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恺
【一】
尽管“歌手”第二场比赛放在大年初一播出,但是一点没有妨碍观众们的收看热情;尽管林忆莲排名仍然不是第一,但是这场比赛下来很明显,多数看这个节目的人,都是为她而来——以至于段子手声称,可以把节目名称改成“林忆莲和她朋友们的演唱会”。
林忆莲从没有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她当评委,做很多演唱会的嘉宾,也做自己的专场演出,可是在现在这个舞台上,毕竟是竞技,且是同行之间的专业竞技,在演出里随便唱几嗓子是一回事,但是同场竞技需要更强的好胜心。在这点上,有人使出浑身的技术,有人祭起天赋的大旗,有人惊慌失措,有人奋力一搏,有人张牙舞爪,可是林忆莲什么都不用。在第二场里,她唱了一首非常小众的文艺曲目,虽然是翻唱,可是整个处理比原唱高几个层次,成了她自己的曲风,越发显得她的江湖阅历。
她不是学艺不精的老江湖碧眼狐狸,而是人到中年的玉娇龙,经历了种种江湖风波,但还是有纯真之态,她最大的敌人,就是她自己。
▲《歌手》第二期,林忆莲,东方IC供图
即使是很多专业人士,也没有想到已经五十多岁的林忆莲有这么好的状态,她的声音收放自如,能够轻易到高音C;选歌不纠结,没有拿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去勾引好感,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风格来。
几年前她开演唱会,为了达到最好的状态,她会强迫自己吃素许久,然后才登台亮嗓,而现在的她不同,她已经不再那么纠缠和执着,该吃什么吃什么,而且爱吃甜品。据说后台很多蛋糕,都是知道她习惯的好朋友送的,有种被娇宠的小女生感觉,可是她分明又不是——她获得了一种空前的舞台上的自由感,这是不多见的,很多早已成名的巨星都会紧张和困窘,而她没有。
她也明白自己有这种自由,有天赋的实力,有后天的修为,还有对自己的毫不怀疑,也许,这是她的最好的唱歌状态,比她刚红遍香港的时候好,也比她全民偶像的阶段好,她活生生地示范了“活出自由”几个字。
【二】
林忆莲的骨子里,有很上海的情意节。香港有不少上海背景的文化大家,电影有王家卫,音乐则更多,不过多数人已经消隐,那些早先的上海歌星已经不见于现在的江湖。林忆莲的上海气息并不明显,可是,她的所作所为,又是地道的上海女人。
所谓上海女人,不光是旗袍精致,在家里逞能,更多地是性格鲜明,有自己的主动选择生活的能力。上海是中国开埠较早的都会,女人自然受西方观念的影响深,她们也许表面圆融,但是骨子里,都有自己的一套,外圆内方可以概括。
林忆莲出身完全的上海家庭,父母亲都浸润了饱满的上海文化属性,尤其是母亲,是上海的越剧演员,越剧虽然起源于浙江,但是完成和兴盛全在上海都市文化圈。母亲的这种文化背景,毫无疑问让给林忆莲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以启示,既能大红大紫,又能全身而退。
她和王菲的区别非常明显,细想,其实就是北京大妞和上海妇人的区别。
▲林忆莲磁带专辑,图源网络
多数大陆的林忆莲歌迷接触她,都从磁带开始,那时候的林忆莲,被发达的香港唱片工业塑造成叛逆的香港少女,“灰色”,“梦了,疯了,倦了”都是如此,是中国南方大都市异端的街头走兽,并不那么大宗货品,也不是多数人的偶像,气质独特,是小太妹型的歌舞少女;然后她进军台湾市场,和李宗盛的合作让她突然大红。
有一年去武汉玩,天冷,街道昏暗破败,武汉有种特殊的又大又破的城市气质,横贯了1990年代,还不像上海那样破败的有情调,就是简单的破,江边的租借时代的老楼宇改造成了廉价快捷酒店,越来越寒酸,就是这样的风景里有一首歌,唱得人感伤不已——“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从每一个洗头房,外销服装店,只有数张破桌子的快餐店里飞到大街上,满大街的“爱过就不要后悔”,瞬间横扫了中国的大街小巷。
后来有了《至少还有你》,因为当时正好碰上台湾地震,这种歌突然就成了国民情歌,非常励志,这首歌使林忆莲真正成为了全民型的歌手,每个KTV的必点曲目。即使不爱听流行歌曲了,不过还是会被她的嗓音所吸引,又明亮又清爽,有点我喜欢的琼·米切尔的风格,掷地做玉石声——玉石会碎,但是她不会。
李宗盛与林忆莲的合作,成全了她,使她走上了自己的事业高峰,但是其实也是一种魔咒:在高峰之后,只能走下坡路,越多的人知道她,认识她,也就是她走不出自己的所在的开始,她被逼成了“至少还有你”的现实范本——很多时候被要求唱这首歌,对于别的人,也许是幸运,有这么一首歌,可以吃老本到退休,可对她,却不是,这是牢笼,是必须破除掉的局限性——如果还要在音乐上有所成就的话。
▲《至少还有你》是林忆莲的经典歌曲
