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8|回复: 0

[女性天地] 许骥:作为男性,我尊重全职妈妈这份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4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骥:作为男性,我尊重全职妈妈这份工 

 2017-04-04 许骥 大家


文 | 许骥


鞠白玉老师在腾讯·大家发表了《做全职妈妈是没追求的人生》引起了巨大反响。在现今的舆论环境下,身为女性呐喊不要做“全职妈妈”总是“政治正确”的,而我身为一名男性要是站在对立面,提出相反论调,恐怕要被唾沫淹死。不过我仍是要说的,“做全职妈妈是没追求的人生”这种观点,囿于人类自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对“职业”一词的特定理解,这个理解正随着工业时代临近结束瓦解,因此基于工业时代对“职业”的解释,从而得出的一系列推论,不能算错,却有些不与时俱进。


在阅读《做全职妈妈是没追求的人生》一文时,我想起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的老师科大卫教授有次在课上论述“工作”这个概念于近代中国的变异。今天我们通常熟知的“工作”,对应到英文为“job”,也就是所谓“全职”或“兼职”的职业。可是,这个概念实在是很近代的,起码是自从工业革命社会出现大分工之后才诞生的。


在前现代社会,其实没有“job”的概念,人们的“工作”对应到英文只是“work”罢了。而试问,人生在世谁不需要“work”呢?科大卫教授替自己的太太抱不平,因为科太太就是所谓的“全职妈妈”或“家庭主妇”,而每次人们说她“不工作”的时候,她总是反唇相辩,说她每天在家里的“工作”非常辛苦。很显然,这个时候外人所说的“工作”是“job”,而科太太所说的“工作”是“work”,出现了差异。


好了,在厘清“job”和“work”这两个概念之后,让我们再回头来看“全职妈妈”这个特有名词。实际上,这个名词最大的问题,是它充满了工业时代对未加入社会化大分工人士的歧视。


在备受工业思维洗脑的人看来,只有加入了社会化大分工,找到一份“job”的人是有价值的,而没有加入社会化大分工只是在“work”的人则是没有价值的。用鞠老师的话说,叫“没追求”。这种观点,恰恰掉进了工业思维的陷阱。正如许多半吊子的“女权主义者”所坚信的那样,唯让女人做一切和男人同样的事,才叫“男女平等”。


男女之间的真正平等,难道不是互相尊重,不要互相成为对方吗?同样的,加入社会化大分工的人和没有加入社会化大分工的人,可不可以也相互尊重,不要相互讥讽对方是“没追求”的呢?


我的论点非常简单,听起来或许有些“油滑”,但可能是对的,那便是:做或者不做“全职妈妈”,是个人选择,都需要受到尊重。而既然是选择,就一定伴随着代价——假如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任何的选择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那未免也太天真了。


做“全职妈妈”的代价,是所谓的可能失去主体性,迷失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不做“全职妈妈”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要对抗的是人作为生物的基本天性,一方面是女性的抚育需求,一方面是孩子接受陪伴的需求。我不相信任何一个身为母亲的职场女性,对这一点不存在丝毫的纠结。莫说女性,其实男性在不能全身心陪伴孩子成长这点上,恐怕也是抱有遗憾的。


现在网上不是有个说法吗?拼爹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的孩子拼的是陪伴。所以,既然有人选择做“全职妈妈”,也有人选择做“兼职妈妈”,那么她们的底层理性早就已经做好准备承担一切由此衍生的后果,大家是平等的,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以上是其一。



第二点,文中还有一个不好的举例,就是以法国作为没有“全职妈妈”的“典范”:“除了法国社会长久以来女性自我意识的锻造,这种洒脱背后也有政府斥以巨资为母亲建立的全日制托管中心在支撑,一个四十天大的婴儿就可以进入日托生活,女性回到职场中去,只需早晚接送,和孩子享受晚间和全周末的时光。”


众所周知,法国是个高举“自由、平等、博爱”大旗的国家,全世界的人对法国都容易产生美好的幻想。但是实话实说,看看如今即将分崩离析的欧盟,这些年多次受到恐怖袭击且备受移民、难民问题困扰的法国,这个国家真的是值得我们向往的吗?


社会福利的巨大开支背后,实际上是另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家庭的瓦解,公民以自由意志支撑家庭的能力在逐步丧失,而国家又不能坐视支离破碎的家庭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负担起沉重的责任。


很多人没有看到,高福利国家所带来的,是越来越多不负责任的生育。且也没有人告诉我们,那些“兼职妈妈”中有多少是被逼无奈,孩子的父亲不愿意承担抚养费才出去工作的。另外,文中以日本作为反例也是不当的,认为“产生大量全职妈妈的日本社会中,这些(指亲自问题)也暂时没什么明显优势”。须知,日本的“日托”可绝不比其他国家少,就算是提供给“全职妈妈”逛商场的“日托”都很多。


为不负责任的生育而提供的所谓“高福利”,难道不就是那些不工作的人,在盘剥工作的人吗?这笔帐倒过来算,假如每个人都愿意为自己的生育行为负责,去抚养孩子,这样的社会难道不是更好吗?难道不是更值得称颂吗?


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一对夫妻和孩子绑死在一起,此处比较特指在基本的经济负担上的义务。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法国隔壁的德国。德国的税制很特别,如果父母是双职工,会比有一方是“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承担更多的税务——这就是逼迫一方回归家庭。而德国,现在难道不比法国的情况更好?


女性应该得到尊重,所以我们可不可以不要歧视女性中一些选择做“全职妈妈”的人。谁也不比谁傻,每个人的选择自有个体所处特殊环境的考虑。


本文原标题《全职妈妈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对“全职”的定义


【作者简介】 

许骥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写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0 07:26 AM , Processed in 0.0272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