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各国使馆都同时有情报人员驻扎,而苏联留下的相关设施至今仍在运转,这样的怀疑很难被决然反驳。然而,大部分曾与他有所接触的美国官员并不支持这种怀疑,正如基斯利亚克自己在2016年11月所说,结识和了解所在国政治人物原本是正常外交工作的一部分,考虑到基斯利亚克与华盛顿政界的非正式交往至少已经持续了七八年之久,迟至2017年才突然爆发的“间谍”指控在全无证据的情况下,逻辑上也很难成立。
很少人会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以苏联外交官身份驻美的基斯利亚克视为普京内圈成员,直到“通俄门”爆发之前,华盛顿一直倾向于将基斯利亚克定义为专业技术官僚,特别是2014年3月俄美因克里米亚问题迅速交恶时基斯利亚克一度保持诡异沉默,进一步佐证了这位驻美大使(以及俄罗斯外交部)在决策过程中并无置喙余地的尴尬现实。很难想象在过去几年迅速收紧的俄罗斯权力结构当中,这种局面有什么改变的可能,从通常情况推测,在“通俄门”中基斯利亚克最有可能的角色是执行者,而非决策者,这也与俄罗斯外交部的传统角色相一致。
毫无疑问,在面对特朗普团队时基斯利亚克卓越的社交能力再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着力打造的“关系网”如今很方便地承担了联络和通讯的职能。但是,正如导致弗林下台的直接原因不是“会面内容”而是“隐瞒会面内容”,以目前已公布进展来看,暂时给特朗普造成麻烦的也不是“认识基斯利亚克”,而是他试图否认和阻止其他人对此的追问——作为俄罗斯政府在美国的最高代表,基斯利亚克在“通俄”迷局中的核心地位其实与他是否真有特工身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相反只进一步侧证了俄方真正负责人的级别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