她做到了,离开李宗盛之后,林忆莲非常自如地开始了自己歌唱的第三个阶段。以“盖亚”为代表,这盘找内地音乐人常石磊合作的专辑完全不为市场而创作,据说林忆莲当时就对常石磊提出,你不用管销量,只管写你心中的作品。常石磊的爱好是游戏和魔幻,完全没有市场压力的他,给林忆莲完全不同的歌曲风格,自由地在音乐江湖里游走,有时候一纵千里,有时候又如履薄冰,“救救我们的神经,救救我们思想里的孽”,就像是游戏屏幕里飞奔的女英雄,林忆莲用自己的嗓音和音乐修养,非常自由地玩了一把。
这已经是唱片业近乎萧条的2012年,这张唱片业确实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对于林忆莲来说,却是她完全走向新的自己的一次开始,她不在是那个“至少还有你”的情歌代言人,而是五十岁,还在音乐世界寻找自己方向的女战士——也就是这个突破,让她进一步破除掉很多约束系统:比如既定的感情方式,既定的商业定位,和既定的大众形象。
有一年在上海恒隆参加时尚活动,有个异常熟悉的面孔在眼前一闪,细想,这不是林忆莲嘛?个子小小,身体匀称,脸上风平浪静,非常不动声色,那时候她应该已经四十多了,可是状态很好。林忆莲眼睛小,所以反倒看不出内心的波澜。她是活在大海里的鱼,飞跃出海面,你看见她,但是她更多的生活,在海底。
▲林忆莲2004年出版《上海回味》,讲述不少童年回忆,源自维基百科
【三】
除了她和李宗盛那段著名的感情,林忆莲别的八卦似乎并没有那么被大众媒体所看重,和李宗盛分手后,看到了她和初恋男友又约会的消息,现在则是和自己的经纪人在恋爱期,经纪人恭硕良年轻英俊,又是很好的音乐人和鼓手,两人可谓志同道合——完全不像很多女明星约会小鲜肉,志趣迥异。
只觉得林忆莲幸运,她轻易摆平了爱情与生活——能离得开千辛万苦才得到的李宗盛,也能平和分手;和比自己小近十一岁的男人约会,却一点不难堪。其实不是幸运,不声不响的她做到这些,实在是极其高的情商才能如此——她享受自己的爱情,没有别的诉求,一如她享受唱歌。
▲台北,李宗盛2014演唱会,与前妻林忆莲隔空对唱《当爱已成往事》一度哽咽。CFP供图
本来都不觉得林忆莲还会重出到竞技的江湖,对于我,她一直在美术馆明亮地展示着,几乎你觉得不可能看到她再出现(其实她一直在开演唱会,状态特别好,是我自己封闭了这个系统),突然亮相在大众眼前,完全是意外。我最受震动的不是她的音色,她的演唱技术和她选择歌曲背后的意味深长,而是她年轻的状态,非常年轻,看不出年纪感。
张爱玲和苏青谈话中说过,女人要年轻,必须有钱,有保养的条件,这个对于林来说并不是问题。但是与其同时,生活安定了,心里不能太安定,太着重于做一个人的男人,那样老的快——这是一个非常聪敏冷峻的真相。
林忆莲不可能按照张爱玲的教导去做,但是她不自觉地实践了这一理论,显然她并没有沦为在家师奶,天天去Prada等着限量包的名额;她像一件经过了酸洗的大理石制品,过往的那些大众绯闻,唱片业的沦丧,自己的种生活状态,全部在她身上都看不到了。
我们只看到一个新的林忆莲,在灯光的照耀下,她近乎通体明亮的躯体里,迸发出了一首首的情歌,给自己,给自己有关系的情人,也给大众,太像一个奇迹。
【四】
我喜欢这种年轻,很少有人能抵抗住岁月的侵袭——我们爱的不少女明星在与时间搏斗中败北,当然,只要时间够长,没有人不败北的,可是林的状态太好,她甚至比比她小很多的女星状态好,比如郑秀文,比如杨千嬅。
这种比较近乎无聊,不过也能看出林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这种控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肯定还有头脑里的。她是个爱读书的女人,我记得偶然看过她几篇采访,提到歌德,似乎还有萨特和波伏娃,后者是流行,但是歌德,却并不是畅销品。歌德最好的诗歌和小说,都有种肃穆庄重的感情,这点看起来和林毫不相干——我觉得林是聪慧狡黠的,但是她的真实心理如何,没人知道。
她让我想起玛琳·黛德丽,近乎80年前的女明星,总是女扮男装那个,自从《蓝天使》的造型成名之后,她就一直那样出现。希特勒恨她,因为她身为德国人跑到好莱坞进行反德宣传,“莉莉玛莲”这首德国歌成了反战名曲,德国国内再怎么进行仇恨宣传,可是大兵就是迷恋她,各种她在酒吧里烟视媚行的镜头出现在海报上,完全是欲望的隐晦目的地,且男女通吃。
▲玛琳·黛德丽
看过她晚年的访谈,把采访者折磨得够呛,因为她各种不对大众公开,各种事情不能记录,各种说过的话不算数,简而言之,就是各种谎话。可是采访者后来还是拜倒,在“莉莉玛莲”的轰隆隆的歌声里,苍老而神灵一般的她,没有谁惹得起。
当然是这样类比未必恰当,但是林对待感情的方式,她游走在娱乐江湖上的姿态,却又不断让我有奇怪的想法。她的神秘程度,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现在的流量明星分分钟要在社交媒体曝光的。
觉得她像海上的飞鱼,其实她更像《神奇动物在哪里》里面的某个精灵动物,有白色的华美羽毛,能够轻易飞翔于空中,也有鱼的身体流线,能够在深海里隐藏。她大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后的那种巨星,随心所欲地活着,活出自己最好的状态。
然而和大众的接触,仅仅是那一首首委婉的情歌,惊鸿一瞥,相忘于江湖。
本文原标题:《林忆莲,把最好的自己给大家》