升级核武器打破美俄之间的核平衡。因此,即使在军费紧张的情况下,俄罗斯仍然投入大量的资源研制新型洲际导弹、核潜艇和轰炸机等武器。”赵通对记者表示。
德国《国际政治与社会》杂志网站2016年刊文认为,全球核军备竞赛进入了2.0时代,虽然这次竞赛不像冷战时期那样剑拔弩张、咄咄逼人,但也是暗潮涌动,影响不可小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7 02:00 PM , Processed in 0.0622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