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5|回复: 0

[教育漫谈] 哈佛校长:我为什么要求自己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7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佛校长:我为什么要求自己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2017-09-07 经济连环话

作者:德鲁 · 福斯特,来源:哈佛毕业典礼演讲


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的环境,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更容易暴露出来,这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机会。


哈佛300多年来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 · 福斯特说过:


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从而不断做出改变。


这话同样适用于旅行,多少人一生中的重要改变,都是在旅途中碰撞发生的。


那些路途中擦肩而过的,关于贫富、关于高下、关于聚散,冲击了多少人的心灵。


德鲁 · 福斯特在哈佛的另一个演讲中,也谈及了旅行的意义,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出去看看这个世界。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


这个习惯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


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带孩子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以学习的方式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意义在于成长。






1、了解世界,是每一个旅行者内心的动力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第一次。


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了一个大家庭。


科技让人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也让我们不得不适应纷繁多变的社会环境。


孩子们的未来,必定是和各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了解世界是他们的必修课。


不久前,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颁布了21世纪的人才应该掌握的技能,其中,“了解整个世界”是首要的技能。


世界有太多东西需要我们去熟悉,去探索,绝不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熟悉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了解异国的人文与生活。


所以,每年我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与陌生人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说,这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


在这样的比较中孩子们更善于观察,感知变得敏锐,胸怀也更宽广。


当眼里看过更大的世界,心中才能更宽容,才能更坦荡。


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是“了解世界”的重点。






2、我们该怎么旅行和了解世界?





认识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没有哪一种比身临其境的体验更重要。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我和孩子的一贯做法是:


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到一个陌生国家前,我和孩子们会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自我培训,包括语言、文化、生活细节和摄影技巧。


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的一次旅行。


提前一个月,我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孩子们对文艺复兴要有基本的了解,我会跟他们说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


简单的语言培训后,孩子们在过海关时可以自己应答,依靠自己在陌生的城市找到方向。


做过相应的功课,再来到陌生的国家,孩子们会想要去验证,资料上的和亲眼所见的是不是吻合。


他们在陌生的城市,使用熟悉的交通工具,和当地人交流,会主动寻求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我们事先设定好的任务。






3、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真实的社会。





我记得在慕尼黑时,他们能够自如地乘坐地铁公车;

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时他们忙中有序;

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的围观;

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

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


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地接触社会,在交流的过程,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懂得彼此合作,才能真正提升自己。


和当地人接触,重要的是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去逛他们常去的博物馆,住在那里,细细欣赏。


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我知道也有很多人去卢浮宫,是为了完成“卢浮三宝”的拍照工作。


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游戏,直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亮起灯火,才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坐地铁回到青年旅社。


当我们带着激动和疲惫、收获与成长,结束了旅程,也把对陌生国度的思考也一并带了回来。


除了留在脑子里的回忆,我们还有日记、明信片、相片,我还会和孩子们开展各类型的小组讨论,这些回味会让一次旅程变得更厚重,从而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了。

 





4、看过世界,了解自己。





每一次到陌生的城市或国家,都是一个机会,帮助我们重新构建思考模式。


孩子们知道了在陌生的地方,可以向哪些机构寻求帮助,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任务。


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的环境,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更容易暴露出来,这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机会。


不仅是孩子,每次当我和他们面对陌生的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在每一次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


成长过程经历过一次次在陌生环境中的探索和适应,当他们长大后,就不会惧怕改变,不会害怕面对陌生的环境。因为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一种适应的模式。


很多人说,孩子太小了,七八岁旅行能记住什么?


更别说更低幼的孩子了,他们什么都不懂。


这是我们对孩子的误解。


一般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获得了什么,会以他表达出来的东西或者他的改变作为标准。


一个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清楚有效地表达收获了什么。


于是大人们很武断地说,他们年龄太小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以后都记不得。


也许一个孩子在四五岁时的一次旅行,等到十几岁时确实会不记得,但这次旅行对于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


甚至不用带出国,经常到不同的环境里,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从小开始的旅程,是扩展生活广度的起点。


我喜欢那句话:Life is not adestination,but a journey(生活不是目的,而是旅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4 05:23 PM , Processed in 0.0427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